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肅北縣城鄉建設局

肅北縣城鄉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0-12-23 13:26:47

㈠ 肅北縣屬於那個市管理,在什麼地方

甘肅省酒泉市下轄肅北縣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域遼闊,周邊與一個國家、三個省(區)三個縣市接壤。轄5鄉2鎮25個村委會,總人口13109人,其中蒙古族佔38.9%。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全縣總面積6.93萬平方公里,約占甘肅省總面積的14%,是甘肅省人均佔有面積最大的縣份之一。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轄2個鎮、5個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鄉:黨城灣鎮、馬鬃山鎮、黨城鄉、別蓋鄉、石包城鄉、鹽池灣鄉、魚兒紅鄉;魚兒紅牧場。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黨城灣鎮,郵政編碼:736300,電話區號:0937。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晉時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晉已設縣,之後歷朝都在這里設鎮置縣。民國25年(即1937年)設肅北設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㈡  甘肅肅北縣公婆泉銅礦床

一、大地構造單元

公婆泉銅礦床位於天山-陰山褶皺系北山優地槽褶皺帶,公婆泉復向斜與平頭山大豁落山復背斜交切帶內。板塊構造觀點認為公婆泉銅礦位於哈隆克斯坦板塊與塔里木板塊對接帶,窯洞努如-公婆泉島弧帶(左國朝,1995)。

二、地質背景

(一)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中上志留統海相中酸性火山岩及下志留統類復理石建造,總厚在4000m以上。

下志留統:厚1239.5m,分兩個岩組。第一岩組以火山沉積岩、碳酸鹽岩為主,夾中性、中基性熔岩;第二岩組為中性火山岩、火山沉積岩及砂岩、礫岩、大理岩。

中上志留統:公婆泉群,主要由島弧火山岩組成,分3個岩組。第一岩組由爆發相安山質火山粗碎屑岩、集塊岩夾安山岩組成,很少有沉積岩夾層;第二岩組為噴溢相中性、中酸性熔岩及爆發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大理岩,英安岩中見多處銅礦化;第三岩組以噴溢安山岩為主,夾少量爆發相安山質火山碎屑岩、凝灰熔岩及大理岩透鏡體,安山岩中常見銅礦化。中上統總厚度大於1863m。

(二)岩漿岩

區內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多期性,可劃分為5個岩漿活動期。

中新元古代岩漿活動:主要表現為比較微弱的中性岩漿噴溢活動和酸性岩侵入活動。前者為正常鈣鹼性安山岩,夾於長城系中,後者為斜長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同位素年齡值(Rb-Sr)727Ma,屬I型花崗岩,為鋁過飽和的鈣性-鈣鹼性岩系列。

加里東晚期岩漿活動:以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及後期較弱的基性-超基性侵入活動為特徵。早志留世以中基性間歇式噴發為主,火山岩漿分異程度較高,見有多處熱液銅礦(化)點。中晚志留世以強烈的中性、中酸性火山爆發、噴溢活動為主。早期形成以角礫熔岩、集塊熔岩夾凝灰岩為主的爆發相,晚期是安山岩、英安岩為主的噴溢相,銅礦化十分發育並形成公婆泉銅礦。志留系火山岩屬正常鈣鹼性岩石,屬島弧玄武岩系列,形成於以陸殼為基底的水下島弧。加里東晚期侵入岩呈基性、超基性岩牆或小岩株。

華力西早期岩漿活動:主要表現為淺成-超淺成斑岩和深成花崗岩類的侵入活動。斑岩體分布於公婆泉礦田中,有英安斑岩、石英閃長玢岩、花崗閃長斑岩和斜長流紋斑岩。同位素測年值336~435.4Ma,為正常鈣鹼性系列岩石。岩石中銅含量較高,為含銅斑岩體,含稀土元素總量中等,Eu為弱負異常,屬島弧造山帶高鋁玄武岩系。本期花崗岩類侵入活動規模較大,分布廣泛,以花崗閃長岩和斜長花崗岩為主,系碰撞造山期產物。前者構成公婆泉弧形構造-岩漿帶,後者構成了受NWW深斷裂控制的斜長花崗岩帶。岩石成因類型為S型,岩漿的侵入為銅元素活化提供了熱源條件。

