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鄉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即改變目前城鄉規劃分割、建設分治的狀況,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政府宏觀規劃,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繁榮。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統一編制城鄉規劃,促進城鎮有序發展,農民梯度轉移。遠景設計院指出其主要包括: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住宅、農業與生態用地;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尤其要在農村地區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情況下,政府要調動和引導各方面的力量著力加強對農村道路、交通運輸、電力、電信、商業網點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鄉村聯系城市的硬體設施得到盡快改善。優先發展社會共享型基礎設施,擴大基礎設施的服務范圍、服務領域和受益對象,讓農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礎設施。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以工業化支撐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機制,加快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土地向規模農戶集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三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突破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糾正體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計劃經濟體制的殘留影響,保護農民利益,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徵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給農村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完整的財產權利和自由的發展空間,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四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改變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進一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降低農業稅負,創造條件盡快取消農業稅,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建立城鄉一體的財政支出體制,將農村交通、環保、生態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都列入政府財政支出范圍。
2. 任丘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的規劃思路與重點
規劃突出「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綠色生態、轉型創新、三規合一」五大規劃理念。一、完善城鎮體系,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促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二、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實現產城融合、互動發展,確保生態及城市安全。三、針對任丘市兩窪一淀一油田的復雜生態環境,劃分生態功能分區,制定分區安全策略,構築城鄉生態安全大格局。
四、針對資源型城市發展困境,明確產業轉型重點。規劃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突出統籌城鄉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保護生態環境五大重點,實現集約循環、綠色低碳發展。
五、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彰顯白洋淀和石油兩大元素特色,打造以「華北水岸生態明珠、中國石油文化之城」為特色的生態宜居文化城市。
【規劃主要內容】一、規劃范圍
1、總體規劃范圍:任丘市行政轄區,包括4個街道辦事處、9鎮、6鄉、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為1036.1(國土局統計數據)平方公里。2、城市規劃區范圍:西北至縣界,西南至大廣高速公路—青惠公路,南至大石公路—辛惠公路,東至苟漢公路,北至趙王新河,總面積400平方公里。3、中心城區規劃范圍:西至大廣高速—天山道、北至北外環路—濱河路、東至京九鐵路—東環路、南至南環路,面積190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質
發揮任丘地處環京津、環渤海、環白洋淀的交匯地帶和臨近天津、黃驊兩大出海通道的區位優勢,將任丘建設成為華北重要石化基地,環京津新興區域中心城市,以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和休閑旅遊業為主的生態宜居活力之城。
三、城市規模
根據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規劃到2015年,全市總人口達到96萬人,城鎮人口61萬人,其中中心城區規劃人口5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3%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規劃到202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113萬人,城鎮人口78萬人,中心城區人口6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9%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66平方公里。規劃到203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148萬人,城鎮人口116萬人,中心城區人口8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8%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88平方公里。
四、城市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生產力布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河北省新的增長極,建設「實力任丘」;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任丘」;挖掘本地優勢資源、實施資源名城戰略,建設「特色任丘」;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節能減排,建設「綠色任丘」。到2030年,把任丘建設成為「繁榮舒適、和諧宜居、低碳循環、城鄉一體、獨具特色」的京津冀明星城市。2、城市發展目標:建設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打造「淀邊生態市、清潔能源城」。
五、產業發展規劃
