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溫州城市規劃的那個詳細報告怎麼沒了,我前幾天還在網站上看到的詳細報告,今天上去就找不到了
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 3
第二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3
第三章 溫州都市區規劃 ………………………………………………………………25
第四章 城市性質與規模………………………………………………………………34
第五章 主城區城市結構與用地布局…………………………………………………34
第六章 主城區綠地系統規劃………………………………………………………38
第七章 主城區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 …………………………………………………40
第八章 主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43
第九章 主城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48
第十章 主城區綜合交通規劃 …………………………………………………………51
第十一章 主城區城鄉統一規劃 ………………………………………………………56
第十二章 主城區給水工程規劃………………………………………………………58
第十三章 主城區排水工程規劃………………………………………………………59
第十四章 主城區電力網規劃…………………………………………………………60
第十五章 主城區郵政電信規劃………………………………………………………60
第十六章 主城區燃氣工程規劃………………………………………………………61
第十七章 主城區環境保護規劃………………………………………………………64
第十八章 主城區生態保護規劃………………………………………………………65
第十九章 主城區環境衛生規劃 ………………………………………………………66
第二十章 主城區綜合防災規劃………………………………………………………66
第二十一章 主城區城市開發強度控制 ………………………………………………68
第二十二章 主城區遠景構想…………………………………………………………69
第二十三章 規劃實施措施……………………………………………………………70
附表 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用地平衡表………………………………………72
第一章 總則
1.0.1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溫州市市域范圍內城市建設指導性文件。
1.0.2條 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建設管理和規劃需要控制的區域。本次規劃確定溫州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為:鹿城區、甌海區、龍灣區全范圍, 加上98版總規中確定的甌北片、七里片的范圍,總面積為2703 km2,其中陸域面積為1400km2。
1.0.3條 溫州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一切規劃、設計和建設活動(含開發區)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
1.0.4條 本規劃期限確定為:
近期 2000~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遠期 2011—2020年
遠景 2020年以後
1.0.5條 本規劃自國務院批准之日起,由溫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一節 市域城鎮體系發展戰略
2.1.1條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進一步強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設,提高對周邊城鎮與地區的經濟輻射作用。溫州市區以建設現代化都市為目標,充分發揮其對外的輻射作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工業、商貿、港口城市和輻射浙西南與閩東北的重要核心。樂城——黃華平原和溫瑞平原是溫州市生產力布局的重點地區,作為溫州中心城市功能延伸的發展區。市域南部的鰲江流域下游的城鎮作為溫州市域南部中心發展區。
2.1.2條 點軸開發,分片均衡:以溫瑞平原為核心區向南北兩翼伸展形成溫州市域的一級發展軸,是今後城鎮重點開發區域,通過軸線的帶動作用,均衡各片區域的城鎮發展。內陸山區的城鎮在健全區域基礎設施和改善交通條件的基礎上,扶植重點城鎮,通過交通軸線的輻射,帶動山區經濟、社會發展。
2.1.3條 深入改革,優化小城鎮(重點鎮)布局:打破原有的城鎮分布格局,突出與確保重點鎮的建設,將臨近的一般建制鎮並入區域中心城市;對那些鎮與鎮之間距離過近甚至已經連成一片,密度過高,且人口、面積規模過小的一般建制鎮進行合並;對那些不適應區域整體發展,既無產業支撐又無發展前景的一般建制鎮,在方便群眾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重組,以形成分布合理,區域中心地位突出的小城市(重點鎮)分布格局。
第二節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預測
2.2.1條 市域總人口:2010年約為830萬人,2020年約為890萬人。
2.2.2條 城市化水平:2010年約為60%,2020年約為73.5%左右。
第三節 經濟區劃分
2.3.1條 溫州市市域城鎮和經濟布局將形成四大經濟功能區:溫州中心經濟區(含溫州城區、樂清經濟區、瑞安經濟區);鰲江流域經濟區;山區-半山區經濟區;海洋經濟區。
第四節 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結構
2.4.1條 溫州城鎮體系劃分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點鎮)、一般建制鎮四個不同等級。優先發展中心城市,優化小城市布局,集中發展一批重點小城鎮,控制一般建制鎮,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中等城市為副中心,小城市(或重點鎮)為骨幹,一般建制鎮為基礎的城鎮結構體系。
第五節 城鎮體系空間結構
2.5.1條 溫州市城鎮體系規劃以市域東部沿海交通線為主發展軸;沿甌江、飛雲江、鰲江為次發展軸;以省道仙清線、分泰線為第三發展軸。主發展軸聯通溫州市區、樂清、瑞安、龍港—鰲江四個城鎮密集區,其軸線帶動整個區域發展;二、三級發展軸則通過水運,公路交通帶動內陸山區的社會、經濟和城鎮發展。
2.5.2條 在城鎮的空間布局結構上,形成「兩大城鎮密集區」:即以溫州城區為中心的,包括樂城——黃華平原和溫瑞平原內的城市組成的溫州都市區;在市域的南部以鰲江下游的龍港——鰲江為中心的溫州市域南部城鎮群。
2.5.3條 沿甌江、飛雲江、鰲江的次發展軸,仙清線、分泰線的第三發展軸,形成沿發展軸的「城鎮點軸發展區」。
第六節 城鎮體系職能結構
2.6.1條
2020年城鎮體系職能結構規劃
等級 范圍 職能
一
溫州
都市區 鹿城片 鹿城區、蒲州、狀元 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浙江南部的經濟、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輻射浙西南、閩東北的外向型區域中心城市。
甌海片 甌海區
龍灣—永強片 永強、沙城、天河、靈昆、龍灣、龍水、梅頭、瑤溪
瑞雲片 安陽、飛雲、莘塍、汀田、塘下
