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咸寧到黃陂上胡灣怎麼坐車
咸寧的汽車和火車大部分都只到武昌火車站
② 湖北籍的開國將軍都有誰
湖北籍將軍:
元帥(1名)
林彪(黃岡)
大將(2名)
徐海東(黃陂今屬大悟)、王樹聲(麻城)
上將(14名)
韓先楚(黃安今紅安)、王平(陽新)、郭天民(黃安今紅安)、周純全(黃安今紅安)、陳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劉震(孝感)、陳錫聯(黃安今紅安)、陳士榘(荊門)、王新亭(孝感)、黃永勝(咸寧)、賀炳炎(松滋)、謝富治(黃安今紅安)、王建安(黃安今紅安)(1956年授上將)
中將(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黃安今紅安)、王尚榮(石首)、田維揚(棗陽)、成鈞(石首)、劉飛(黃安今紅安)、劉昌毅(黃安今紅安)、杜義德(黃陂)、楊秀山(沔陽今仙桃)、李天煥(黃安今紅安)、李成芳(麻城)、吳先恩(黃安今紅安)、余立金(大冶)、張才千(麻城)、張天雲(黃安今紅安)、張仁初(黃安今紅安)、陳康(廣濟今武洞)、陳慶先(黃陂)、周希漢(麻城)、周志堅(禮山今大悟)、胡奇才(黃安今紅安)、饒正錫(鍾祥)、秦基偉(黃安今紅安)、聶鳳智(禮山今大悟)、頓星雲(石首)、徐深吉(黃安今紅安)、徐斌洲(黃安今紅安)、黃新廷(沔陽今洪湖)、韓偉(黃陂)、程世才(大悟)、鮑先志(麻城)、詹才芳(黃安今紅安)、
少將(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國(麻城)、萬振西(漢川)、馬龍(大冶)、馬忠全(黃安今紅安)、王義勛(陽新)、王全國(沔陽今仙桃)、王誠漢(黃安今紅安)、王紹南(天門)、王政柱(麻城)、鄧岳(麻城)、鄧少東(大悟)、石志本(大悟)、鄧家泰(荊門)、甘思和(黃安今紅安)、石忠漢(孝感)、帥榮(黃梅)、葉建民(大悟)、盧南樵(孝感)、田厚義(大悟)、史可全(天門)、喬信明(大冶)、朱火華(麻城)、朱聲達(江陵)、伍瑞卿(大悟)、劉何(大悟)、劉少卿(黃岡)、劉華清(大悟)、劉振國(孝感)、劉清明(漢川)、劉福勝(黃安今紅安)、阮賢榜(通山)、孫光(大悟)、杜國平(廣濟今武洞)、嚴光(大悟)、李人林(天門)、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書茂(沔陽今仙桃)、李世焱(黃安今紅安)、李慶柳(麻城)、李國良(荊門)、楊煥民(孝感)、吳林煥(大悟)、吳嘉民(陽新)、何光宇(大悟)、何濟林(沔陽今仙桃)、何輝燕(大悟)、何德慶(黃安今紅安)、鄒國厚(黃安今紅安)、閔學勝(黃安今紅安)、況玉純(黃安今紅安)、汪克明(陽新)、汪洪清(漢陽今蔡甸)、宋慶生(天門)、張廣才(黃陂)、張漢丞(麻城)、張秀龍(沔陽今仙桃)、張國傳(大悟)、張宗勝(大悟)、張春森(廣濟今武洞)、張培榮(麻城)、張竭誠(黃安今紅安)、張潮夫(大悟)、陳文彪(漢川)、陳華堂(天門)、陳金鈺(廣濟今武洞)、陳美藻(黃安今紅安)、陳福初(黃陂)、范忠祥(天門)、羅應懷(黃安今紅安)、羅坤山(沔陽今仙桃)、金世柏(黃安今紅安)、金紹山(大悟)、周長庚(石首)、周世忠(黃安今紅安)、周純麟(麻城)、周明國(大悟)、周學義(黃梅)、鄭國仲(黃安今紅安)、胡大榮(黃梅)、胡正平(黃安今紅安)、胡定千(孝感)、查國楨(蘄春)、趙文進(大悟)、趙正洪(黃梅)、趙國泰(崇陽)、祝世鳳(麻城)、胥治中(石首)、姚運良(大悟)、賀健(黃安今紅安)、袁克服(黃安今紅安)、袁學凱(黃陂)、夏耀堂(石首)、徐其孝(麻城)、徐紹華(黃安今紅安)、高志榮(麻城)、黃立清(大悟)、黃忠學(天門)、韓衛民(黃安今紅安)、韓東山(大悟)、喻新華(麻城)、程悅長(黃安今紅安)、傅傳作(石首)、童陸生(黃陂)、曾祥煌(潛江)、謝正榮(黃安今紅安)、謝甫生(大悟)、藍僑(廣濟今武洞)、雷震(黃陂)、雷紹康(大悟)、廖述雲(石首)、譚友林(江陵)、熊伯濤(黃陂)、熊應堂(黃安今紅安)、黎化南(長陽)、黎錫福(黃安今紅安)、樊哲祥(公安)、顏東山(大悟)、薛少卿(監利)、魏天祿(天門)、江騰蛟(黃安今紅安)、唐金龍(漢川)、蕭永正(麻城)、程儒珍(黃安今紅安)
2.1960~1965年(63名)
