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陂長堰有什麼快遞
申通快遞,取件時需要給1元,在街上,不是每天都幫你從黃陂帶回來,兩天帶一次。帶回來會打電話叫你去拿,我經常在網上寄東西回家的。
B. 武漢黃陂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名人錄 黃陂世代才人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任偽中央執行委員、偽陸軍部長的漢奸葉篷,任湖北綏靖偵輯少將處長,武漢、重慶流氓幫會頭目楊慶山,也是黃陂人。
黃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陳宣愷(中華大學的創辦人)、陳時(教育家)、陳啟天(哲學家)、余家菊(國家主義學者)、胡秋原(學者)、塗長望(氣象學家)、塗治(農學家)、田長霖(熱物理學家)、彭邦楨(詩人)、馮鑄(書法家)、王若愚(楚劇演員)、曾卓(詩人)、余傳韜(教育家)、田長焯(飛機工程師)、韓德乾(農學家)、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李明(飛機控制專家 )、劉緒貽(歷史學家)、馮今松(畫家)、辜勝阻(人口學家)、榮獲義大利加勛騎士勛章的萬子美、棋王柳大華、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許建國(歷任中國駐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大使)、王文生(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灣前行政院長李煥等。
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共計14人
C. 黃陂區勝天農庄路線從武昌出發 怎麼走
1.車隊長專線:1399 5680 460(孫隊)
2.散客專車:1387 131 6689(郭師傅)早上6:50和上午9:50在武漢唐家墩工貿對面發車其他時間在這里也有到長堰的車(車費10元)3.新華路長途客運站坐到長堰的車,早上8:00 到下午3:30有車
4.在漢口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坐長堰的車,早上7點到下午3點有車
5.在竹葉山鋼材市場門口坐到長堰的車,早上7:00到下午4:30有車
6.在漢口火車站坐292路公汽到黃陂轉,早上7:00到晚上9:00在竹葉山有車
到達長堰下車後坐個麻木10元,面的20元到勝天農庄。
D. 黃陂的禮節有哪些
黃陂有句老話,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城鄉居民極重視。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打揚塵,「送灶神」。臘月三十,張貼春聯、門神,除舊布新。一般選擇這一天全家團聚,祭祀祖先,「吃年飯」。除夕之夜,全家圍坐「談年」至曉,謂之「守祟」;長輩給小孩送「壓歲錢」。初一凌晨,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清早,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初三,親友互相拜年,互致祝福。初一至初三,忌潑水、掃地、挑水、動用針剪,忌說不吉利的語言。初三,燒香燭、燃鞭爆「送年」。解放後,一些封建迷信習俗漸被摒棄。春節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機關團體放假3天。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家家戶戶吃元宵(糯米湯圓),門前懸掛燈籠。城鄉興辦燈會,舞龍燈、獅子、彩蓮船、蚌蚌精、高蹺等。一般是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大的灣村還接戲班唱戲。一連熱鬧幾天。
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
三月三 是日出門「采青」、「踏青」、「游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清明節 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枝,掃墓祭祖。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各家門前插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芝麻糕、綠豆糕,飲雄黃酒。兒童耳鼻孔塗抹雄黃酒,頸上掛香袋,以驅除「五毒」。在河、湖舉行龍舟競賽,紀念屈原。
吃新節 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里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 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於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解放後僅存燒紙錢之舊俗。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日闔家團聚,置酒饌,吃湯圓、月餅、寓月圓家圓之意。晚上「賞月」,有的竟通宵達旦。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時序深秋,天高氣爽。民間多籌辦冬藏事。文人雅士則登高眺遠,賞菊賦詩。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干、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第二節 婚嫁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E. 武漢市黃陂區長堰電信營業廳號碼查詢
尊敬的電信用戶,您好!感謝您對中國電信的支持。
根據您的描述:您可以回撥打10000號人工服務詳細的咨詢一答下您的這方面問題。
四川電信寬頻服務包含四川電信寬頻套餐,中國電信寬頻余額查詢,中國電信寬頻測速等,幫您解決怎麼查電信寬頻余額?怎麼才能了解當前網路狀況?怎麼快速辦理電信寬頻?
四川電信電視服務包含電信網路電視收費標准,電信網路電視機頂盒設置,電信電視故障申告等,幫您解決怎麼安裝電信電視?電信機頂盒的價格?電信電視套餐多少錢?
快速了解四川電信寬頻及四川電信電視,電信寬頻服務是您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四川電信全程為您服務。
F. 黃陂到長堰涼亭觀音堂的車下午幾點走
大概下午15點20左右吧
G. 黃陂橫店出了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黃陂歷史文化悠久,世代人才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作為湖北省黨組織建立最早的縣份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土地革命時期: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陳金台、焦恆田(靜山廟暴動正、副指揮長),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計14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