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崑山,常熟,張家港,江陰那個城市城市建設最好
城市建設整體環境還是張家港好,但是從發展的速度和總競爭力還是崑山和江陰更強,常熟和張家港的經濟實力差不多,但是常熟將成為汽車製造業基地
B. 張家港市建設局的主要職能
1、根據國家、省、蘇州市的法律、法規,起草和組織實施全市城市建設、工程建設、村鎮建設、建築業、市政公用事業、勘察設計咨詢業的地方法規、規章和中長期規劃、政策措施、實施方法,並實施行業管理,依法負責城市建設監察工作。
2、 根據城市建規劃,會同規劃部門確定城市規劃任務和組織通驗評,對需經市政府審批的城市規劃進行審核參與城市建設項目、基本建設項目的擴初設計審批;負責全市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包括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查管理工作;負責涉外建設項目的選址、定點、設計審查工作。
3、參與國家、省、蘇州市在本市大中型項目的選址、審查和驗收工作;綜合管理建設系統承擔的市委市政府實事工程和重點工程。
4、負責全市建築活動的統一監督管理;規范建設市場;監督市場准入、工程招投標、工程監理;負責對全市房屋建築、設備安裝、建築裝飾裝修等建築業企業、建築製品企業和監理企業、招標代理機構等中介機構的資質管理;管理進出我市的建築隊伍,負責建築施工企業核准登記;協調建築業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承包、建築勞務合作。
5、負責全市建設工程施工許可、工程設施使用許可及竣工驗收備案的管理工作。
6、管理全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負責全市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生產和施工現場管理的監督工作。
7、負責全市村鎮建設管理工作。
8、負責全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審查拆遷實施單位和拆遷企業資質,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定房屋拆遷規定,進行行政仲裁。
9、制定並監督執行全市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和工程造價管理的政策措施、規章制度;組織編制和審批全市建設工程統一定額。
10、負責散裝水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按規定徵收、管理散裝水泥專項資金,負責商品混凝土的規劃和推廣應用,參與水泥廠中轉接收、使和等重大散裝設施基建、技改項目的擴初設計審查。
11、綜合管理市區市政養護、污水處理、城市供水、排水、全市燃氣、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協助有關部門管理城市環境。
12、負責全市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防禦、地震應急、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震災損失評估等工作,建立健全防震減災法律、法規保障和監督機制,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及時向市政府提供震情、災情信息和提出搶險救災的對策和建議。
13、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建設科技發展規劃、計劃;指導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新科技開發、技術引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負責牆材改革與建築節能工作。
14、研究制定全市建設系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指導下屬單位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負責全市工程建設列初級職稱的評審及本系統中高級職稱的審核、申報、聘任工作。
15、負責指導管理全市城鄉各類工程建設檔案、管理全市建設信息工作。
16、管理局機關和直屬企事業單位的人事、調配、勞動工資、社會保險工作;負責離退休老幹部及統戰、關工委工作。
17、承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C. 張家港的地理位置,環境,以及城市建設!人文環境!越詳細越好!麻煩大家了
張家港市地處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北濱長江,與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陰、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市樹:香樟市花:菊花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晉代設暨陽縣,縣治即今楊舍鎮。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依託優越的沿江岸線,建有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和佔地1.53平方公里的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至2005年末,張家港市總戶籍人口87.9萬人,外來暫住人口46萬人。全市有農用地4.64萬公頃,其中,耕地3.85萬公頃。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人民弘揚「團結拚搏、負重奮、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攜著江南人家的靈氣,傍著長江號子的強悍,勤勞、聰慧的張家港人,用堅定的意志、執著的信念,在這塊999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共同唱響「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華彩樂章:首批「全國文明城市」、首家「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市)……一個個閃光的榮譽稱號,映現著港城的卓越風姿。 