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興寧黃陂陶塘

興寧黃陂陶塘

發布時間:2021-01-08 06:48:51

⑴ 廣東省興寧市黃陂鎮石古大王地址在哪裡那裡有什麼好遊玩的風景

誰說黃陂沒有石古大王的呀,在黃陂陶塘村坳背啊
還有瀑布呢

⑵ 梅州市客佳香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市客佳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3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銷售:食品等。
法定代表人版:權王斌富
成立時間:2014-03-25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810000324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興寧市黃陂鎮陶古村進公圍25號

⑶ 廣東興寧王氏是周文王的後人嗎

興寧王氏大致分為和山派、柵里派和黃陂里派,均出於同一受姓始祖,亦同為三槐堂王祐之後。
譜載:「受姓始祖晉,周靈王太子,以直諫廢。靈王以其不及嗣位,遂封太原,命為王氏,世居山西太原琅琊」。東晉時隨中原士族南遷,北宋末由金陵(今南京)移居福建泰寧。和山王氏始祖王傅,南宋高宗時官廣東梅州左贊大夫,辭官後卜居於縣內和山村。後裔分遷於坭陂湯湖、寧中車下、寧塘鄒陶、石馬蕉坑、刁坊瑤崗、神光山武章坑、壢陂竹橋里等地。
南宋理宗時有王欽哉兄弟,原籍河南祥符(今開封),隨父做官到潮州,任滿後兄弟留寓程鄉(今梅縣)石坑,後卜居於興寧二都下崆,其孫定居於城東柵里,後裔分遷於羅浮大信、黃槐寶龍、寧塘坪塘、寧中竹絲湖、西郊馬路下、永和細坑祗等地。黃陂里派的遠祖亦籍河南祥符,後世經江西入福建,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移居長汀。
明洪武年問王惠鈞因避周三之亂,流落西廂黃陂里白水塘。後裔分遷於刁坊墨池、新陂福慶、葉南黃竹、龍田石壁等地。王氏在興寧定居,遠者已有700多年,已傳28世,主要居住在坭陂、寧塘、寧中、福興、石馬、羅浮、新陂、徑心、城郊、刁坊、壢陂、永和、龍田、黃槐等17個區,合計約3萬人,其中坭陂約佔分之一。

⑷ 廣東省興寧市黃陂鎮的黃陂鎮簡介:

廣東省興寧市轄鎮。市水稻高產區。1949年建黃陂區,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專區,1989年建鎮。位於市境屬北部,距市城區36公里,206國道於此通過。2004年原崗背鎮並入黃陂鎮,總灰面積127.52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69309人。現轄上翁、下翁、粒坑、三佳村、龍溪、竹塘、陶塘、後山、陶古、中心、濁水坑、大一、大二、徑口、徑中、甘磚、甘一28個管理區(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⑸ 馬氏輩分的來歷是什麼

河北青縣馬氏字行:有志名克立,維汝受國榮,之文允寶鎮,世錫慶元宏。
虞東干渡馬姓祖制排行字行:觀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風,惟思豪傑士,冀冠聖賢中,經濟治君國,詩書善厥躬,鵬飛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訓,家傳尚質衷,登瀛懷睿智,顯達式英雄,宜法攀龍嗣,求多起鳳沖,寬和端本道,莊敬令聞崇,恩澤深先代,榮封勉爾忠,品量欽景哲,光耀望元通。
重慶璧山馬氏字輩:懷天俊尚世,文學映登光,顯朝廷安邦,能定國富貴,永昌榮;開明長吉慶,福祿壽康寧,忠厚千年盛,嘉傳萬代興。
廣西象州馬氏字輩:天正純德常有守,祖傳順業永怡謀。
山東陽谷馬氏字輩:老派:永雲月世德,文修繼志成,保守廣進化,作述維令名。新派:光耀功安順,忠孝吉慶祥,詩書長久續,興業代相傳。

