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中的長期護理險是什麼怎樣申請
長期護理保險是以長期處於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和服務保障問題的社會保險制度。這也是我市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制度」等四重保障制度後又一重保障制度。
依據我市老齡化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護理需求、護理服務成本以及保障范圍和水平等情況,為滿足職工、居民等參保人員的差異化需求,我市設置了兩種繳費待遇模式:
我市設置了兩種繳費待遇模式:
·即參保職工每人每年籌資100元,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70%報銷
·城鄉居民每人每年籌資60元,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60%報銷兩種模式。
長期護理保險啟動 如何申請、待遇標准看這里
基金籌集方面
長期護理保險啟動 如何申請、待遇標准看這里
我市借鑒全國試點的經驗,通過醫保統籌基金劃轉、財政補助、個人繳費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多元籌資機制。比如,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籌集包括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每人每年劃撥30元,市財政補助10元(省財政直管縣自負)、縣財政補助10元,個人繳納10元。
據了解,試點期間,長期護理保險首先解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的護理問題。我市長期護理保險提供醫療機構護理、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居家護理三種護理方式。試點期間按照「居家為主,機構為輔,注重親情,引導專業」模式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政策向居家護理適當傾斜,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今後,根據試點運行情況將逐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覆蓋人群范圍。
相關鏈接:
如何申請長期護理保險
(一)申請資格。參加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失能,經過不少於6個月的治療,不能康復的,可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二)申請評定流程。一是提出申請。參保人或代理人向承辦商業保險公司提出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定申請;二是受理申請。承辦商業保險公司接到申請後,對參保人員失能等級評定申請資料進行核查,通過核查的制定失能評定計劃。三是失能評定。失能等級評定小組在申請人或代理人提交申請資料後15個工作日內,對符合失能等級評定申請條件的申請人進行現場信息採集,也就是上門評定。現場信息採集完成後的7個工作日內,評定委員會作出失能等級評定結論。四是結果公示。失能等級評定結論作出後5個工作日內,縣(市、區)醫療保障部門將達到重度失能標準的參保人信息,在公示欄和門戶網站公示,公示期 5 天。經公示無異議的,評定委員會作出的失能等級評定結論生效。公示完成後,承辦商業保險公司將評定結論書送達申請人。五是復評。對評定結果有異議的,按照規定可以提出復評,復評的流程和初評類似,復評結論為最終結論。
經評定不符合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支付條件的參保人員,自評定結論做出之日起6個月後,因病情或生活自理能力發生變化的,可再次申請評定。
(三)申請資料。長期護理保險的申請資料包括石家莊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定申請表,申請人社會保障卡原件和復印件,申請人或代理人有效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病歷資料的復印件及相關資料,評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資料。
長期護理保險的待遇享受方式、待遇標准
(一)待遇享受方式。主要包括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兩大類。經失能等級評定符合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支付條件的失能人員,自評定結論確定次月起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參保人員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機構護理或居家護理。選擇居家護理的參保人員,可選擇定點護理服務機構提供的居家護理或參保患者的家人、親戚、鄰居等(以下簡稱個體服務人員)提供的居家護理。
參保人員在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發生的護理費,應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個人直接與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結算;應長期護理保險基金負擔的部分,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記賬。記賬的長期護理保險費用,由承辦商業保險公司按月結算。
參保人員選擇個體服務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發生的護理費,應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參保人員直接與個體服務人員結算;應長期護理保險基金負擔的部分,由承辦商業保險公司按月發放給個體服務人員。
護理服務方式也非一成不變,經個人申請後可以變化,自變更的次月起按照新的服務方式對應的支付標准和方式支付待遇。
(二)待遇享受標准。實行按床日限額和按比例支付相結合的待遇標准。屬於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服務項目范圍及支付標准以內的費用,不設起付線,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和個人按比例分擔,超出限額部分由參保人員負擔。
參保人員按床日限額標准享受待遇,每床日限額標准為醫療機構護理60元,養老服務機構護理50元,居家護理40元。選擇醫療機構護理和養老服務機構護理的參保患者,城鎮職工按照床日限額標準的70%支付;城鄉居民按照床日限額標準的60%支付。
居家護理在相應機構護理支付比例的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
長期護理保險參保繳費年限累計滿十年後,每增加兩年支付比例按相應標准提高一個百分點,提高部分最高不超過八個百分點。