張家港市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比較深厚。至2005年末,先後公布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5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處。對這些文物古跡,均按法律規定,劃定了保護范圍,豎立了保護標志說明牌,建立了記錄檔案並安排有專人負責管理,從未發生過人為損毀現象,其完好率達到80%以上。境內從西部到東南部,沿古海岸線一帶先後發現和發掘了近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南沙的東山村遺址被認定是長江下游地區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最早的遺址,距今約8000年。從1992年起,張家港市文物部門每年開展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周活動,定期組織文物專題調查和搶救性發掘。2002年,配合沿江高速公里建設,市文物部門聯合蘇州博物館,搶救性發掘古墓葬4座、古井12口,出土以宋代為主的文物314件,接近前十年出土文物數量的總和。2001年,市博物館向社會徵集民俗文物,到2005年底共徵集民俗文物310件。張家港十分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河陽山歌作為「蘇州吳歌」的一部分,已被收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張家港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中、西式餐館隨便可見,尤其在步行街一帶,牛排館、咖啡廳、韓國料理、甜品店應有盡有。 當地品味以蘇菜系為主,口味偏甜。氣鍋鮠魚、酒釀鰣魚、面魚攤蛋、刀魚餛飩、高庄豆腐乾、拖爐餅等都是不可不嘗的當地風味的傳統名吃。 除了在步行街一帶的黃金商業圈可以大快朵頤,遍布各大街小巷的酒店、排檔里都能吃到你想吃的當地特色美味佳餚,其中,吃海鮮推薦可去金海華酒店;吃家常菜就去佳福酒家(南環路210號),人均約35元。有名的張家港怪味樓特色火鍋城,地址: 楊舍鎮東環路75號。
D. 張家港塘橋鎮有人私自搭建違章建築,請問找誰舉報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違章建築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建造的房屋。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建築。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
(4)擅自將臨時建築建設成為永久性的建築。
你可到以到城市建設局下屬的城市建設管理監察支隊單位反應問題,其隊伍職能:1、實施城市規劃方面的管理監察。行使城市規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處罰權,依法對違反城市規劃的單位和個人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查處。2、實施城市市容方面的管理監察。行使有關城市市容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處罰權,依法對違反損壞環境衛生設施,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和市容觀瞻,亂設商亭、臨時建築物、構築物等方面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3、實施高位監察,對各城區、各相關行業主管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千山風景區實施宏觀管理,進行高位監察。督促相關執法主體,有效行使對建築工程項目,市政設施、佔用事業、園林綠化、房地產、區容區貌、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管理職能,並依據高位監察中發現的問題對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E. 關於張家港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
張家港市位於中國「黃金水道」——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境內, 處於中國沿江及沿海兩大經濟帶的交匯處,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環列四周,距上海98公里、蘇州58公里、無錫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公里,距虹橋機場98公里,浦東機場15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200公里。
全市總面積999平方公里,人口85萬。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度,土地肥沃、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市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發展,已成為長江黃金水道上一個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
張家港市境內有長江沿線得天獨厚的天然國際商港--張家港港,長江岸線達60多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達33公里。