147世祖 2世祖 諱廣傳公(1208~?),又名弁,號清淑。妣馬氏、楊氏,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湶、巨汌、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又稱「二七男兒」)。廣傳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歲(公元1208年)出生,生於福建寧化,進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歲登進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縣(從六品),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秩(即朝官)奉議郎(即元代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議郎官,正四品)。廣傳公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祖妣原合葬於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睛穴,獅子望月形,建水庫時已平整。現江西瑞金建有廣傳公紀念館一座)。後經興寧、五華、梅縣、龍川等縣子孫商議將馬氏夫人金骸移葬於龍川潭文約乾頭村田壠里蝦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馬夫人墓舉行隆重的峻工慶典儀式,議定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孫為紀念廣傳公,在興寧黃陂陶古走馬嶺下龍歸洞建廣傳劉公總祠一座,並在興寧崗背榕樹村劉氏總祠背後建一座廣傳公紀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並祭拜。後裔分居全國各省市,分布世界各國。

⑹ 廣東梅州的興寧有什麼特色和風俗

風俗節日
[編輯本段]
1.春節 習慣上稱「過年」,是興寧人最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過年時出外工作的興寧人都會回家過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五稱為「入年卦」後,人們忙著籌備年食、年貨和應時糕果,釀造富有富有客家特色的「老酒」,製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團里」(寧塘、寧中、寧新等幾個鎮稱為「油果里」,用於辦白事或做齋時才叫「剪堆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興寧人民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罵人,不準講不吉利的話。俗語謂:「入年卦,就講好話」。

正月初一。人們一清早(零時)就有三牲、果餅、香燭敬「趙公元帥」,大放鞭炮接「財神」,故除夕半夜有放鞭炮之俗。天一亮,族人齊集祠堂祭祖,儀式莊重。50年代以來,此俗已被逐步革除。祭祀儀式 也比較簡單,很少有一族同祭,而是各村各屋分別敬祭,大多有長者參加,青年人甚少知其儀式、內容。

初二、初四是探親訪友日

初三,俗稱「窮鬼日」。這一天人們不外出作客。現舊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這天文娛、體育活動特別多。

正月初五稱「出年卦」,表示已過了年。俗語有雲:「年過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2.賞燈 「賞燈」為興寧、五華部分地區特有傳統節日,等同於元宵。時間從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不等,視各宗族各村情況而不同,正月十一、十二為最多。期間在「賞燈」節前有「升燈」(正月初五至初十)、節後有「暖燈」(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八)。

風土人情
[編輯本段]
客家民居
興寧的北邊主要是山區,它的建築以四角樓為主,村子成長方形,二層結構;因為地理關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舊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沒有魚塘的話,要吃魚就困難了。據老人介紹,四角樓在修建的時候,花費極為驚人,特別是用於建牆和泥的漿水,用的全是糯米漿!由此建成的牆壁,極為堅固,一般鐵釘都難於釘進。
興寧的客家民居,主要分為北山南水兩大風格。南邊近似水鄉,以圍龍屋為主,主體結構是圍龍屋,屋前有個禾坪,主要是用於曬谷等農事及紅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於養魚、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時候,它就成了孩子們嬉水的樂園。大多數村子的前邊都有一條用於農田灌溉的小河,小河裡有魚有蝦。屋後有屬於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著各種各樣的小鳥,與人們和平相處。

人民環境
客家,是歷史上從黃河流域漸次南遷,後大部分聚居於閩、粵、贛邊境,操客家方言,有著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漢族民系。
興寧現境域,古為百越諸族居地。秦漢以降,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當地原居民融合。據本次中國百縣市國情調查,興寧現在的居民,絕大部分是宋元明時期歷經輾轉遷徙定居於此的中原移民的後裔。千百年來,興寧客家先民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長歲月里,將中原文化與嶺南古文化熔於一爐,創造了燦爛的地方文化,融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眾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1、第一節客家之鄉的形成
一、史前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興寧開展過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鎮荷樹拗等地發現鏟、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1982年在永和鎮振興管理區貓子窯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屬新石器中晚期遺存;同年又在葉南鎮中徑大窩里採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屬新石器晚期遺存。到80年代未為止,興寧境內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30多處。興寧博物館收藏了上述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個。這些出土文物和遺址說明早在七八千年前,興寧已有古人類居住。從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紋來看,當時已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已有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

