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天津市城鄉建設局

天津市城鄉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0-12-25 14:11:16

1. 天津市有沒有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

這個機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

2. 天津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 和 天津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 哪個待遇好我是同濟交通專業研究生

首先,有錢人啊。豪爽!
其次,從發展建設角度上將,我感覺這決定於幾方專面的因素,出去屬天津作為港口城市的因素,單從行業面來說,建委和交通委,這兩個相對來說較好一些,尤其是建委,他與發改委一脈相連,從個人自我實現來講,肯定能滿足你的要求(待遇)。但是如果從國家將來如果天津沒有作為直轄市發展起來的話,作為京津唐地區的戰略定位,定位成為一個港口城市,那麼港口局的提升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情。從這幾方面你需要關注幾方面的消息:a、京津唐地區的規劃;b、天津作為直轄市也好區域經濟也好發展和投資的情況;c、看是否能試圖接觸到這兩個單位的朋友們,直接打聽一下他們員工情況;d、看政府的傾斜程度,看天津政府公開網的消息面對這兩個地方工作的認可程度,看他們自身網站的建設和消息面發展程度。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看能否有所收獲。
第三、祝願你工作找到合適自己的。

3. 簡述天津城市名稱在各朝代的演變及其意義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三岔河口」成為天津最早的發祥地。金代末年,為保障中都及漕鹽儲運的安全,貞祐二年(1214年)建直沽寨,三岔河口自此從單純的漕運樞紐發展成為漕運與軍事相結合的畿輔重鎮;元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寨為海津鎮;明永樂二年(1404年),天津作為軍事要地正式設衛,並於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寨設衛築城,初為夯築土垣。明弘治年間(1493年),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的十字街建造鼓樓。當時的天津城池平面為矩形,東西長1570米,南北寬900米,總面積為l.55平方公里。天津老城城牆四面設有四座門樓,東南西北分別為「鎮東」、「定南」、「安西」和「拱北」。此後從清順治至嘉慶的一百四十餘年間,天津老城的城牆重修多達十二餘次。經過明清兩代的建設,天津城市初具規模,逐步向南運河和海河一帶發展。
通商口岸的設立和租界的劃分是引發天津城市規劃格局和空間演變的開端。從1860年英法租界的劃分到1903年租界最後一次擴張結束,天津曾先後存在九國租界,租界的總面積是老城區的數倍。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的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和空間模式開始被引入天津。
租界擴張與道路建設時期
天津租界自開辟之後,租界中的工部局依據本國風格獨自對專管租界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與老城區的空間定位不同,租界的選址和規劃首先考慮的是交通與安全。天津成立了最早的市政管理機構一一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制定的英租界規劃率先將歐洲城市的空間模式被引入天津。它沒有眾多官僚機構組成的權力中心,也沒有對空間秩序和市民行為實行控制的城牆、城門等,而是以維多利亞道為主軸的道路網、位於租界中心的教堂、港口碼頭、市政廳和公園形成一個與中國傳統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間。交通的便利與路況的改善推動了租界商貿的發展。受到租界的影響,1883年天津的華界設立了中國最早的市政機構——工程局,進行市政道路建設,主要是按照西洋方式修整街衙,將天津老城的大部分街道改造成西式的現代馬路。1888年11月3日的《中國時報》曾這樣報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溝、大洞、臭水溝的使人惡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鏟平、拉直、鋪平、加寬。並且裝了路燈,使人畜都感到舒服,與此同時,城壕里的好幾個世紀以來積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1918年來過天津並被當時天津獨特的城市空間與都市文化所感染,曾在其小說中寫道:「走在天津城裡最氣派、最整潔、最美麗的街區,令人彷彿來到了歐洲的都會。」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老城,次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改築環行馬路,牆基殘存在地面以下。
租界擴張與道路建設時期
天津租界自開辟之後,租界中的工部局依據本國風格獨自對專管租界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與老城區的空間定位不同,租界的選址和規劃首先考慮的是交通與安全。天津成立了最早的市政管理機構一一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制定的英租界規劃率先將歐洲城市的空間模式被引入天津。它沒有眾多官僚機構組成的權力中心,也沒有對空間秩序和市民行為實行控制的城牆、城門等,而是以維多利亞道為主軸的道路網、位於租界中心的教堂、港口碼頭、市政廳和公園形成一個與中國傳統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間。交通的便利與路況的改善推動了租界商貿的發展。受到租界的影響,1883年天津的華界設立了中國最早的市政機構——工程局,進行市政道路建設,主要是按照西洋方式修整街衙,將天津老城的大部分街道改造成西式的現代馬路。1888年11月3日的《中國時報》曾這樣報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溝、大洞、臭水溝的使人惡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鏟平、拉直、鋪平、加寬。並且裝了路燈,使人畜都感到舒服,與此同時,城壕里的好幾個世紀以來積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1918年來過天津並被當時天津獨特的城市空間與都市文化所感染,曾在其小說中寫道:「走在天津城裡最氣派、最整潔、最美麗的街區,令人彷彿來到了歐洲的都會。」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老城,次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改築環行馬路,牆基殘存在地面以下。

