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1年太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1年太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49元
8月5日,從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了解到,去年,太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49元,相比於2007年,增幅達46.6%,年均增長10%以上。其中,非工資性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佔比明顯增加。
數據顯示,黨的十七大以來,全市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均出現較快增長,財產性收入(居民擁有的動產和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出現高速增長,轉移性收入(包括離退休金、養老金、失業救濟金、住房公積金等)增長則相對穩定。具體來說,去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12435元,比2007年增長19.6%,影響可支配收入增長14.85個百分點。「分配製度改革,促使效益好的企業紛紛增加職工工資及獎金、福利補貼,與此同時,市政府連續四次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另外,工資制度改革使得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明顯提高,大部分單位也將補貼由暗補變為明補。」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相關人士認為,上述因素成為全市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
其次,去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174元,比2007年增長1.2倍。此外,隨著近幾年居民收入和房地產市場的不斷增長,利息和房屋出租成為城鎮居民投資的主要渠道,這也為全市居民帶來了財產性收入的增加。去年,全市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84元,比2007年增長1.9倍,影響可支配收入增長1.35個百分點。
同時,轉移性收入出現明顯增長。去年,全市人均轉移性收入為9202元,比2007年增長1倍,影響可支配收入增長33.81個百分點。「4年來,全市不同程度地調高了離退休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收入標准,使得占轉移性收入86.2%以上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及社會救濟收入,成為拉動轉移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相關人士分析。
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城鎮居民收入的來源逐步趨向多元化。記者了解到,全市居民的非工資性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佔比逐漸增大。去年,城鎮居民全部收入中,作為城鎮居民收入主體的工資性收入佔到56.3%,比2007年降低12.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轉移性收入在總收入中所佔比重則達到41.6%,比2007年時上升11.5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佔0.8%,財產性收入佔1.3%,分別比2007年時提高了0.3和0.6個百分點。
㈡ 山西最富的縣城排名是怎麼樣的
山西最富的縣城排名是孝義市、靈石縣、柳林縣、懷仁縣、沁水縣。
1、孝義市
改革開放三十年,孝義市農機總動力由5.89萬千瓦增加到41.52萬千瓦,增長了6.05倍;農村用電量由1491萬千瓦時增加到13015萬千瓦時,增長了7.73倍。是中國百強縣(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綠化模範市。
4、懷仁縣
懷仁市之前曾經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綠豆之鄉」的稱號。 2019年1月9日,憑借懷仁旺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5、沁水縣
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下川遺址」,證明早在2.3萬年到1.6萬年前,沁水人的先祖們就創造了「下川文化」。現存的河頭村漢墓群、武安村戰國古寨等,映證了沁水歷史。
沁水縣下轄7個鎮、7個鄉 。沁水縣常住人口21.661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9.9億元;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1.2億元,三次產業佔GDP的比重為3.3:69.7:27.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7840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13010美元。
㈢ 2011年太原市道路交通事故及人身損害賠償標准
一、2011年度寧波市交通事故賠償項目主要計算依據
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可用於計算城鎮居民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
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420元,可用於計算城鎮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
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261元,可用於計算農村居民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
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794元,可用於計算農村居民被撫養人生活費;
5、全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3696元,可用於計算無固定收入人員的護理費、誤工費、喪葬費。
二、交通事故賠償計算公式及計算方法
1、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傷殘系數×賠償年限
(1)賠償標准: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
(2)賠償期限:①未滿60歲,自定殘日按20年計算。②60歲以上,每增加1歲,從20年中減1年。③75歲以上,按5年計算。
A、60歲以下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傷殘賠償指數
B、60歲-74歲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受害人實際年齡-60歲])×傷殘賠償指數
C、75歲以上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傷殘賠償指數
2、殘疾輔助器具費=每具假肢費價格×20÷假肢適用年限+假肢維修費用
法院一般按照普通適用型的標准確定假肢費用,實踐中支持20年。
3、喪葬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平均工資一般參照省統計局公布數字計算。
4、被扶養人生活費=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人均年消費性支出×撫養年限
(1)賠償標准: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
(2)賠償期限:①未成年人,計算至18歲。②無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計算20年。但60歲以上,每增加1歲,從20年中減1年。③75歲以上,按5年計算。
(3)賠償限額:被扶養人有數人,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A、18歲以下被撫養人生活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18-被撫養人實際年齡)] ÷對被扶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註: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B、18-60歲被撫養人生活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20年] ÷對被扶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註: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C、60-74歲被撫養人生活費= ÷對被扶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註: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D、75歲以上=[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5年] ÷對被扶養人承擔扶養義務的人數×傷殘賠償指數(註: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傷殘賠償指數)
5、住院伙食補助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
