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啥意思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後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⑵ 居民家庭戶口是什麼性質
按國家規定,早期,我國戶口性質只回有兩種:一、農業戶答口;二、非農戶口。農業戶口比較龐大,也比較單一。而非農戶口雖然少,但成份復雜。非農戶口包括:城鎮戶口(居民戶口)、農村居民戶口、集體戶口等。這些帶戶口的,可以說都是戶口性質,只是大分類性質和小分類性質的區別。戶口性質或戶籍性質分為: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城鎮戶口)。計劃經濟時代劃分為農業戶口、非農戶口。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有的省市已取消了農業戶口,統稱為居民戶口 。二者的區別有:「農戶」和「非農戶」以前是在吃商品糧上在區別,現在是沒有了,或者說是區別幾乎沒有了。社會保險方面,這兩者的區別也不大。總體只和城市間的區別有關,在一個城市則沒什麼大區別。勞動就業方面,城鎮也不是包工作的,但有個勞動再就業,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應該是比農村好點,農村如果有新技術示範區的,當然在這方面也會加大農民的技能培訓的,但就是不象城市這么系統。農村的有土地,城市非農戶沒有,但有一個失業金。總之,農戶與非農戶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商品糧的因素),在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區別不是很大,也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區別。
⑶ 請問什麼叫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到底是人均的概念,還是以家庭為單位
這只是個統計指標,其實並不算大,在全球來說還只是中下水平。這個就好像人均GDP一樣,看著好象很大,但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情況。我國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
⑷ 居民家庭戶口是什麼意思
一、居民家庭戶口:包括"農村居民家庭戶口"、」城市居民家庭戶口「、」城鎮居民家庭戶口「等,是戶籍制度改革後的戶口登記方式。
二、戶口二」元「制登記時的性質的分類:
1、按戶糧關系分:農業戶口、非農戶口;
2、非農戶口包括:城鎮居民戶口、農村居民戶口、集體戶口等;
3、戶口同時分為集體戶口、家庭戶口、軍籍戶口;
4、還可以分為常住戶口和暫住戶口。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的規定:
1、第四條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2、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3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4、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4)城鄉居民家庭是指擴展閱讀:
居民戶口簿注意事項
居民戶口簿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狀況以及家庭成員間相互關系的法律效力,是戶口登記機關進行戶籍調查、核對的主要依據。
戶口登記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戶籍調查、核對時,戶主或本戶成員應主動交驗居民戶口簿。
戶主對居民戶口簿應妥善保管,嚴禁私自塗改、轉讓、出借。如有遺失,須立即報告戶口登記機關。
居民戶口簿登記權屬於戶口登記機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簿上作任何記載。
本戶如有人員增減或者登記事項發生變動,應持居民戶口簿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登記。
全戶遷出戶口管轄區的,應向戶口登記機關繳銷居民戶口簿。
⑸ 為什麼我的戶口本寫著居民家庭戶是什麼意思
居民家庭戶口,簡稱「家庭戶」,是與「集體戶」相對應的一類住戶所登記的戶口類型。
家庭戶,是主要依據親屬關系而共同居家生活的人所組成的住戶,也稱為「住家戶」。家庭戶與集體戶相對稱,但與集體戶有諸多不同:
1、家庭戶成員來源相對單一,關系相對穩定且相互了解,而集體戶成員的成分、來源、社會關系及社會影響各異;
2、家庭戶有親屬關系為依託,各成員關系親密且能相互幫助、相互督促,而集體戶成員有共同的業緣關系和共同的上級,的成員之間卻相互獨立、不相統屬;
3、家庭戶規模較小但相對穩定,而集體戶規模較大而變動相對頻繁。家庭戶與集體戶的這些區別,形成了戶口管理機關對家庭戶與集體戶的管理各有不同。
(5)城鄉居民家庭是指擴展閱讀:
居民家庭戶口,嚴格地講應當分為「農村居民家庭戶口「和」城鎮居民家庭戶口」兩類,其主要區別本來是各自居住的社會屬性不同,而沒有別的什麼權益方面的考慮。
但中國上一世紀中葉形成計劃經濟體制後,城鎮戶口與鄉村戶口所匹配的社會資源和所享有的社會權益各不相同,而為了把社會再生產投入相對集中到城鎮和工業化上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限制農村戶口向城鎮的遷徙的戶口遷移政策,從而使城鎮居民家庭戶口與農村居民家庭戶口之間的區別日益拉大。
