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塘沽濱海新區的濱海新區
記者日前從天津大學獲悉,一項渤海淤泥利用項目的研究成果已出爐,這些淤
泥將被製成經濟節能的建築材料,十幾年的淤泥堆場將逐漸消失。據了解,該科研項目是由天津大學、天津市建材集團等單位聯合進行的,可成功實現渤海淤泥的廢物利用。天津大學建工學院的李志國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的黏土磚、頁岩磚都是利用耕地、山體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海泥磚則是將「廢物」變為資源,而且成本較低。經過脫水、降鹽等步驟,渤海淤泥可以成為制磚的原材料,再摻配其他成分,最終可燒製成海泥磚。這種海泥磚經過測試,完全符合國家標准。據介紹,該技術目前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近期有望通過專家鑒定。不久的將來,有關部門會在漢沽區建設海泥制磚廠,完成渤海淤泥清淤、脫水降鹽的全過程,每年可消化掉200萬立方米的淤泥,生產約12億塊海泥磚,濱海新區也可以騰出大片土地進行開發建設了。 為支持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十五」期間,本市燃氣集團投資2億多元,興建了濱海天然氣干線工程,該工程由鹹水沽開始,先後到達塘沽區、開發區、漢沽區、寧河縣。歷時兩年多的工程共鋪設了直徑610毫米、總長86公里高壓天然氣干線,年供氣能力為5億立方米。目前,濱海新區以陝北、大港、渤海三個油田供應的天然氣為主導氣源;液化石油氣與煤制氣為輔助氣源。到2004年底,濱海新區燃氣管網達到1200公里,共有26萬天然氣用戶,年用氣量2.3億立方米;11萬液化石油氣用戶,年用氣量8497噸。
為滿足濱海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市燃氣集團在剛剛建成不久的86公里濱海「綠色能源」大動脈的基礎上,還將再投入大量資金,新建「一環」、「三橫」、「三縱」七條高壓天然氣主幹管道,並引進第二大「綠色能源」---液化天然氣。所謂「一環」,即連接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的直徑為700毫米、全長118公里的高壓天然氣管線。該管道可接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氣源,將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燃氣管網環接起來;「三橫」,即連接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的北環、津沽、寶寧三條直徑700毫米、總長100公里東西走向的高壓天然氣管道;「三縱」,即濱海新區和市區間的黃港、薊津、港南三條直徑為600毫米至800毫米、總長155公里南北走向的高壓天然氣管道。隨著一系列天然氣管網工程的建設,濱海新區天然氣干線「能源動脈」將聯結成網,覆蓋全區,清潔、優質的「綠色能源」將源源不斷地流向濱海新區。 經過多年的建設,濱海新區已經成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最富活力、最具潛力的地區,並列入國家區域經濟新一輪發展戰略和規劃,未來將成為環渤海乃至北方經濟騰飛重要的增長極。隨著濱海新區的崛起,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等重點產業將向這一區域聚集,旅遊業、養殖業、生態農業也將集中發展,濱海新區用水量將持續增加。據水利部門預測,2010年濱海新區年需水量將達到6.49億立方米。
為此,天津將投資4億多元,建設4條供水干管,分別為:現已完工的新建新開河水廠向東部延伸的津塘二線工程;由新開河水廠通往東麗湖、空港物流區的輸水工程;現已改造完成的13公里原津塘一線工程;正在建設的東麗湖、津塘二線輸水管線終端連接工程。此外,還將投資15億元建設東部地區的輸水源頭——津濱水廠,力爭達到一期工程日供水50萬立方米,二期工程日供水150萬立方米。通過以上基礎建設,使濱海新區成為國內目前水質最高、水壓最足、運行最安全、工藝最先進的供水區域。
記者還從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的「天津濱海海水凈化項目」已報市有關部門審批,該項目投資額120億元,計劃日產凈化海水100萬噸。據該公司總經理劉天亮介紹,1987年自來水公司在塘沽興建了海水試驗廠,十幾年來專門為天鹼提供凈化海水,每年為其節水上千萬噸。凈化後的海水水質完全可以達到國家或國際有關工業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價格則不超過1元/噸。目前,新區內冶金、化工行業循環冷卻水主要使用的還是自來水和地下水,工業用自來水價格是4.6元/噸,不僅大大高於凈化海水的價格,而且在水資源缺乏時得不到保障。目前已有渤化、天鹼、天化、榮鋼等化工、冶金企業與自來水集團簽訂了使用凈化海水意向書,根據協議到2010年凈化海水日需水量可達50萬立方米。 隨著濱海新區用電需求的激增,市電力部門將重點建設500千伏受端雙環網,西北部通過安定與北京相連,西南部通過吳庄與霸州、廊坊相連,東部通過蘆台與唐山相連,南部通過板橋與河北相連,將天津電網建設成為網架堅強、結構合理、運行靈活、與天津發展定位相匹配的一流電網,為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
據市電力部門介紹,天津電網將緊緊圍繞電網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改善電網結構,初步形成分層分區供電模式:新建5座500千伏 變電站,新增容量780萬千伏安;新擴建220千伏輸變電工程47項,新增容量1275萬千伏安;新擴建35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177項,新增容量870萬千伏安。
另據濱海電力公司介紹,濱海新區電網也在加快建設中,2006年濱海地區對電力設施的投入預計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相當於2004年的3倍多,重點是擴大各級電網的供電能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實地考察時指出,要推動全國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加快發展,以帶動區域發展,希望濱海新區牢牢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開發建設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把濱海新區建設成為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的現代化新區。
胡錦濤的講話體現了中央大力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的決心和信心,也體現了中央對發揮天津濱海新區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的企盼。天津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歷史轉機,天津的新轉機也許將決定環渤海經濟圈的前途,甚至某種程度上會改變中國北方經濟的布局。
2. 濱海新區和塘沽區有什麼區別
天津濱海新區是由原來的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區組合而成的;
原來的塘沽區現在回叫濱海新區塘沽、原來的答大港區現在叫濱海新區大港、原來的漢沽區現在叫濱海新區漢沽。
濱海新區和塘沽區的區別在於:原來的塘沽區是現在的濱海新區的一部分。
3. 天津的濱海新區在哪啊是屬於塘沽嗎天津有幾個這樣的區啊
天津的濱海新區是由天津市原來的塘沽、漢沽、大港區。位於天津沿海。塘沽屬於濱海新區。
4. 濱海新區和塘沽區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下轄地區不同、面積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的市轄區、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 是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2、塘沽區
原舊市轄區名,於2009年11月撤區並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二、地理位置不同
1、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
2、塘沽區
原塘沽區位於天津市東部,是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心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8°44′~39°13′,東經117°30′~117°46′。
三、下轄地區不同
1、濱海新區
