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民生建設
民生工程是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提專高生活水平,屬重點關心弱勢群體,採取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舉措。民生工程就是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現代版「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
(1)城鄉建設和民生擴展閱讀:
民生建設八大工程:
1、教育工程:加強基礎教育、建立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體系、發展職業教育。
2、就業和再就業工程: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促進再就業、勞動力市場建設。
3、公共衛生工程
4、社會保障工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農村五保供養標准自然增長機制、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能力建設、城鄉醫療救助標准、社會化養老
5、住房保障工程:支持災民倒房恢復和重建、城鎮廉租房制度、農民安居工程。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公路建設、農村戶用沼氣建設、農村道路建設、退耕還林基本口糧建設、農村飲水工程
7、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工程::文化設施建設、城鄉體育健身器材配送、科學技術普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信息入村工程
8、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城鎮社區建設、農村社區公共設施建設
㈡ 如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縮小城鄉差距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內,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容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政府對這些方面的投資和建設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了。我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缺口大。交通阻塞日趨嚴重。供水不足,排水設施落後。城市汽化率低。能源供應長期不足。交通運輸,尤其是鐵路運輸能力嚴重不足。這些也都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啊。所以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㈢ 什麼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專中國作為一個農屬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應對農業發展問題,不僅要著眼於三農本身,而更應注重從三農之外即各自對立面採取對策。
三農症結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舊村改造問題。
(3)城鄉建設和民生擴展閱讀:
新世紀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更加關注三農問題,首先在提法上對其有了全新的表述,稱其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其次是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三農問題用三個最需要進行了總結,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任務和遵循原則,並指出三農問題是中國改革的焦點問題。
㈣ 2019年某市把學校建設和諧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工作作為全市民生工程某縣城建
確實應該消除義務教育的大班額工作,作為全省的民生工程來做,這是符合人民的意志的。
㈤ 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什麼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
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
㈥ 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路線出爐 長效機制逐漸落實
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記者了解到,會議主要從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加大城市治理力度,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加快發展「中國建造」,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加強法規標准體系建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打造高素質幹部隊伍等8個方面,布置了2021年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
其中,此次會議中,城市更新行動被放在首位以及調控工作安排未提及「三穩」等諸多要點值得關注。
「促內需」政策放在首位
在今年的住建工作會議上,被放在首位的工作是「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工作內容。
城市更新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解讀文章中也提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謀劃推進一系列城市建設領域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有利於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發展新動能,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雖然2020年房地產投資依舊保持著較高位的增長,但主要是土地購置費拉動,在真正拉動內需的建安投資上,則表現疲軟。同時,一些先行指標也顯示,明年的房地產投資存在下滑可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11月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但遲遲未能轉正。土地購置面積上,前11月則同比下降5.2%,降幅持續擴大。
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則告訴記者,一方面,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住建工作會議的相關布置也是遵循中央會議精神。另一方面,2017年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連續四年維持每年17億平米左右的高位,增量龐大。從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來講,未來很難繼續維持這樣的高速發展,因此,將發展的矛頭轉向存量,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而將過去單純聚焦於住房問題的棚改、老舊小區改造上升到系統關注整個城市運營發展效率的城市更新活動,也是將促內需從關注住房,上升到更多、更大的角度。
長效機制逐步落地
本次住建工作會議上,「促內需」的城市更新行動被列為首要工作,2018、2019連續兩年成為住建工作會議「頭條」的調控政策則退居次席。
住建工作會議提出,要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多位受訪人士均向記者指出,「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是結合了市場化和行政化調控,結合了事前、事後調控的長效化的調控機制的組成部分。
對此,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2020年即便疫情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房地產調控未見放鬆,反而局部市場的升溫引發下半年「一城一策」的密集出台,據統計,有超過20城出台限購、限貸及限售等政策作出調整。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都強調,「長效機制」的逐步落地並不意味著短期調控會立刻退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顧雲昌則指出,不管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房地產部分提到的「因地制宜、多策並舉」,還是此次住建工作會議提及的「強化城市主體責任」,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短期調控,並且短時間內很難退出。