局部規劃建設時期
在洋務運動的背景下,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袁世凱在天津海河北岸開始開發新城區——河北新區,在建設中較早採用了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理念。與此同時,租界的擴張與劃定逐漸告一段落,各國專管租界都進入各自為政的規劃建設時期,其中英、法、日租界建設發展最為迅速,在其租界內出現了「城市用地分區」、「建設法規」以及「建築標准」等的相關現代規劃內容,租界逐漸成為干凈整潔、秩序良好的新城區。舊城區與不斷擴張的租界、新市區毗連成片,形成了新舊城區以大經路、東馬路為中心和租界區以海河為中軸的網狀道路城市格局和局部完整的自由拼貼城市形態,屬於典型的馬路主義城市規劃風格。

總體規劃建設時期
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天津作為華北最大的港口和商埠,其城市總體規劃與規劃理論和實踐開始迅速發展。1928年,國民政府將天津劃為特別市。1930年,天津開始徵集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最終由梁思成和張銳共同主持的《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即「梁張方案」中標。這是天津近代城市規劃史上第一部詳細、全面的規劃方案,盡管方案內容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但卻反映了當時中國城市規劃理論發展的水平與方向。1936年天津市政府頒布了「建築規則」來指導城市建設。

日本佔領時期
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及華北後,成立專門統籌華北地區內城市建設事務的華北建設總署,多次制訂「華北開發計劃」並反復強調資源的開發與交通運輸事業建設兩大原則。而天津在計劃中被規劃成向日本本國輸送物資的交通樞紐。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侵華戰略為適應戰爭需要發生了改變,天津除了作為交通樞紐的作用之外,也成為華北進行長期工業建設的城市之一。為此,日本先後在天津制訂了《天津都市計劃大綱》、《塘沽都市計劃大綱》和《大天津都市計劃》等規劃。1939年華北建設總署都市局向天津特別市公署下達的《天津市都市計劃大綱》,其方針是使天津成為華北貿易大港、商業都市和工業基地,而舊市區大體保持現狀。此後,鑒於天津優越的經濟、軍事地位又再次制定《大天津都市計劃》,提出將天津與塘沽合而為一。

