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城鄉居民醫保年內能完成並軌籌資待遇范圍全部統一嗎
城鄉居民醫保將於年內完成並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要求著力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葯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5項制度建設,不斷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國家衛計委5月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7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也表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後,增強了醫保基金的互助共濟能力,有利於發揮醫保對醫改的基礎性作用,促進醫保對醫療服務的外部激勵制約,為『三醫聯動』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還只是改革的第一個環節,醫保合並不是簡單的機構合並,關鍵是明確功能、整合職能、理順機制,實現控費目標的同時,規范醫療行為。此外,實現醫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均衡化,是醫療領域改革的根本靶向。下一步,在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快速推進的情況下,還應通過深化改革實現醫療服務和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緩解醫療資源和患者向大城市過度集中的問題。
根據醫改任務要求,在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基礎上,我國一方面還將提高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進一步擴大用葯保障;另一方面也會完善大病保險制度,採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
成果 醫保財政補助連漲八年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宋其超11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各級財政將州昌繼續把醫療衛生作為財政支持的重點領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醫改各項重點工作。
宋其超介紹,2017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14044億元,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徑支出增長5.1%,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1.9個百分點,醫療衛生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7.2%。其中,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3982億元,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的4.7倍,比2016年同口徑支出增長7.7%,比同期中央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出1.6個百分點。
據了解,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從2016年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人均提高30元,這是連續第8年提高了財政補助標准。
「新農合制度是從2003年開始建立的,當時籌資標準是『三三制』,中央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0塊錢,地方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0塊錢,個人每人每年自己繳費10塊錢。」宋其超說:「經過14年的發展,2017年總體籌資規模已經達到了630元,是2003年的21倍。其中,財政補助標准由2003年的20元提高到450元,是22.5倍。個人繳費由2003年的10塊錢提高到今年的180塊錢,是18倍。」
事實上,與養老保險基金類似,在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醫保基金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支付壓力,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省份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的狀況。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未來隨著財政補助的提高,參保人員的繳費水平也將相應增加。目前各地正研究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科學合理、協同增長的機制,強化個人繳費義務。
此外,2017年,公立醫院改革將在全國推開,針對取消葯品加成後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變化,中央財政繼續按照每個縣補助300萬元,每個新增試點城市補助2000萬元,每個城市的市轄區補助100萬元的標准來安排補助資金。同時,宋其超介紹,財政部今年將大力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資金對於引導醫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作用。支持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工作,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展望 分級診療仍是醫改重點
分級診療仍然是2017年醫改工作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的地市,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
2016年5月,國務院醫改辦等7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正式全面啟動。記者了解到,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已有27個省(區、市)印發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性文件或實施方案,整體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未來分級診療制度的設計,不僅是優先轉診,更是優先住院、優先手術、優先治療,通過把患者人群分級分類,可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得到解決。
此外,《工作任務》提出,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2017年6月底前各省(區、市)要明確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的工作方案。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療聯合體。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療聯合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方式,推動醫療聯合體成為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
據了解,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了醫聯體建設的相關工作,佔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60%以上。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表示,2016年,全國各類醫聯體上轉病例近千萬例次,同比增長62%;下轉260萬余例次,同比增長117%。
「在過去一年,北京已經創建了53個醫聯體,超過6000萬的患者在基層社區做了首診,在基層完成診療後,通過醫聯體實行各種轉診。」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表示,「在北京的任何一家醫院我們也在層級診療,從低年資醫生到知名專家有一個過程。我們在全市組成了36個專家醫療團隊,每個專家醫療團隊的『領頭羊』都是這個領域的頭號教授,在團隊中先完成病人的初步診斷和治療,再轉到知名專家就診。」
專家認為,建設和發展醫聯體,有利於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貳』 父母都是體制內在編員工,養老沒並軌社保,近兩年才開始交醫保,小孩讀深圳的小學時怎麼算社保積分
以前均視為視同繳費。
『叄』 2020年新農合與城鎮醫保並軌後吉非替尼如何報銷
這個沒有並軌吧,不是一碼事,不好一起報銷的
『肆』 黃梅縣城鄉居民醫保並軌,為什麼醫院說新農合報銷年度限額10萬
醫院說的僅僅是把規定告知你,不僅僅新農合,所有保障性醫保都有年度內最高限額,只是醫保性質不同,限額額度不同而已。
『伍』 請把知道該文件的文件號告訴我,是黑龍江省政府的文件。謝謝!並軌人員享受醫療保險有何規定
具體文件為《黑龍江省省直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實施辦法》,相關條款如下:
(三)對納入並軌試點范圍且符合並軌條件的人員,按規定應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由企業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中心內協議期滿出中心時勞動合同期限未滿的職工,應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由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按其在崗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在崗工作年限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協議期滿出中心時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的職工,依法終止勞動合同,由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其在崗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本人1個月工資的生活補助費,最多不超過12個月。