樂柳片 樂城、柳市、北白象、
七里片 七里、黃華、磐石
上塘—甌北片 上塘、黃田、甌北
洞頭片 洞頭
二
溫州
南部
城鎮
群 龍鰲片 龍港—鰲江、蕭江、湖前、錢倉 浙南、閩北的重要商貿、港口城市,溫州南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昆陽片 昆陽
江南片 宜山、金鄉、錢庫、巴艚
三
三
其它地區小城
市 靈溪 靈溪、觀美 綜合
虹橋 虹橋、石帆 工貿
大峃 大峃 綜合
羅陽 羅陽 綜合
水頭 水頭 綜合
橋頭 橋頭 商貿
雁盪 雁盪、大荊 旅遊
四
重
點
鎮 馬嶼 馬嶼、篁社 工貿
珊溪 珊溪 旅遊
岩頭 岩頭、楓林 旅遊
龍湖(寨寮溪) 龍湖、營前鄉、高樓鄉、寧益鄉 旅遊
雅陽 雅陽 旅遊
第七節 主要城市發展規劃
2.7.1條 溫州市區
溫州市區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也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充分體現溫州輻射浙西南、閩東北的區域地位與作用,強化中心城市的建設,完善交通運輸網路。規劃將通過鐵路、公路、航運等多種途徑加強中心與腹地的聯系,提高對周邊城鎮與地區的經濟輻射作用。樹立中心城市地位,帶動區域發展,成為聯結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紐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工業產業專門化。實現第三產業多樣化,以觀光旅遊業為主導,帶動商業、金融業、服務業向高檔次、高產值方向發展,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層次,形成浙江南部的經濟、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
2020年,溫州市區城市人口將發展到250萬人。2020年,溫州市區將同樂清、瑞安、上塘組成溫州都市區,都市區人口規模420—450萬人。
2.7.2條 樂清組合城市
樂清組合城市包括樂成、柳市兩個片區。樂清在積極發展第二產業的同時,發展金融和商貿業,充分利用旅遊、港口資源,積極發展旅遊、港口運輸產業,成為集工業、旅遊、港口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到2010年,樂清市城市人口將發展到約38萬人。規劃的遠期,樂清組合城市作為樂柳片納入溫州都市區的組成部分,城市人口將發展到48萬人左右。
2.7.3條 瑞安中等城市
瑞安中等城市由城關和塘下兩個片區組成。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強化高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要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移,依靠飛雲江的港口條件,建設具有較強實力的區域性工業基地,成為帶動飛雲江流域發展的龍頭。瑞安的城市性質確定為浙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貿、港口城市。
瑞安市城市人口發展到約36萬人。規劃遠期2020年瑞安市和塘下連成一體,納入溫州都市區,是組成溫州都市區的瑞雲片區,片區的城市人口將發展到70萬人左右。
2.7.4條 龍港—鰲江中等城市
龍港—鰲江強化工業基礎,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重點發展以印刷、編織、機械等產業和以金融、貿易、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同時應注重龍、鰲的協調發展,結合港口資源優勢,使龍港—鰲江城市成為以工業和商貿為主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帶動整個鰲江流域的協調發展,成為浙南、閩北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溫州市域南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兩鎮的統一規劃和各類設施的統一協調。
龍港—鰲江發展到約35萬人。2020年,龍港—鰲江城市人口將發展到約50-55萬人左右。
2.7.5條 上塘
上塘規劃發展加工工業,加強發展第三產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成為帶動永嘉發展的綜合職能小城市。2010年,上塘城市人口規模為13萬人。2020年上塘和甌北、黃田,作為上塘—甌北片區成為溫州都市區的組成部分,城市人口將發展到35~40萬人。
2.7.6條 昆陽
昆陽作為龍港—鰲江城市的外圍城市,是南部城鎮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昆陽的發展應在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和專業市場的基礎上完善塑編、服裝等輕工產業,加快產業科技化步伐。
規劃昆陽城市人口規模約10萬人,2020年,作為溫州南部城鎮群的組成城市,城市人口達到15萬人。
2.7.7條 靈溪
靈溪交通條件優越,是蒼南縣域政治中心、交通樞紐。今後發展應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及已有工商業基礎,建立以機械製造、塑料工業、石化儀表製造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和大運輸量的工業生產基地,並開發多功能、高層次的市場體系,使之成為帶動蒼南發展的綜合職能城市。規劃近期2010年,靈溪城市人口規模約為達到18萬人。2020年,規劃城市人口25萬人。
2.7.8條 虹橋
虹橋是該區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鎮。虹橋在今後的發展中應繼續充分發揮其商貿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加工、輕工、儀表製造等工業,使之成為樂清中部工貿中心和物資流通中心,帶動樂清中部地區騰飛。2010年,虹橋將發展為人口規模約12萬人的小城市。2020年城市人口發展到17萬人。
2.7.9條 大峃
大峃今後應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及珊溪水電站建成帶來的電力資源優勢,發展農、林、副產品深加工工業,並發展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及科教文衛事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帶動文成縣發展的中心城市。2010年,大峃人口規模約為6萬人。2020年大峃發展成為10~12萬人的小城市。
2.7.10條 羅陽
羅陽應加強與區域其它地區的聯系,側重發展農林副產品加工及礦產資源開發,成為以開發農林產品、生態旅遊、礦產資源、水電為主的工貿城鎮。同時,應注重學校、科研、通訊與信息系統的建設,使之成為帶動泰順發展的具有綜合職能的重點城鎮,在遠期條件成熟的時候發展成為小城市。2010年羅陽城鎮人口規模約為6-8萬人。2020年發展成為小城市,城市人口10~12萬人。
2.7.11條 雁盪
雁盪是國家級雁盪山風景旅遊區的中心城鎮。在旅遊業的帶動下雁盪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大力發展商業和服務業。規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發新景點,加強污染治理和景觀資源的保護,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工業將適度發展旅遊製品工業。2010年雁盪將發展為人口規模約5萬人。2020年,雁盪和大荊共同組成新的旅遊小城市,人口規模發展15萬人。