另外,此次住建會議在這段表述中,引人注意的是,此前多次被重點強調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要求,並沒有在工作安排中被提及。
對此,許小樂認為,「三穩」,實際上已經是長效機制建立所必需的常態化目標,在今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的背景下,不再需要過度強調。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沒有提及「三穩」,有利於地方政府採取更多樣化的政策組合。
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似的是,此次住建工作會議再度強調了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培育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立健全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
這顯然與2020年多個長租公寓爆雷有關,多位分析人士均認為,租賃市場的政策調整將會在2021年成為重點。
顧雲昌則認為,與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相適應的,租賃政策的調整,也分為政府主導的政策性租賃住房的政策調整,和租賃市場政策調整。其中,針對公租房等政策性租賃住房,需要解決的是「精準」問題,政策界限、目標人群和投入產出要劃清楚;而租賃市場,要解決的則是「規范」問題。
其中,針對頻頻「爆雷」的租賃市場,許小樂指出,租賃的問題主要在三方面,一是需求端租客權利得不到保障;二是大城市租賃房源供給不足;三是租賃市場發展不規范。所以,「十四五」期間應當出台一系列政策,突破這三個大的問題。比如,租賃立法,落實租客的基本權利,包括不能隨意漲租金、不能隨意趕租客,租客能夠公平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從供給端,專門劃撥出租賃土地供應計劃,降低土地成本,提升租金回報率。為鼓勵房企開發持有運營租賃住房,會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支持,住房資產證券化加速推出。
㈦ 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如何加強社會建設
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是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二是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勞動曜繼逑島屠投叵敵骰疲憂坷投U霞嗖旌駝櫚鶻庵儼茫菇ê托忱投叵怠
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三是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二、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
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葯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鞏固基本葯物制度。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革和完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六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㈧ 我國在改善民生與社會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我國在改善民生與社會建設方面取得的進展有:
一、加大民生投回入力度,優先答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來,國家財政加大了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從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到支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從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支持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再到及時保障汶川、玉樹地震等抗災救災資金需要……國家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當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時,國家更是將一攬子計劃的重點鎖定民生領域,2008年末確定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民生部分接近7000億元。
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近年來,國家為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這些政策措施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三、加快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㈨ 北京市公布2017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有哪些
一、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1.完成3.6萬戶棚戶區改造,提高群眾居住質量;加快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戶)以上,竣工6萬套;實現自住型商品房供地規模1.5萬套以上。
主要責任單位:1.棚戶區改造:市重大項目辦、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2.保障房: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國土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3.自住房:市規劃國土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2.更新改造100個老舊小區的供熱管網,提高供熱質量。
主要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各區政府
二、方便群眾出行
3.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燕房線、西郊線、S1線(石門營至金安橋段)開通試運營。
主要責任單位:市重大項目辦、市交通委
4.實施三環主路、京通輔路等12條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完善自行車、步行系統,提高慢行系統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為市民綠色出行營造良好環境。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5.持續推進緩堵工程,提高路網通行效率,實施分鍾寺橋匝道改造、地鐵四惠東站天橋改造、草房公交站改造等100項疏堵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改造路口、路段100處。
主要責任單位:1.疏堵工程:市級:市交通委;區級:各區政府。2.改造路口:市公安局公安交管局。
6.新開和優化調整40條公交線路,方便群眾出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7.統籌利用居住區周邊各類停車資源,在城六區建設12處停車管理示範區;加大對停車亂收費和隨意佔道停車、擠占非機動車道、消防通道、人行道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將嚴管大街數量擴大至180條。
主要責任單位:1.停車管理示範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政府。2.嚴管大街:市公安局公安交管局。
七、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27.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標准,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
主要責任單位:1.城鄉低保調整:市民政局、各區政府。2.基本養老金等社會保險待遇調整:市人力社保局。
28.加強精細化就業服務,幫扶10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29.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重點為17400餘名鄉村教師發放補助,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主要責任單位:市教委
30.推進落實京津冀地區拖欠勞動者工資異地投訴辦法,建立北京市聯動舉報投訴平台,實現居住地投訴,工作地辦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