戰後恢復與發展時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天津,並擬定了《擴大天津市計劃》,提出擴大市區范圍、建設衛星城鎮、海河下游分段建設工業區、劃分功能分區等主張。1947年,天津市臨時參議會再次提出「擴大天津市區的要求」,並提出將塘沽、大港、新港等劃歸天津市轄,擴大市行政區域,在市內增修公路,興建飛機場等。
當代規劃
1953年-2006年間,天津市先後編制完成了22稿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54年版、1986年版、1996年版和2006年版等四版「總體規劃」。
1949年以後,受到冷戰和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包括天津在內的沿海地區基本不安排重要項目,對外貿易也受到極大影響,港口優勢幾乎完全喪失。工業帶動城市同心圓式向外拓展,逐漸形成內向封閉型的城市結構,以工業為主的經濟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改革開放後,天津在東部沿海的塘沽地區率先建立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拉動天津沿海河向濱海地區跳躍式拓展,向外向型城市轉型,對整個城市和地區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計劃經濟時期
1953年1月,天津市城市建設委員會提出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第一個城市初步規劃方案——《天津市城市建設初步規劃方案》。該方案主要目的是對天津市進行城市規劃上的社會主義改造,將天津的租界型的城市布局向社會主義城市轉變,城市路網確定為三環十八射的環形放射式,初步確定了日後天津主城區的同心圓結構。
根據1953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城市建設中的幾個問題的指示》,天津作為中國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大城市,城市建設必須充分為工業生產創造便利條件。受其影響,在1954年底發布的《天津市城市規劃要點》和《天津市城市規劃草案》確定天津城市性質為「工業城市」具有戰略意義,因此城市的建設必須為工業生產服務,在城市外圍規劃工業組團。1955年,由於中國在國際上受到經濟封鎖,根據中央政府的「限制沿海、支援內地」的政策,沿海城市主要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支援內地建設,不進行新的發展。當時蘇聯援華的156項目中天津僅有的國營第一一五廠也因此遷至陝西。同年,在「限制沿海、支援內地」背景下,天津市的城市規劃方案進行了兩次相應修編,先後對城市規劃布局和范圍進行了調整和對規劃人口規模緊進行了緊縮。
1957年,《天津市城市初步規劃方案》確定城市的性質是「綜合性工業城市、南北水運要沖、華北水陸交通城市」。隨著天津劃為河北省省會,天津專區、滄州專區及所屬縣也劃歸天津,天津市面積達到31894平方公里。1958年9月編制了《天津市初步規劃說明》。1959年,《天津市城市規劃簡要說明》確定天津的城市性質是「以機電工業與海洋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華北水陸交通樞紐」。1960年的《天津城市規劃初步方案說明》、《天津市區域規劃草案》明確提出,將天津由單一城市改造為組合性城市,建設衛星城鎮,並提出「壓縮改造舊市區,嚴格控制近郊區,積極發展縣鎮工業點」。1972年,再次修編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對天津和塘沽的鐵路樞紐規劃進行了修訂。
震後重建時期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豐南地區發生的里氏7.8級強烈地震波及天津。超過六成的建築遭到地震破壞,近70萬人失去住房。天津的工業損失嚴重,超過三成企業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北大港水庫和於橋水庫也被地震嚴重破壞1978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結合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工作,提出將天津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農業協調發展的、城鄉結合的社會主義新型城市,建設「以石油、石油化學工業和海洋化學工業為特點的、先進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戰略東移時期
1986年8月4日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1986-2000年)》(1986年版《總規》)確定天津的城市性質為「擁有先進技術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開放型、多功能的經濟中心和現代化的港口城市」。該方案確定以海河為軸線、市區為中心、市區和濱海地區為主體,與近郊衛星城鎮及遠郊縣鎮組成性質不同、規模不等、布局合理的城鎮網路體系。同時,工業用地戰略東移,重點發展濱海地區工業建設,為形成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城市格局。[這樣的城市空間布局有利於利用濱海優勢及港口、公路、鐵路等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發展現代化、集約化的大型工業,促使工業東移,優化了城市產業布局,工業東移的發展戰略在日後則為濱海新區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該版總規以城市建設為特徵,重點是彌補基礎設施建設欠賬一啞鈴式「城市布局符合當時天津市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但這一方案中的城市性質的定位在日後遭到研究城市地理學學者的批評,認為其沒有突出天津的特色,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沿海大城市。
「雙城雙港」時期
2006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被正式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極大地改變了天津市城市規劃的格局。同年7月,國務院對《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即2006年版《總規》作出批復:「天津市要以濱海新區的發展為重點,逐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此後,天津市人民政府根據2006年版《總規》修編了《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其中,「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縣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文化教育政治經濟商業中心。規劃提出中心城區實施「一主兩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城市規劃理念。確定在中心城區建立市級中心商務區。中心城區「一主兩副」為小白樓地區城市主中心,西站地區、天鋼柳林地區城市副中心。小白樓地區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樓商務區、南站商務區以及和平路、濱江道、南京路沿線和天津金融城等組成[。天津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位於中心城區西北部,規劃范圍東至南口路,西至紅旗北路,南至南運河,北至普濟河道。天鋼柳林地區城市副中心位於中心城區東南部,是海河上游開發改造的重要節點。