王萬金(沔陽今仙桃)、方明勝(黃陂)、方毅華(大悟)、葉超(黃陂)、盧燕秋(黃安今紅安)、馮仁恩(麻城)、寧賢文(大悟)、呂作松(陽新)、鄧可運(大悟)、朱玉學(麻城)、朱玉庭(巴東)、朱直光(陽新)、劉林(沔陽今仙桃)、江波(黃安今紅安)、江鴻海(麻城)、祁開仁(武昌今江夏)、阮漢清(通山)、蘇宏道(江陵)、別祖後(天門)、吳傑(大悟)、吳子傑(天門)、吳永光(大悟)、吳振挺(黃安今紅安)、汪運祖(黃安今紅安)、李長如(大悟)、李大清(黃陂)、李定灼(黃安今紅安)、李國良(天門)、楊虎臣(天門)、張天恕(黃安今紅安)、張志勇(黃安今紅安)、張賢良(公安)、張樹才(黃岡)、陳炎清(黃安今紅安)、范保順(天門)、羅厚福(黃安今紅安)、周家美(潛江)、鄭友生(孝感)、鄭本炎(大悟)、趙復興(沔陽今仙桃)、趙炳倫(麻城)、趙鶴亭(黃安今紅安)、賀俊偵(陽新)、秦光遠(黃安今紅安)、耿錫祥(黃安今紅安)、袁彬(麻城)、席舒民(大悟)、唐凱(黃陂)、塗錫道(黃安今紅安)、梅盛偉(陽新)、龔興業(荊門)、彭方復(陽新)、董志常(大悟)、董家龍(荊門)、程啟文(黃安今紅安)、詹少聯(黃安今紅安)、顏青雲(漢川)、戴克明(黃安今紅安)、戴克林(黃安今紅安)、殷國洪(黃安今紅安)、殷承禎(崇陽)、高林(大悟)、魏國運(監利)
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湖北籍獲軍銜、警銜有:
上將(9名)
劉華清(大悟1988年)、秦基偉(黃安今紅安1988年)、王誠漢(黃安今紅安1988年)、楊德清(應城1996年)、趙可銘(武漢1997年)、劉冬冬(武漢1998年)、喻林祥(應城2002年)、劉精鬆(石首1988年)、楊國屏(鍾祥1993年)
中將(22名)
傅奎清(英山原屬安徽1988年)、曾幼誠(武漢1988年)、邵農(武昌今江夏1990年)、楊正剛(鄖縣1993年)、鄒永釗(麻城1993年)、郭錫章(廣濟今武洞1993年)、何道泉(黃陂1994年)、程建寧(廣水1995年)、董良駒(鄂州1996年)、朱曙光(江陵1997年)、陳達植(武漢1997年)、羅友禮(鄂州1997年)、高文遠(黃陂1997年)、朱永清(隨州1999年)、熊自仁(監利2000年)、邱衍漢(天門2002年)、張詩明(荊州2002年)、孔瑛(武洞2003年)、葉愛群(大悟2003年)、張孝忠(應城2003年)、范曉光(陽新2005年)、江建曾(紅安2006年)
其中1955年與1988年都獲得將軍軍銜的有3名
秦基偉1955年中將1988年上將
劉華清1955年少將1988年上將
王誠漢1955年少將1988年上將
③ 湖北省有幾個江夏縣
一個,
江夏的歷史沿革:
江夏郡:古郡名。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屬荊州刺史部。
兩漢皆治西陵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屬荊州刺史部。亦有前漢治於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後漢治於西陵一說。西漢末年,江夏郡領十四縣:西陵、竟陵、西陽、襄、邾、軑、鄂、安陸、沙羨、蘄春、鄳、雲杜、下雉、鍾武。東漢時省襄、鍾武二縣,增置平春縣、南新市縣。
三國時,魏、吳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陽縣(今武漢市黃陂區東),後遷上昶城(今湖北省雲夢西南)。吳江夏郡初治沙羨(羨念邑音,縣治在塗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孫權自公安都鄂後,立武昌郡,旋復名江夏郡治武昌縣(今鄂州市)。晉平吳(280)後,改吳江夏郡為武昌郡,並將原魏江夏郡治遷回安陸舊城。
南朝劉宋時,江夏郡定治於汝南縣城(塗口,今金口)。當時,江夏郡與汝南縣在塗口為郡與縣兩政府並治,郡為僑置郡所。至隋平陳,江夏郡、武昌郡皆廢,入鄂州。
隋煬帝時及唐代中期,因政區通名變化,曾兩度改鄂州為江夏郡。大業年閑復改鄂州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縣。戶萬九千一百九十,口八萬四千五百六十三。下轄七縣。唐乾元元年(758)後,江夏郡一名始廢。
自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後,「江夏」縣名沿襲不變,直至清朝滅亡。
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