浙江省一般參照30元—15元的標准計算
6、醫療費=診療費+醫葯費+住院費+其他
7、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1)有固定收入的,按固定收入計算。
(2)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近三年平均收入計算。
(3)受害人不能證明其最近三年收入的,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計算。
8、護理費可以參照誤工費標准計算
9、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賠償年限
(1)賠償標准: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
(2)賠償期限:①未滿60歲,自定殘日按20年計算。②60歲以上,每增加1歲,從20年中減1年。③75歲以上,按5年計算。
A、60歲以下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B、60歲-74歲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受害人實際年齡-60歲])
C、75歲以上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10、交通費=實際發生的費用
11、住宿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住宿標准×住宿時間
12、後續治療費=醫生建議可能產生的費用
13、精神損害費=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判決,一般最多不超過5萬元
14、直接財產損失費=受損壞的財產的直接損失
15、車輛停運損失費=車輛停運期間實際發生的損失
㈣ 太原市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改革開放以來,太原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GDP年平均增長9.8%,人均GDP增長7.7%,工業總產值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7%,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5.2%。「九五」期間,雖然受亞洲金融危機、投資增速減漫、消費持續走低和自然災害等影響,但太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GDP年均增長8.6%,高於全省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人均GDP年均增長6.7%,高於全省2倍多,1997年,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年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進行評估,太原排名第23位。2000年,太原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排序中,GDP第17位,人均GDP第12位,地方財政收入第19位,工業總產值第19位。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集聚了全省最先進的生產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龍頭作用。2000年,太原GDP佔全省的21.3%,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財政總收佔全省的29%。太原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雙向支撐的戰略地位。太原體現著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代表著山西改革開放的形象。 太原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擁有國家特種鋼生產基地、主焦煤基地、化工基地、重型機械重點企業和大型電廠等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四大傳統產業為支柱,兼有紡織、輕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14個大行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工業體系。 太原匯集了全省52%的高等院校和46%的科研機構,其中,中科院煤化所是全國一流水平的重點科研機構,有一支實力較強的科技隊伍。太原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市的GDP的9.3%,位居全省11個地市第一位。信息網路、新型材料、生物醫葯、現代物流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有一定規模,發展前景廣闊。2000年,擁有高等院校在校生佔全省的60.6%,縣以上政府科技機構佔全省的46%,科技人員佔全省的62.6%,其中自然科學中級以上科技人員佔全省的62%。資料和多媒體用戶、上網用戶發展迅猛,位居全省之首,蘊含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和具有巨大潛力。 近年來,太原興建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骨幹工程,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太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鈕,是全省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省內八條公路干線以太原為中心向全省輻射,太原機場是北京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太原郵電通訊設施較為完善,目前市話交換總量達到85萬門,佔全省的1.6%;移動通訊30.18萬門,佔全省的61.4%。 作為國家第一批內陸開放城市之一,太原在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2000年,太原的對外進出口總額佔到全省的71.1%,外商投資佔到全省的40%,「三資」企業數佔到全省的40.%。 2001年,市政府提出了進一步加快省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路,這就是:全面實施「四大戰略」(結構優化戰略、城市功能提升戰略、科教興市戰略、環境創新戰略),重點抓好「六大工程」(規模化高效農業工程、工業集團化改造工程、專業市場培育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生態建設工程、科教文化產業工程),努力實現「三個提高」(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省城在全省經濟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示範作用和對外開放中的窗口作用,把太原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太原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門,是我國的資源大省。礦產資源太原市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當首推煤炭資源,其儲藏量在250億噸以上,全市含煤面積約1368平方公里,享有「煤炭之鄉」美稱。鋁釩土儲藏量約5億多噸,佔全國的42%;鐵礦已探明儲量有3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四位;銅礦在全國居第三位;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太原市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科研機構太原是山西科研和教育中心,擁有科技人員10萬餘人,獨立科研機構106所,工作人員1.1萬人。為技術創新和經貿合作提供了人才支持。太原市還有著名的「太原衛生發射中心」。太原技術人才的基本狀況:太原市擁有各類技術人才11萬人,其中有本科學歷的人員佔46。7%,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員佔6。6%。科技人員總體上比較年輕,30歲以上下的科持人員占科技人員總數的26。2%,40歲以下的科技人員佔63。2%,50歲以下的科技人員佔90。7%,科研機構佔21。4%,校院佔8。6%,企業佔43%,其它佔27%。 教育設施太原現有高等院校12所,在校學生12。2萬人;中等專業學校49所,在校學生8。4萬人;技工學校53所,在校學生1。1萬人;普通中學244所,在校學生19。8萬人;職業中學30所,在校學生1。1萬人;成人高校在校學生10。6萬人,為太原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金融市場太原市改革開放以來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成為國民經濟中起重要作用的產業部門。在發展商品市場的同時,建立和發展生產資料、產權交易、金融、技術、勞動力要素市場,健全的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對外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太原都設有派出機構。對外開放太原地區現有進出口企業400餘家,商品分別出口到13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有39個國噥和地區的外商來太原投資,如台灣的鴻海集團、台灣統一集團、英國的BOC公司、可口可樂等都在太原設廠或建立科研機構,投資的主要行業有材料加工、機械加工、機械製造、建築、煤炭采洗選、公路建設、農業、房地產及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