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務人員 社區服務部的確感想
社區醫院亟待「強身健體」
達標社區醫院將成「醫保定點」
———本報專訪市衛生局局長聞宏海
「今年省會衛生系統將調整城市醫療服務體系,重點構建城市二級醫療服務網路,一級為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另一級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被屏蔽廣告]
」昨天,在市人大會現場,市衛生局局長聞宏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並重點談到很多代表、委員及市民非常關心的社區衛生服務問題。
社區醫院「六統一」
聞宏海局長說:「市衛生系統去年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健康檔案、處方、化驗單、治療單、服裝、標識『六統一』和微機網路化管理,20個涉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據聞宏海局長介紹,按照「綜合醫院上水平、專科醫院創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廣覆蓋」的目標,今年省會衛生系統將調整城市醫療服務體系,重點構建城市二級醫療服務網路。各自構成一級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構建起布局合理、分工明晰、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管理科學的醫療服務體系。市屬醫院應按照「建名院、強特色、創品牌」的思路,把綜合醫院做大做強,把專科特色做細做精,把品牌效應叫響叫亮,提高核心競爭力。另外繼續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力爭年內市區80%的涉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優質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
推廣優秀社區衛生站經驗
「現有社區醫療機構設置數量並不少,但設置不合理,一些區域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需要有效整合。」對此,聞宏海表示,市衛生局將按照有關規劃設置新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把經營狀況不好的職工醫院及區級醫院等改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石家莊市一些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和附近居民建立起緊密聯系,受到居民的認可和信任,雙方相處很融洽。今年,我們將重點將這些服務機構的經驗予以推廣。」
達標社區醫院將「醫保定點」
聞宏海表示,目前石家莊市的社區醫療機構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由公立醫院建立、由職工醫院轉型而來以及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等。市衛生局將按照「嚴格准入、慎重審批、規范行為、減少低水平重復設置」的原則來設置、規范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此基礎上,對於符合相關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市衛生局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使之成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提案精選
建小區別忘規劃社區衛生站
提案人:王書波委員
問題點擊
石市經幾年努力,初步形成網路基本覆蓋、服務功能基本完善、技術管理基本規范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但離省會「適宜居住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構建符合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醫療衛生體系的目標要求還存有一定差距,群眾看病難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現有百餘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資源短缺、分布不均、利用不夠、服務能力不強、水平不高;政府補償機制不健全、政策銜接不順暢、運行機制不合理等制約著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健康發展。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應強化政府職能。
觀點直播
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能
政府要把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社區兩個文明建設規劃,完善其配套政策與措施,成立協調領導機構,及時解決和協調各種困難、問題。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要堅持公益性質,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
新小區要規劃社區衛生服務站
優化城市衛生資源結構,健全服務網路,完善服務功能,機構設置合理,監督管理規范。有關部門在城市規劃新建小區、改建、擴建居民小區的同時要充分考慮規劃建設相配套的小區社區衛生服務站點,切實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用房的問題,完善居民小區配套衛生服務設施。
加大政府投入
增加各級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經費投入,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投入機制,理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補償機制,要設立專項補助經費,用於啟動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該項應該納入財政和衛生事業常規預算,按轄區人口定額足額撥付。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政府要有積極鼓勵政策。
