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前川四聯垸灄水橋

黃陂前川四聯垸灄水橋

發布時間:2021-01-04 10:55:35

㈠ 前川的文化

前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邑重鎮,我們的先祖在這片熱土上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構塑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昔日「黃陂十景」即有五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魯台望道」、「夜台釣月」、「鐵鎖龍潭」、「西寺晚鍾」),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獨秀。這是前川誕生的胎記、精神的寶庫、獨特的地標。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無窮。因此,在城市建設中應予精心保護,已經損毀的重要文物要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修復,還應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觀,以彰顯前川豐富的文化底蘊。 魯台望道黃陂大橋東端,巋然一山,此即魯台山。北宋中葉,程顥、程頤兄年曾在此築一高台,名「望魯台」,宋稱「魯台望道」,以遙望尼山,寄託仰止之情。北宋期山上始建「清遠亭」,南宋時為紀念二程改稱「雙鳳亭」。亭側有一聰明池,相傳為二程研墨洗筆之處,池中有涵虛亭一座,系二程常來攻書之所。亭東里許,有一搖碧盪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習射而得名。明景泰年間(1450—1457)在魯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後相繼改為「二程書院」、「望魯書院」,與濂溪、南嶽、嶽麓、石鼓書院齊名。清代增建講堂學舍,後改名為師范學堂和縣模範高等小學堂。抗日戰爭時期被毀於日寇鐵蹄之下。1962年政府撥專款維修,當代著名文豪郭沫若親筆題寫「雙鳳亭」金字匾額,斯亭即燦然生輝。本世紀初,政府撥款重建,古亭煥發青春光彩。登臨巒巔,仰觀亭翼若飛,古木參天;俯視,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欄吸波潤青雲;極目遠眺,十里山光水色,盡收眼底。歷代文人騷客登攬勝抒情,吟古詠物,留下了大量錦詩妙文。惜之文跡寥寥,書香氣微微。
魯台因「二程」兄弟崇尚孔子儒學,「築台望魯」而得名。還有與二程兄弟相關的涵虛亭、二程祠等建築,魯台山下的一窪水面也因二程習箭練武典故得名流矢湖,古稱魯台為黃陂文峰。又據這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發掘東周古墓葬群的考古成果,魯台還可能是商周方國的古都或「荊」的政治中心。魯台是黃陂集中展現文化底蘊的最佳處,更是擦亮「雙鳳亭」、「二程」理學文化品牌的最佳載體。
活化利用魯台文化資源,可就地包裝「魯台古鎮」項目,打造文化旅遊景點。該景點擬由己建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復建二程書院)即將開建的雙鳳亭公園和設想中的文化老街組成。設想中的老街,實為以區博物館為龍頭,以民間各類非遺博物館為主體的博物館群。 還原古城牆記憶。前川為古黃陂縣治之所在,明初始建的縣治火磚城牆,曾在清末湖北城池評比中名列前茅,但解放後因城市建設卻已幾乎毀盡。為重現前川城垣古韻,可利用光榮里南端、灄水西堤旁殘留的城牆建城根小廣場,並在北側復建小東門(文昌門),或在雙鳳大橋頭小游園復建大東門(昭明門)。形成城垣古韻景觀與灄水河畔風景交相輝映。
還原老街坊記憶。老城區的前川大道、文教巷、人民道、民安街四條街道合圍區,很多歷史文化元素與這里相關,如文教巷古稱草廟巷,是二程夫子誕生處;人民道上古有黃婆橋,有「宋太祖微服過此,求水於黃婆的故事。有「帶河蜿蜒餘三里,發源於東坂,西抵黃婆橋」的記載。以這些歷史元素為背景,啟動木螺釘廠周邊的舊城改造,在合理布局建築物後,將高樓大廈的間隔空間適當集中,以明清街肆的形式,在這里復建程鄉坊、「二程」故居、帶河、黃婆橋等,並將縣城的城隍廟及戲台等也移建於此。高樓下低矮的明清街肆,既是這片住宅小區的公共活動場地、園林綠化空間,仿古店鋪也可用來經營黃陂特產、黃陂名吃等等,這里是展示古縣城歷史文化、延續古城商脈的「活化石」。 黎黃陂廣場在黃陂二橋西、黃陂大道南、人民銀行旁的一塊低窪地,昔日是一片洪波涌翠的蘆葦盪。這里是黃陂前川的東大門, 318國道從它身邊穿過。廣場北數行霜樹,幾簇煙樹,碧野阡陌連疇,萊青花香,寒潭澄碧,水草豐茂。去年區里在這里建起一座面積寬敞,景色宜人的「黎黃陂廣場」。廣場內林隱涌道,花綴綠茵,濕圃生煙,紫藤滿架,燕語鶯歌蝶舞,音樂噴泉溢彩流光,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黎元洪一身戎裝,仗劍肅立在廣場中,深情地注視著他的故鄉。銅像底座上國家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和國民黨元老題詞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龍潭清波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腦海里留有深刻印象,他在其早期散文《俄鄉紀程》中就寫道,「母親去世,一家星散,我隻身由吳而鄂,由鄂而燕。黃陂鐵鎖龍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徊留戀;以至於北京南灣子頭的新柳,絲絲的纖影,幾番幾次拂拭我的悲懷詩思。」
鐵鎖龍潭不僅承載了「鎖鎮泥龍」等傳說,還與祭祀文昌神有關。明縣令胡仲瀾在其《建文昌祠碑記》中雲,「嘉靖闖鄭中憲公佶舉進士,邑父老共見文昌元衣白騎陟降於魯台之巔,今城中有鐵鎖龍潭故名跡,其地傳而屬之,中憲即以此地祠之,以招魯台陟降之靈。」清同治《黃陂縣志》也說,邑人鄭中憲,捐鐵鎖龍潭勝地一區,邑侯胡仲瀾從而建祠祀文昌,後傾圯,同治辛未又重修文昌帝君宮。從《建文昌祠碑記》的結束語:「行將觀其化被,譽髦文風愈盛而科甲愈多,豈非一邑之福哉。」也可得之,鐵鎖龍潭寄託著黃陂人的「科甲愈多、人才輩出」的夢想。
鐵鎖龍潭進行舊城改造時,不但要考慮按胡仲瀾《碑記》「龍潭諦觀景物,春則水滿四澤,旋邱如壁,迤邐浮桴,游於太極;夏則柳暗蓮香,魚翻荷綠,淡雲輕風,前川可續;秋則霜林瑟瑟,滿目凄清,木葉雖脫,石柱嶙峋;冬則積雪平崖,層冰振玉,寒雲不流嗒焉空。」的描述復原龍潭景觀,還要延續這里的歷史文化脈絡復建文昌祠,並採用適當的方式為紀念瞿秋白曾在這里吟詩賞月留下的痕跡。

