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合川城鄉規劃局

合川城鄉規劃局

發布時間:2020-12-09 21:41:48

1. 嘉陵江、涪江、渠江匯流之城是

合川是重慶的北大門,是規劃中的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陝西、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全區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為152萬人。
合川建制歷史悠久。合川曾為巴國別都,歷為州郡治所。公元前314年建制,置墊江縣,此為合川建縣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公元556年改置州,因境內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於城區,取名合州。公元598年,改合州為涪州,州署在今合陽城區。公元618年,恢復合州建置。1913年改稱合川縣,1952年分設合川市、合川縣,1957年市縣合並為合川縣,1992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2006年撤市設區。
合川水陸交通便捷。國道212線、渝合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鐵路、襄渝鐵路穿境而過;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等水上交通建設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噸級船隊經合川可直達四川省廣元市,實現江海直達運輸。
合川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122250.05公頃,占總面積的52.17%;森林面積35611.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4.3%;水資源得天獨厚,常年地表水流量達730多億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流量的19倍;轄區內有煤、鐵、石灰岩等20餘種資源,已開發天然氣、鋁土礦、碳酸鍶等系列產品;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的富金壩水電站、50萬千瓦的草街航電樞紐、240萬千瓦的雙槐火電廠、儲量達2億噸的瀝鼻峽煤田正在建設。
合川文化積淀厚重,人傑地靈。我國四大實業家之一、馳名中外的盧作孚先生在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城古戰場遺址;有首批中國最美的十大村鎮、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淶灘古鎮;有被譽為教育聖地的育才學校舊址古聖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合川草街創辦育才學校達七年之久,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等曾在這里求學,著名的專家學者翦伯贊、賀紗汀、戴愛蓮等曾在這里執教;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趙君陶曾在士場創辦戰時兒童保育院;歷史文化名人周敦頤在合川任通判;"一代廉吏"於成龍曾任合州知州;還有創建四川蠶桑公社的著名史學家張森楷;誕生了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2億元,增長12.8%;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7.1億元,增長3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4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億元,增長15.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為16.2:41.1:42.7。同時,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各項工作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2. 重慶市勘測院合川分院

重慶市勘測院合川分院位於重慶北部中心城市合川區,重慶市勘測院目前有南專岸分院、屬北碚分院、江津分院、合川分院等分院。重慶市勘測院合川分院是其中的一個分院。http://www.cqkcy.com

3. 關於農轉城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
RSS訂閱 設為首頁

2010年11月22日(農歷十月十七)周一

站內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政府信息>法規公文>政府文件

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銅府發〔2010〕13號

銅梁縣人民政府

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渝府發〔2010〕78號),有效推動我縣統籌城鄉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快城鎮化、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現結合我縣實際,制訂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為突破口,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有序轉移,逐步縮小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差異,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形成科學有序的人口城鎮化機制,全面促進「五個銅梁」建設,全面助推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探索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二、基本原則

按照「統籌規劃、自願有償、積極穩妥、綜合配套、促進發展」的原則,以「轉得成、穩得住、生活好、漸致富」為目標,分級設置准入標准,分類分階段有序推進,著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動障礙,不斷提高進城農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城鄉戶籍制度一體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總體目標

結合全縣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資源承載等因素,分階段推動人口向縣城和小城鎮聚集,逐步建立城鄉人口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體系。

2010―2011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居民6.04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19%上升到26.5%,實現轉戶人口在縣城、小城鎮合理布局。

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力爭每年轉移3萬人,到2020年新增城鎮居民27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形成合理流動、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四、集中解決有條件的農村居民轉戶

結合我縣實際,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建立暢通的戶籍轉移通道,重點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自願進入城鎮定居,兩年內集中推動6.04萬農村居民率先轉戶。

(一)推動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戶籍轉移

4.37萬名在縣城務工經商3年以上的農民工由所在街道負責轉為城鎮居民,解決其社會保障,按照依法自願的原則,處理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權屬問題。

1.28萬名在重慶市內就讀的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入學時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或就地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個人征地補償收益權,符合資助條件的繼續享受學費、生活費補助,畢業後對符合條件的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

600餘名新增退役的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義務兵的安置政策,由縣民政局負責組織實施。

(二)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1400餘名歷年已用地未轉非人員,由所在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按市政府確定的有關原則辦理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手續,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

