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設局政務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區別
所謂政務公開,是指狹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強調的是行政機關要公開其執法依據、執版法程序和執權法結果,屬於辦事制度等各項工作內容及進程予以公開,便於公民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路等進行查詢、監督。
所謂依申請公開,就是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律規定和本機關的職權,向申請人公開政府信息的行政行為。
區別:可以理解為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政府信息的一般需求,而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也就是說,一般需求可以通過政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獲得,而特殊需求可以通過依法申請來獲得。也可以說,主動公開是行政機關想讓人民群眾知道什麼,而依申請公開則是人民群眾自己想知道什麼。
理解了以上所說的,也就理解了建設局等所有行政機關的政務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區別。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㈡ 住建部的全稱是什麼
住建部的全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是2008年中央「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建設行政管理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國家建設方面的行政管理事務。
其前身是1979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國家城市建設總局」,直屬國務院,由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代管。
2008年3月15日,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建設部」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管理。
(2)建設局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79年3月12日,國務院發出通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國家城市建設總局」,直屬國務院,由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代管。
1982年5月4日,「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國家建築工程總局」、「國家測繪總局」、「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的部分機構和「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合並,成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1988年5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撤銷「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建設部」;並把國家計委主管的基本建設方面的勘察設計、建築施工、標準定額工作及其機構劃歸「建設部」。
2008年3月15日,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建設部」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