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柘城縣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相關信息也行
編制時間:2006年3月—2007年4月
一、現狀描述
該規劃的研究地點位於廊坊城市市區中心,南至京山鐵路,北至廣陽道,東至新華路,西至銀河北路,用地呈南北狹長的矩形用地,總佔地面積約為3.22平方公里,區位重要。其中銀河北路是城市南北向主要幹道,是北京進入廊坊市的主要景觀大道;新華路是城市的主要商業街,廊坊市的大多數重要商業設施均集中在該路上,該路北部與新世紀步行街相連,人民公園就在步行街的南側;北側緊靠京山鐵路是廊坊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是廊坊市的對外交通樞紐,人員流動量很大。東西向主要道路自北到南依次為:廣陽道、愛民東道、金光道、建國道和解放道,南北向貫通道路為:銀河北路和新華路,連接通愛民東道和解放道的文明路、賓安街,連通愛民東道和建國道的迎春路。現狀用地主要以多層聚居用地為主,建築建成年代較早,建築質量一般,用地最南側的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的土地利用效益不高。隨著城市總體空間的拓展和城市結構中心的提升,該片區將成為城市的最重要發展片區之一。從現有的土地現狀看,住宅用地偏大,土地現狀利用效益與區位不匹配,必將發生土地的功能置換。
二、功能定位與設計重點
設計重點
1、通過集中商業服務功能及其它相關的土地利用的設
計,旨在形成一個有序的土地利用格局。
2、形成方便高效的混合商業核心區和混合功能區。
3、通過景觀資源的設計,創造城市核心區的整體風貌和個性。
4、建築的群體作為比建築單體更為重要的設計因素來對待。
5、交通形成成一個清晰的等級系統。
6、城市的開放空間作為城市設計的關鍵因素。
7、盡量保護一些城市的歷史遺存。
功能定位
考慮到該片區的區位及環境優勢,規劃為以商務辦公為主體,集商業服務、文化娛樂、居住生活等相關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的城市混合商務中心區。該片區將成為廊坊城市的重要功能片區,整合城市總體空間結構,塑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並帶動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的發展。
總體而言,該片區設計劃分為四大功能片區:自京滬鐵路至建國道為站前商務綜合區,以車站及其配套設施建築為主;自建國道至現在的人民公園南側為商務、居住及沿街商業混合區,以商務、商業和居住建築為主;人民公園為綠化休閑區,以綠化和建築小品為主;人民公園以北至廣陽道為步行商業街區,以特色商業和零售商業建築為主、突出專賣、專營特點。
三、城市設計方案
廊坊市城市商務中心區城市設計採用「一軸」「四區」的設計思路。城市設計的重點突出街區建築組群的整體風貌與空間尺度和形成一條清晰的城市軸線。
1、站前商務綜合區
自京滬鐵路至建國道的地區位於該片區的樞紐位置,建築景觀突出其標志性。站前街道設計為高層地標性建築物及其群房,建築功能為高級商務辦公和酒店等,建築設計為100米左右的高層摩天大樓。成功的地標性建築物,往往會成為一個地區甚至城市的形象代表,對周圍街區空間形成輻射效應。因此,作為地標性建築,建築形象應強調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構建新的城市輪廓線,使區域和城市擁有明確的形象。在設計中,可通過幾何形體的扭轉、折疊的手法,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效果,建築彷彿從地面生長出來一樣,富有動態。車站前街以北設計為公園綠地和市政廣場,與周邊密集的商務辦公建築對比形成「大疏大密」的景觀格局,形成公共開放空間。
2、商務、居住及沿街商業混合區
建國道至現在的人民公園南側的地區設計為商務、居住及
沿街商業混合區。設計採用為小尺度、方格網街區,街區尺度控制在70m×120m左右,採用單向機動車交通組織形式,增加建築臨街商業面積。辦公建築設計為以10層左右的中高層為主,兼有部分15層左右小高層建築,使區域空間有所變化。建築為周邊圍合式建築,形成院落空間,形成若干小型休憩綠地。南北向建築進深大多控制在24米左右,東西向建築進深大多控制在18-20米左右,適合單廊雙向辦公空間。沿中央景觀大道兩側,建築功能以專賣、零售商業為主,既提升建築本身商業價值,同時增加景觀大道的公共活力。
另外,商務辦公區南北向中心設計形成100米寬的大面積綠帶,穿插分布公寓式辦公建築,使沿綠化走廊往東西兩側充分滲透入商務辦公區。公寓式辦公建築以20層左右的高層為主,建築進深約為15米左右,內部通透性大空間,可使建築功能靈活,居住與小型商務辦公混合使用,可滿足大量小規模企業的成長需求。
