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水市麥積區城市建設規劃具體是咋樣的
建議你登陸天水市規劃局,那裡有一些很詳細的規劃方案和圖片。
Ⅱ 天水市建築勘測設計院!!!急!
天水市建築勘察設計院成立於一九八0年,現持有建築設計和工程勘察甲級資質,建設工程項目代建資質證書、工程監理及工程招標代理乙級資質,岩土試驗專項二級,城市規劃、市政公用及施工圖審查丙級資質。可開展建築設計及相應工程咨詢和裝飾設計、項目代建、岩土工程勘察、測量、城市規劃、市政公用、工程監理、工程招標代理、施工圖審查、岩土工程施工、計算機繪制渲染圖、彩噴、打字、復印、曬圖等業務,是甘肅省一家較有影響的綜合性設計單位。
近兩年來,我院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以人為本,狠抓業務建設,督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設計水平,注重注冊師證書的獲取及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使全院的技術實力大大增強。目前全院職工92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65人,大專學歷18人;高級建築師、高級規劃師、高級工程師共31人,建築師、工程師38人;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5人,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7人,二級注冊建築師6人,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5人,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5人,注冊電氣工程師1人,注冊設備工程師1人,注冊監理工程師17人,注冊造價師2人,注冊咨詢工程師2人。擁有建築、規劃、結構、道路、橋梁、給排水、熱力、採暖、通風、強電(供配電、動力、照明、自動控制)、弱電(電話、電視、綜合布線、智能)、概預算、岩土工程、測量、監理等專業。
本院技術實力雄厚,技術門類齊全,專業配套,設備先進。現有百米汽車鑽2台,百米鑽機2台,30m鑽機4台,鑿井機1台,土工試驗室設備儀器齊全;擁有Windows操作系統工作站一個,AutoCAD節點10個,PKPM節點25個,GICAD節點5個,全院75台計算機已聯成院內網路系統,並開通ADSL接入國際互聯網,還配有十多台列印機、繪圖儀、掃描儀、投影儀等,微機出圖率達100%。近幾年,我院產值突飛猛進,年增長率30%以上。2004年完成產值1008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2005年產值達到1100萬元。
自建院以來,全院職工團結奮進,艱苦創業,精心設計,探索創新,不僅承擔了天水市及周邊地區大部分重點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還又開拓了寧夏、陝西、青海、廣東、寧波等地區部分設計市場。完成各類建築工程勘察設計累計達2500項,面積1000萬平方米,創作了許多構思新穎、功能合理、造型美觀、技術先進的優秀勘察設計精品,為天水市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代表作品有:天水賓館主樓和貴賓樓(16層)、廣梅汕鐵路公司天河住宅樓(25層)、中國人民銀行天水分行金融大廈(21層)、天水市房管局高層點式住宅樓(21層)、東達大廈、景園大廈、213大隊綜合樓、秦安興國娛樂城、廣州樟木頭醫院(400床)、天水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青海西寧市城南新區中心人民醫院、青海西寧市科技館、天水師范學院新區總體規劃、天水師院教學樓和試驗樓與學生公寓、寧夏固原和中寧逸揮基金中學、公園區供熱工程(40萬平方米)、天水郡詳細規劃(29公頃)、清水縣城市供水工程(5000T/d)、羅峪居住小區、安居居住小區、天禧苑居住小區、中華西路仿古步行街建築、迎賓大橋、秦安成紀大道、天水體育場及訓練館、秦安體育場、蘭州交通大學科技苑、天水福門水晶悅城、豪景綜合樓、隴西翡翠新城住宅小區、天水鑫宇花園住宅小區、天水天河家園住宅小區等工程的規劃、勘察、設計。其中有10項工程獲省級優秀勘察、設計獎,多項獲省建築工程飛天獎,1項住宅設計方案獲省住宅設計方案競賽優秀獎、全國表揚獎。另外,每年均有數個質量管理小組獲省勘察設計優秀、先進獎。
我院堅持以「聚才致精、攜誠致遠」的建院精神,篤信「技術先進、質量一流、服務誠信,開拓進取」的質量方針,本著充分發揮建築行業技術密集優勢,美化城市,為公眾創造優美舒適的工作、居住、娛樂、購物環境的宗旨,向業主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待遇嘛,我打聽了幾個朋友,他們說工作兩年後工資都在2000過些每個月~~~~~~
依照天水的消費水平,工資算可以了~~~~~~~~
Ⅲ 天水市天水鎮新工業區的未來規劃是什麼
《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於2005開始修編,歷時五年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以來,省政府在省屬十三個市州中審批通過的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
在這個勾勒10年後天水城市輪廓的規劃性文本中,除了城市發展目標、性質、規模及城市總體布局規劃等更加明確外,還提出了將天水機場搬遷至秦州區中梁山的計劃。此外,綜合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區——三陽川地區的崛起也將成為市民期待的焦點。為了讓您了解其中的點滴變化,記者於近日前往市規劃局做了深入采訪,以對《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進行一次系統解讀。
『藍圖展示』
三大目標鼓舞人心
城市發展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以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核心,強化隴東南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隴東南地區製造業、服務業、物流業和旅遊集散的中心,並逐步確立在西北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地位。