⑹ 居民戶口與居民家庭戶口的區別
區別:
1、范圍不同:
城鎮居民戶口范圍小。居民家庭戶口范圍大,包括"農村居民家庭戶口"、」城市居民家庭戶口「、」城鎮居民家庭戶口「等。
2、權利不同:
居民家庭戶口是享有糧油肉等配給、招工等權利的居民。城鎮戶口不享受。
3、是否有土地分配權:
城鎮戶口泛指不享受農村土地分配權的人所擁有的戶口。居民家庭戶口跟居住地域已經有掛鉤。
拓展資料:
1、家庭戶,是主要依據親屬關系而共同居家生活的人所組成的住戶,也稱為「住家戶」。家庭戶與集體戶相對稱,但與集體戶有諸多不同:家庭戶成員來源相對單一,關系相對穩定且相互了解,而集體戶成員的成分、來源、社會關系及社會影響各異。
2、家庭戶有親屬關系為依託,各成員關系親密且能相互幫助、相互督促,而集體戶成員有共同的業緣關系和共同的上級,的成員之間卻相互獨立、不相統屬;家庭戶規模較小但相對穩定,而集體戶規模較大而變動相對頻繁。家庭戶與集體戶的這些區別,形成了戶口管理機關對家庭戶與集體戶的管理各有不同。
3、居民家庭戶口,嚴格地講應當分為「農村居民家庭戶口「和」城鎮居民家庭戶口」兩類,其主要區別本來是各自居住的社會屬性不同,而沒有別的什麼權益方面的考慮。
4、但中國上一世紀中葉形成計劃經濟體制後,城鎮戶口與鄉村戶口所匹配的社會資源和所享有的社會權益各不相同,而為了把社會再生產投入相對集中到城鎮和工業化上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限制農村戶口向城鎮的遷徙的戶口遷移政策,從而使城鎮居民家庭戶口與農村居民家庭戶口之間的區別日益拉大。
⑺ 城鎮居民家庭戶口是什麼性質的
屬於城鎮戶口。
城鎮戶口是指在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集鎮注冊登記的戶口。城鎮回戶口又叫城鎮戶籍,是指答過去計劃經濟年代、我國實行二元體制時,擁有城鎮戶口、享有糧油肉等配給、招工等權利的居民,即城鎮定量戶口的居民,也簡稱「市民」。若在工礦企業工作,則被稱為「城鎮職工」。以上「市民」或「城鎮職工」所擁有的戶籍稱為城鎮居民戶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門對戶口的分類,只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沒有「城鎮戶口」這個類別。實際上,非農業戶口就是「城鎮戶口」或「城市戶口」。現泛指不享受農村土地分配權的人所擁有的戶口,跟居住地域已經沒有掛鉤。
⑻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家庭收入指的是什麼
持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城鄉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戶回籍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答障標準的,
家庭成員指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撫養關系的人員,包括戶籍遷出的在校學生。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包括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應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除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數所得到的人均數。
⑼ 什麼叫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傳統社會救濟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步驟,也是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重要配套措施。它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保證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是一項政府花錢不多,社會效益極佳的民心工程。 (1)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後,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居民就可以依法進行救濟,它的覆蓋面大,面對的是所有居民。這是中國社會救濟制度的重大改革,也為城市居民建立起了基本生活保障銜接於其他保障制度之後的最後一道"防線"。 (2)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難能夠得到及時解決,這有利於理順群眾情緒,有利於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從而更直接地為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服務,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3)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國政府重視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存權的重大舉措,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