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重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什麼意義
可以解決看病難及看病貴部份問題,減輕城鄉居民的負擔。
❷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何意義
城鎮居民醫保抄和新農合的區別體現在報銷比例不同、起付線不同、保障側重不同等方面。兩項制度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具有相應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起到了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戶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兩項政策分割所導致的負面作用日漸凸顯。因此,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已是大勢所趨。
❸ 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意義跪求
能體現城鄉公平,能夠降低醫療保險基金風險,能夠減少城鄉間重復參保的版問題,減少國家財政損權失,同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醫保經辦的效率,並且有利於勞動者的自由流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我國先後出台了多項政策,鼓勵和支持地方層面的探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明確了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多項社會保險基金要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分別提出了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要構建公平與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已經是迫在眉睫。
❹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改革制度將給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不知你說的整合是那種,如果是指各地都在進行的醫保「三保合一」即:社保中的醫保、農村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只會帶來報銷比例增加了,報銷范圍擴大了的利民惠民利好。對經濟影響看不出。
❺ 為什麼要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整合
終極目標便宜為當今第一大產業鏈脫手,表面大體看試好,其實健康,人們都在追求這保,那保,不治根,腳踏的可能永遠是塌陷地。。。話說回來都是子民城就城,鄉就是鄉,為一時,誰來撿這最後的賬。當今值得深思?在說環
節配套跟不上,如,疏菜水產日常用品等等。農村賣不出,地市吃不起,跨大步,傷的永遠是民
❻ 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並後,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1
制度更加公平
之前持有「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病人在同一醫院看病,根據報銷途徑不一樣,所用的葯品、做的檢查以及報銷的比例都不一樣。如今醫保並軌之後,看病再不分「城裡人」與「農村人」的區別,農民就醫用葯范圍擴大,農民將與城鎮居民一樣享受同等的醫療待遇。
2
保障待遇均衡
實行統一的城鄉醫療保險之後,農村人看病將和城鎮居民一樣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障待遇,包括起付標准、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等。整合後,農民可享受的基本醫療「服務包」可以向較高的標准看齊,其中包括醫保報銷的范圍擴大和醫保用葯范圍的擴大。比如《湖北省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方案》規定: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
3
方便農民就醫及報銷
城鄉醫保並軌之後,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定點機構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定點范圍。農民看病後報銷的程序也更加簡單,盡可能避免出現多頭報銷,出現新的不公。
4
醫保轉移更方便
實行城鄉統一醫保管理之後,消除了城鄉制度分設、管理分割、資源分散等障礙,城鄉居民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更加方便。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實行城鄉統一醫保管理制度之後,使用同一管理系統,避免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便於統籌和管理。另一方面對於廣大農民而言,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公平與平等。根據人社部數據,全國已有至少20省份明確城鄉醫保並軌,而並軌制度落實後,不少地區原有的新農合葯品目錄大幅擴容,城鄉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也將提高,民眾受益頗多。
❼ 城鄉醫保整合有什麼樣的意義
城鎮醫保和新農合並軌好處: 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整合並軌後,城鄉居民醫保將統一政策、統一管理、統一籌資繳費標准、統一補償待遇等。未合並軌前二者各自統籌,繳費標准、待遇范圍和標准均有差異。 合並軌後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新農合參合人員發生高額醫療費用時,在基本醫療報銷基礎上,其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享受再次補償。再次補償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且上不封頂。這提高了參保(合)人員的醫保待遇,減輕了他們的醫療經濟負擔
❽ 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有何益處
實現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只差臨門一腳,這令人欣慰,也符合公民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則。
據報道,國家醫保局近日會同財政部、人社部、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明確,2019年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將全面啟動實施。2018年的工作重點是制度整合工作,未出台整合方案和尚未啟動運行的地區要抓緊出台方案並盡快啟動實施。
在通知中,還涉及城鄉居民醫保的資金籌集。2018年的標準是:各級財政補助人均不低於490元,個人交費要達到220元(城鄉貧困家庭由醫療救助代繳)。兩者相加,應為710元。這相比新農保初起時的標准——各級政府補助30元,個人繳費10元——顯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應看到,新的標准與城鎮職工醫保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改革循序漸進,講究一個「進」字。可以想見,在2019年完成城鄉居民醫保的制度整合之後,調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項醫保制度之間的標准差距,或許將會是下一步的議事日程,這值得期待。
來源:新京報
❾ 如何評價整合城鄉居民醫保
據報道,近日,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人社部、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19年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將全面啟動實施。
最後,全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可以引導醫院加強內部管理,主動控制葯品及檢查。這可以提高資金投入與產出比,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達到為住院病人節省醫保資金的目的。
為什麼這么說呢?以高血壓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從1959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7.65%;高血壓病在導致過早死亡200萬人口、直接醫療費用366億的同時,還與50%-60%的腦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有關。可見,只有從減少發病入手,才能從源頭上降低對醫保的需求。
減少發病的關鍵就是要激發「守門人」的積極性。目前,守門人的有限積極性源於當下的考核導向:分級設定待遇,越向基層越低;人員價值僵化,優勞難以優酬;工作量考核主要圍繞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開展情況進行。如果評價守門人的價值是通過考核基本醫療工作量和服務對象的健康水平(基於量化的發病率考核)及降低相應發病率後節省的醫保資金的獎勵,那麼「守門人」就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好健康管理,慢病的發病率也必然會降低。
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我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希望醫療保障局以堅持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堅定前行,把健康中國戰略繼續向前推進。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