2.7.12條 水頭
水頭是輻射現有的平陽縣域中西部的核心城鎮。應加快其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樞紐的建設,加快壯大城鎮規模和經濟實力,擔負起平陽西部中心的作用。工業發展依託區域專業市場發展傳統工業,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同時繼續發展南雁盪風景區旅遊業。規劃建設成為平陽中西部的小城市。2010年水頭城市人口規模約為6萬人,2020年城市人口8~10萬人。
第八節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2.8.1條 綜合交通規劃目標
建成與國民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相適應的,各種交通方式相協調的,以主幹線、主通道、主樞紐為主體的,快速、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溫州市區至市域內其他城鎮實現2小時可達。在溫州都市區內部實現0.5—1小時可達。
2.8.2條 鐵路規劃
規劃期內建設溫福鐵路和甬溫鐵路。溫福鐵路、甬溫鐵路和金溫鐵路共同組成溫州市域的鐵路網,建設溫州成為華東鐵路網的樞紐之一。
1.溫福鐵路:規劃中的全國沿海鐵路通道,溫福鐵路北起溫州市區、往南經過瑞安、平陽、蒼南,過分水關後進入福建,規劃按國家鐵路Ⅰ級干線標准修建。
2.甬溫鐵路:規劃中的全國沿海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甬溫鐵路北起寧波,途徑台州並從樂清、永嘉至溫州市區,按國家鐵路Ⅰ級干線標准修建。
3.溫州市鐵路樞紐:規劃溫州鐵路樞紐由溫州西站、雙嶼站和溫州客站組成。溫州西站為區段站兼貨運站,雙嶼站是甬溫線同金溫線的接軌站,溫州西客站與溫州客站為客運站。
2.8.3條 市域港口水運規劃總體目標
建設溫州港為我國沿海20個樞紐港之一,為浙南、閩北的沿海地區和浙贛、金溫鐵路沿線的地區服務。規劃以溫州港為中心,以洞頭港、鰲江(龍江)港、瑞安港為骨幹,組成大小配套的港口群,溝通內河和四江(甌江、飛雲江、鰲江、楠溪江),形成江、河、海貫通的航運網路。充分利用骨幹港的集散、分流、中轉作用,發揮港口群體優勢;對老港區以航道整治、港區改造、道路疏通和設施更新為重點,對建港條件較好的港口及新建港區,根據需要增建新泊位,並配套完善基礎設施。
2.8.4條 主要港口規劃
溫州港:發展目標是以國際集裝箱、能源、外貿物資為主的沿海主樞紐港,規劃形成三個主要港區:楊府山港區、龍灣港區、七里港區。
洞頭港:對建設溫州大型深水港有重要意義,遠期以三盤港為中心,逐步形成洞頭深水港區,將逐步成為溫州港深水港區推進的方向
瑞安港:是為瑞安市及周邊地區服務的重要地方性港口。遠景逐步開發飛雲江口外的海島資源,建設貨物中轉產品加工基地,
鰲江(龍江)港:規劃加強航道的整治,進行合理的港口布局。在改造老港區的同時,考慮開辟新港區。
2.8.5條 內河航運規劃
規劃以溝通鐵路溫州貨站與溫州新港區和各條江河的聯系為重點,將內河南北主航線和四江(甌江、飛雲江、楠溪江、鰲江)航線聯網,形成內河主幹道和四江互相通達的航運網。
內河南北主航線規劃從樂成開始經柳市進入甌江,過龍灣、蒲州經溫州市區楊府山港區後方,再沿溫瑞塘河往南至瑞安市區東山入飛雲江,在南岸浦口進入內河至昆陽,再在鰲江南北兩岸的親美洲和下廠分別建過船建築,經鰲江、龍港至金鄉。
2.8.6條 公路交通網路規劃
溫州公路交通規劃網路形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以沿海高速公路、金麗溫一級汽車專用道組成公路主骨架,道路等級為一級;第二層次由104國道、330國道、環城快速路、仙清線、瑞東線、分泰線組成,道路等級為二級及二級以上;第三層次由省道和主要縣道構成,道路等級在三級以上。
第一、第二層次共同構成公路主網路,即「二縱、二橫、一環、三連」的結構。
二縱:
1.沿海高速公路:南北貫穿溫州東部沿海地區,由北至南分別設雁盪、虹橋、樂城、白鷺嶼、七都島、狀元鎮、南白象、羅鳳、西嶴、平陽、錢倉、滬山、觀美十三個立交。
2.104國道:貫穿溫州東部沿海地區,改建的重點是提高路面等級,改善路況。
二橫:
1.金麗溫一級汽車專用路:溫州西向陸路對外通達麗水、金華市並轉接滬杭衢及滬昆高速公路的高等級公路。
2.330國道:溫州西向陸路重要出口公路。規劃繼續向東延伸,經半島工程到達洞頭。
一環:
溫州市區繞城快速道:疏解市區過境交通的快速通道。
三連:
1.仙清線:是連接高速公路和國家級風景區,貫穿永嘉縣南北重要公路。
2.瑞東線:是溫州市域南部貫穿瑞安、文成的重要公路。
3.分泰線:橫貫溫州最南部的省道,是泰順縣對外交通的重要公路。
2.8.7條 公路站場和樞紐規劃
1.溫州公路主樞紐:由公路主樞紐服務管理中心;五個客運站(溫州西站、新南站、龍灣客運站、機場客運站和白鷺客運站);五個貨運站(溫州雙嶼貨運站、溫州龍灣運配載中心、橫塘貨運站、七里貨運中轉站和蛟尾堡貨運中心站);兩個客、貨運綜合站(南白象客貨綜合站和甌北客貨綜合站)組成。
2.各縣(市、區)站場布局
市域其他各縣(市、區)設:35個客運站,14個貨運站,16個客、貨運綜合站。
客運一級站為:樂清新站、虹橋站、上塘新站、瑞安站、平陽客運中心、靈溪汽車站、龍港客運中心、永強客運中心、文成縣城站、泰順站;二級站為:洞頭站、雁盪站、岩頭站、巨溪客運中心。
貨運二級站為:白象、虹橋、樂城、烏牛、上塘、瑞安商城貨運交易中心、溫福鐵路瑞安物資集散中心、江溪貨運交易中心、蕭江貨運配載中心、蒼南、龍港、文成貨運配載中心、泰順縣貨運中心。
客貨綜合一級站為:柳市、橋頭、鰲江站;二級站為:洞頭、水頭、珊溪、大荊、金鄉、塘下、錢庫、龍灣扶貧開發區站。
2.8.8條 民用航空規劃
1.溫州機場:規劃擴建溫州機場,將國內航線網路和國際航線網路接通,規劃發展為4E級國家一級民用航空機場。
2.旅遊直升機場:為適應溫州各市縣旅遊業發展,規劃發展市域旅遊直升機場體系,形成空中旅遊服務網路。規劃在溫州、雁盪、岩頭、南麂、羅陽、雅陽建設直升機場。
第九節 市域社會設施規劃
2.9.1條 教育設施規劃目標
建立起適應溫州市現代化建設需要,面向21世紀的教育體系。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者素質有明顯提高。全市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城市及有條件的重點鎮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高、中級專門人才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實現較大增長。
2010年,全市6至15周歲人口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以上,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院校本、專科在校生達2.5萬人左右,加上自學考試、遠程教育,18至22周歲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每10萬人口在校大學生人數達到1200人以上,基本滿足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對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全民受教育年限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建立起結構合理、機制靈活、開放多元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具有溫州特色的社會主義區域教育體系。