一、刻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
在南遷過程中,中原移民歷盡千辛萬苦,磨煉了堅強的意志。來到興寧後,在這個偏僻荒蕪、人煙稀少的山區,為了生存發展,不分男女老幼一齊動手,開墾耕地,卜築定居,開創家業。農忙時節稍有空隙,便從事手工生產,以致現在許多村莊都帶有傳統產品的名字,譬如「索麻羅」、「墨煙張」、「花燈張」、「布地刁」、「打銀王」、「菜籃陳,,等等。尤其是客家婦女,一反當時社會上纏足習俗,一力承擔農事、副業和家務勞動,形成「女人在家耕田,男人外出出賺錢「的風尚。客家婦女在生產勞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勤勞刻苦的精神,中外罕見。就是到了現代也仍然如此。在人民公社化時期,興寧的生產隊長中,婦女佔80%以上,有的生產大隊,生產隊長百分之百是婦女。

二、勇於開拓、冒險犯難的精神
興寧人生性敢於冒險。男子到了相當年紀,便外出謀生,絕少在家株守者。近者到鄰縣、鄰省做小販、業手工;遠者飄洋過海,「系一條褲腰帶出門」(興寧諺語),謀生有術,白手起家,無不充滿冒險精神。
鴉片戰爭後,興寧開始有人遠涉重洋,外出謀生。其中,有一部分被殖民者在汕頭、香港等地設立的「豬仔館」拐騙運送到國外充當勞工,當時稱之為「賣豬仔」。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興寧籍華僑、華裔及港澳台同胞有30餘萬人。他們為尋求生路,懷抱四方之志,到海夕)「闖世界」。一旦稍有積蓄,就想造福桑粹,顯親揚名。他們在海外開基創業,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僑居國的人民一起奮斗,為世界的進步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崇尚科技、革新創造的精神
興寧人比較喜歡爭強好勝,民間流傳「硬氣做贏人」等語,足見其具有不服輸、不甘落後的性格,加二居民文化素質較離,在外出務工、經商等活動中,接受大量信息,致使歷史上有不少人在革新創造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清咸豐年間,興寧羅慶輝編纂 的《羅家通書》(歷法),由清政府「恩准」在民間刊行。清咸豐年間和光緒年間,能工巧匠陳晃樓等,兩次對木質織布機進行重大改革,發展了織布業。清宣統二年(1910),被清政府授予「中國新顯微鏡製造家」稱號的興寧蠶業學校教師李任重,研製出顯微鏡、』天體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民國期間,著名地震學家、原興寧興民中學教師李善邦,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後又研製成功大型地震儀,為新中國地震研究奠定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寧魚苗場魚苗孵化技術躍上世界先進水平,龍北鋼鐵廠白煤煉鐵技術獲中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全興寧工業產品獲部、省優質產品稱號的達36種。

四、反侵略反壓迫、愛國愛鄉的革命精神
客家先民的幾次大規模南遷,都是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客家人民族意識和愛國愛鄉精神特強,歷史上不乏這方面的事例。南宋未年,右丞相文天祥(江西吉安客家人)曾以興寧縣城西郊為大本營,號召百姓勤王抗元。在元追兵即將來臨之前,還奮筆疾書了每個1.5米見方的「忠孝廉節」4個大字。後來,村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集資建了「朝天祠」,把文天祥親筆所書4字嵌在桐內兩邊牆上,同時把這里的地名命名為「朝天圍」。明亡後,興寧人民支持南明政權抗清達七 八年之久。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秋,興寧「三點會」,首領潘亞星率領農民起義,火燒洋教堂,反抗清官兵,起義波及鄰近的五華、龍川兩縣。1949年5月18 日,國民政府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潔之(興寧人)在中共華南分局的幫助下率部起義,興寧獲得解放。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興寧人民前赴後繼,奮斗不息,有多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風味小吃
說明一下:北方人稱為「糕」的濕麵粉製品客家人稱為「板」,客家人說的「糕」是餅干。

