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沛縣住房與城鄉建設局主任

沛縣住房與城鄉建設局主任

發布時間:2020-12-09 07:56:28

1. 贊美沛縣新變化800--1000字作文

沛縣位於江蘇省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面積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萬,是劉邦故里、煤電之都、肉鴨之鄉、園林縣城、文明城市,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以大漢之源著稱四海。近年來,沛縣緊緊圍繞「打造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龍城水鄉新沛縣」宏偉藍圖,堅定不移抓發展,搶抓機遇轉方式,奮發有為調結構,竭盡全力惠民生,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著力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持續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綜合實力大幅躍升,成功跨入全國百強

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1.6億元、增長14.8%;實現財政總收入43.7億元、增長43.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1.24億元,增長40.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4億元,增長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145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10.6億元,增長16.8%。全面小康進程加快,江蘇省定25項指標22項提前達標,其餘3項指標達到序時進度,2011年可在蘇北率先達小康。2010年首次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列第84位。今年1~6月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增長14.3%;實現財政總收入31.25億元、增長38.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89億元,增長4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長16.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075元,增長19.6%。

二、特色產業崛起壯大,榮膺中國產業百強

堅持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不動搖,特色工業、農業、文化旅遊業競相發展。一是特色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鋁加工集聚總投資110億元的項目13個,煤鹽化工集聚總投資210億元的項目19個,農產品加工集聚總投資63億元的龍頭企業85家,三大產業產值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5%以上。冶金鑄造、紡織塑編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光伏光電等新興產業快速起步。建成中國新型鋁材產業基地、江蘇唯一一家「省綠色食品產業園」。二是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生態肉鴨、特色蔬菜、優質稻米三大農業特色產業日益壯大,高效農業面積達到89.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79%;特色蔬菜面積突破100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6萬畝;生態肉鴨年孵化、飼養、加工量均超過2億羽,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形成了集規模養殖、精深加工、飼料禽葯於一體、10萬人從業的百億元產業。建成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江蘇省首家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單位,被授予中國生態肉鴨之鄉稱號。三是特色文化旅遊業快速突破。依託漢劉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獨特優勢,大力實施漢文化景區、沿湖生態旅遊帶、大沙河農業觀光帶「一區兩帶」開發工程,微山湖開發實現重大突破。投資15億元的千島濕地景區及旅遊配套項目啟動建設;投資25億元的「中華漢城」及生態園項目與夏岩集團成功簽約。微山湖千島濕地景區被批准為江蘇微山湖湖濱省級濕地公園。被評為中國區域休閑旅遊目的地城市、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遊名城、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四是特色園區快速提升。縣經濟開發區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被評為中國十大誠信開發區、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

三、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建成國家園林縣城

2010年,城鎮化率達44.1%。獲得國家園林縣城稱號,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示範區。一是沛城龍頭帶動能力日益增強。堅持北連西擴東進,老城區改造面貌一新,功能日益完善;新城區建設快速突破,框架基本形成;開發區實現跨河發展,承載能力日益增強。五年累計投資358億元實施城建重點工程458項,實施拆遷300餘萬平方米,開發住宅小區380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保障性住房120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669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3%,人均公共綠地14.1平方米。二是小城鎮城鄉節點作用日益彰顯。實施「421」工程,投資32.2億元實施重點工程150項,建設住宅186萬平方米,建成區人口超2萬的鎮7個。組建城管執法、環衛保潔、綠化管養三支隊伍,鎮區管理向制度化、長效化轉變。新農村建設亮點日益提升。按照「五化六通六有」標准,試點探索、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胡樓模式享譽全省及周邊,草廟村由全省千弱村成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三是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徐濟高速沛縣段和高速公路連接線建成通車,結束了沛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公路「四縱三橫」、鐵路「十字拓展」、水路提檔升級的大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四、和諧社會建設卓有成效,榮獲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五年累計投入60億元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160項,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張公蘭被評為「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孫沛麗、劉慶超入選2010年度「中國好人榜」。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獲得首批全國文明縣城稱號,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敬安敬老院被評為國家級模範敬老院;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成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平安、法治沛縣建設開創新局面,奪取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安全縣,特別是連續八年保持微山湖省際交界地區和諧穩定,實現了「百年恩怨化和諧、微山湖上靜悄悄」,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沛縣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關鍵期,也是加快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沛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了「打造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龍城水鄉新沛縣」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全面小康徐州當先、綜合實力蘇北領先、文化旅遊業江北創先、農業現代化江蘇率先、基本競爭力全國爭先「五先」奮斗目標。未來五年,沛縣將鎖定蘇北領先、全國50強目標,牢牢把握推動轉型發展、建設美好沛縣主題,突出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兩種變革,實施「三主攻一推動」轉型戰略,主攻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持續進步,統籌推進產業園區化、居住社區化、崗位職業化,謀求經濟、社會、生態、人文「四位一體」發展,堅持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5A級風景區、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幸福平安和諧區「五區」同建,加快建設發展更科學、社會更和諧、文化更繁榮、生態更文明、人民更幸福的新沛縣,再創一個黃金發展期。