2.9.2條 市域教育設施規劃
按照大城市(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的四個等級進行教育設施布局。
1.第一等級:(中心城市)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建設完善高等教育園區。基礎教育逐步調整、配套、完善舊城區現有學校,加快新區配套建設教育設施,保證發展地區的教育設施用地。
2.第二等級:(中等城市)增設大中專院校,增建、擴建中學,保證學校用地面積,完善各項教育設施。在舊城改造中適當合並、外遷舊有學校,作規模調整。
3.第三等級:(小城市、重點鎮)應根據當地人口結構,每5萬人設1所高中,適當增加初中,集約化配置學校數量。
四等級:(一般建制鎮)合理配置教育設施,力求做到既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又集約利用教育資源。
2.9.3條 市域衛生設施規劃目標和結構
建成門類齊全、專科配套、布局合理、技術優良、便利群眾的衛生服務體系,使人民的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發達地區達到或接近省內先進水平,經濟欠發達地區達到省內的平均水平。建立起與溫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具有區域特色的衛生服務、衛生執法監督和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達到與小康生活相適應的健康水平。
全市衛生資源區域配置網路規劃形成三個層面,東部圈帶化發展,西部據點開發的規劃布局。
第一層面:溫州市區成為全市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教育、科研、信息的綜合指導主中心。
第二層面:沿海的樂清、瑞安、平陽、蒼南四個縣(市)以及永嘉縣的南部平原地區,著重調整、適度發展,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形成以104國道為軸線、南北兩翼齊張的衛生資源圈帶結構。北翼以樂清市域為中心建立衛生基地,。南翼以瑞安城區和鰲江——龍港城市組成兩大副中心。
第三層面:泰順、文成、洞頭以及永嘉北部山區,著重發展、普及,達到人人享有衛生初級保健要求。把有限資金集中到區域位置較好、輻射能力較強的鄉鎮,實行據點開發,保證當地人民群眾都能獲得基本衛生服務。
2.9.4條 市域醫療設施規劃
1.醫院規劃:大城市建三級甲等醫院,中等城市建三級乙等或二級甲等醫院,小城市建二級乙等或一級甲等醫院。一般鎮設置衛生院。城市街道為單位設置衛生院,並積極創造條件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2010年全市衛技人員達到每千人3.5人,醫生數達到每千人2人,病床數每千人口達到2.4張。
2.急救醫療網路規劃:進一步加強區域急救服務網路建設。在市區著重健全急救醫療網路,突出院前搶救為重點。建設市急救中心和急救分中心以及與醫療機構急診科聯為一體的急救系統。各縣(市、區)逐步建立各縣急救站,將瑞安、樂清市的第一人民醫院建成市域南北兩個急救分中心。
第十節 市域市場體系規劃
2.10.1條 溫州市場建設目標
建立一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機制運行的,全面實行國際慣例的,現代化、規范化、國際化的市場體系。
1.完善中心市場、專業市場、住宅區農貿市場三級市場體系網路,使溫州成為新型的商貿城市,成為浙南區域性的商貿中心。
2.完善各龍頭市場和專業市場的配套設施,使其充分發揮功能。以溫州新城為中心,興建一批多功能、高檔次、現代化的批發市場,與現代化商品綜合商場並網。
3.鞏固發展省重點、區域性重點的大型工業品批發市場;培養扶持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淘汰關閉空殼市場、改造城市馬路市場。
4.完成對嚴重影響交通、布局不合理、消防隱患嚴重、規模較小的市場的整改和搬遷。
5.加快農貿市場「退路入室」的進度,全市縣城所在地以上城鎮的農貿市場在近期全部實現室內化。
2.10.2條 綜合市場規劃
對現有的綜合市場進行結構調整,進行完善、配套、提高市場的檔次和品位,原則上不再新建綜合市場。綜合市場安排在區域中心,大型龍頭綜合市場在市區中心和瑞安市區各安排一處。
2.10.3條 工業品專業市場規劃
工業品專業市場以改建、擴建、遷建為主,相關市場通過聯合、兼並、重組等多種形式來盤活市場存量,提高市場的集中度。在一個縣(市)范圍內原則上不建設兩家同類工業品專業市場。工業品市場布局以溫州市區為中心,向兩翼發展,大體沿兩條國道(104國道、330國道)、四條江(甌江、飛雲江、鰲江、楠溪江)軸向發展。
2.10.4條 生產資料市場規劃
生產資料市場建設和發展以改建和完善配套設施為主,現有的生產資料市場要適當地整頓、調整、搬遷。生產資料市場設在市區和各縣(市、區)城鄉結合部的貨運中心、生產中心地帶,依託市區(城鎮)和港口(船埠)、公路等,全市生產資料市場基本形成網路。
2.10.5條 農副產品市場規劃
農副產品市場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規劃,統籌規劃、分步開發、結合城改、加速改造。新住宅區以配套新建為主,老城區以改造、擴建、改建為主。到2005年完成市區頂棚市場改造,11個馬路市場全部退路入室。
2.10.6條 展覽業規劃
結合本地旅遊資源、人文資源,創造獨具溫州特色的溫州產品文化。規劃在溫州市區興建溫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在市域內重要工業城鎮和縣(市)域經濟中心興建產品展示場所,主要展示溫州支柱產品及相關生產的輔助材料。
Ⅱ 「龍港市」正式問世,龍港什麼時候正式批市
龍港市在2019.8.30經國務院批准撤鎮設市,縣級市,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於2019.9.25正式掛牌。
Ⅲ 溫州龍港鎮城區劃分范圍是怎麼樣的,城東城南城北城西區是怎麼區分的。
蒼南縣龍港鎮城市總體規劃
2000年12月,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修編的《龍港城市總體規劃》其內容為:
范圍界定 龍港城市規劃區范圍面積為90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 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20年;遠景:2021~2050年。
城市性質 龍港的城市性質確定為浙南閩東北地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
人口規模 近期:(2005年)人口為22萬人,遠期(2020年)為35萬人,遠景(2050年)為50萬人。
城市結構 "一心"、"二軸"、"三片區"的特徵。
"一心"即位於中央大道與世紀大道交叉口附近的城市中心區。中心區布置行政、商業、科教、體育、綠化用地。
"二軸"指城市東西與南北兩個方向的兩條具有城市軸線意義的主要道路,分別為南北向的中央大道和東西向的世紀大道。
"三片區"分為城北區、城東區、城南區。城北區位於白河以北、通港路以西,基本為原有舊城區;城東區位於通港路以東,以工業、倉儲為主;城南區位於白河以南,基本上為新區,功能以商業、文化、行政、體育、居住為主。
工業布置 調整工業布局結構,形成西、中、東三片工業。
中部工業區:位於龍港大橋以南,沿龍金公路分布工業區,為印刷示範技術為主的工業。
西部工業區:位於江山辦事處、世紀大道南側,規劃為塑編為主的工業區。
東部工業區:位於鰲江入海口,由於遠離城市中心區,地處河流下游,建成以化學工業為主的化工基地。既可成為印刷工業的原料生產基地,又可成為龍港騰飛的強大後盾。
居住用地規劃 將龍港居住用地布局總體上分為三個片區。