㈡ 僅僅只是武漢的一個衛星城,為什麼黃陂前川的房價可以過萬

歡迎融創在黃陂前川之東建設長江文旅城,並不是因為經濟的原因,而是希望用這個大項目沖擊一下略顯封閉保守的武漢北部小衛星城。

黃陂前川,在沒有長江文旅城之前,只是一個小縣城,居民以土著為主,由於地理條件優越,所以經濟還算不錯,但因為城市沒有融入武漢,當地人眼界不怎麼開闊確是肯定的了。

前川成為黃陂的首善之區已有千年歷史了(南宋開始縣城遷至城關),是武漢新城區中獨一無二,名正言順的千年古城,縣城城牆原為土城,明代萬曆年間改為磚牆,清同治年間最後一次修築,解放後擴建街道時逐漸拆除,可惜了,如果城牆還在,前川絕對是武漢最著名的古鎮了,光靠旅遊都可以養活不少人,但如今的前川人,如果進不了T制內,就只有外出打工的份,這告訴我們,歷史其實也是財富。

長江文旅城建成後,其遊客顯然不會只局限於武漢人,湖北甚至中部地區的遊客才是主流,當無數外地人湧入前川的時候,前川當然會發生變化,就如同武漢這十幾年的變化一樣,外地人會帶來新的思潮,新的觀點,新的產業,新的文化,這樣,前川人才能走出同溫層,重拾我們過去敢為天下先的勇敢精神。

前川住著確實舒服,空氣好、治安佳,更關鍵是配套牛,太安逸了人的闖勁就不足,希望長江文旅城帶來的外地旅客能改變黃陂人這種“小富即安”的惰性,讓前川重拾往日輝煌,帶動整個黃陂區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黃陂前川四聯垸灄水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