截止2020年,濱海新區下轄21個街道,5個功能區。
2、塘沽區
原塘沽區截至2009年下轄11個街道、1個鎮。
四、面積不同
1、濱海新區
面積:2270 km²。
2、塘沽區
面積:859 km²。
5. 濱海新區屬於塘沽區嗎
濱海新區不屬於塘沽區,直隸屬於天津市。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的市轄區、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
1994年3月,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建成濱海新區。2005年,濱海新區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2014年12月12日,濱海新區獲批自貿區,成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5)濱海新區塘沽建設局擴展閱讀:
天津市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匯點,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行政區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下轄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生態城等五個經濟功能區、21個街鎮,常住人口299萬人。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2006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批准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確定了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
即: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2009年底,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濱海新區行政區成立,組建了區級領導機構,設置了全國同類行政區中部門最少、人員最精簡的工作部門。
2013年9月,啟動實施新一輪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強基層」的要求,進一步構建了「行政區統領,功能區支撐,街鎮整體提升」的管理架構。
6. 塘沽濱海新區的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總體布局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
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
一帶: 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
七個功能區:先進製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濱海化工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航空城)和海濱休閑旅遊區以及若干現代農業基地。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豐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緊緊依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范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里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塗,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
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個功能區: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全部;
三個行政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城區部分;
海河下遊冶金工業區:東麗區無瑕街、津南區葛沽鎮。
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三個功能去及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組成,面積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視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時指出:「你們在港口和城市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並題詞 「開發區大有希望」。
為落實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總結開發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於1994年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階段性目標。其基本構想是,以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為骨架,現代工業為基礎,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商貿、金融、旅遊競相發展,形成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面向新世紀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十年來,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不斷完善投資條件,力爭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億元,增長12.3倍,平均每年遞增20.6%。十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3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64億美元,增長31.8倍,年均遞增33.8%。工業總產值由1994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億元,年均遞增27%。十年累計批准三資企業項目6300多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70多家在新區投資。新區已成為外商投資匯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采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製造、生物制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區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2005年,天津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41.28億元,可比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1.02億元,可比增長4.1%,二、三產業比例為84.3:15.7。全員勞動生產率24.11萬元,可比增長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4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近70%的貨物和60%的集裝箱來自全國各地。新區與國內各省市共簽定經濟合作協議2000項,吸引投資200多億元。上千家企業為新區產業直接配套。濱海新區產業傳遞、對外服務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
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天津,而且對推動中國北方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新區具備了諸多發展優勢和潛力。
1.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地處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和歐亞大陸橋的東起點,是中國與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薩克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擁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