城北片區:繼續利用其區位優勢,向北、西擴展,優化環境,將其建成一個二類居住區;
城南片區:沿白河路建設一條主要綠化帶,相應布局休閑娛樂的室外場地,創造一個近自然,親近水、陽光和空氣的現代化居住區,為一類居住區;
城東片區:規劃以多層為主,通過完善公建和市政配套,創造居住區內部優美的環境,與相鄰工業區共同成為綜合區。
教育 中小學、幼托設施的配置,中學按2.5~3.5萬人一座,小學按0.8~1.2萬人一座,幼兒園幼托0.3~0.4萬人一座。
另在龍金大道西,世紀大道南規劃大型教育科研區,興建大中專院校和科研機構。
醫療衛生設施 3所400床位的市級醫院;6所100床位的醫院,均勻分布。
體育設施 規劃設立大型體育中心,位於龍金大道東、世紀大道南、具有承辦大中型運動賽事的容量。主要包括:擁有20000~30000座的標准田徑場一座;4500~5000座室內體育館一座;1000~2000室內游泳館一座,大型健身中心等。同時擁有停車、餐飲、住宿配套設施。
文化娛樂設施 在文化廣場設立博物館、展覽館,在文衛路、龍躍路等附近設立書市、電腦市場等。
旅 游 開發濱海渡假區和龍港二橋的鰲江觀潮點,東北片龍港沿鰲江南岸河濱渡假旅遊帶,開辟體育旅遊、植物旅遊、文化旅遊。
城市公園 新增5座城市公園,分別為鳳陽公園、海洋生態公園、白河公園、文化公園、中央公園,並對原有的江濱公園進行改造。
交 通 公 路 現有公路達到二級標准。興建外環線城南大道;修建龍鰲二橋三橋。鐵 路 溫福(溫州--福州)鐵路在龍港設場站;
近期建設(1999~2005年)
道路橋梁 1、鰲江--龍港二橋(文衛路橋址);2、世紀大道:高速公路接線--東海大道,寬68米;3、站港路:江濱路--世紀大道,寬34米;4、中央大道:江濱中--城南大道,寬68米;5、白河路:江濱路--世紀大道,寬32米。
文教衛生 1、新建龍港第二醫院;2、增建一所小學、新建龍港八中和第三高級中學、新建職工技校;3、新增垃圾中轉運站一所。
市政部分 1、新建鎮政府大樓,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2、龍翔廣場,金河廣場,中心廣場;3、新建體育場,體育館以及配套綠地;4、建設沿江綠地、龍港大橋--龍翔廣場);5、新建龍港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娛樂城;6、新建移動通訊大樓,郵政辦公大樓,龍港電訊大樓;7、增建一座110KV變電站;8、新建龍港殯儀館;9、新建垃圾無害處理場;10、整治城區的內河駁岸。
住宅建設 1、康居住宅小區;2、龍港小區;3、龍港大道北區住宅小區改造;4、城東住宅小區;5、城南住宅小區;6、龍金大道西片住宅小區;7、文衛路外灘一期改造;8、江濱路外灘二期改造;9、鳳江住宅小區。
商業市場建設 1、龍港大道沿街商業區建設;2、龍金大道市場建設;3、建成區商業區規劃改造;4、通港路沿街商業區建設。
工業區建設 1、完善龍港工業區建設;2、小包裝印刷工業城建設;3、擴大城東工業園區的建設規模,東至東海大道,南至體育場路,西至龍
Ⅳ 龍港規劃圖情況怎麼樣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公布 城市中心在哪裡 與敖江關系怎樣
正在收集群眾的意見吧。目前只有《蒼南縣龍港鎮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草案》
Ⅳ 「龍港市」正式問世,龍港什麼時候正式批市
一直都是龍港鎮。
龍港鎮隸屬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地處浙江省南部,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鰲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西接10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南依江南平原,北為鰲江。[1]鎮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27°30′,東經120°23'。
龍港鎮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6,9億元,增長10,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增長1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19730元,增長13,5%。
(5)鰲江城鄉規劃擴展閱讀
具體要到2020年左右以鰲江,龍港為龍頭,帶動昆陽,靈溪,金鄉,錢庫,蕭江等城鎮組成溫州南部鰲江流域經濟區。繼續加強工貿基礎,發展專業市場,開發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以印刷,編織,機械等第二產業和以金融,貿易,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
這是2010-2020年的規劃。主要還是建市的難度,蒼南和平陽怎麼辦。
這些還要解決。
龍港鎮浙江省最具競爭力中心鎮
龍港是溫州蒼南縣一個經濟強鎮,系溫州市強鎮擴權改革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建鎮於1984年,現轄9個辦事處,107個行政村,19個居民區,3個社區,轄區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2009年底戶籍人口25,4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
年輕如他,因為城鎮化建設典型而聞名全國,建鎮之初,龍港鎮通過推行土地有償使用,戶籍管理制度和發展民營經濟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城鎮化的路子,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然而近三十年的發展,讓他從一個青澀小子轉眼間長成一個大人,傳統的行政區劃衣服已經包不住他那龐大的身軀了。
城市框架,道路建設,配套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落後,也嚴重製約了龍港城市化進程。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不趁早謀劃龍港發展的新出路,那麼總有一天他將被時代的浪潮所吞沒。怎麼辦,龍港的未來在哪裡?「龍港必須要建設成為鰲江流域中心城市!農民城的帽子不能戴一輩子」,在即將邁入「十二五」的關口,龍港人讓自己再次站上了城市發展的巔峰。
強鎮擴權是激發龍港新一輪發展的源動力,對於未來,這是一個需要體制創新的過程,不斷強化小城市發展的制度保障。龍港鎮按照省委,省政府擴權強縣強鎮戰略部署要求,大力度推進強鎮擴權改革,逐步把省,市,縣已經明確的改革措施真正落實到位,不斷健全龍港土地使用,財政支配,行政審批和社會管理「四大許可權」,同時還完善了城鎮管理綜合執法大隊,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四大平台。
這是一個城鎮新的啟程。「今年我們邀請中規院深圳分院對龍港新一輪規劃進行高標准,高水平,高要求的修編。但是新一輪規劃修編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龍港的發展再也等不起了,再也不能慢了。」在龍港鎮黨委書記林萬樂看來,龍港鎮建設必須與新一輪規劃修編同步進行,爭取早日推進龍港城鎮轉型升級。
據龍港鎮規劃部門介紹,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目前龍港鎮正在啟動規劃為7平方公里的未來城市中心區建設,同時根據新一輪規劃要求,該鎮將向東接軌臨港產業區,做到龍港臨港「兩港合一」規劃,新的規劃區面積可達40平方公里,與目前18平方公里的龍港主城區相比,相當於再造一個龍港。同時,該鎮還將在西部建設規劃5000畝的工業平台,將產業基地逐步向西部轉移,而老城區則採取「退二進三」的辦法,逐步將工業轉向商貿服務和休閑娛樂,以此打造一個東部城市化,西部產業化的未來龍港。