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先後被寫入中國「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並上升為國家戰略。濱海新區包括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大產業功能區和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天津港。2010年,濱海新區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在發展天津港的同時,天津正在渤海西岸的鹽鹼灘塗上加緊建設吞吐量兩億噸的第二港口——天津南港,也稱天津港的南港區。

4. 天津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簡稱是什麼

天津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簡稱市建設交通委。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馬場道211號。

5. 天津市建設局在哪

天津市建設局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131號。

天津市建設局現在名叫天津市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簡稱天津市建委。

地圖詳情: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城鄉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研究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有關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編制城鄉建設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編制供熱、燃氣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市政公用和交通(不含普通公路)基礎設施年度建設計劃,並組織實施。參與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建設用地規劃和土地利用計劃。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城市建設資金。負責城鄉建設綜合統計工作。

三、負責交通、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房屋建築及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管理(不含普通公路)和建設市場管理。負責重大項目建設綜合協調。負責新建區域內地下管網建設施工綜合協調管理。

四、協調指導全市村鎮建設,擬訂小城鎮建設政策並指導實施,協調指導村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住房建設,協調推動全市重點鎮建設。

五、承擔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負責建設工程中施工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管理。擬訂工程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負責建設工程中建築材料和建築設備使用的監督管理。組織或參與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六、組織編制建設行業技術進步、專業技能培訓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監督管理,編制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專項發展規劃。組織建設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推廣和應用。推進住宅產業化、建築工業化發展。協調推進建設行業信息化工作。

七、負責房地產開發行業管理和綜合協調。負責編制房地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參與土地和房屋徵收、住房保障等有關政策制定,負責編制房地產(含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對商品房項目資本金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負責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負責房地產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管理,指導推動住宅項目非經營性公建的配套,負責新建住宅商品房准許交付使用管理。

八、承擔建築業行業管理和建築市場管理責任。擬訂建築業發展規劃。負責工程造價、招投標、合同的管理和監督,負責建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負責境外和外埠工程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和工程中介企業進津備案管理。

九、負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管理,擬訂行業發展規劃,負責施工圖審查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監督管理。負責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指導農民自建住房結構安全和抗震設防。

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新建市政公用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負責燃氣、供熱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參與集中供熱和燃氣價格政策的制定,負責燃氣、供熱行業應急管理。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並指導實施,負責風景名勝區的設立審查、報批和監督管理。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工作。

十一、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參考鏈接:http://www.tjcac.gov.cn/xxgk/jgzn/。

6. 天津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發的資料員證全國通用嗎

理論上全國通用,但有的地方不接收,所以有時需要到了當地後考當地的,

7. 天津市12319城建服務熱線是什麼單位!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的

天津市12319是被濃縮的電話號碼,實際上,這個簡單的號碼卻是由市建委、熱線中心、十一個二級專業平台、601個處置單位和全體市政公用領域的幹部職工組成的強大服務陣容,主要擔負著三項工作職能:一是城建熱線服務職能;二是市政公用領域服務質量監督。面向社會開展建設事業公益服務的統一專用號碼,今後天津市民在生活中遇到屬於供水、供熱、地鐵、公交等公用事業的問題,都可以撥打這個熱線,由政府部門...