1900餘名集中供養的農村五保對象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集中供養的「三無人員」待遇,由縣民政局和所在鄉鎮(街道)負責組織實施。

五、戶籍准入條件

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進一步放開縣城、全面放開鄉鎮落戶條件,積極引導全縣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落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

(一)縣城城區

1.農村居民在縣城務工經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請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2.農村居民在縣城購買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遷移入戶。

3.農村居民在縣城投資興辦實業,3年累計納稅5萬元或1年納稅2萬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二)其他鄉鎮

農村居民本著自願原則,可就近就地轉為城鎮居民。

(三)其他規定

1.農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可遷移入戶。

2.城鎮年老父母身邊無子女,其農村子女可投靠遷移入戶。

3.優秀農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居住時間限制。

六、建立完善戶籍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機制

結合戶籍轉移,系統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逐步消除城鄉戶籍待遇差距,促進城鄉戶籍制度融合,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

(一)建立完善農村土地處置機制

1.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的,允許自轉戶之日起3年內繼續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農房的收益權或使用權,3年過渡期結束後,可繼續按照依法自願的原則處置農村土地。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

2.鼓勵轉戶居民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

(1)轉戶居民自願退出宅基地及建(構)築物的,對農房及其構(附)著物實行一次性合並補償,按退出時我縣征地拆遷房屋補償標準的1.1倍執行;房屋補償後,由農戶按退房協議約定時間自行拆除;退出農戶自願復墾的,按設計方案自行對宅基地復墾,並按土坯房3000元/畝、穿逗房4000元/畝、磚木房7000元/畝、磚混(預制板)房8000元/畝的標准支付復墾費用;對宅基地使用權按14000元/畝的標准一次性給予補償;按縣城5000元/人、鄉鎮4000元/人、市內其他區域2000元/人的標准一次性給予購房補助。

(2)轉戶居民自願退出承包地的給予一次性補償。補償標准為田500元/畝·年、土300元/畝·年,補償年限為自退出承包地之日起至第二輪承包期滿(即截至2028年6月30日止,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的實際剩餘年限,土地類別和面積以承包證為准。

3.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後整戶轉移中獲得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的相應補償或收益的權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權利。待家庭成員整戶轉為城鎮居民時,退出宅基地及農房、承包地並享受相應補償。

4.賦予縣土地整理儲備中心農村土地整治流轉職能,負責對農戶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進行補償和處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范圍內的,由縣國有土地儲備機構承擔補償費用。建立農村土地補償周轉金,用於農戶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所需資金的周轉。

5.縣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應積極盤活利用轉戶退出的土地。按照規劃及用途管制、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的要求,對退出的承包地加大整治力度,促進承包地向經營大戶、龍頭企業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優先保障農村發展建設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增減掛鉤、地票交易等方式,實現其資產價值。

(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4. 什麼是城市、鎮規劃區域內

城市規劃區一抄般包含三個層次:①城市建成區。在這一范圍內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項城市設施的新建和改建,進行現有用地的合理調整和再開發。②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市區(或中心城市)遠期發展用地范圍。這部分包括建成區以外的獨立地段,水源及其防護用地,機場及其控制區,無線電台站保護區,風景名勝和歷史文化遺跡地區等。在這一范圍內,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按照規劃的要求,保證各項用地和設施有秩序地進行開發建設。位於其中的農村集鎮和居民點要進行的一切永久性建設,都必須經過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批准。③城市郊區。它的開發建設同城市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因此需要對這一區域內城鎮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的規劃及其用地范圍進行控制。特別是城市對外交通的干線兩側一定范圍內的用地,更要嚴格管理。在這一地區內進行重大的永久性建設,都要經過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批准。
我國《城市規劃法》第三條指出:本法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5. 誰有重慶合川區近期的城市規劃圖或資料的謝謝!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市規劃局下屬規劃展覽館只要是公開的規劃信息,憑身份證登記花查詢費即可查詢

6. 重慶市農轉非戶口的政策

一、農轉非政策:

1、要登記為重慶市主城九區的城鎮居民,具備3個條件之一即可:購買商品住房;務工經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穩定住所;投資興辦實業,三年累計納稅10萬元或一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穩定住所。

2、重慶市農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三投靠」人員,自願登記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其他條件限制。

3、重慶市農村籍成年子女自願投靠城鎮身邊無子女的父母,登記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其他條件限制。