居住街區打破傳統的脫離周邊環境的「居住區」、「居住小區」的概念,形成小規模、混合用地、周邊式建築形成的「綠色街區」模式。
街區尺度較商務辦公區稍大,建築高度控制在6層左右的多層為主。沿主要大街設計為底商上住或底商上辦公的6層多層建築,形成連續且完整的街道建築界面。建築背後設計一條機動車輔路,解決商業建築貨物運送、內部停車等交通需求。
3、綠化休閑區
增強人民公園的開放性與可達性,特別是南側的區域,適當的放寬開放空間的尺度,作為整個城市南北中央景觀軸線的底景和收尾。
4、步行商業街區
現狀的新世紀步行街的東西向長度過長,缺少成片的、使人長時間停留購物的步行商業街坊。設計改造現狀人民公園東北側的住宅用地,將其改造成步行商業購物街區,與原有的線性步行街統一構成完整的商業區片。在空間設計上利用一條斜向軸線將南側的公園入口和新設計的步行街坊內部庭院廣場相連,形成空間富有變換的景觀環境。
Ⅱ 柘城縣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局長是誰
丁奇峰
Ⅲ 我是河南柘城縣梁庄鄉李庄村民,想問問規劃的長江一路什麼時候開始修
國家在這方面的管理確實存在著缺陷。你們所應該做的就是收集一切證據到法院起訴,要對國家有希望對法律有希望!rug這個法院不管!就到更高級de法院去!
Ⅳ 河南省柘城縣牛城鄉農村規劃不
柘城縣牛城村支書以權謀私,違法違規侵害群眾利益
關於河南省柘城縣牛城鄉牛城村村支書何××侵害集體和村民利益一事的材料
我們是河南省柘城縣牛城鄉牛城村村民,現將我村村支書何××違法、違規、違紀、貪污等事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何××自擔任我村村支書以來,一心利用職權為己謀求私利,全然不顧群眾生活疾苦,激起極大民憤。現將其任職期間有關問題列出:
1.何××實際年齡為37歲,小學未畢業,通過買假文憑,偽造個人檔案,明目張膽冒充國家公務人員,同時暗箱操作,將年齡改為58歲,偽報國家退休職工,騙取國家退休金,並且通過拉票交易等不可告人手段當上牛城村村支書。
2.何××夥同他人在牛城高速路口搞開發,私下索要賄收房屋兩套,其中一套三室的賣給遠襄鄉王寨村村民王家田,賣得賬款20餘萬元,另有一套兩室的自用。
3.何××在牛城建冷庫時,夥同大隊書記和村會記在賬目上弄虛作假,中飽私囊,並且向承建冷庫的開發商王某索要現金3.5萬元及價值一萬多元的高級中華香煙、名酒等貴重物品。經辦人王××是開發商王某的親弟弟,有其錄音為證。
4.何××濫用職權,違規給小吳鄉何玉賓村何某(現退休人員)夫妻兩人辦理牛城村牛城東南村民組農村戶口,並享受低保待遇,可查牛城村民組底冊。
5.亂收費,何××在牛城獸醫站站長穆某買老獸醫站地皮建房過程中,蓋一下村委會章收了500元,動工蓋房時又索要了3000元。
6.鄉政府開發牛城一中門面房,何××上下其手,從開發商王某處索要地基一段(現教辦室退休會計張學堂家西側一段),該地基現空置未蓋房。(開發商王某為牛城鄉王座村人)
7.2008年旱情嚴重,國家補貼抗旱資金每畝地20多元,何××為謀私利,罔顧旱情、民情,悍然指使徐××、趙××等村委幹部,只澆地頭應付上級領導檢查,其餘補貼款私下瓜分。
8.何××把牛城東南村民組的公共用地,賣給牛城工商所,置國家土地政策於不顧,授意工商所從公共用地挖土,來墊工商所樓前窪地。
9.何××串通其父何某(小學校長)改造牛城小學(建設校房國家撥款),扒校舍23間,所有下房料都無償拉給了其父何某的小老婆,該人現正准備用這些下房料在趙樓村蓋樓。
10.何××父子兩人沆瀣一氣,將牛城小學前院賣給何××的嫡親二哥,辦私立幼兒園,該地皮房屋價值50餘萬元,村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私下把這集體財產到底賣了多少錢?錢到哪裡去了?用於何處?至今私立幼兒園的電費還由小學出。
11.何××不做生意不做買賣,買高級轎車,錢是從何而來?何××私車車牌號為:豫NQ5000。
12.2010年何××趁其父在鄭州住院期間,威逼中心校領導讓其親妹妹接替其父任牛城中心小學校長。其妹今年才20多歲,初中畢業後上了兩年中專,後進入教育系統,2001年教師上劃,其妹本沒有資格,但在何××的勢力幫助下,違規上劃,現在又讓其當校長,真是為牛城中心小學的教職工及學生的將來捏把冷汗。
13.何××為其父撐腰壯膽,在07、08、09年度連續三年6個學期,不惜強行向學生推銷國家禁令讀物,每人60元∕套(學校每期約300餘人),如不購買,不準學生報名上課,肆意妄為可見一斑。
14.何××父子在2007年,本應按國家要求,將學生課本費15000元左右退還學生,但其父子兩人欺瞞上下,將應退款私吞,並因多次亂收費,被群眾舉報,經記者私訪查實,事發後被處以罰款2700元。而何××不思悔改,囂張如故,拿著罰款條逼中心校報銷,事後又在牛城小學報賬3700元。
