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業規劃布局中受哪些因素影響
1.資源因素
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首要的一點是要有足夠支撐的旅遊資源。旅遊資源因素中對城市空間規劃布局有直接影響的部分主要有旅遊資源質量高低,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好壞以及旅遊資源的屏蔽程度。旅遊資源質量高低對旅遊者的空間行為有決定性作用,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受城市旅遊資源質量的直接影響。旅遊資源質量高的城市旅遊區如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自然及人文、社會等條件是城市旅遊網路節點中的重點,可以會成為以後城市旅遊的中心,往往會優先重點開發這一地區。而對旅遊資源質量一般的地區則一般會成為城市旅遊網路的末端節點,開發性不高。而城市某一區域中若突然發現資源質量等級較高的重大歷史或自然遺產,則可能會改變原有的城市旅遊空間格局。其次,旅遊資源的分布狀況也會影響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城市旅遊資源在分布上有集中和分散兩大主要形態,通常旅遊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是市旅遊開發的優先區域,相對較容易開發,所以旅遊資源的分散情況對城市旅遊開發格局也有決定作用,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必須結合旅遊資源分布狀況進行。資源屏蔽指特定的城市旅遊區域內,由於相互之間資源關系不太和諧導致某一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值降低的情況。旅遊資源屏蔽多與競爭有關,如相似資源開發早、晚者之間的競爭,資源屏蔽會導致一些本身具有較大價值的旅遊資源可能得不到開發,從而影響到旅遊空間規劃布局。
2.區位因素
城市旅遊空間布局受城市旅遊客流的強度與方向牽制,而在影響城市旅遊客流的強度與方向的所有常規因素中,旅遊城市各旅遊區的區位條件是除城市旅遊資源因素以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雖然在影響城市旅遊空間布局的因素中資源占據第一位,但從旅遊空間的角度來看,區位條件對旅遊的布局具有更大影響。影響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的城市旅遊空間的區位條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為與外部客源地間的相對區位關系,二為內部區位條件,三為區位屏蔽現象。外部區位關系主要指客源地與旅遊區周圍的相互距離及在旅遊城市周圍的分布,客源地的分布越集中、與城市旅遊區距離越近,越能穩定城市該旅遊區的客源流,各種資料表明很多人的旅遊的途中費用會占旅遊花費總數的20%-33%左右,因此對區域旅遊空間規劃布局來說外部區位條件具有重大影響。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交通條件始終處在不斷的改善中,人們出行時在交通上所花費的費用比重隨之在不斷降低,這種區位關系的改變會使城市旅遊空間的規劃布局產生受到相應影響。除了包括外部客流外,城市旅遊區域的客源中內部客流也是主要組成部分。旅遊城市區域內部客源中心距離越近,其區位條件也會越好,越利於城市旅遊空間有針對性和重點地規劃布局。在城市各旅遊區空間競爭中,最典型的一類是城市各旅遊區之間的區位屏蔽。城市各個旅遊區之間的交通和客流等有密切關系,這種相互影響同時對城市城市旅遊的空間規劃布局有客觀的影響。
3.市場因素
城市旅遊資源不同於自然景點,它們大多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這種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也會影響到城市旅遊供需。其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是某些城市旅遊資源豐富,但與客源地距離較遠,區位調教的不佳導致資源供給過剩;第二是某些城市游覽點不多,旅遊資源不豐富,但卻有十分龐大的旅遊需求。旅遊資源與區位是無法變化的,因此旅遊需要的空間分布便成為其中最大的變數,而旅遊空間需求便是市場因素,對旅遊供給空間規劃布局有直接影響。旅遊需求這一市場因素如同風向標,在此基礎上能夠把握旅遊者的旅遊流動規律,通過對旅遊者市場需求模式的分析,可以為城市旅遊開發的戰略提供更明確的依據。從這點來說,市場因素對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的正確性具有重要導向意義。在不斷深入研究城市旅遊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可以改善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遍地開花的現狀,避免出現旅遊項目盲目開發和建設的情況,促進重點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的形成。