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服務機構,完善配套政策,實行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及制約措施,開放醫療保險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限制,把符合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范圍,積極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
加強社區服務人員培訓,推進全科醫生護士崗位培訓,設立專項資金,培養社區全科醫生、社區防保醫師、社區護士。鼓勵大醫院醫務人員到社區服務。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葯品質量監督,保證居民就醫、用葯安全。
科學考評
把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公共衛生體系,擴大預防保健范圍,加強監督考評,建立科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評價標准。避免社區衛生機構向醫院模式發展,應建立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制度,讓社區衛生服務成為公共衛生體系網路中堅實的基礎。
記者實錄
大醫院人擠人 社區醫院太冷清
現象———小病也去大醫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人們小病也去大醫院是一種普遍現象。2月22日上午,記者在石家莊市第一醫院看到,呼吸內科、消化科門診里的就診者絡繹不絕,醫生不停地忙著,記者在這兩個科室里都等了一段時間,才設法采訪到值班醫生。據呼吸內科主任王瑜玲說,前來就診的病人中不乏常見病、多發病患者。許多患感冒的人不去社區衛生服務站,便直接到市一院就診,其中一些人的病情很簡單,在社區衛生站就能治療,或通過生活上的護理、調節就可以。王瑜玲認為,像一些病情簡單的患者,應先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經衛生服務站明確診斷屬於重病者,再到大醫院診治。而大醫院專家每天花大量時間診斷簡單病情,是一種醫療資源浪費。據該院消化科韓主任介紹,社區醫療對患者而言非常方便,一些簡單治療、保健等應在社區醫院解決。在他診治的患者中,許多人已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過,沒有治好,然後才到市一院來。來消化科就診的患者陳先生說,幾天前,他吃了太多油炸食品還喝了太多飲料,一直感到惡心,直接來市一院檢查。陳先生說,自己感覺衛生服務站設備少、醫生水平不高,不太放心。據記者了解,陳先生的觀點在市民中有一定代表性。
現象———社區衛生站少人來
與大醫院相比,一些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患者就比較少。在一家規模不大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記者看到這里門庭冷落。該衛生站的醫生告訴記者,這里可以進行打針、輸液等治療,而且對附近小區居民可上門服務。記者看到,該站為附近小區部分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據這位醫生說,目前該社區衛生服務站還無法使用醫保卡,「但是我們正在爭取。」在該衛生服務站旁邊的一個小區,記者采訪發現,該站在居民中的知名度並不高。「那裡能治哪些病?建健康檔案有啥好處?」居民對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提出不少疑問。
隨機調查
居民對社區衛生站有「三不放心」
2月22日、23日,記者就「社區衛生服務」這一問題,在街頭隨機采訪了50餘位市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他們很少或者基本沒有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去看過病。記者發現以下原因令居民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產生「隔閡」:一是居民不了解站內醫生的診療水平,擔心其在治療中存在不規范行為;二是居民對服務站醫療設備和葯械不放心;三是一些衛生服務站不能用醫保卡。因為存在以上「不放心」,因此,很多市民即使只患一點小病也常常舍近求遠,到大醫院排隊。從目前來看,社區衛生機構要完全取得居民信任,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經驗訪談
「示範衛生站」
解說社區醫療優勢
2月23日上午,記者在條件較好的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華社區衛生服務站看到,這里的醫療情況很規范。長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全科診室」,其相關科室劉敬從主任說,他們與大醫院里的專科有不同的定位,醫生接受「全科醫師」培訓,現在來看常見病、多發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建華社區衛生服務站建在社區內,服務范圍為建華第四社區居委會轄區,轄區內有2758戶、9000餘人,居民步行15分鍾就可到衛生服務站。該站不僅向居民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而且可為居民免費測量血壓、照顧老患者。2月23日上午,轄區70歲的肖老脖子上長了疥子,他自己走到建華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並對記者連誇社區衛生服務站方便。據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申京輝說,目前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站已逐漸被居民認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是我國居民醫療發展的方向,得到衛生部、國務院的肯定。2月8日,國務院發出《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他表示,對於個人來講,社區衛生服務站可降低醫療費用。社區衛生服務站可以提供方便、快捷、周到、廉價的服務,像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站不收診查費、掛號費,免費測量血壓,在收費標准上比區縣級醫院低,老百姓可省不少錢。此外,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市第三醫院簽訂「雙向轉診」,一些重病者轉到市三院可免掛號費,甚至可享受一些優惠。衛生服務站建立了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對居民病史、過敏史、用葯史都有記錄。