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無中生有」,利用京津研發與技術優勢,積極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石化下游等有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強化產業支撐,做大城市經濟,促進城市快速崛起。規劃構築「一帶、一軸、四區、多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一帶」: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南北拓展打造現代都市產業發展帶;「一軸」: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沿津保公路形成東西向民營經濟發展軸;「四區、多基地」:1、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現代服務及高新技術產業區:重點發展生產性、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包括現代綜合服務基地、清潔能源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2、西北部依託任丘白洋淀良好的生態水體資源環境,以淀邊新區建設為契機,以「白洋新韻,清新任丘」為主題,導入任丘特有的扁鵲中醫文化、健康養生功能,塑造淀邊生態休閑旅遊發展區:重點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生、特色農業、高端商務研發、休閑度假等產業。包括空港博覽商旅服務基地、高端商務研發基地、生態度假基地等。3、市域東、南部依託雁翎工業區以現有工業為基礎,通過升級改造,整合資源,建設辛石南區,引領民營特色經濟區發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重點發展摩托車、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等特色產業。形成先進製造業基地和電力器材製造業基地、摩托車配件基地、通訊器材生產基地。4、生態農業發展區:市域其他農業生產區域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瓜果、農家樂、有機食品等現代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化生態農業基地。
六、城鄉統籌規劃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優化村莊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1、規劃構建「1個中心城市、1個中心鎮、9個一般鄉鎮、25個中心村、219個基層村」的城鄉層級結構。城鄉等級體系結構一覽表
等級
名稱
名稱
數量
Ⅰ
中心城市
中心城區、淀邊新區、辛石南區
1
Ⅱ
中心鎮
梁召
1
Ⅲ
一般鄉鎮
苟各庄、出岸、麻家塢、長豐、呂公堡、議論堡、青塔、於村、北辛庄
9
Ⅳ
中心村
大董各庄、馬召、天門口、鄧河口、東良淀、張村、南馬村、南暢支、石村、畢村、鎖井前街、正洛、西八方村、古州等
25
Ⅴ
基層村
中城西、萬各庄、苑臨河村、西古賢、高李庄、前台基寺、東吳、東陳庄、東庄店、周村、田口村、
梁辛庄、梁溝一村、史庄等
219
2、中心城市規劃構築「一核、雙軸、三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一核」:將白洋淀綠色生態環境引入中心城區,構築綠色核心;「雙軸」:依託現狀106國道和會戰道,形成兩條城市空間拓展軸;「三組團」: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依託城市空間拓展軸形成中心城區、淀邊新區、辛石南區三大城市功能組團。3、加強京九客運專線、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旅遊快速路、軌道交通等多條對外通道建設,構建市域內「兩線兩環六橫九縱」的綜合交通網路骨架。強化任丘中心城區與京津都市圈主要節點城市之間聯系,構築任丘中心城區至北京、天津、黃驊港、天津港之間半小時至一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區道路以方格網為主、環路和放射路相結合。強化組團間道路聯系,建立安全、快捷的交通網路。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調整優化公共交通網路結構與布局,積極發展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統,公共交通出行占客運出行總量的比例,2015年達到13%,2020年達到34%。4、統籌城鄉給水、排水、供熱、燃氣、環衛等基礎設施分區布置,建立高標準的綜合防災體系,保障城鄉功能完善和公共安全。5、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實現高標准全覆蓋發展。6、劃定「三區四線」,確定空間管制原則和措施,構建城鄉一體的空間管控體系。合理控制城鎮建設用地增長邊界,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引導城市有序發展。
七、城鄉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以白洋淀為綠肺、以水網為脈絡、以綠道為骨幹、以農田為背景,形成「綠水相伴、水城交融」的綠化景觀格局,構建「一堤三脈、一核雙軸、四廊六園」的生態綠地結構。「一堤」指保護千里堤,沿千里堤建設綠色生態休閑帶;「三脈」指沿小白河、任文乾渠、古洋河市域三條主要水脈形成的濱水休閑綠帶;「一核」:指結合千里堤打造生態綠核,將白洋淀綠色生態景觀引入中心城區;「雙軸「指沿津保公路、現狀106國道形成的綠化軸線;「四廊」指沿大廣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形成的綠化景觀廊帶;「六園」指和洋公園、鄚州濕地公園、古州公園、玉古森林公園、水月公園、西口公園六座大型郊野公園。
八、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
1、發展方向:重點向西向北發展,優化調整南部地區、控制向東部發展。2、用地布局結構:規劃形成「一軸、一帶、兩心、四片區」組團式用地布局結構。按照「蓄水為軸、築山營脈」的規劃思路,以香山道為發展主軸,沿北環路與石化基地之間形成東西貫通的生態景觀林帶,形成東南部生活服務片區、西南部生活服務片區、東北部工業片區、西北部綜合片區四個功能片區,沿香山道布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業設施,形成公園式復合型城市主中心。以現狀商業服務設施為基礎,形成傳統特色鮮明的城市副中心。3、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按照以「水」為脈、以山為「屏」、以「綠」為形、以「油」為景、以「史」為韻的規劃思路,形成「玉帶翠蔓、水連壁合」的城郊一體化的復合綠地系統,構建「一環、一廊、八園、多點、十六帶」的綠地布局結構。打造「五廊連七帶、六叢映一園」的石油特色綠地系統。(1)綠地布局結構——一環、一廊、八園、多點、十六帶一環指沿大廣高速公路、南環路、北外環路、京九鐵路建設生態綠化廊道,形成生態綠環;一廊指沿北環路建設帶狀森林公園;八園指丘湖公園、龍山公園、石油礦山公園、雁翎公園、最古園、人民公園、南湖公園、兒童公園八座市級公園,多點指結合居住用地,沿城市綠帶水網布置各具特色的社區公園與小游園;十六帶指梳理連通現狀坑塘、河渠,形成相互交織的16條濱水景觀綠帶。(2)石油特色綠地系統——五廊連七帶、六叢映一園「五廊連七帶」即利用五條輸油管線設施走廊、七條集油干管防護帶,建設輸油綠化廊道和集油綠化帶;「六叢映一園」即在西部新區預留六座採油叢井公園綠地,利用廢棄管網密集區建設的石油礦山公園。4、中心城區景觀風貌規劃——「一脈、雙環、兩核、四軸、六景、八點」。以生態防護為前提,以疆界文化為題材建造人工防護屏障—玉古山脈,作為城市的山水屏風;基於水網基底,結合16條濱水綠帶,打造兩個特色景觀水環,內環以展示歷史文化為主,外環以展示生態特色為主;結合城市中心形成兩個核心景觀區;以香山道、會戰道、裕華路、渤海路為四條景觀主軸線;營造「龍山文源、扁鵲醫源、潛山油城、八家史廊、長堤煙柳、碧水荷香」六個特色景觀;結合城市主要出入口規劃八個主要景觀節點。打造「水唱油吟、碧水連山、古韻今輝」的城市特色景觀。
3. 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是多少年
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是二十年。城市總體規劃還應當對城市更長遠的發展作出預測性安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十七條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城市、鎮的發展布局,功能分區,用地布局,綜合交通體系,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各類專項規劃等。
規劃區范圍、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內容,應當作為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城市總體規劃還應當對城市更長遠的發展作出預測性安排。
(3)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十九條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當優先安排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妥善處理新區開發與舊區改建的關系,統籌兼顧進城務工人員生活和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村民生產與生活的需要。