華力西中期岩漿活動:早晚石炭世火山活動以中性、中酸性噴溢活動為主,晚期有少量中基性火山噴發,火山碎屑岩岩相變化較大。侵入活動表現了輝長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組合,分布較廣,受NWW向斷裂控制,同位素測年值307~347Ma,為幔源型花崗岩。

華力西晚期岩漿活動:火山岩在區內出露零星,多受斷裂控制,岩性為中基性→酸性→基性,岩相變化較大,但以二長花崗岩為主,侵入活動比較強烈,顯現多期次、岩性復雜的特點。同位素測年值288.9Ma,岩石屬鈣鹼性,成因類型為殼源S型花崗岩類。本期侵入岩與銅礦富集及鐵銅礦的生成有關。

(三)礦田地質

地層:礦田內出露中上志留統公婆泉群、上侏羅統和第四系。與礦化有關的為公婆泉群火山沉積岩系。

構造:由於本區構造運動的多旋迴性和岩漿侵入的多期性,造成本礦田斷裂發育、褶皺殘缺不全。

褶皺:有西北側的黑石山向斜、東部的沙泉溝向斜和消泉溝北向斜,它們均被斷層分割而不完整,在礦田東部,向斜軸翹起(圖2-79)。

圖2-79公婆泉銅礦區地質略圖Fig.2-79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Gongpoquan copper ore field

斷裂:從老到新為近EW向逆斷層、NW向逆斷層和NNW、NE向平移斷層。其中NW向逆斷層規模最大,貫通全區;NNW和NE向斷層延伸不長,但斷距較大。

侵入岩:由老到新有華力西中期輝長岩、輝綠玢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和華力西晚期二長花崗岩為主。以華力西晚期中酸性岩為主,它們常形成「復合岩體」,而且顯示鉀高的特徵,其中測定花崗閃長斑岩同位素年齡為336Ma。中酸性侵入體大面積分布於礦田南部,如三礦區、沙泉溝等地。

礦區礦化類型有三種:

斑岩型銅礦化:呈細脈浸染狀,一礦區中一、二礦段的礦化次英安斑岩和三礦段的礦化花崗閃長斑岩即屬此類。

熱液脈型銅礦化:位於斑岩體頂部,呈小脈或大脈,一礦區三礦段(角岩內)和二礦區即屬此類。

接觸交代型銅礦化:呈透鏡狀、不規則狀,以夕卡岩化為特徵,一礦區見於中酸性侵入體與圍岩的接觸帶;外圍亦具此類銅礦化,如419銅礦點等。

三、礦床地質

一礦區是礦田的主體,可分一、二、三礦段(圖2-80),礦段的空間分布受古火山機構及F1斷裂帶的控制。一、二礦段主要礦體都產於受F1斷裂帶控制的石英閃長玢岩中或其接觸帶上。二礦區銅礦體產於近東西斷裂控制的英安斑岩體中。三礦區銅礦體產於淺成相花崗閃長斑岩體中,但在其圍岩和石英閃長岩中亦有出露,其空間分布受NWW及NE向裂隙復合控制。

圖2-80公婆泉銅礦一礦區地質略圖Fig.2-80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ore district No.1,Gongpoquan copper deposit

(一)礦體分布、形態、產狀特徵

礦田東西長16km,南北寬約5km,共圈出礦體154個,多數分布於一礦區。其中50個礦體產於石英閃長玢岩體中,77個在花崗閃長斑岩體中,27個在英安斑岩體中。礦體長幾十至百餘米,個別最長達400m。厚幾米至十幾米,最厚34.35m。礦帶沿傾向最大延深可達1000m(圖2-81)。礦體多陡傾,成板狀、透鏡狀及不規則狀。礦體走向一般NW、向SW陡傾。火山熱液銅礦化產於英安斑岩體近側火山圍岩中,走向NE、傾向SE。礦體呈透鏡狀或脈狀,長數十米、厚數米。三礦區斑岩型銅礦小而分散,長僅數十米。一礦區圈定工業礦體78個,銅平均品位0.69%,二礦區5個礦體,銅平均品位0.66%。岩漿熱液型鐵銅礦為富銅礦,平均品位4.45%,夕卡岩型鐵銅礦化體銅含量很低。