我們反映的以上情況均為事實。何××從任職以來,上捧下壓,獨斷專行,出入小車居住賓館,腐敗墮落,濫用職權,因私廢公,民憤極大,特將此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希望上級機關能及時秉公處理,切實保障我們村民合法權益,還我村民和諧家園!!
Ⅳ 柘城縣遠襄鎮農村蓋房是怎樣規劃的
我是起台的,規劃很美好
Ⅵ 柘城縣產業集聚區的區域規劃
柘城縣城總體規劃
①城市性質: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精細化工、機械等輕工業為主導的生態園林城市。
②人口規模:2005年城區人口:9.5萬,至2010年城區人口為: 16萬人,遠期至2020年城區人口為: 27萬人。③建設用地規模:2010年為16.8 k㎡左右,人均建設用地為105㎡/人;遠期(2020年)27.9 km2左右,人均建設用地為103㎡/人。
④城區用地發展方向:發展立足於現有老城區改造,新建城區以建設項目「一湖兩河」開發為龍頭向北、向西緊湊發展。遠期城區以向東西發展為主,適當向南北發展。
⑤用地布局結構:城市採取集中緊湊的發展布局,總體結構為一核三心三軸五區。
一核:以北湖和兩條河流組成城市的綠核。
三心:春水路與和平路交叉口地區為城市商業服務中心,北環路中段的城市行政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
三軸:規劃確定以春水路、北環路為綜合功能生長軸,結合南北向的和平大街組成十字型城市主軸結構。
五區:北部行政文化居住區、南部老城商貿生活居住區、西部工業區、東部居住區和北部工業區。
土地利用規劃
根據柘城縣各相關局委的意見,產業集聚區的分區以現狀建設為基礎,以發展條件為依據,以相關政策為導向,將產業集聚區在土地利用上分為三區:建成區、發展區和控制區,其具體分區如下:
建成區面積0.7平方公里。此區的界定是以現狀已建設企業實際佔地為基礎進行測量核算,反映實際的建設情況。
發展區面積5.0平方公里。此區的界定一方面結合現狀已市政基礎實施建設成熟的區域,如西部工業區,北部學苑路兩側用地為基礎;另一方面結合土地部門的建設用地指標來進行面積核定。該區在本次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建設用地指標解決重點保證的區域,是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核心區。
控制區面積8.3平方公里。剩餘的規劃范圍內用地均為控制區范圍,作為遠期建設用地發展控制區域,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該區在本次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中已無基本農田,在工作中切實落實新農村建設中,採取工地「雙掛」政策,近兩年裡,將為控制區解決3-5平方公里的用地問題。
工業集聚區發展規劃
①空間定位: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製造加工業基地,形成全國規模較大的金剛石微粉及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②發展特色和重點定位:以輕工業為主,以金剛石微粉及製品、農副產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等特色產業,盡快使其成為帶動柘城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③功能定位:工業集聚區將建成帶動柘城及周邊區域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示範基地。
柘城縣工業集聚區發展的重點任務是:圍繞發展壯大金剛石微粉及其製品、食品加工和紡織服裝這三大特色產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經營規模,提高產業的關聯度,實現資源的高度共享。以培育三大特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為核心,促其迅速做大做強,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藉助龍頭企業的影響,吸收更多的企業向集聚區集聚,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積聚區形成支柱地位明顯、產業布局合理、企業關聯度高,具有較強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金剛石微粉系列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紡織服裝基地,並以此帶動柘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