經濟發展目標: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為10%左右,2020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68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7000元以上。
社會發展目標:推進城鎮化進程,控制人口自然增長,2020年市域人口規模控制在400萬人以內,城鎮化水平達到45%,市區人口達80萬人。改善人民生活,加強文化事業建設,提高社會服務設施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將天水中心城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市域城鎮』
一心三軸兩區
在這個規劃中,市域城鎮體系目標更為明確,「一心、三軸、兩區」城鎮體系規劃空間結構確定。
市域城鎮體系的發展目標:完善渭河、隴海鐵路的城鎮發展主軸線,使其成為市域范圍內的經濟發展走廊。重點建設天水城區,在重點城鎮的質量和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的基礎上,促進小城鎮在區域內的合理布局與發展。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和重點鎮的建設,促進城鎮體系骨架的基本形成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城鎮體系規劃空間結構:「一心、三軸、兩區」。「一心」為天水中心城區,主要包括中心城區(秦州區、麥積區),發揮產業聚集和輻射帶動功能,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以旅遊商貿、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三軸」為東西向主軸線——沿渭河河谷以及隴海蘭新線的城市發展軸線。南北向主軸線——經由秦安縣城—三陽川新區—市區—皂郊鎮—平南鎮—天水鎮—天水鎮沿天高速和G316市域南段的城市發展軸線。南北線副軸——天水—清水、張家川城鎮發展軸;「兩區」即渭河流域經濟區,清水—張家川經濟區,前者包括天水市區,以及城市西部和北部的秦安、甘谷、武山三縣,後者位於市域東北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單元。
『旅遊規劃』
四個板塊五大精品
旅遊發展可謂是我市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總體目標的制定及四個旅遊板塊和五大旅遊精品的打造,讓我市未來的旅遊魅力獨具。
旅遊發展的總體目標:以歷史文化名城和麥積山風景名勝為龍頭,以古「絲綢之路」為主線,以「羲皇故里」為旅遊開發的主體形象
,把我市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的旅遊名城。
旅遊發展的總體框架:以天水市為中心,以省道、國道連接主要景區,以點連線,以線連面,形成橫「Y」形旅遊開發網路體系。
其中,構建四個旅遊板塊,即東南名窟名山森林生態旅遊區,主要由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和東岔游覽區組成;中部名城古韻美食購物旅遊區,范圍包括秦安縣全部、秦州區大部分地區、麥積區西北部及張家川龍山鎮西部街亭古戰場遺址區;西部佛教文化奇峰覽勝旅遊區,范圍包括甘谷、武山兩縣;東北區回鄉風情佳境尋幽旅遊區,包括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與清水縣。打造五大旅遊精品,即石窟藝術名山奇峰欣賞游、森林草原溫泉溪澗生態游、名吃美食特產購物消遣游、羲皇故里先民遺跡懷古游、古城古宅古剎古樹采風游。
『工業園區』
倉儲用地有保障
城市總體布局是規劃形成「一城三區、山水融合、組團發展」的布局結構。其工業園區、居住用地、倉儲用地是否有保障,可謂是重中之重。
居住用地布局:居住地主要分為秦州區居住組團、麥積區居住組團和秦州區與麥積區之間的居住組團,規劃居住總用地為2518.23公頃。規劃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佔地45%,主要為秦州區西十里區域、石馬坪區域,麥積道北等地區;普通商品房30%,主要在藉河以北;其他為高檔住房用地。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整合岷山廠用地,發展市級行政商務中心功能。麥積組團發展沿渭河南側地區,主要發展商貿、商業、旅遊接待功能,規劃總用地432.58公頃。規劃在潁川河集中布局教育教研中心,總用地為367.73公頃。規劃醫療衛生設施用地51公頃。
工業倉儲用地布局:整合現有工業開發區,集中發展社棠、東柯河、二十里鋪、暖和灣、西十里等工業組團。弱化社棠組團綜合功能,作為今後大型工業項目選址的主要地區,規劃建設社棠工業園區,作為未來天水市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倉儲用地集中布局在社棠、甘泉、西十里物流園區,遠期倉儲用地規劃為215.1公頃。
『三陽川』
將成城市新區
在空間資源極其有限的背景下,麥積區三陽川是天水未來城市空間拓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城市空間功能提升的戰略性空間。在規劃中將三陽川作為綜合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區,在功能上確定為高新科技農業示範基地、卦台山伏羲文化保護與旅遊服務區、隴東南交通樞紐與物流基地、環保型現代化製造業基地和生活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區。通過對三陽川地區的開發,可完善城市總體格局,與秦州、麥積形成「一城三區、山水融合、組團發展」的布局結構。
『飛機場』
將遷至中梁山
天水機場佔地2080多畝,東西長達2800多米,影響麥積區二十里鋪近12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搬遷機場是完善我市城市空間結構的必然選擇。新規劃確定在規劃期內,將二十里鋪機場搬遷至中梁山,初步選址佔地2平方公里(2560畝)。
新規劃中,還對城市規劃區空間管制分為「四區」,將歷史街區的保護范圍分為「三區」,對名城保護區的建築也作了相應規定。
10年磨一劍,相信《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將為10年後的天水翻開更為精彩的一頁,期待10年後的天水更靚麗!