4、重慶市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學生可遷入學校集體戶或就地轉為城鎮居民。

5、重慶市籍優秀農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自願轉戶的,可登記為城鎮居民(優秀農民工證明指的是區縣級以上政府頒發的優秀農民工證書或者表彰文件;或者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年度的表彰文件)。

6、重慶市農村籍「五保」對象自願轉戶的,可登記為城鎮居民。

7、重慶市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兵退役時自願轉戶,可登記為城鎮居民。

8、重慶市主城入戶政策這些年來呈現愈發寬松的趨勢:以購房入戶為例,2003年的政策要求具有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人均建築面積30平方米以上等;2009年的政策中。

9、凡一次性在主城區購買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購房人及家人遷入購房地入戶時,取消了學歷限制;而今,已沒有學歷和面積的要求。

二、轉戶農民退地可獲補償:

1、重慶允許「農轉城」居民最長3年內繼續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使用權及收益權。在3年過渡期內,轉戶居民可錯位錯時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既可以全部退出,也可以部分退出。

2、既可以保留收益權和經營權,也可以保留收益權、流轉經營權;既可以個人轉戶,也可以整戶轉戶,以避免進入無地、無房、無業的「三無」行列。

3、對轉戶居民自願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的,參照同時期區縣征地政策對農村住房及其附著物給予一次性補償,並參照地票價款政策一次性給予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及購房補助,今後征地時不再享有補償權利。

4、對自願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輪土地承包期內剩餘年限和同類土地的平均流轉收益給予補償。

5、轉戶農民還將獲得「三項保留」:

(1)、保留林地使用權,不要求退出,轉戶居民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流轉或自主經營。

(2)、保留計劃生育政策,農轉非人員在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後5年內,繼續執行原戶籍地生育政策,享受農村計生獎勵扶助及特別扶助政策。

(3)、保留農村各項補貼,農民目前享受的農村種糧直補、農機具補貼等與土地相結合的惠農政策,在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經營權之前繼續保留。

(6)合川城鄉規劃局擴展閱讀:

一、重慶轉戶條件:

1、按照寬嚴分級的原則,適度放寬主城區,進一步放開區縣,全面放開農村居民點條件,積極引導本市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整體轉為城鎮居民。

2、主城區:

(1)、本市農村居民在主城區務工經商5年多。他們和配偶、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合法、穩定地申請入住。

(2)、本市農村居民購買商品房時,可以與配偶、子女、共同居住的父母一起入住。

(3)、本市農村居民投資興業,三年內累計繳納10萬元以上稅款或者一年內累計繳納5萬元以上稅款的,可以與配偶、子女、父母共同居住,遷入依法穩定的住所。

3、31個市郊區縣:

(1)、本市農村居民在31個市郊區縣工作、經商3年多。

(2)、本市農村居民投資興辦產業,三年累計納稅5萬元,一年累計納稅2萬元以上。

4、其他鄉:

(1)、按照自願原則,本市農村居民可以就近轉為城鎮居民。

(2)、本市農村未成年子女轉為父母、夫妻或者老年父母自願轉為城鎮居民子女的,可以入戶。

(3)、城鎮的老父母身邊沒有孩子,他們從城市農村來的孩子可以遷到家裡。

(4)、本市優秀農民工及其配偶、子女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不受居住時間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重慶戶籍改革