(二)礦石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

1.礦石礦物成分

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斑銅礦;少量輝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鉬礦;氧化帶裂隙中有藍輝銅礦、銅藍、藍銅礦、孔雀石等。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鉀長石、斜長石;次為黑雲母、綠泥石、絹雲母、水白雲母、白雲母、伊利石、電氣石、紅柱石、綠簾石、方解石等。礦物組合可劃分三個帶:

(1)生帶的硫化物組合,主要由黃銅礦、黃鐵礦組成;

(2)過渡帶的硫化物-氧化物組合,由黃銅礦、黃鐵礦、磁鐵礦、赤鐵礦、假象赤鐵礦組成;

圖2-81公婆泉銅礦一礦區一礦段9勘探線剖面圖Fig.2-81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 9 at ore district No.1,Gongpoquan copper deposit

1—第四系;2—石英閃長玢岩;3—輝長岩;4—礦體及編號;5—斷層及編號;6—鑽孔及編號

(3)氧化帶銅礦物組合,由孔雀石、藍銅礦組成。

2.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主要有重溶(共生邊)結構、片狀、格狀、乳滴狀結構以及穿插或交代結構等。

礦石構造:全區主要是細粒浸染和細脈浸染狀構造;局部見團塊狀、團斑狀構造,以及細脈狀、稠密浸染狀、塊狀構造等。

礦石類型:其工業類型絕大部分為細脈浸染型礦石,少量石英-黃鐵礦-黃銅礦脈狀礦石和夕卡岩型礦石。

(三)圍岩蝕變

圍岩蝕變分帶比較清楚(圖2-82),以斑岩為中心,向公婆泉群火山岩系擴展,可分為五個帶:

絹雲次生石英岩帶:分布於斑岩體的核心部分,相當於石英核;

黑雲石英鉀長石化帶:圍繞細脈侵染狀(主)礦體分布,形成深度距地表約1~1.5km;

圖2-82公婆泉銅礦區成礦模式圖Fig.2-82Metallogenic model of Gongpoquan copper deposit

1—志留系火山岩(以安山岩為主);2—次英安斑岩;3—花崗閃長斑岩;4—石英閃長玢岩;5—石英閃長岩;6—二長花崗岩;7—侵入角礫岩;8—斑岩銅礦(化)體;9—火山熱液銅礦化體;10—夕卡岩型鐵(銅礦化)體;11—岩漿熱液(鐵)銅礦化體;12—青磐岩化;13—黃鐵礦化;14—鉀硅酸鹽化;15—石英-絹(白)雲母化;16—泥化;17—金紅石化;18—碳酸鹽化;19—大氣降水;20—攜礦岩漿水;21—界線;22—漸變界限

青磐岩化帶:分布於斑岩體之頂部,其中有裂隙充填熱液脈型銅礦體,礦體形成深度距地表約0.5~1km;

角岩化帶:僅見於一、二礦段北側的火山岩中,其中也有熱液脈型銅礦化;

石英鈉長石化、夕卡岩化帶:分布於小侵入體(斑岩、閃長岩)與火山岩之接觸帶,形成夕卡岩型礦化。

四、成礦條件

(一)流體包裹體特徵

斑岩銅礦石石英中流體包裹體形狀各異,其大小介於0.n~40μm之間。包裹體有三種以上類型,即液相、氣-液相、富CO2的氣-液和含CO2的三相包裹體。氣液相包裹體中CO2含量10%~30%不等,包裹體中w(NaCl)為4.2%~11.2%。成礦流體密度0.8~0.9,pH=6.7~6.8,為弱鹼性(殷純椴,1980)。氣-液包裹體均一溫度155~315℃,三相包裹體的均一溫度為210~305℃。CO2包裹體測壓為105~120MPa,相當3.5km埋深時的靜水壓力。

在一礦區石英絹雲母蝕變岩中,石英包裹體成分中CO2含量為(50~40)×10-6,CO2含量甚微,推測成礦時氧逸度較富。H2O含量占包裹體成分之最。CH4變化大,H:含量甚微。Cl-濃度(3~5)×10-6。[K+]/[Na+]比為1.5~1.6。

含量變化較大,由低於檢出限至10×10-6。包裹體形成的氧逸度10-25和10-22,二氧化碳氧逸度為10-1Pa和10-5Pa。根據氧逸度求其溫度值為450~500℃,根據二氧化碳求其溫度值為400~500℃(徐文圻,1991)。