Ⅳ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找准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推進。注重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國內外區域分工與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謀求發展。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城市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則,夯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的工業園區。適當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
農村地區。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加強閑散用地整合,鼓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減少農村 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
生態地區。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實行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專欄2:空間結構表 地 區 分 類 面 積(平方公里) 2007年 2012年 2020年 城市地區 中心城區 773 1030 1730 產業集中區 530 583 710 區域交通 550 665 800 發展備用 1667 1320 1067 小 計 3520 3598 4307 占區域面積比重(%) 4.41 4.51 5.40 農村地區 農村居民區 3522 3256 3050 農業地區 54573 54762 54159 小 計 58095 58018 57209 占區域面積比重(%) 72.80 72.70 71.69 生態地區 自然保護區 11240 11240 11240 重要水源地 1383 1383 1383 生態恢復區 5561 5561 5661 小 計 18184 18184 18284 占區域面積比重(%) 22.79 22.79 22.91 合 計 79800 79800 79800 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為節點,依託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託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線,加強與輻射區域的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陝北延安、榆林等地區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發展;以滬陝、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託,向南輻射帶動陝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區發展。 構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級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五級組成的城鎮體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次核心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的中心城區。以這些次核心城市為節點,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築較大規模的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寶雞市。主要發展機床製造業、重型汽車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商貿旅遊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主要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葯、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葯、綠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2020年,基本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主要發展現代農業示範、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食品加工與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天水市。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醫葯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遊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括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高經濟發展的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邊農村富餘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點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遊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重點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一般鎮:其他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