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南婁底市城市的經濟和環境等怎麼樣
婁底地處湖南中部,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萬,轄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新化縣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977年建地區,1999年撤地設市。這是一座在改革開放春風中倔起的中等城市,是一方美麗、多饒、神奇的福地。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婁底自古以來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戰略腹地和湘中交通樞紐。湘黔、洛湛鐵路在這里交匯,207國道、320國道、上瑞(上海至瑞麗)高速及即將興建的太澳(太 原至澳門)高速貫穿婁底,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70分鍾車程,資江水路直達洞庭、長江,是湖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具有廣闊的城市發展空間。
風景秀麗, 人傑地靈 這里是國家正式命名的森林城,風光綺麗,毓秀鍾靈。全市有各類風景名勝70多處。漣源市湄江風景區、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龍山等國家級、省級森 林公園風光秀麗,景觀奇特。位於婁底市郊的水府廟水庫、勝仙洞等勝景,都是別具一格的旅遊佳境。雙峰洛陽灣古建築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閣、漣源龍山葯王殿、梅山龍宮、油溪河漂游、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等名勝古跡各具特色,為優美的自然風光抹上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鍾靈毓秀的婁底山水孕育了代代 英才,這方神奇的土地,曾經以「梅山文化」發祥地、「湘軍」主要策源地聞名於世。後蜀丞相蔣琬、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 陳天華、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蔡暢兄妹、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台灣著名作家謝冰瀅、革命教育家成仿吾等一大批志士仁人,在婁底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不平凡的篇章 。
資源豐富,產業突出 全市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48種,且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銻礦儲量居全國之冠,煤炭、白雲石、石灰石等儲量居湖南全省第一,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 石等非金屬礦藏在湖南乃至全國名列前茅。以此為依託,境內布局有漣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冷水江鋼鐵總廠等現代冶金企業,漣邵礦業集團等百餘家大中型煤炭開采企業,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公司等世界知 名銻礦開采企業,雪峰海螺、雙峰海螺等數十家大中型水泥加工企業,金竹山電廠等電力能源企業和資江氮肥廠(金興化工)等化工企業。享有「世界銻都」、「當 代鋼城」、「百里煤海」、「熱電明珠」、「有色金屬之鄉」、「建材之鄉」的美譽。
經濟發展迅速 改革開放以來,婁底工業從小到大,由弱轉強,形成了以鋼鐵、建材、煤炭、化工、電力、機械為骨乾的工業支柱產業。農業正由傳統型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轉變。城市建設支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正逐步向現代化城市邁進。目前,城市規劃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已達36平方公 里。近年來,漣鋼200萬噸薄板項目、金電2*60萬千瓦發電機組項目、雙峰和新化海螺集團2*300萬噸水泥生產線項目等一大批項目落戶婁底,3年內重 點骨幹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為婁底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集聚力、輻射力和帶動力,為創業者提供了無限商機。
投資環境良好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辦事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致力於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建立了由市政務服務中 心和外來投資全程代理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全過程優質服務的辦公服務,對招商引資做出突出貢獻的中介人和中介機構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給予重獎的規定。
❷ 婁底新建設局到婁底萬豪城市廣場坐幾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11路,全程約3.4公里
1、從新建設局步行約100米,到達市建設局站
2、乘坐11路,經過6站, 到達婁星廣場站
3、步行約510米,到達萬豪城市廣場
❸ 婁底市副巿長石超剛分管什麼工作,謝謝
他是2011年5月從湖南省住建廳城鄉規劃處處長調任婁底市副市長的,目前分管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城市管理、重點工程建設、人民防空、消防等工作。
❹ 婁底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地址在哪裡
婁底市婁星區建設街一號
❺ 婁底地區包括哪幾個市
截至2019年8月,婁底市包括冷水江市和漣源市,具體介紹如下:
1、冷水江市
冷水江市地處東經111°36』40」~111°36』40」與北緯27°30』49」~27°50』38」之間,為湖南幾何中心。
冷水江市東距上海1600公里,南距廣州700公里,距省會長沙210公里。湘黔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東靠南北大動脈洛湛鐵路,上瑞高速公路擦境而過,資水蜿蜒流經市區,規劃中的太(原)澳(門)高速公路縱貫南北。
2、漣源市
漣源市位於湖南省中部,漣水上源,西起東經111°33′的三甲鄉硐下村,東至東經112°2′的金石鎮江邊村,南起北緯27°27′的荷塘鎮左灣村,北至北緯28°2′的伏口鎮梅灣村,南北最長65公里,東西最寬40公里,總面積1897平方公里。
市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與婁星區、雙峰、邵東、新邵、新化、冷水江、安化、寧鄉等8個縣市區相鄰。
(5)婁底市城市建設局擴展閱讀
婁底市的歷史沿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婁底境域隸屬益陽專區和邵陽專區。1952年02月,經國務院批准,湘鄉、安化、邵陽、新化4縣部分行政區域置雙峰縣、藍田縣(7月更名漣源縣)。
1960年0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隸屬邵陽專區。1962年10月,撤銷冷水江市和婁底市,分別並入新化縣和漣源縣。1969年10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冷水江市。
1980年0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將漣源縣的婁底鎮和杉山公社的東風、民福大隊及西陽公社的方石、水洋大隊、百畝公社的思塘大隊劃入該市行政區域。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
1983年02月8日,國務院批復撤銷婁底地區的婁底市,改設為湘潭市婁底區(縣級),雙峰、漣源縣劃歸湘潭市管轄;撤銷冷水江市,改設為邵陽市冷水江區(縣級),邵東、新邵、新化縣回歸邵陽市管轄。但並未實施,婁底地區名撤實存。
1999年01月,經國務院批准,婁底撤地設市,原縣級婁底市改名為婁星區。所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雙峰縣、新化縣行政區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