4.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環境,是城市旅遊發展的整體支撐,尤其城市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更是對城市旅遊發展前景有直接影響。在城市社會環境中,除了包括社會治安、物價水平、文明程度,還涉及到交通設施、居民文化素質等方面,這些社會環境因素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城市旅遊名聲和空間規劃布局。除以上微觀社會因素會,社會宏觀因素也會影響到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
比如公民休假制度,「五一」、「十一」等政策使居民休閑時間和旅遊時間隨之增加。尤其雙休日的實行,明顯帶動了近郊遊及環城游市場等短中途旅遊市場的進一步開發,大大改變了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因此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必須對社會因素進行充分地考慮。其次,經濟實力的強大與否對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也有直接的影響。經濟能力較強的發達城市不僅能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財力資源,同時還能為其提供必須的基礎設施與服務管理等各種條件,對城市旅遊的發展和城市旅遊開發范圍的逐步擴大有很強的推動作用,進而能夠促進城市旅遊空間布局較快發展為成熟網路。
5.交通因素
城市旅遊交通發展的均衡與否會較大地影響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情況,好的交通設施條件是吸引周邊旅遊地客源的很大優勢之一,各種調查都表明旅遊地如果交通落後通常會在屏蔽效應中落到最後。比如中華恐龍園旅遊景點的建立,選址在滬寧高速公路常州段的出入口,便利的交通設施匯集了大批全國各地的旅遊客源。除了影響客源外,旅遊地區的交通因素在旅遊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的影響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旅遊交通的可達程度與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緊密相關,旅遊開發商在旅遊景點空間布局過程中必須對慮旅遊交通的空間布局狀況有自覺的考慮,且必須力求向旅遊交通便利的區域集中規劃布局。其次,在空間布局上,旅遊景點呈現更多的現象是聚集性,而較少有擴散現象,其聚集性往往是以國道、高速公路及鐵路等主要交通幹道為依託進行空間布局,旅遊景點主要聚集於交通便利與資源富集區,這些也是交通因素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影響的結果。此外,由於旅遊資源空間規劃多聚集在交通設施便利的區域,因此交通因素也會影響到旅遊資源區域的等級。總而言之,交通因素對城市旅遊空間規劃布局的影響不容小覷。
❷ 城市用地分類和建築規劃標准中有旅遊類用地嗎
城市用地分類和建築規劃標准中沒有旅遊用地。
城市用地分類只有八大用地: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
(2)住房和城鄉建設支持旅遊政策擴展閱讀:
用地屬性:
1、自然屬性
土地的自然生成,具有不可移動性。即有著明確的空間定位,由此導致每塊土地各具有相對的地理優勢或劣勢,以及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徵。另外土地還有著耐久性和不可再生性。
2、社會屬性
地球表面,絕大部分的土地已有了明確的隸屬,即是土地已依附於一定的擁有地權的社會權力,無論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形式。
❸ 誰能給我旅遊行業的經驗,現在再開的人士最好。謝謝!!