2.交通優勢:濱海新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發達,是連接海內外、輻射「三北」的重要樞紐。同時擁有躋身世界20強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的干線機場和北方航空貨運中心。
3、資源優勢:在濱海地區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建設的荒地、灘塗和少量低產農田。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98億噸,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億噸、天然氣近2000億立方米。
4.工業基礎優勢:濱海新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開采與加工基地。電子信息業名列全國前茅。海洋化工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石油套管產量躋身世界四強。
5.體制創新優勢:濱海新區擁有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海洋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等一批功能經濟區,已經建立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政府管理體制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在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批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通曉現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7. 天津塘沽區屬於濱海新區嗎
塘沽位於天津市東部,是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心區。2009年11月9日,撤銷天津市塘專沽、漢沽。大港屬三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漢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會,由濱海新區統一領導。
8. 天津濱海新區和塘沽是一個地方
塘沽區只是濱海新區的一部分,濱海新區包括,塘沽,漢沽,大港。還有東麗和津南兩個區的一部分。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的市轄區、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9萬,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
1994年3月,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建成濱海新區。2005年,濱海新區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 2014年12月12日,濱海新區獲批自貿區,成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8)濱海新區塘沽建設局擴展閱讀
濱海新區屬華北地層大區晉冀魯豫地層區的華北平原分區,處在斷陷及坳陷盆地內,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積物,前新生代地層發育情況與區域地層基本相同。厚度大於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濱海新區油氣資源和地下熱水的主要生儲層和儲集層。第四系厚約280-410m,最厚約450m,是濱海新區淡水資源的主要賦存層位 。
濱海新區區域構造處在華北地台的二級構造單元—華北斷坳中,位於其三級構造單元—黃驊坳陷的北部,自北東至南西分別涉及寧河凸北塘凹陷、板橋凹陷和歧口凹陷四個4級構造單元。接近近黃驊坳陷的沉降中心 。
9. 天津濱海新區具體有那幾個區
截至2019年止,濱海新區轄5個功能區,分別是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生態城等五個經濟功能區。
截至2019年止,濱海新區下轄21個街鎮,分別是塘沽街道、新北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漢沽街道、寨上街道、茶淀街道、楊家泊鎮、大港街道、海濱街道、古林街道、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泰達街道、新港街道、新村街道。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地帶,天津市的最東端,東臨渤海,西距天津市區40公里,地處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渤海灣的頂端。緊緊依託天津、北京兩大直轄市,南北與河北省的黃驊市和豐南區相鄰。
以濱海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范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經濟
2005年開始,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後,成為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徹底改變了天津經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局面。
2006年6月,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空港經濟區,這也是空中客車繼法國、德國之外的第三條總裝線,天津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唯一兼有航空與航天兩大產業的城市。
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合作的百萬噸乙烯、中國–俄羅斯合作的千萬噸煉油等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等重大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濱海新區;
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已由2003年不到1億噸躍升至4億噸,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中國內地最大的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也已經封關運作。
濱海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經濟學和區域規劃理論依據便是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最早於1950年代提出的「增長極理論」。
因此,濱海新區被譽為繼1980年代開發深圳特區、1990年代開發浦東新區之後,由國家推動開發的「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在學界泛指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環渤海地區,特指繼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之後國家推動開發的天津濱海新區。
2018年1月,天津濱海新區更改了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口徑,將注冊地口徑改為在地口徑並擠掉水分後,將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由萬億調整為6654億元,下修幅度達33.5%。
(9)濱海新區塘沽建設局擴展閱讀:
人口
截至2016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總量達299.42萬人,其中外來人口佔比達57.19%,仍是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2016年,濱海新區常住人口比2015年末增加2.41萬人,戶籍戶數達47.88萬戶,增加1.92萬戶;戶籍人口128.18萬人,增加4.2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