張家港港深水貼岸、不凍不淤、安全避風、常年作業。現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 200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397.8萬噸,其中集裝箱運量32.8萬標箱,分別增長41.8%和32.6%。目前已開通了至日本、香港、韓國、東南亞、波斯灣、澳新、中東、美加、歐洲等19條航線,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同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貨運往來,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木材、大豆、羊毛、棉花、化工品、再生品進口港和大米、中巴車、五金工具出口港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市委、市政府從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出發,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並按照「城市現代化、港口國際化」的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使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張家港市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範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市各鎮全部建成「國家衛生鎮」。整體推進全國生態市、全國消費放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各項創建。
2004年,新增各類林地綠地2.05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14.46%。港城大道、沙洲路、國泰路、步行街等道路均穿繞在綠色之中。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家港公園、沙洲公園等游樂場所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雙山島旅遊度假區開發快速推進,建成了全國首家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全市有五星級賓館2家,四星級賓館3家,三星級賓館6家。全市商貿服務業繁榮,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2億元,比上年16.7增長%。
2004年,金融保險、郵電通信業繼續增長。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18.6億元和458.1億元,比年初增加78.5億元和61.2億元,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到3.23%;實現保費收入9.7億元,19增長%;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收入4.4億元,增長16.2%,城鄉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38.7號線/百人,全市行動電話用戶超過60萬戶,小靈通用戶達到16.5萬戶。住房、汽車、旅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銷售商品房117.8萬平方米計25.5億元,分別增長17.2%和40%。新增私家車8012輛,全市私家車保有量達到3.2萬輛,平均每百戶10輛。
張家港特產:
鰣魚:為南方水產中的珍品,每年春末夏初入江產卵,在「小滿」至「芒種」期間為旺季。《本草綱目》載,鰣魚「夏初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體扁闊而長,色白如銀,鱗下多脂肪,一般重1公斤左右,鱗可食,肥嫩清鮮。古時曾列為皇帝的「御膳」珍餚,現已蜚聲海外,遠銷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鰣魚在近海入江,靠潮水自然推力前進。張家港境內長江水域屬河口段,鰣魚至此,體內脂肪消耗很少,正豐腴肥碩,肉味最鮮,營養豐富。據測定每百克肉內含蛋白質16.9克,脂肪16.9 克,碳水化合物 0.2克,鈣33毫克,磷216毫克,鐵2.1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熱量22千卡。張家港所捕的鰣魚質量名列前茅,是江蘇省重點產區,也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基地。1974年、1977年產量最高,都在10萬公斤以上。酒釀鰣魚是張家港地方風味名吃,深受群眾喜愛。做法是將鮮鰣魚去內臟(不去鱗),洗凈放入適量酒釀和熟豬油,加蔥、姜、火腿片及調料,上籠蒸15分鍾左右而成。出籠後的鰣魚酒香四溢,色澤潔白,鮮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主席訪問南京期間,張家港(沙洲)鰣魚專送南京招待國賓。
刀魚:學名「刀
F. 蘇州城市建築設計院有張家港分公司怎麼樣
很不錯。。。市政跟商業的案例很多。。進去難了點。。要有關系。。。基本沒有招聘信息
G. 求一篇關於參觀城市規劃館和張家港精神館的觀後感
張家港規劃館新的指標評價體系目標指向明確,就是在更高層面上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發展的協調性和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從「張家港精神」到「全國文明城市」 張家港規劃館
沿江高速張家港出口處,「歡迎來到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的大幅字牌映入眼簾。2009年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張家港通過文明城市復查,再次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鞏固了文明創建的成果。
30年前,張家港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30年後,張家港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巨變背後,是「軟實力」的支撐。 張家張家港規劃館港規劃館
「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16字「張家港精神」,是聞名全國的「精神口號」。張家港人分秒必爭地「搶」、有膽有識地「闖」、千辛萬苦地「拼」。他們「搶」來了全國唯一內河港型國家級保稅區、區港聯動保稅物流園區、揚子江國際化工園等一批開放開發的載體;「搶」來了一大批大型外資項目和本土規模型企業;「搶」到了首批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近百項國家級榮譽。