近日,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印發2014中國旅遊主題年宣傳主題及宣傳口號的通知》,將2014年旅遊宣傳的主題確定為「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遊年」。該通知指出,各地要結合旅遊業發展方向,以智慧旅遊為主題,引導智慧旅遊城市、景區等旅遊目的地建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在智慧旅遊建設資金投入方面還比較保守、規劃方案制定緩慢、組織體系還不夠健全。
從當前國內智慧旅遊城市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
第一,城市大小與智慧旅遊城市建設發展關聯性不大;
第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比其他地區起步早,速度快,智慧旅遊城市需要嗅覺靈敏和富有遠見的領導者,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產業基礎;
第三,大部分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基本設施己開始動工,試點示範減少失敗、注重頂層設計規劃先行的意識逐步加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各地在智慧旅遊建設過程中,應確立更加開放、更加高遠的指導思想,始終堅持體現城市特色的創新發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加強組織保障,提高認同度,扎實有序推進。
智慧旅遊需要全社會參與
智慧旅遊城市建設不但是政府和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前瞻認為,智慧旅遊城市應注重輿論宣傳和引導,提高政府、企業、市民對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認同度和參與智慧旅遊城市建設的協同度,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通過對智慧旅遊城市「起步、展開、深化及成熟」四個階段特徵的深入研究,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將更具引導性、科學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智慧旅遊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
為全力支持智慧旅遊建設,各地應在人才引進、教育培訓、要素保障與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在人才政策方面,應在人才引進、項目支持、創新獎勵、人才住房等方面出台更有競爭力的鼓勵政策;在教育培訓方面,著力建設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高端人才平台,採取「院地合作」的模式開展產學研一條龍人才培養;在要素保障與公共服務方面,為智慧旅遊的建設提供重要的研發支持、資金保障、成果轉化等支撐服務。不斷發揮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集聚的優勢,發揮高科技人才集聚的優勢,發揮政策和環境建設的優勢,加快智慧旅遊建設的步伐。
智慧旅遊發展應因地制宜
智慧旅遊的戰略設計應注重結合當地城市建設的特色和旅遊發展的特點,因地制宜,實施區別化和層次型的發展戰略,以示範引領,積極穩妥推進,走出中國特色的智慧旅遊城市發展之路。
❹ 城市規劃建設與溫泉旅遊開發
找個記著幫忙曝光,最好讓區政府領導來咆哮兩句,准解決問題,沒什麼合理,政府就是合理的,但是被曝光的政府未必就是合理的
❺ 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
工礦用地
❻ 智慧旅遊城市如何建設
智慧旅遊城市如今已成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方向,隨著國家「十二五」專計劃的出台,一屬大批智慧旅遊試點城市涌現出來。但是從目前看來,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仍然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
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簡單的技術創新。它的核心是通過信息化來實現城市環境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環境、技術應用以及涉及領域都十分的復雜,所以這必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在智慧旅遊城市建設中需要結合以上的關鍵要素,切實的使建設過程科學化,最終實現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與運轉。
前瞻產業研究院調研指出,智慧旅遊的建設應結合不同區域和資源稟賦,發揮本土資源優勢,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和主題品牌定位;遵循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符合城鄉總體發展目標,重點梳理城鄉旅遊資源,統籌確定旅遊發展戰略、運營模式、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分區建設主題定位,重點項目發展路徑;驢跡所製作的案例立足全域農業農村統籌建設,統籌區域經濟圈層,構建全域生態產城路徑的全域旅遊規劃體系,綜合確定全域旅遊發展定位,確定分區發展重點和主題定位,創新旅遊運營體系建設,合理打造智慧旅遊城市,建設全域旅遊景區。
❼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題目,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城市,第二個是是旅遊。把這二者也起來,房地產如何促進這三方面的發展,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個「旅遊」。
這個項目先把它定位為旅遊項目,旅遊到底是什麼?旅遊在今天房地產怎麼配合旅遊。旅遊的特點最主要的不是「游」,不是到哪兒去,而是願意來這兒休閑。休閑將是旅遊的最主要的特徵之一,這是要引起注意的。我們國家專門有旅遊局,也有旅遊的行業,房地產為旅遊到底應該做什麼。旅遊行業將是持續的最持久的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
圍繞發展旅遊經濟與城市建設相輔關系的主題,以國際化的新理念,從城市建設與旅遊開發、城市建築風貌改造、新農村建設與旅遊開發、項目包裝與招商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了解在城市建設中營造城市客廳、城市特區、城市景區;城市特種建設項目與各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旅遊開發區的現代營造理念與技巧;探索總結出的通過旅遊建築建設、城市建設等旅遊資源綜合開發,解決資金與城市、旅遊發展之間矛盾的具體方法。