用爆裂法對黃銅礦進行測溫,爆裂溫度269~644℃,主要峰值在400℃左右,估計斑岩銅礦中黃銅礦沉澱溫度250~500℃。

(二)同位素

硫同位素:斑岩銅礦石中黃鐵礦δ34S=—0.86‰~—4.13‰,斑銅礦δ34S=—7.20‰~—8.63‰,次生斑銅礦δ34S=—24.71‰,方鉛礦δ34S=—11.09‰。利用黃鐵礦-黃銅礦計算其硫同位素平衡溫度為340℃。上述值表明成礦過程中幔源硫受到地殼硫的混染。但由於樣品少,測定值的解釋並不十分圓滿。

氫氧同位素:斑岩銅礦石石英包裹體中,δ18OH2O=8.43‰~11.31‰,δDH=—31‰~—58.6‰,石英包裹體水測定碳同位素δ13CCO2=—4.55‰~6.81‰,在成礦末期方解石中氧同位素值δ18O=—18.12‰,碳同位素值δ13C=—18.12‰。可以認為,斑岩銅礦床早期成礦流體以岩漿水為主,晚期以大氣降水為主,中期則可能是混合熱流體,與其他斑岩銅礦床大體相似。

(三)成礦時代

礦區已知15件鉛同位素測定結果表明,金屬來源於深部並受上地殼物質的疊加,其源區為造山帶,計算其模式年齡均值為342.93Ma。在礦區內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斑岩用K-Ar法測年值分別為340~366.372Ma,蝕變岩中白雲母年齡值為364.5Ma,以上不同時間不同方法測齡結果相近,可視為上述結果接近成礦年齡,成礦時代為早泥盆世。志留紀末至早泥盆世,這一地區在陸殼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島弧體系,在碰撞造山中次火山岩漿侵入,形成了公婆泉斑岩銅礦床。

(四)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特徵

地球化學特徵:主要含礦岩體及圍岩中的銅及相關元素均高於地殼平均含量,與銅元素最密切相關元素為銀,其相關系數為0.86~0.92。銅的高含量區(高於區域背景值7.8×10-6的10倍)約10km2。在礦體上部銅含量在750×10-6,面積0.1km2,多元素組合異常濃度分帶明顯,Cu、Ag組成異常內帶,Pb、Zn、Mo、B組成異常外帶。斑岩型銅礦體上部銅異常形態呈帶狀,異常較窄,異常兩側含量值梯度大。熱液銅礦其異常值梯度小,范圍窄小,呈細條狀,且元素單一。

地球物理特徵:礦田內銅礦體磁性很弱,一般無地磁異常。時有激電異常及瞬變電磁異常,其強度最大可達20mV。

(五)成礦模型

早古生代晚期,在窯洞努如-公婆泉島弧帶內發生,鈣鹼性岩漿為主的火山噴發活動,含少量銅元素的火山熱液沿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裂隙進行交代,形成規模不大的火山熱液銅礦化,但並未形成工業礦體。早泥盆世造山期鈣鹼性岩漿上升,形成各類斑岩體,含礦斑岩體中含較多氣態不穩定流體,在高溫鹼性介質條件下硫化物團粒細而分散,伴生的高三斜度鉀長石表明其成礦過程較長而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態物質的聚集,內壓增加,又使這一封閉系統較為開放,若干三斜度為零無序的鉀長石表明這一過程的突然性,至高溫熱液成礦期,流體成分表現為相對富鉀、弱鹼、低鹽度、低密度、低氣相等特點。大量的天水滲入,使長期生成的各類長石水解發生石英-絹(白)雲母化蝕變、長石分解、流體中鹽度增高,促進了金屬離子的活化與聚集沉澱,即火山-潛火山岩漿熱源礦化階段。在兩大板塊碰撞並未完全焊接的情況下,深部形成熔漿上涌並與上地殼物質重熔改造而成含有較多銅的二長花崗岩漿,在侵入活動後期形成夕卡岩型鐵銅礦化和岩漿期後熱液銅礦化。