砸棕
如果你明白客家話中,砸是壓的意思,你可能已經明白這是壓制的棕子,這就對了!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里壓實,放在油鍋里去炸,讓我再一次相信你的智慧,你從圖片上看明白,必須不停地翻轉,使砸棕變得金黃。軟和香是砸的特點,如果你擔心小豆豆,我要說你也是對的,只是可惜了。。

太長了,你自己看吧http://tieba..com/f?kz=474226577

⑺ 馬氏輩分具體排列

關於馬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嬴姓,為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其始祖為趙奢。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為趙氏。後建立趙國。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於用兵著稱。因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為馬服君,死後便葬於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後省去"服"字,遂有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馬慶祥,人居臨洮狄道(今甘肅省境內),遂以馬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為鳳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馬氏,取名祖常。馬祖常之後亦為馬氏。金元以後,為回族大姓。




遷徙分布
趙奢之子牧,亦為趙將,居住在邯鄲。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牧之子遷徙至陝西咸陽。馬興後人馬何羅徙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從此,扶風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審之入閩,有河南馬氏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許州人馬殷,少為木工,應募從軍,隨秦宗權部將孫儒入揚州,轉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劉建峰北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被唐任為潭州刺史,後進武安軍節度使,於907年被後梁封為楚王,建立楚國,歷時45年。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至明代,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灣,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
台灣的馬姓,以嘉義、台南和新竹為最多,名列第七十二位。台灣馬姓的開基始祖,來自廣東,與廣東馬姓關系十分密切。早在兩千年以前,是由馬援將馬氏帶到南方的。這些人雖然很可能不姓馬,但在壽冷縣定居以後,卻統統改姓為馬了。並成為馬氏在南方的開基始祖。台灣的馬姓,跟廣東的馬氏關系十分密切。他們的開基始祖大多來自廣東。
堂號
"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征阯,勝利後,在交阯立銅柱表功。到了唐朝,馬援的後裔馬總做安南都護,在原漢立銅柱的地方又立了兩根銅柱,鑄上了唐朝的威、德,說明自己是伏波將軍的後裔。到了五代時馬希范也立了銅柱。
"絳紗堂":漢校書郎中馬融,才高博洽,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餘人。他在教室里設絳紗帳,前授生徒,後設女樂。弟子都專心聽講,沒有人顧盼女樂。
馬姓堂號還有"扶風"。
家乘譜牒
河北:豐潤馬氏家譜不分卷、安次得勝口馬氏家譜不分卷、東安馬氏家譜稿不分卷、馬譜一幅、馬氏族譜不分卷
江蘇:京江馬氏宗譜二卷圖一卷、馬氏宗譜七卷首一卷、錫山馬氏宗譜不分卷、常州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利城馬氏宗譜六卷
浙江:光溪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會稽馬氏宗譜五卷、山陰朱咸馬氏宗譜四卷、吳寧安恬馬氏宗譜二十三卷
馬氏家乘不分卷、馬氏族譜不分卷、馬氏宗祠族譜不分卷、馬氏宗譜不分卷、三官馬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繁陽馬氏宗譜十九卷、遠陽馬氏家譜不