已出中心但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下崗職工,企業也應按上述規定解除勞動關系。
對其他各類離崗人員要按有關規定清理規范勞動關系。對按政策規定應解除勞動關系的人員,由企業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與其解除勞動關系,並按職工本人在崗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企業其他應解除勞動關系的離崗人員的界定,按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由於本人原因離開工作崗位時間及在中心內領取基本生活費時間,在支付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時不計算為在崗工作年限。
(四)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的計算標准為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本企業月平均工資標准計發;月平均工資標准高於企業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於企業月平均工資3倍標准計算。
計算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的工資標准要與企業和個人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標准相銜接,若計算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的工資標准高於繳費工資標準的,企業和個人必須補繳各項社會保險費,否則按繳費工資標准計算經濟補償金。
企業生產經營不正常,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無法確定的,其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的計算標准可在省政府頒布的企業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0%—130%之間確定,具體標准按所在市(地)政府(行署)制定的標准執行。
(5)24省城鄉醫保年內實現並軌都是那些省市擴展閱讀:
《黑龍江省省直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實施辦法》
(六)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依法由企業支付,對已實現再就業的省直屬國有困難企業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所需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助費的缺口部分,經省財政、省勞動保障部門對企業經營狀況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認定後,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必要和適當的補助。
財政資金補助辦法原則上確定為:對中心內和已出中心未尚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下崗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所需資金,中央財政補助比例為50%、省級財政補助比例為30%、企業承擔20%;對未進中心應解除勞動關系的其他離崗人員和企業當年新裁減人員支付經濟補償金所需資金或生活補助費,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和企業各承擔三分之一。
省級財政負擔的資金首先在原預算安排用於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結余資金中解決。省級財政補助和企業承擔的比例也可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和資產狀況以及省級財政承受能力做適當調整。申請享受財政資金補助的企業,須提供企業經營狀況和資產狀況以及並軌人員再就業情況的相關證明材料,被用人單位招用的人員,要提供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以及工資領取明細表;
實現自謀職業的人員,要提供由工商部門核發的工商營業執照或臨時營業執照;實現靈活就業的人員,要提供其居住地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站出具的靈活就業證明。沒有實現再就業的並軌人員,不能享受中央以及省級財政資金補助政策。
『陸』 城鄉醫保並軌後居民可以繳農合嗎
城鄉醫保並軌不影響新農合的繳納和辦理。
新農合辦理條件如下:
(1)戶口性質是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可以參加新農合。
(2)每年的10-12月,是下一年度新農合集中參合繳費時間。
(3)攜帶戶口本和身份證原件、合作醫療卡,到戶口所在地財政所或村組繳費,並核對和填寫家庭成員基本信息。
(4)農村五保、低保戶或特困優撫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民政部門商財政部門從農村特困醫療救助金和優撫經費中列支,個人不再繳費。
(5)錯過繳費時間新生兒隨已參合母親或父親自出生之日起自動納入當年度新農合制度報銷范圍,嬰兒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與其母親或父親合並計算,兩人全年累計報銷金額不超過一人封頂線。
新農合報銷流程是由病人先行墊付,出院後30個工作日內到新農合市外服務大廳報銷。報銷時需提供住院發票原件(報銷聯)、診斷證明、出院記錄(或出院小結)、日費用清單,戶口本、身份證和農合卡原件及復印件。非定點醫療機構還需提供住院病歷復印件。沒有住院發票原件(報銷聯)的,不能辦理報銷手續。
『柒』 河北省城鄉醫保並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
制度更加公平
之前持有「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病人在同一醫院看病,根據報銷途徑不一樣,所用的葯品、做的檢查以及報銷的比例都不一樣。如今醫保並軌之後,看病再不分「城裡人」與「農村人」的區別,農民就醫用葯范圍擴大,農民將與城鎮居民一樣享受同等的醫療待遇。
2
保障待遇均衡
實行統一的城鄉醫療保險之後,農村人看病將和城鎮居民一樣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障待遇,包括起付標准、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等。整合後,農民可享受的基本醫療「服務包」可以向較高的標准看齊,其中包括醫保報銷的范圍擴大和醫保用葯范圍的擴大。比如《湖北省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方案》規定: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
3
方便農民就醫及報銷
城鄉醫保並軌之後,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定點機構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定點范圍。農民看病後報銷的程序也更加簡單,盡可能避免出現多頭報銷,出現新的不公。
4
醫保轉移更方便
實行城鄉統一醫保管理之後,消除了城鄉制度分設、管理分割、資源分散等障礙,城鄉居民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更加方便。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實行城鄉統一醫保管理制度之後,使用同一管理系統,避免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便於統籌和管理。另一方面對於廣大農民而言,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公平與平等。根據人社部數據,全國已有至少20省份明確城鄉醫保並軌,而並軌制度落實後,不少地區原有的新農合葯品目錄大幅擴容,城鄉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也將提高,民眾受益頗多。
『捌』 遼寧省什麼時候能夠實施城鄉醫保並軌
已經並軌了,現在只有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二種方式,繳費比例和報銷比例不一樣,以三級醫院為例,職工醫保可報百分之八十,居民醫保能報百分之五十,二級醫院職工醫保報百分之八十五,居民醫保報百分之六十,一級醫院差不多,但是有的費用職工醫保能報而居民醫保不能報!就繳費而言職工醫保大約是居民醫保的十倍左右!
『玖』 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醫保已經並軌是不是無論是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都可以交新農合
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繳費基數不同報銷比例也不同,還是城鎮職工醫保比較劃算,城鄉居民門診幾乎不能報銷(報銷比例很少很少)。
『拾』 已經交了醫保,就不想再交新農合了,以後還能再交新農合嗎
醫保與新農合即將合並,不能重復繳納。
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內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容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據介紹,目前,已有24個省份已完成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工作,其餘7個省份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仍是並軌運行。
《通知》重點針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尚未完全整合統一的地區,明確要求加快整合力度,於2019年底前實現兩項制度並軌運行向統一的居民醫保制度過渡。
(10)24省城鄉醫保年內實現並軌都是那些省市擴展閱讀:
即使是沒合並,也不能重復繳納。
居民如果已經享受了一次基本醫療保險,就不能再重復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都是基本醫療保險。
但居民在參保時,新農合要求以家庭為單位參保,這樣就導致外出務工人員重復參保。不能享受兩邊都報銷,卻兩邊都要求購買保險,這對於居民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