㈢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為什麼分為南北兩部分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我省惟一的邊境縣。自治縣自1950年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縣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5.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2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489元;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比1979年分別增長344倍、619倍和23倍,人均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在全省位居前列,是全省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縣份之一。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小康的民族自治縣,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高福利社會的歷史性跨越。

以國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軍為團長的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祝賀團到會祝賀;以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劉立軍為團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志良,省政協副主席李永軍,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梁明遠,省軍區副司令員喬正敏及省長助理夏紅民為副團長的省祝賀團到會祝賀。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發來賀電,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發來賀信。

今天的肅北縣,綵球高懸,花團錦簇,城鄉處處洋溢著喜慶熱烈的氣氛。上午9時18分,慶祝大會正式開始,現場鳴放60響禮炮,象徵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劉立軍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及全省各族人民,向肅北縣廣大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幹部、各界愛國人士、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劉立軍說,60年來,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燦爛陽光,承載著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願望,沿著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道路,走過了無比光輝的歷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縣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

劉立軍指出,肅北縣是我省7個民族自治縣之一,也是我省惟一的邊境縣,加快肅北縣的發展,事關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貫高度重視肅北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給予了熱切的關心和大力的支持。今後,隨著省上財政收入的增加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將會對肅北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劉立軍強調,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專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民族地區的繁榮進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希望肅北縣委、縣政府以自治縣成立60周年為新的起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認真落實省委「四抓三支撐」總體工作思路、區域發展戰略,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美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推動全縣經濟社會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慶祝大會後,祝賀團一行觀看了富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大型文藝表演《邊陲明珠歌盛世》,並參觀了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成就展。

賀電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

值此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之際,謹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各族幹部群眾、駐縣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

60年來,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各族人民在甘肅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

希望全縣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以自治縣成立60周年為新的起點,以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契機,振奮精神,團結奮斗,扎實工作,推動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做出新的貢獻。

賀信

中共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委員會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政協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委員會:

值此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之際,謹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各族幹部群眾、各界愛國人士、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成立,掀開了肅北歷史新的篇章。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同心同德、勵精圖治,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全縣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歷屆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奮發圖強,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加快發展,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小康的民族自治縣,經濟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

當前,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畜牧、礦產、水利、旅遊資源豐富,又是我省唯一的邊境縣,加快發展的優勢十分明顯。希望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各族幹部群眾以慶祝自治縣成立60周年為新的起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不斷加強邊防建設,繼續解放思想,擴大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㈣ 肅北縣有幾個鄉鎮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共8個鄉鎮。

2個鎮:黨城灣鎮、馬鬃山鎮,
6個鄉:黨城鄉、別蓋鄉、石包城鄉、鹽池灣鄉、魚兒紅鄉;魚兒紅牧場。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黨城灣鎮。

㈤ 肅北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北專兩側,縣域分南屬山和北山兩個不相連的區域,總面積66748平方公里,周邊與一個國家、三個省(區)三個縣市接壤。下轄2個鎮、2個鄉,總人口11741人(2012年),其中蒙古族4446人,佔37.9%。

肅北縣境在先秦時期就有游牧民族活動;西漢時並入中原王朝版圖,屬敦煌郡;後戰事不斷,歸屬屢易,地方政權、游牧民族勢力范圍犬牙交錯,中央政權控制力較弱。清代起屬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設肅北設置局。1950年7月解放,1955年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

肅北縣南北自然環境差異極大,南山地區南部祁連山區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團結峰海拔5826.8米,為甘肅省最高峰;山麓為沙礫戈壁傾斜高平原區。北山地區為中低山和殘丘地貌,戈壁廣布。旅遊景點有黨河峽谷、透明夢柯冰川、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肅北人民公園、五個廟石窟等。

肅北縣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主要飼養絨山羊、氂牛、駱駝等牲畜,另有少量耕地;煤炭、黃金、鐵礦及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采礦業為肅北縣經濟支柱。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62億元。

㈥ 甘肅肅北縣縣城屬於高原嗎

肅北縣地形以山地為主,縣城所在地是高原地區一塊狹長的平地。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內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容西端的酒泉市的南部和北部,轄地分為南山地區和北山地區互不相連的兩部分。肅北縣山區占總面積的44.7%,山間盆地和谷地佔28.3%,戈壁和灘地佔26.4%。

閱讀全文

與肅北縣城鄉建設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