⑻ 興寧市各鎮的村名有什麼

原興城鎮轄西郊、南郊、城東、城北、寧江5個農村辦事處和興田街、東街、河背街、大新街4個街道辦事處及居民委員會30個。
寧新鎮14個村:東風、城南、文星、橫湖、橫新、洋里、陽光、大圳、高陂、大路、寨仔、水樓、大嶺、黃嶺。及一個大嶺街居委會。
寧中鎮12個村:竹一、星民、鴨橋、佛嶺、洋嶺、古塘、鵝一、鵝湖、鵝三、楓嶺、絲光、絲新。及一個佛嶺街居委會。
寧塘鎮15個村:文一、和一、和新、和山、大塋、石嶺、鄒陶、土坑、龍崗、建民、蔗塘、新塘、涼新、坪塘、陂豐。及文巒圩居民委員會。
壢陂鎮8個村:紅衛、新嶺、陂新、上篤陂、東聯、東紅、南方、陂寧。及壢陂居委會。
坭陂鎮23個村:篤陂、丙塘、東方、新民、將軍、大新、東山、新湖、理中、文德、宣明、文東、東興、柑子、合湖、官陂、角塘、王村、湯一、湯二、黃垌、湖柏、河心。及一個坭陂鎮居委會。
新圩鎮19個村:船添、新豐、新北、新里、里湖、崇上、石崖、蓮塘、藍布、藍二、虎洞、民新、大村、步東、茶屋、曹田、雙頭、寨塘、官峰。及一個新圩居民委員會。
水口鎮18個村:井下、光華、洋槐、鹽米、洋新、水洋、小豐、彭洞、英勤、水東、益華、達新、荷樹、大坑、鄒洞、東興、石下、官嶺。及一個水口圩居委會。
宋聲鎮10個村:雙成、璜江、宋聲、共寒、徑下、茂興、下畲、新坪、森豐、坪畲及一個宋聲街居民委員會。
下堡鎮10個村:光夏、河口、黎光、布頭、博溪、先鋒、群興、前豐、教美、松陂及一個下堡街居民委員會。
永和鎮32個村:大成、新崗、黃塘、成鵲、沙坪、石陂角、軍社、新中、中心嶺、新廉、新明新、華嶺、華峰、永星、水生、藍排、長安、錦洞、長新、仁里、三楓、老社、林場、夜明、鐵馬、崇新、湖尾、新寨、七層、大平、板子、振興及一個永和圩居民委員會。
徑南鎮14個村:官亭、黃坑、章印、濁水、柏塘、陂蓬、坪埔、太陽、白石、珊田、先鋒、星耀、東升、雙梧及一個徑南居民委員會。
徑心鎮10個村:章峰、圩下、臚聲、新洲、坪宮、馬山、寶山、寶興、半徑、李連及一個徑心居民委員會。
福興鎮8個村:大塘、新聯、五里、高田、梅子、神光、錦華、黃畿及一個福興街居民委員會。
刁坊鎮25個村:向陽、墨池、羅壩、圩東、周興、長征、貴豐、黃沙、新建、新坪塘、長段、聯新、河塘嶺、鄭江、桐坪、荷慕、橫江、三潭、新興、瑤崗、建興、紅光、新光、金銀、刁潭及一個刁坊圩居民委員會。
新陂鎮17個村:先聲、茅塘、福慶、福民、福豐、茶塘、洋崗、管嶺、一聯、樂仙、三新、新元、家莊、米寨、華新、新金、上長嶺及一個新陂圩鎮居民委員會。
葉塘鎮25個村:大路下、下洋、洋陂、新生、後橋、岳橋、上岳、大眾、同眾、建新、黎明、烏池、龍塘、石新、教禮、群屋、蘇京、勝青、留橋、田心、彭陂、龍坪、北塘、甘塘、三口塘、三變及一個葉塘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葉南現葉塘管16個村:上中、下中、黃竹、雙涵、陂下、長風、筠竹、蓮池、上徑、富祝、下徑、河西、麻嶺、鴨池、湯湖、西山及一個湯湖居民委員會。
大坪鎮30個村:小埡、龍塘、吳田、雙紅、嶺河、嶺東、布駱、屏漢、白雲、新春、佛坳、祠堂、勝利、坪中、秋水、鴿池、黃坑、蘭塘、咨洞、大福、上河嶺、上大塘、下大塘、下河嶺、將軍塘、陶坑、蘭亭、蘭塘寨、朱坑、上黃坑及一個大坪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坪洋現大坪管7個村:長坑、金坑、坪光、坪聯、大東、潭坑、友聯及一個坪洋街居民委員會。
崗背鎮壓12個村:黃石、留陂、聯豐、振光、寺崗、春勤、學士、橋尾、虎留、五星、土墩、樟杭及一個崗背圩居民委員會。
羅浮鎮25個村:浮中、高坑、浮北、浮西、塘社、浮塘、勤光、浮美、岩前、羅棟、小佑、蕉坑、中和、瑤興、新南、上下畲、浮東、中坑、東星、徐田、練優、浮南、象湖、澄聯、嶺南及一個羅浮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羅崗鎮30個村:五五、白水、白群、蕉坑、柿子坪、蕉一、羅中、元潘、潘洞、德豐、福勝、富強、紅星、徐坑、霞嵐、紅旗、羅東、坳下、聯興、聯東、官莊、高陂下、澄清、源清、五福、溪一、溪庄、溪東、溪群、溪聯及一個羅崗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槐鎮12個村:槐東、槐西、西一、西二、禾村、雙龍、雙下、新村、黃溪、寶豐、上堡龍、下堡龍及一個黃槐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陂鎮17個村:上翁、下翁、粒坑、三佳村、龍溪、竹塘、陶塘、後山、陶古、中心、濁水坑、大一、大二、徑口、徑中、甘磚、甘一及一個黃陂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石馬鎮27個村:石岌、上庄、下庄、三庄、虎石、小水、秀水、大覺、馬上、馬石、馬下、新石、鄭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向前、洋門、橋下、李塘、(石祭)下、米渡、三聯、宮前、蕉聯、公陂及一個石民圩居民委員會。
龍北鎮10個村:上官、洋田、中官、下官、羅英、明星、石陂、龍東、霞洞、白泡及一個龍北圩居民委員會。
合水鎮8個村:溪唇、羅陂、雙溪、湖嶺、樂群、麻坑、五聯、富和及一個合水居民委員會。
龍田鎮16個村:涼傘、金星、曲塘、坪壩、龍盤、鴛塘、環陂、居公橋、蓼塘、五一、碧園、羊子嶺、高陂頭、水陂、石壁、麗溪及一個龍田圩居民委員會。