繼承和保護城市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本身就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建設中採取嚴格措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城市現代化與歷史文化遺產渾然一體,交相輝映,既顯示了現代文明的嶄新風貌,又保留了歷史文化的奇光異彩。長陽豐富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是少有的,當人們為自己擁有如此珍貴的資源歡欣鼓舞時,往往忘記了保護和開發的合理方法。
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決策者們往往允許對其隨意承包開發,有的並無多大資本,開發檔次低,有的無詳細、科學的規劃,隨意性大。於是,問題接踵而至,在風景區大搞度假村建設和人為景觀建設,巍然成風。他們自以為能吸引遊客,殊不知眾人最反對這種畫蛇添足、急功近利之舉。更為嚴重的是,珍貴的資源遭到了再也無法恢復的徹底性破壞
一. 強化文化意識 豐富城市內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根,沒有厚重的歷史傳統和絢麗文化的城市,會讓人感到蒼白和淺薄。近年來,文化部門在以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品味上有著成功的做法,,令八方遊客沉醉其間,把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優雅的城市環境融為一體,努力創造出民族傳統文化和時代氣息相輝映的城市文化,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銜接和交融。
二. 強化生態意識 優化城市環境
加快經濟發展是民眾的最大願望,搞好生態建設也是群眾的迫切要求,只有處理好「生計」與「生態」的關系,建設富而美,富而安,才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城市可持續發展」,這是21世紀城市發展的主題,也是體現「以人為本」,實現從生存型城市到生活型城市轉變的必要條件。城群山環抱,大河繞城而過。城在山中,水與城相擁,依託這一自然地理優勢,對城市進行美化、綠化和亮化,創造出渾然天成的城市自然山水環境,把城市帶入「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境。在工作中重點規劃建設了一批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綠地、園林街道、花園式單位及小區,積極構建生態城市格局,逐步造就「城中有園、園中有城、水清城秀」的城市生態環境,塑造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
三. 強化經營意識 拓寬籌資渠道
採取「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辦法,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將凡是能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城鎮有形、無形資產全部投入市場運營,大力發展房地產,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努力拓寬籌資渠道,高效益經營管理的城市。近年來,引進一批實力較強的外來企業參與小城鎮建設,吸納各類城鎮建設總資金,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對經營性項目採取市場化方式運作,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和外來資金,參與城市開發建設,有效地盤活了縣城資產存量,擴大了土地有償使用范圍,實現城市資源優化配置,加快了丘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❽ 如何實現文化與城市建設,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宏觀意義上的城市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在城市區域的總和。中觀意義上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的總和。微觀意義上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文學藝術、廣播電視以及各種社會性、群眾性的娛樂性活動的總和。
我院認為,城市文化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培育具有現代素質的市民。這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關鍵。市民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社會文明的創造者和體現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城市市民的素質如何,直接決定著一個城市的形象。沒有現代素質的市民,現代化城市由誰來規劃?由誰來建設?由誰來鞏固和發展?一個充滿小農意識和市井習氣、封閉保守的城市,是無法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廣大市民只有不斷增強城市意識、開放意識、法制意識和現代生活環境意識,促進一個城市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風貌,有濃郁的崇文意識、有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城
市才能現代化。
二是建築具有個性的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觀形象,它包括城市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時尚的外觀形象。諸如,城市的空間布局,建築的造型、風格、色彩以及道路、廣場、公園、雕塑、路燈、欄桿,甚至路牌、廣告等等,都不能凌亂無章、殘缺不全、千人一面。要講究城市的整體和諧和審美情趣,有文化個性和藝術感。形象文化就像一個人的臉,是城市文化的物質載體。像巴黎、倫敦、莫斯科、法蘭克福、威尼斯等世界一些文化名城,都具有獨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形象文化中,標志性的文化、體育設施必不可少,往往一兩個標志性文化設施就能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如悉尼,一個著名的海上歌劇院,就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三是充分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是一個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現,是一個城市文化個性的生動體現,也是一個城市(特別是中國城市)成為文化名城的一種最獨特的文化優勢。像世界文化名城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是歐洲文藝復興中心,曾經產生過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個完全靠歷史文化資源而名揚世界的城市。又如比薩、威尼斯也是如此。在國內,像曲阜,也是完全靠歷史文化資源而蜚聲國內外的。