8. 天津市城鄉建設地鐵備案找哪個部門

天津市城鄉建設地鐵備案找哪個部門兒當然是找地鐵部門,交通部門,我覺得這樣就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那裡的部門還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所以你可以根據他的具體位置找一下鐵路部門。

9. 天津市市建委管什麼

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城鄉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研究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有關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編制城鄉建設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編制供熱、燃氣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市政公用和交通(不含普通公路)基礎設施年度建設計劃,並組織實施。參與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建設用地規劃和土地利用計劃。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城市建設資金。負責城鄉建設綜合統計工作。

三、負責交通、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房屋建築及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管理(不含普通公路)和建設市場管理。負責重大項目建設綜合協調。負責新建區域內地下管網建設施工綜合協調管理。

四、協調指導全市村鎮建設,擬訂小城鎮建設政策並指導實施,協調指導村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住房建設,協調推動全市重點鎮建設。

五、承擔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負責建設工程中施工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管理。擬訂工程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負責建設工程中建築材料和建築設備使用的監督管理。組織或參與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六、組織編制建設行業技術進步、專業技能培訓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監督管理,編制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專項發展規劃。組織建設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推廣和應用。推進住宅產業化、建築工業化發展。協調推進建設行業信息化工作。

七、負責房地產開發行業管理和綜合協調。負責編制房地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參與土地和房屋徵收、住房保障等有關政策制定,負責編制房地產(含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對商品房項目資本金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負責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負責房地產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管理,指導推動住宅項目非經營性公建的配套,負責新建住宅商品房准許交付使用管理。

八、承擔建築業行業管理和建築市場管理責任。擬訂建築業發展規劃。負責工程造價、招投標、合同的管理和監督,負責建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負責境外和外埠工程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和工程中介企業進津備案管理。

九、負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管理,擬訂行業發展規劃,負責施工圖審查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監督管理。負責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指導農民自建住房結構安全和抗震設防。

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新建市政公用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負責燃氣、供熱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參與集中供熱和燃氣價格政策的制定,負責燃氣、供熱行業應急管理。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並指導實施,負責風景名勝區的設立審查、報批和監督管理。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工作。

十一、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10.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改名之前叫天津大學建築分校,那是說從1978—1987年之間這個學校叫天津大學建築分校嗎

1978年7月,天津市市委決定:天津自籌經費建立大學分校。在完成國家當年下達的招生任務外,全市再擴招8000人左右,由各分校進行培養,這在國內是一個創舉。
1978年9月,在原天津市第八中學的基礎上,成立天津大學第四分校。
1979年8月21日,天大四分校改稱天津大學建築分校,劃歸建工局主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1980年7月14日,學校由單一的工民建專業,調整為三個專業,即:工民建、暖通和給排水專業。標示著天津大學建築分校的專業結構初步形成。
1980年9月,學校開始參加市高校統一招生。
1980年11月23日,市建委主任毛昌五同志批准建委教育處建議:「在辦好現有建築分校基礎上,經過三至五年過渡成為天津建築工程學院」。
1981年11月11日,建委主任毛昌五、市文教委員會副主任譚紹文聯合簽署文件:「從82年1月1日起建築分校劃歸市建委,由市建委和文教委雙重領導。」
1982年2月建委主任毛昌五、副主任劉文藩率建材局、建工局、公用局、房管局、規劃局、市政工程局等各局領導視察學校,確定對建築分校實行「由城建系統扶持,為城建系統服務」的辦學方針。
1982年8月,增設建築學、硅酸鹽、燃氣供熱三個專業。
1983年8月25日,學校四個專業的首批487名畢業生,分配到市區及四郊五縣約50個單位。
1984年9月24日,學校綜合教學樓——「勤業樓」竣工,舉行落成典禮和剪綵儀式。
1985年7月6日,副市長姚峻在市建委總工孫連溪的陪同下視察學校,確認改建學院,並建議移址新建。市建委主任白化嶺同志批准移址新建。

閱讀全文

與天津市城鄉建設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