按一個月30天計算,城鎮職工選擇醫療機構護理的,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1260元,選擇養老機構的1050元,選擇居家護理的900元;城鄉居民依次是1080元、900元和780元。
⑵ 什麼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是以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成年人和沒有工作的居民為主要參保對象的醫療保險制度。它主要是對城鎮非從業居民醫療保險做了制度安排。
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區別
一是面對人群不同。城鎮職工醫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單位或從事個體經濟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城鎮居民醫保主要面對具有城鎮戶籍的沒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學生兒童及其他城鎮非從業人員;
二是繳費標准及來源不同。城鎮職工醫保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不享受政府補貼。城鎮居民醫保繳費標准總體上低於職工醫保,在個人繳費基礎上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三是待遇標准不同。城鎮居民醫保由於籌資水平較低,醫療待遇標准總體上略低於職工醫保。
四是繳費要求不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設立最低繳費年限,達到繳費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後不再繳費即可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不設立最低繳費年限,必須每年繳費,不繳費不享受待遇。
⑶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社保有什麼區別
醫保分為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話就是社保裡面的一個險種,畢竟社保也分為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會保險。職工社保的話大家也比較熟悉,就算所謂是五險(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養老)。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包括醫療和養老。所以通常說的醫保其實就是社保的一個險種。
如果是需要自己購買的話,一般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或者是新農合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因為職工社保的話是公司給上的。這些統稱為——社保。社保是基礎,不管你買不買商業保險,都建議先買好社保。雖然社保裡面的醫保的限制比較多、報銷范圍都比較窄,報銷額度也不算高,但是醫保仍然是具有普遍適用性,就算有既往症也是可以報銷的。而且就算是想要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有社保和沒社保的費率也是不一樣的。
商業醫療保險程序都是報銷式的,也就是說保險公司賠付不會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如果有住院津貼的話,會給賠付多出來的部分住院津貼)。但是怎麼選擇商業醫療保險的話,就需要看自己的情況了,想要0免賠的,還是不介意有免賠額的(就是多少費用以內保險公司不報銷)。是去普通公立醫院還是想要加上什麼特需部、國際部、私立醫院、昂貴醫院之類的。或者還想加上海外的治療資源和費用報銷?或者想要墊付、直付功能?社保外用葯是否可以報銷?
每一個需求都可能對應著不同的險種。而不同險種不同的年齡對應著不同的價格。保險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容易入坑,買保險前仔細閱讀下面的攻略,可以讓你少花幾萬塊冤枉錢:超全!你想知道的保險知識都在這
⑷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有什麼用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在保障群眾基本醫療、防止因病致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問題,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003年,開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7年,開始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三項醫保制度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人群相繼建立,在保障群眾基本醫療、防止因病致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這種體制分割、制度分設、經辦分散的城鄉二元結構也帶來了不公平的問題。特別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籌資模式、繳費標准相近,享受待遇卻有較大差別。
為此,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後,報銷就高不就低、用葯就寬不就窄、定點醫院就多不就少,給參保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充保險是什麼擴展閱讀:
2020年6月,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
原則上個人繳費標准同步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280元。同時,立足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大病保險運行情況,統籌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標准。
過去,患者以年度計的高額醫療費用,超過當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達到大病保險起付線。如今「全面落實起付線降低並統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避免患者陷入「山窮水盡」窘境,體現政策良苦用心。
⑸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保的醫療保險有什麼區別
1、適用的人群不一樣,社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單位或從事個體經濟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面對有城鎮戶籍的沒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學生兒童及其他城鎮非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