網路-農轉非戶口

7. 合川區的自然資源

國家高速G75蘭海高速公路,212國道,重慶至廣安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
建有涪江一橋、合州大橋(涪江二橋)、涪江三橋、涪江四橋(在建) 涪江五橋(規劃)合陽嘉陵江大橋、南屏嘉陵江大橋。 合川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50公里,是重慶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2011年合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4億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跨越式增長,達到76.2億元,是2006年的10.7倍,年均增長61%。城鄉消費更加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1億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長22%。完成進出口總額4.1億美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8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達到249.9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長30.8%。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54億元,同比增長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1.73億元,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83.96億元,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59億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7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801元,增長15%。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7.4億元,同比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9億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億元,增長14.8%。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增長33.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3戶,規模工業總產值425.3億元,增長40.4%;工業投資167.3億元,增長40.2%;工業稅收8.5億元,增長32.3%。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5億元,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7.1億元,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4億元,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2億元,增長11.7%;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25098元、11899元,增長10%、12.2%。 合川區是國家商品糧、瘦肉型豬、繭絲綢和柑桔生產基地,生豬出欄量和糧食、水產品年產量居重慶第一。
2012年,合川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3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49.20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1.40億元,增長15.3%;畜牧業產值20.10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3.70億元,增長32.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0億元,增長4.5%。合川區農作物播種面積252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3.1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7萬畝。糧食產量71.21萬噸,蔬菜產量60.95萬噸。 合川區工業經濟「三大版塊」(基礎版塊、成長版塊、創新版塊)、「九大產業」(能源、建材、化工、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制葯、電子元器件、電子信息)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建材基地初具規模,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17萬千瓦,煤炭產能達到304萬噸,水泥產能達到1240萬噸。
2013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增長33.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3戶,規模工業總產值425.3億元,增長40.4%;工業投資167.3億元,增長40.2%;工業稅收8.5億元,增長32.3%。 2013年,合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9億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億元,增長14.8%。 2012年合川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865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出口總額25714萬美元。合川區實際利用外資20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2.0%。
2012年,合川區旅遊綜合收入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3.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5.77億元,增長55.1%;國際旅遊外匯收入78.1萬美元,增長18.9%。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7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6%;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7萬人,增長18.3%。

8. 在合川地理條件現種什麼最有發展前途

三匯、錢塘、太和應該算三強 ,三個鎮也是合川規劃建設的小城市,在規劃定位、經濟規模、交通物流、城鎮建設、區域輻射影響力方面都是合川的代表性城鎮。
目前,重慶市有112個市級中心鎮,合川區有三匯、錢塘、二郎、太和、淶灘5個市級中心鎮,比率位居重慶市各區縣第二。各中心鎮充分依託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挖掘亮點,打造亮點,強力打造特色產業。
三匯打造工業強鎮、二郎打造邊貿經濟重鎮、淶灘打造知名旅遊重鎮、太和打造綠色經濟大鎮、錢塘打造農業產業大鎮。

三匯鎮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市被批准列為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的共14個,三匯鎮是合川唯一被列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的鎮街,這也是三匯鎮繼被列為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重慶市園林式小城鎮、重慶綜合實力小城鎮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太和鎮是「全國1887個重點鎮」之一,是重慶市「100個經濟強鎮」、「10個商貿示範鎮」和「首批45個中心鎮」之一,是合川區規劃建設的小城市和主城副中心,是合川西部特色經濟的區域中心和輻射周邊30萬人左右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是傳統的絲綢之鄉、馬門溪恐龍故居,幅員面積和城鎮規模屬合川鄉鎮之最,也是合川鄉鎮中唯一的「不夜城」,素有「小合川」之稱。
錢塘鎮位於合川東北部,距合川城區23公里,是通往四川南充、廣安、武勝、岳池等地的交通要道,幅員面積90.64平方公里,是久負盛名的「雪梨之鄉」和「天然糧倉」,總人口近7萬人,城鎮建成區面積達1.65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18000餘人。2002年被重慶市列為重點扶持的「百鎮工程」和「雙十百千工程」鎮之一,是合川規劃建設的三個小城市之一。

9. 合川區規劃的三個小城市是哪三個

三匯、太和、錢塘
合川區城鄉總體規劃在編制中與「十一五」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版、環權境保護規劃充分協調,統籌產業規劃、商貿規劃、教育設施布點規劃、林業生態規劃等行業規劃,規劃出「一心三點三帶四片」城鄉空間結構,既「一心」指合川中心城區作為合川區域發展中心及重心,帶動區內其它城鎮發展;「三點」指太和、錢塘、三匯三個小城市;「三帶」:指涪江、嘉陵江、渠江及沿岸帶狀防護林;「四片」:指中部中心城區次區域、北部渠江水源次區域、東部華鎣山地次區域和西部龍多山台地次區域。

10. 重慶市的:江津區、永川區、涪陵區、合川區你們覺得哪個好啊綜合方面

不用考慮,肯定是涪陵,畢竟之前是地級市,永川也就是錢堆起來的,但是底蘊確回實太差了,很多答方面都相對弱,重慶周圍的區縣一票老兄弟其實都和重慶一樣像開掛一樣,只要錢去推,後面說不定會全面超過涪陵,永川和渝北這個最典型的新建城市一樣

閱讀全文

與合川城鄉規劃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