「張家港精神」滋養著文明城市創建。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的秦振華回憶:「1995年,中宣部和國務院辦公廳在張家港市聯合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把張家港作為典型推向了全國。」張家港人探索創新、自我突破的精神,成為那個時代我國精神文明的特質和典型。 張家港規劃館
原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霞林認為,文明城市是更高的城市形態,是一項集物質、文化、生態等於一體的龐大、復雜的工程,文明城市的評比因此十分「苛刻」。張家港作為縣級市,兩次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憑的是一脈相承的創建理念,以及實踐上的不斷創新。 張家港規劃館
這座以「精神」和「文明」為軟實力的城市,攀上了新的發展「高峰」。2008年10月,張家港憑借城市和諧發展的實效,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市。「聯合國人居獎」的背後,正是「張家港精神」與時俱進的成功實踐,是對其在城市軟實力上永無止境探索的認可。
從「建設城」到「塑造人」
在張家港,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兩位行人在蘇州街頭邊走邊吃橘子,剝下的皮兒都送進挎在臂上的食品袋裡。走在後面的人說:「他們準是張家港人。」上前一打聽,果然如此。張家港人的文明素養,從小事可窺一斑。張家港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梁一波告訴記者:「文明城市創建,基礎是城市建設,核心在於提升每個人的文明指數。」 張家港規劃館
1994年8月,張家港在全國率先引入「步行街」概念,全長600米的高標准文明示範街,成了市民和外地遊客必逛的「上海南京路」。今年底,總投資7.2億元,佔地230畝,集文化館、圖書館新館、美術館、大劇院等為一體的市文化中心將投入使用。同時,「一城雙核五片區」市域城鎮體系,使張家港的城市化率達63%。完善的公益文化設施和合理的城市框架,為塑造高素質的市民提供了物質基礎。
「以城市的標准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多年來,張家港堅持把文明創建向農村延伸,形成了「人居環境、人員素質、發展功能」城鄉一體化的特色。走進南豐鎮永聯村投入10億元建設的「鋼村嘉園」,只見樓群林立,鳥語花香。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的建築牆體、屋面全部採用保溫材料,景觀照明燈都使用太陽能燈;蒸汽通過管道傳送到每家每戶,村民24小時都能用上熱水。前來參觀的外地客人感嘆:「這哪裡是農村,分明比城裡人生活得還要好!」
張家港把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深化為「三入戶」,引導培育了5萬多戶「三入戶」特色家庭;探索政務、商務和社會三方誠信的運行機制,打造誠信城市;開展「公民道德實踐年」活動,誠信、友愛等文明理念,根植進每個市民心中。2003年起,署名「張聞明」的人為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小學捐款,校長宋芳蓉一路「追查」後得知,「張聞明」是江蘇移動張家港分公司團支部的全體團員青年。如今「張聞明」已從一個小小的團支部,壯大至一座城市,從簡單的捐資助學,延伸至如何引領五峰走出貧困,傳頌在五峰百姓口中的「張聞明」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 張家港規劃館
從「敢為人先」到「更加協調」
「敢為人先」的張家港,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1978年,張家港GDP3.2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77元;2008年,張家港GDP總量達125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0元,分別比三十年前增長了386倍、66倍和66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 張家港規劃館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認為,張家港精神的核心是拼搏爭先,他們敢於沖破成功經驗的束縛,在新的歷史時期,用創新意識超越自我、破解難題、爭創新優勢。
黨的十七大召開後,張家港隨即啟動「協調張家港」建設,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協調張家港」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市委書記黃欽說:「新的協調建設考評體系,打破了以往唯GDP說話的傳統思維,把發展的指導思想轉到更加註重民生、關注社會、強調富民與強市的協調統一,促使社會各界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轉化為為民謀福祉的實際行動。」
率先轉變政府職能。張家港成立了蘇南首家行政審批中心,至今共減少行政審批項目1447項,占總數的74%;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導入機關運行流程,打造法制政府、陽光政府和服務政府。日本觸媒株式會社來張家港象徵性地考察,臨走時留下了300多個問題。24小時後,他們收到了答復全部問題的傳真和電子郵件。「高效」張家港促使觸媒高層很快在揚子江化工園投資。 張家港規劃館
探索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作為全國首家環保模範城市、首批「國家生態市」,今年4月,張家港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並通過專家論證。理念落實到行動上,決不含糊。建造沿江高速公路張家港段,共需260萬方土,若沿途分散取土,將造成大面積糧田受損。張家港突破傳統做法,在市區南部集中取土,形成了一個水域面積1000畝的人工湖泊,繼而打造成市民休閑娛樂的暨陽湖生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