⑼ 馬氏金.廣.如.印.浦.字輩下邊是什麼輩份

147世祖 2世祖 諱廣傳公(1208~?),又名弁,號清淑。妣馬氏、楊氏,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內湶、巨汌、容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又稱「二七男兒」)。廣傳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歲(公元1208年)出生,生於福建寧化,進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歲登進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縣(從六品),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秩(即朝官)奉議郎(即元代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議郎官,正四品)。廣傳公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祖妣原合葬於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睛穴,獅子望月形,建水庫時已平整。現江西瑞金建有廣傳公紀念館一座)。後經興寧、五華、梅縣、龍川等縣子孫商議將馬氏夫人金骸移葬於龍川潭文約乾頭村田壠里蝦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馬夫人墓舉行隆重的峻工慶典儀式,議定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孫為紀念廣傳公,在興寧黃陂陶古走馬嶺下龍歸洞建廣傳劉公總祠一座,並在興寧崗背榕樹村劉氏總祠背後建一座廣傳公紀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並祭拜。後裔分居全國各省市,分布世界各國。

⑽ 興寧石古大王篇額誰寫的

我認為祝枝山的可能最大。

濃郁的優秀人文旅遊的名人品牌

祝枝山——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同文徵明、唐伯虎、徐禎卿號稱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是正德年間興寧縣令,他抗流寇修邑城,在任六年期間親撰有《正德興寧志稿》,稿本今存。後遷嘉應州,不久辭官。可以說:興寧是祝枝山仕途上最重要的旅程碑,祝枝山對興寧是作出了貢獻的,特別是他親自組織修撰的《正德興寧縣志》是現存興寧縣志中最早的一部,為興寧提供了了解當時社會真實情況的歷史依據,他前後還撰有《懷星堂集》等多部書傳世。祝枝山人稱:「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獨特的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代表作有《草書赤壁賦》等。曾鐫刻在興寧和山岩石壁上的「靈岩」二字和懸掛於黃陂陶古村石氏中山公祠的「母節子孝」匾額均是祝枝山在興寧任職期間遺留真跡。由於祝允明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藝術作品中。他還撰寫了很多描述興寧風景、民俗的詩文。祝允明的詩文中表現出自我覺醒的意識,作於興寧期間的詩歌《短長行》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顯著的特點,具有很典型的意義。打響祝枝山這一文化品牌對於興寧的旅遊業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http://www.xingningcn.com/dispbbs.asp?boardid=12&id=1476

閱讀全文

與興寧黃陂陶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