四是形成若干個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或藝術團體。教育是文化的基礎,科技是文化的精華,藝術團體是文化的結晶。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將這三者作為衡量一個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關鍵性指標。特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由移民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國家,更加重視教育和科技。像美國的波士頓,之所以能成為文化名城,靠的就是這三者。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培養了不少總統,還有數不清的專家學者,其中不少人獲得諾貝爾獎。波士頓的交響樂團、芭蕾舞團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世界都是一流的。
五是有繁榮發達的文化產業。所謂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文化娛樂產業、影視及音像製品業、新聞出版業、文化旅遊業以及一些與文化相關的美食、美容、時裝、休閑、美術品產業等等。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既可以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也可以極大地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國文化名城洛杉磯,靠「迪斯尼樂園」和「好萊塢城」,形成了驚人的影視及音像製品業和文化旅遊業。現在,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許多城市,都將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也已將文化產業列入國民經濟優先發展的重點。
六是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所謂群眾文化,既指城市市民之間自娛自樂的文化形式,比如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等等,也指一些節慶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節慶文化活動,對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養成群眾的文化意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❾ 旅遊房地產開發在新型城鎮化中有什麼作用
綠維創景認為,旅遊與地產的聯姻,是市場必然的選擇,也是相互促進互補互助的良性架構,為房地產業和旅遊業提供了一個廣闊良好的平台。旅遊房地產面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產業提升,將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最有力的投資運營主體。
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之所。旅遊房地產的開發,可以帶動建築、交通、餐飲、通信等行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提升地區的生活居住條件,促進城市經濟向旅遊休閑化發展,從而對城市化進程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另外,旅遊休閑綜合體與城鄉互動發展,對於承載城市文化,凸顯城市性格,打造城市標志,塑造城市形象,推廣城市品牌,形成創新的城市化模式,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旅遊房地產開發商在城鎮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第一、旅遊城鎮化中土地開發,包括各類旅遊休閑項目及城鎮化項目的土地一級開發;第二、旅遊公共設施建設;第三、旅遊休閑項目建設;第四、旅遊房地產產品開發。
這四個層面與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之間的關系:
1)旅遊房地產土地開發:屬於土地一級開發,或者企業參與時為土地一級半市場開發的概念;包括旅遊項目地的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是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的基礎;
2)旅遊公共設施建設: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遊客中心、旅遊專項交通、旅遊景觀、旅遊環境整治、資源保護等等,由此形成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同時形成房地產開發的基礎,更系統來要求,就是旅遊城鎮化開發的基礎,是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3)旅遊休閑項目建設:這是旅遊休閑度假產品開發的主體,是與房地產相配套的,形成區域吸引核,形成旅遊休閑度假環境、休閑內容及接待能力的基礎;
4)旅遊房地產產品開發:作為銷售加持有的房地產產品,既有經營型商業地產項目,又有銷售型商業或居住產品,其產品模式已經非常多樣化。旅遊房地產不同於住宅地產和城市商業地產,他們直接就是旅遊城鎮化的核心內容。
旅遊房地產產品即與旅遊相關的房地產產品,包括旅遊項目和旅遊房地產項目,如:休閑商業產品開發,涉及旅遊休閑、旅遊購物、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項目;旅遊酒店產品開發,本身涉及到旅遊接待、休閑體驗等項目;各種庄園的開發,也涉及到旅遊的經營和配套接待;度假產品開發,又往往直接和城鎮化的發展相結合。通過旅遊房地產產品開發,會形成休閑商業街區、度假區、庄園、酒店、養老社區、新農村社區等,這些都構成了旅遊帶動新型城鎮化落地的支撐型內容。
因此,旅遊房地產開發在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起到最核心的推動性作用。
❿ 旅遊區內建設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41條嗎
《城鄉規劃法》第四十一條是對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規范,旅遊區如果在鄉、村規劃區范圍內就適用於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