不過,目前說社區衛生服務站可根治「看病貴」現象還為時尚早,但這將是一個重要思路,也是一個有效途徑。他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就可治好,沒必要到大醫院,大醫院在重病、疑難病上可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可以合理調節、有效使用大醫院和衛生服務站的資源。他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可緩和醫患關系。長期存在的醫患矛盾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患雙方缺乏溝通,大醫院醫生一般很忙,難有充足時間和患者溝通,而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就在社區,與許多居民會慢慢熟悉,進行溝通的可能更大、時間更多,也能詳細解答患者及居民提出的健康咨詢。此外,據記者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承擔健康教育、社區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和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治等工作。衛生服務站可以為婦女提供產前、產後、更年期的保健指導,為年輕的父母提供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兒童保健指導。
社區衛生服務新概念
石家莊市長安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前已有3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們的許多做法已在全國推廣。
新概念之一:雙向轉診
據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申京輝介紹,幾年前,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就與市第三醫院簽訂「雙向轉診」協議。社區醫生發現一些難以治療的病症時,便根據診斷情況,將患者直接推薦給市三院的相關專家,患者去市三院時免交掛號費。市三院專家進行診斷、治療、檢查後,認為患者可回社區衛生服務站繼續治療的,推薦其回社區衛生服務站。市三院甚至可給轉診患者一定優惠。今年2月11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衛生部將在全國推廣雙向轉診制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區域大中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簽訂協議,讓一般常見、多發的小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治療,大病則轉向二級以上的大醫院,而在大醫院確診後的慢性病治療和手術後的康復則可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樣,就可以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據衛生部有關人士稱,增加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任,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大培訓社區醫生的力度;第二是讓公眾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和模式。
新概念之二:全科醫生
劉敬從是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主任,她所在的科室叫「全科診室」,她被許多人稱為全科醫生。據劉敬從說,她作為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與大醫院的專科醫生有明顯不同,接待的患者有各種各樣的病情,專科醫生難以勝任。劉敬從接受過全科醫師培訓,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許多老患者從這一社區搬走後,還特意回來找劉敬從看病。據了解,一些醫科大學已設立「全科醫師」專業,我省衛生部門也曾開展過許多次全科醫師培訓,以適應社會需要。
新概念之三:居民健康檔案
與許多醫院、個體診所不同的是,長安區衛生服務站都設有居民健康檔案。在長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個櫃子里整齊地放著檔案袋,每個檔案袋封面標注有家庭住址和姓名,裡面是居民的「個人健康檔案」。有居民的姓名、年齡、血型、過敏史、主要問題目錄、暫時性問題目錄等信息,還注有建檔醫生、建檔護士的姓名和建檔日期等。據了解,這個檔案可以讓社區醫生了解社區的整體狀況,在居民有病時迅速查清病因,指導居民有針對性地預防疾病。此外,社區醫生還為孤寡老人免費體檢,必要時上門服務,為轄區居民進行體檢。
新概念之四:定點醫保進社區
社區衛生服務站雖然方便、快捷、價格便宜,但許多服務站不能使用醫保卡,因此許多居民即使患了小病也仍常常舍近求遠,到大醫院排隊去看。記者了解到,這的確是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站發展的一個瓶頸。目前,石家莊市只有很少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被列為醫保定點單位。長安區建華社區衛生服務站就是石家莊市醫療保險定點機構之一。將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站逐步規范及相關體制改革,更多衛生服務站可納入醫保定點單位。2月8日,國務院發出《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醫療保障中的作用,要求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引導參保職工到社區就診。衛生部有關人士曾稱,「盡快把一些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到醫保定點機構中,這將提升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可程度,使居民更多、更好地接受服務。」
② 醫務人員如何得知所使用葯品的醫保最高銷售限價,醫保支付結算價
每個醫務人員科室都有每年任務,一般醫保都限制著報銷多少萬以內,多了醫生扣工資,少了可以。每個病人都限制著報銷
③ 醫務人員學習醫保政策應該掌握哪些
有的單位自己建立查詢庫 登記這些信息存摺補辦後 銀行與社保間數據就直接交換了 社保會將錢直接打到新存子上的 不用單位辦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