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細數從南到北的沿海城市裡,有多少是從小漁村蛻變而來的:深圳,青島,大連……像是一個個傳奇的化身,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璀璨星光,點綴著中國與時俱進的城市藍圖。
這沖破命運的轉型,也同樣為一個海邊小鎮所孜孜追求。從它為自己加冕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那一刻起,龍港二字註定將成為中國改革史詩中的鮮活注腳。而今天,它說它要為鰲江流域的中心城市開始新的征程。
從村到鎮,再從鎮到城,伴隨著這頭巨龍的身影一起崛起的,還是那股創業初期敢破敢立的本色。在這里,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它也將成為那眾多星光中的閃耀一顆。轉型,時不我待!
以人為本的建設:讓城市記錄民生幸福
「人們為了活著而聚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幸福而居留於城市。」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道出了人與城市之間的緊密聯系。
一直到今天,人們對城市的喜愛有增無減,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城市的依戀也在不斷加劇。近年來,龍港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緊緊圍繞「人」和「城」這兩大主題,深入開展省級文明城鎮創建活動,結合「公民素質提升工程」,引導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群眾的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
龍港鎮切實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努力塑造小城市發展的良好形象,建鎮以來,公共設施共投入約70億元,重點以交通,通信,水利等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鎮域內形成「環網結合,四橫四縱」的路網結構體系,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甌南大橋,污水處理廠,體育館,水廠擴建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強化著城市功能。4,37萬畝的海塗圍墾工程建設全面啟動,為城市空間拓展提供土地支撐。
加快城市社區建設,目前全鎮已有高樓62座,中高檔住宅小區17個,廣場及公園7個,街道201條,總長162,2公里,城區人均綠化面積5,6平方米,城鎮道路燈亮燈率達95%,城市長大了,長高了,變亮了,變美了。龍港以加快城市化為依託,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堅持走大社會辦大教育的路子,形成了公辦,民辦一同辦,普教,職教,成教,特教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推進圖書館,文化活動室等項目建設,做好廣播電視網路和「龍港」門戶網站建設,促進居民文化素質提升,宣傳龍港城市形象。基本形成鎮,辦事處,村居三級文化設施網路,構築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條件。深入實施「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積極推進農村新社區和新居建設。
全面實施「清潔家園」活動,全鎮每年投入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約4600萬元,把龍港新區1000多畝土地作為城市「綠肺」進行開發建設。同時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年」活動,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著力維護龍港社會和諧穩定。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依戀程度取決於這座城市帶給人民多少快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感。」龍港鎮黨委書記林萬樂說,這幸福感反應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以人為本推進城市建設,「民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改善,這地方的城市建設也不會好,社會管理也是建立在民生改善的情況之上龍港,它的名字,就是一個傳奇。
它的故事,比起它所創造的GDP更來得精彩。從建鎮之初的5個小漁村,到「中國第一農民城」,龍港人實現了第一次大跨越;再在工業化與城市化良性互動思路的引領下,龍港完成了「農民城」到「產業城」的第二次大跨越。
今天的龍港人正在為實現從「產業城」到「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大跨越而開拓進取。一個時代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破繭成蝶的轉型:經濟發展的必修課
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市場經濟下的它有著殘酷的優勝劣汰體制,如果哪天我們步伐稍緩,節拍稍慢,便隨時面臨著被時間淘汰出局的危險。對於龍港鎮本身而言,它是不斷轉換角色,以適應新的發展潮流,而對於它的經濟發展而言,則是不斷創新升級,以做強做大傳統特色產業,逐步夯實小城市發展的產業基礎。
龍港先後獲得「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國台掛歷集散中心」等4張國字型大小名片,形成了印刷,禮品,紡織,塑編這四大支柱產業。另外,電纜,光纜,磁卡,BOPP,BOPA,BOPET,不銹鋼帶材,陶瓷,服裝,食品等是龍港的新興產業。
200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0,9億元,工業總產值233,5億元,財政總收入9,47億元。它是通過產業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動發展起來的經濟強鎮,更深刻認識到要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首先要有產業支撐,因此,龍港淡化行政圈,強化經濟圈,利用海塗資源豐富的優勢,突出區域經濟特色,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做到產業錯位發展,差異發展。
在工業轉型升級方面。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品牌培育工程,做大做優做強包裝印刷,文具禮品,塑編等優勢傳統產業,大力培育不銹鋼,微晶玻璃,超細纖維等新興產業,初步實現產業結構從單一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並存結構轉變。