1912年置武昌縣,隸屬於江漢道,1930年改隸湖北省第一專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傅家坡設立武昌縣人民政府,隸屬於大冶專區。
1952年改由孝感專區管轄。
1959年11月,武昌縣劃歸武漢市,
1960年縣政府遷往紙坊鎮。
1961年4月,又將其劃歸孝感專區,
1965年劃歸咸寧專區。
1975年11月,武昌縣再次劃歸武漢市,成為武漢市的郊縣之一。
1995年撤縣建區,成立武漢市江夏區。
④ 咸寧到黃皮怎麼坐車
是黃陂;不是黃皮。
坐火車到武昌站;坐高鐵到武漢站;然後轉公交車到黃陂。專
咸寧坐火車到武昌站50多分屬鍾;硬座13塊錢;咸寧北坐高鐵到武漢站25分鍾;二等座40元。
武昌火車站坐10路(10路通宵線)到漢口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坐292路到黃陂區。
武漢火車站坐610路到漢口火車站;然後轉292路到黃陂區。
292路終點站是釣台道新客運中心;就是黃陂區人民醫院的西面;票價4塊錢。
發車時間:漢口火車站:6:00-21:00|釣台道新客運中心:5:30-20:30
⑤ 武漢的簡介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里,中華民國誕生於此。
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並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
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5)咸寧到黃陂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於1980年11月13日發現的小行星3206命名為「武漢」。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層中,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其內層與湖北省的宜昌、襄陽以及中部長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層與省內的十堰以及鄰省的鄭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天津、重慶、成都、青島、西安、貴陽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國大陸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徑的這個圓圈內,所以武漢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孝感的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
⑥ 從黃陂到咸寧怎麼坐車去
針對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想到了的是 紅樓(建議了解了再去~不過看你這年專輕,應該是了屬解了也不想去),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呵呵,不算步行街吧?)另外還有個 森林公園,華科旁邊就有~挺不錯的,帶著學生證去才5塊錢的門票~沒事帶點東西去燒烤~挺不錯的選擇哦~ 再還有個,學校~呵呵~算不算?我覺得很多學校都很漂亮啊~特別是老校區~嗯 ,華科就漂亮~我最喜歡華科~~ 針對第三個問題 我又想到了個~咸寧的那個隱水洞算不算?才2個小時車程~你一路上還可以看大夫第(額,破房子,清朝古建築,沒有衛生間),還有劉家橋(大漢皇族村,現在改成隱水洞半路上吃飯的點了,不過景色還是可以的,小橋流水人家嘛),還有太乙洞(和隱水洞一樣,挑一個去就好了)還有星星竹海(不怕蚊子的去吧)還有澄水洞(就是131工程,毛主席的床現在都對外開放了,580一個晚上哦,嘿嘿,又是一個地下工程),還有九宮山,還有太陽溪漂流。。。。 寫長了沒人看,不寫了~
⑦ 從黃陂到咸寧怎麼坐車去
黃陂客運站有到咸寧的汽車,具體時刻表去車站查詢
⑧ 現在從咸寧到黃陂的高速可以走嗎
打開網路地圖,輸入這個仙境到黃陂,選擇駕車走高速模式,模擬導航一下,看看這個高速是否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