1.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堅持把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作為突破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實現農業由一產向「接二連三」、「跨二進三」發展,力爭全省第一批、蘇北第一家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一是以工業化理念引領發展,推動農業發展內涵轉型。突出龍頭帶動,進一步發展壯大生態肉鴨、特色蔬菜、優質稻米三大產業。二是以園區化路徑帶動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實施規模面積超十萬畝、畝效益超萬元、農民人均增收超千元「三個一」工程,優化「一區九園」現代農業布局,延伸肉鴨、果蔬、食品三大產業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努力實現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三是以科技化服務支撐發展,推動農業增長動力轉型。堅持科技強農,完善上連市場、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下連基地、企業和農戶的科技服務體系。堅持人才助農,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著力建設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堅持品牌興農,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打造全國知名的食品安全和品牌農產品基地。四是以一體化統籌促進發展,推動農業服務方式轉型。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支持財政、金融、民間資本等投資農業。完善多方共助機制,探索建立村企聯建、機關園區結對機制,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大合力。

2.堅定不移突破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國家5A級風景區。突出人文生態建設,確立文化旅遊業第三產業支柱地位,全面打響東進微山湖戰役,加快建設國家5A級風景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力爭文化旅遊產業規模躍居江北前列,建設全國知名的濱湖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旅遊業,構建與主導產業相配套、與城鎮化進程相協調、與老百姓需求相適應的服務業體系。一是實施「一區兩帶」,做響文化旅遊產業。依託漢劉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人文生態資源優勢,加快實施漢文化景區、沿湖生態旅遊帶、沿大沙河觀光農業帶「一區兩帶」開發計劃,構建以漢城、漢之源、大風歌廣場、沛公園為軸的文化帶,以千島濕地、國際生態旅遊城為軸的生態帶,以鹿樓沙河果都園、安國漢韻風情園為軸的休閑帶,努力實現文化休閑、農業觀光、生態旅遊協調發展。二是突出「一區三園」,提升服務業集聚水平。大力實施「一區三園」集聚計劃,加快建設沛城中心商務區,加快建設臨區現代物流園,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園,加快建設臨城科技創業園。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加快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100億元、超50億元、超20億元服務業企業。三是培育新型業態,提高服務業發展層次。加快發展金融業,構築多層次、高效率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催生一批本土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培育發展各類商務服務業群體。加快提升中心城區商貿流通業檔次,構建大中小結合、內外貿一體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提升房地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構築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業發展水平。

3.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深入實施骨幹企業倍增、支柱產業培育、特色園區成長、創新型經濟突破「四大推進計劃」,堅定不移壯大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長三角最大的鋁加工產業集聚區、淮海經濟區最大的煤鹽化工產業集聚區、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一是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產業體系轉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實施「5510」工程,重點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5個、超50億元企業5個、超20億元企業10個;加快推進「3個50%」轉化,著力把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500億元產業;大力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把冶金鑄造、紡織塑編、生態肉鴨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把光伏光電、生物醫葯等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二是切實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動園區功能轉型。傾力打造千億級開發區、全省30強開發區,重點打造新型鋁材、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三個特色園區,著力把開發區建成全縣科技創新的先導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集約發展的示範區。圍繞優化「一區五園」布局,統籌考慮功能配套,拓展商務、公交等功能性項目,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園區集聚,實現服務環境與發展環境的融合,生活、工作與休閑的融合。三是著力驅動機制創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堅持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生命線」地位不動搖,實行招商引資常態化、項目建設標准化。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金政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機制。大力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大力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發、設計、製造於一體的創新型骨幹企業。

4.堅定不移推進城鎮化,加快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堅持園區化提升產業、社區化提升功能、職業化提升素質,突出城鎮化與農村社區化「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有序推進「20萬農民轉市民」工程,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精心規劃,高目標引領城鄉建設。高標准編制城鎮布局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著力形成科學合理、疏密有序的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布局。牢固樹立規劃的龍頭地位,完善城鄉規劃網路體系,實現規劃全覆蓋。嚴格落實規劃設計審批程序,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二是精密組織,高起點推進新型社區試點。完善「政府規劃、群眾自建、社會共助」工作機制,堅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功能配套相結合,與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堅持以「三化三提升」為引領,深入推進「421」工程,確保中心鎮創建繼續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精品建設,高品位打造濱湖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定不移推進北連西擴東進,加快新城區建設,穩步改造老城區,加快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以公路、鐵路、港口、水利為重點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沿湖大道、環城路、入湖快速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四是精細管理,高標准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探索實行街長負責制,推進數字化城管,由「為城鎮管人民」向「為人民管城鎮」轉變。加強城鎮管理、綠化管養、衛生保潔「三支隊伍」建設,實現城鎮管理專業化、市場化。深入開展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廣泛教育引導群眾,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推動城鎮繁榮有序發展。

5.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加快建設幸福平安和諧區。深入推進收入倍增、社會平安、保障提升三個計劃,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一是拓寬五大渠道,促進增收富民。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縮小不同群體間收入差距,保證百姓生活改善不受物價上漲影響。以盤活村級「三資」實現「四化」管理為突破,推進農業、就業、創業、物業「四業富民」。二是構建六大體系,強化服務保障。健全完善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葯衛生、住房保障和養老服務「六大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努力形成長效民生保障機制。三是推進六項行動,創新社會管理。大力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扎實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務管理、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抓基礎強基層、社會組織培育管理和信息網路綜合管理「六項行動」,加快完善訴求表達、矛盾排查和預警、矛盾調處、應急管理和社會公共安全「五項機制」,確保社會安定、和諧、有序

閱讀全文

與沛縣住房與城鄉建設局主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