為扶持工業發展,幾年來,龍港鎮花大力氣建成印刷,小包裝,塑編,城東等四個工業園區,以優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業入園,使之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孵化器。規劃建設4個工業園區,300多家企業入園生產,通過龍頭企業領跑,中小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組織結構,推動塊狀經濟轉型,2009年全鎮產值超10億元企業2家,超億元16家,11家公司升格為無區域集團(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
今年年底,臨港產業新城圍墾工程堵口將合龍,昔日的大海和灘塗將變成一片土地。作為溫州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港產業新城橫跨龍港,蘆浦和舥艚三個鎮,由蒼南縣臨港產業基地和鄰近的江南海塗圍墾工程組成。
臨港產業新城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大多為海塗圍墾而成,目前在圍規模4,43萬畝,約29平方公里。這將是龍港乃至蒼南今後發展的動力。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龍港成為浙南閩北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它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業,建設家居禮品,印刷材料等專業市場及金融,美食,購物等特色街區,為產業發展提供通暢的渠道支撐,現有專業市場36個,商業銀行11家,肯德基,麥當勞,蘇寧電器,大潤發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連鎖經營企業先後進駐龍港,其中溫州禮品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禮品城專家點評。
個體私營經濟的成長,農民大規模轉移創業,「農民造城」的轟轟烈烈,把龍港的城鎮化路徑推向了公眾輿論的焦點。從小漁村發展到產業城相當不易,如果說過去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民生存問題而背水一戰,那麼現在則要求龍港從調整城鄉關系的大格局出發,主動為自己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作為一個新興城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龍港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其內涵,充分分析自身的地理位置,產業布局,交通設施,生態保護乃至地方文化等客觀因素。加快建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產業,大項目,不斷改善龍港發展環境,站在整個鰲江流域乃至整個大溫州的大環境里,把自身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為龍港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助力城鎮向城市的順利轉型。
龍港批市,不得不說是個大忽悠。
不少人認為,只要龍港批市,財政就可以獨立,經濟就可以大發展了。其實那隻是搞房地產的披肩客在搞大忽悠。
1,龍港之所以能發展,主要靠江南宜山,錢庫,金鄉等鄉鎮的移民和資金的輸入,如果龍港批市,要不要把他們並入?如果並入,那麼將來市中心和發展重點在哪兒,對他們沒好處干嗎要並入龍港,還不如留在蒼南,作為蒼南的香餑餑,各種投資會很多。如果不並入,那龍港的根基就斷了,即吸引不了平陽人,也吸引不了福鼎人,蒼南也不會再放人。
2,龍港的發展,其實是建立在龍港消費,全蒼南買單的基礎上。龍港的工業實際就是江南宜山,錢庫,金鄉等鄉鎮的復制和擴大版,毫無技術創新,也沒有牢固的基礎。外地客商在蒼南比較下來只有龍港最好,所以才在龍港下訂單。如果獨立,就失去比較性,錢庫,金鄉在全蒼南的支持下,絕不會比龍港差。
3,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可能無止盡,很多地方的歷史以證明了這個觀點,瑞安,樂清,金華,張家港,蕭山,南昌等。它要有好的機遇和廣闊的腹地。龍港即沒有交通便利,也無資源優勢,靠的只是全蒼南的支持。
Ⅵ 昆陽鎮的城鄉建設
按照我縣「十二五」發展規劃,昆陽未來將成為鰲江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縣里將重點推進「兩軸四片」20平方公里的昆鰲新城建設。同時,按大交通規劃格局,我鎮將以昆水公路、104國道昆陽過境段改建工程、人民路、昆鰲快速通道為軸線,城市化將重點推進城北片、城東片、城南片三大區塊建設。
城北片,我們以打造城北高品位住宅新區為中心,突出精品樓盤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了城北示範新區的開發建設。2010年以來我們花大力氣、下大資本,梯度推進了城北市政道路網建設,全面完工人民路街心公園,2011年1月23日同期啟動了鳳湖公園、東門山及九凰山公園入口工程、104國道昆陽過境段改道工程,東門山及九凰山公園入口工程已基本完成;鳳湖公園一期景觀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計劃2012年5月1日竣工驗收;
城南片,是我縣「兩軸四片」建設的重要一片,我們將按照生態、科教、文化、休閑、居住「五位一體」的要求,打造文教商住區。根據開發建設的實際需要,需拆遷87家廠房和2000多戶民房,總拆遷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規劃新建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約50億元。工程計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為平塔至三排口段,第二期為三排口至通福門段,第三期為坡南老街段。我們完成了老城改造一期工程征地和拆遷工作。計劃在3月底前完成昆鰲快速通道兩側范圍內廠房搬遷,6月底前完成昆鰲快速通道兩側范圍內的政策處理和龍山公園范圍內廠房搬遷。
城東片,作為新一輪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將以文化中心、便民中心建設為重點,以昆鰲快速通道為牽引,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打造城市中心新地標。我鎮完成了東片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落實了一批公建項目。文化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昆二中遷建工程教育辦公樓已結頂,3號、4號教學樓完成一層建築,完成投資額7228萬元;縣人民法院審判庭綜合大樓已啟動建設;核心區道路網已經調整完畢,編制工作正在進行中。
Ⅶ 溫州規劃圖有沒有人知道
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
規劃概況:
一、規劃背景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新一輪經濟的發展,對城市規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上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已明顯不適應新的發展需要,1999年,根據省委提出加快城市化發展戰略和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對溫州城市的定位,需對我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經報省政府同意,於2000年7月正式開展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本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主要經過綱要階段、初步完成成果階段、規劃深化完善階段、上報審批階段的工作,歷時5年,於2005年底得到省政府審批。