鎮的建設和發展,應當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先安排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道路、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和學校、衛生院、文化站、幼兒園、福利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鄉、村莊的建設和發展,應當因地制宜、節約用地,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合理進行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4. 城鄉總體規劃的內容簡介
《城鄉來總體規劃》共分為六章,主源要內容包括城鄉總體規劃的基本理論及內容,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鄉和村莊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實施。教材力求系統、全面地闡述城鄉總體規劃,並對城鄉總體規劃的具體規劃設計工作給予明確的指導。《城鄉總體規劃》可作為高等院校城市規劃類、資源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專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設計單位的工作者參考使用。
5.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綠維創景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把握發展的規律,完善和補充規劃系統的體系,抓住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到城鄉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步驟。規劃體系既要宏觀掌控,又要微觀布局;既要專業細致,又要綜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和擴展,城市功能向農村及周邊地區輻射,利用科技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切實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同時也要保障農民向城市的遷移,適應城市節奏,兩者相互依託。一、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涵與外延內涵與外延是刻畫概念的兩個方面。內涵是本質,外延是范圍。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城鄉結合部,即城鄉交融或城鄉連接的地帶。這是一個帶有較為模糊性的地域范圍,它是沖破行政界限而因城與鄉內在的聯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帶)。因此,城鄉結合部,既不同於城市總體規劃的郊區規劃范疇,因為郊區規劃是被動式的輔助性規劃;也不同於鄉村規劃,因為鄉村規劃面對的對象是鄉村內部地域。按照區域規劃的某些理論,也很難明確地解決城鄉結合部的具體問題。如人口布局,勞動力布局,流動人口管理,產業布局,交通設施,倉儲設施等方面。二、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的初步探討規劃范圍的界定、規劃的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採用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簡介、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及研究、城鄉結合的宏觀區域環境分析、城鄉結合部的總體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居民點體系規劃(等級規模結構規劃、職能分工結構規劃、空間地域結構規劃)、措施的操作建議、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綜上所述,做好城鄉一體化的統籌指導工作,方能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對城鄉結合部這一較為模糊的地帶給以輔助性規劃,科學安排和測量城鄉結合部的諸多具體問題。實現產業統一規劃與布局、資源統一利用、生態環境統一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對構建城鄉統籌的新城鄉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6. 總規、控規、詳規的區別
區別如下:
1、總規:是城市總體規劃的簡稱,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
總規的目的是: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內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2、控規:是指控制性詳細規劃 (regulatory plan)是城市、鎮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的規劃。
控規的目的是:根據城市規劃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並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3、詳規:是指修建性詳細規劃( site plan或者constructive-detailed plan),是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築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是城市詳細規劃的一種。
詳規的目的是:滿足上一層次規劃的要求,直接對建設項目做出具體的安排和規劃設計,並為下一層次建築、園林和市政工程設計提供依據。源:對於當前要進行建設的地區,應當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用以指導各項建築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
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內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計劃和各項建設(或各項物質要素)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第一階段,也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以對地塊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環境容量控制、建築建造控制和城市設計引導、市政工程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動控制和環境保護規定為主要內容,並針對不同地塊、不同建設項目和不同開發過程,應用指標量化、條文規定、圖則標定等方式對各控制要素進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導。
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規劃行政許可、實施規劃管理的依據,並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7. 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 的區別
城市總來體規劃要與土地利自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城市總體規劃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上級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豐富和完善
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組織編制單位是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審批單位是城市上一級的政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組織編制單位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單位是國土部門,審批單位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8. 2023年2023年的農村規劃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不是真的V
什麼叫城鄉一體化,簡單明了,就是農村戶口減少,城市戶口增加。
城鄉一體化說得很好,但是實施很難,各地政府在完成這個整治任務得指標,基本大頭都放在戶口上。
政策是好的,實施沒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