二、規劃主要內容
(1)市域城鎮體系:
市域城鎮發展戰略為:中心聚集,南北伸展;點軸開發,分片均衡;優化小城鎮(重點鎮)布局。劃分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點鎮)、一般建制鎮四個不同等級。規劃提出了優先發展中心城市,優化小城市布局,集中發展一批重點小城鎮,控制一般建制鎮,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中等城市為副中心、小城市(重點鎮)為骨幹、一般建制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形成兩大城鎮密集區:以溫州中心城市為中心,包括樂成—黃華平原和溫瑞平原內城鎮組成的溫州都市區;以鰲江下游的龍港—鰲江為中心的溫州南部城鎮群。
(2)溫州都市區:
溫州都市區以溫瑞平原城鎮化地區為核心,包括中心城市、樂清、瑞安、洞頭、永嘉等城鎮密集地區,應納入規劃控制區統一加強管理。至2020年末,都市區人口為440萬人左右,城市建設用地為414.6平方公里。都市區形成「一主二輔五組團」的空間結構。其中,「一主」為中心城市(含主城區、永強副城區);「二輔」為瑞雲、樂柳二個輔城區;「五組團」為上塘組團、洞頭組團、半島組團、藤澤組團、桐浦組團。溫州主城區、永強副城區和瑞雲的羅南片,環大羅山形成都市區核心圈層。各城區、組團間通過綠色開敞空間相隔離,以快速幹道、輕軌相連接,形成以大羅山、吹台山、三垟水網為綠核的高度城鎮化區域。
(3)中心城市:
① 中心城市的城市規劃區:包括鹿城區、甌海區、龍灣區、洞頭縣行政轄區和甌北片、七里片(以甌北—柳市快速路為界),面積1423.6平方公里,及珊溪水利樞紐工程飲用水源保護區(即趙山渡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304平方公里),合計總面積為3727.6平方公里。
②城市性質: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工業、港口、旅遊城市,浙南閩東北的區域中心城市,具有濱海山水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
③規劃期限:近期2003~2007年,中期2008~2012年,遠期2013—2020年,遠景2020年以後
④城市規模:規劃確定溫州近期(2007年)城市人口為200萬人左右;中期(2012年)城市人口為225萬人左右;遠期(2020年)城市人口不超過260萬人。
近期(2007年)城市建設用地為179.26平方公里(人均89.63m2),中期(2012年)用地為206.5平方公里(人均91.78m2),遠期(2020年)用地為259.71平方公里(人均99.89 m2)。
⑤城市形態與發展方向 背倚大羅山、吹台山等綿延青山,面向甌江和東海,形成「負山面水的半環形」的城市形態,由「沿江城市」向「濱海城市」拓展。中心城市按照主城區、永強副城區、甌北片、七里片、洞頭片等組團規劃建設,組團間由自然山體、水體和規劃綠楔等生態廊道隔離。城市發展按照「東拓、西優、南連、北接」的策略:東部向永強、洞頭拓展;西部以生態保護、水源涵養、優化發展為主,限制大規模開發建設;南連瑞安;北接樂柳、上塘。
Ⅷ 鰲江鎮有多少人口
鰲江鎮,在我國浙江省溫州、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均有同名鄉鎮,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2地的經濟發展是有一定差別。
1、浙江省溫州鰲江鎮現人口19萬人(2016年戶籍人口)。
2、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鰲江鎮總人口58823人。
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鰲江鎮,隸屬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浙江省27個中心鎮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是具備「水,公,鐵」交通網的鄉鎮,溫州南部交通樞紐之一,平陽縣經濟中心、交通中心。
截至2016年9月,鰲江鎮轄面積164.3平方公里,其建成區面積13.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9萬、常住人口29萬。下設10個社區,99個村(居)。
201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4.99億元,同比增長6.1%;財政總收入14.92億元;限上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2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31250元。
鰲江鎮(廣東省惠來縣轄鎮)區域概況
鰲江鎮位於廣東省惠來縣西南部,位於鰲江河下游,鎮內鰲江河段8.5公里,北部虎堀水、三清水等小河流發源於北部丘陵,匯入鰲江河,全鎮堤圍線長9.14公里。東接岐石鎮和東埔農場,西鄰東港鎮,北與大南山華僑管理區相接,南與陸豐市以鰲江河為分界。
全鎮面積6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中澳村,距惠城直線距離27公里。
北面為三清山丘陵,南面臨鰲江,以江與陸豐市(縣)為界。屬沿海丘陵地帶,土質多為沙泥土,背山面海。
鎮北部有三清山,位於三清山系,海拔高度443.3米,人稱「報雨風山」。地勢北高南低,全境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南風,冬季多北風,年平均氣溫21℃,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時。
2012年底,全鎮總戶口7313戶(非農473戶,農業6840戶),戶籍人口58823人(非農人口1586人,農業人口57252人)。轄16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1個居民委員會。全鎮有耕地面積18210畝,山地28531畝,灘塗2202.7畝。
2012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67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67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622元。
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292萬元(其中規模上工業產值6029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00萬元。
Ⅸ 溫州的,龍港和鰲江什麼時候建市啊貌似已經等了很多年
省,市政府十二五己規劃好,龍港,鰲江合並建市了,靈溪區,水頭區,金庫區,馬站區,昆陽區,浙江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總體規劃網都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