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保險事業局的職能是什麼
1、社會保險管理局,簡稱為社保局,屬於事業單位。
2、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和市社會保險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具體組織實施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二)負責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負責辦理參保單位和人員社會保險登記、增減變動和關系轉移;負責社會保障卡管理工作;負責參保人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的審核支付。
(三)負責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葯店的具體管理工作。
(四)負責對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支付進行稽核檢查。
(五)負責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管理。
(六)負責退休職工社會保險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七)負責全市社會保險信息與統計數據採集、整理、分析及管理工作。
(八)負責指導縣(市)、區社會保險業務經辦工作。
(九)承辦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3、社保局將來改革的方向:以後事業單位改革實行聘任制,社保局是行使的政府職能,要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前景比較好。
4、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的現狀和前景
當前,我國社保制度現狀:
一是尚有部分人群沒有參保,其中私營企業、小微企業參加城鎮職工各項保險的比率偏低;
二是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還不夠順暢,適應流動性不夠;
三是待遇差距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基金難以保值增值;
五是經辦管理體制仍然存在部門分割的狀況。
未來社保制度發展前景:
一是預計在「十三五」時期及至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應當從彌補制度缺失、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入手,不斷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差距,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地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沿著公平、普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二是在解除人民生活後顧之憂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並增進人民的幸福感,切實維護個人的自由、平等與尊嚴,最終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福利社會。
(1)城鄉社區建設五項資金擴展閱讀: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並同時發布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機構改革是制度整合的先導,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後,社會保障管理分工將會發生較大變化,這一改革所釋放的政策信號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大體可歸納為五大板塊:(1)社會保險(五險);(2)僱主補充保障(三金);(3)社會救助(包括低保、醫療救助、反貧困、慈善救助等);(4)社會福利(包括免費義務教育、學校免費午餐、軍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公租房、廉租屋等);(5)社會服務(包括社區服務、社工服務、義工服務、家政服務、公益服務、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創業輔導、托兒所、青少年工作、養老院、養老服務等)。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Ⅱ 農村社區建設五項配套設施是什麼
健身,醫療
Ⅲ 什麼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我國憲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專為主體、多種所有屬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按照憲法的規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它是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所有制形式。二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經濟形式。三是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是由城鄉個體勞動者佔有少量生產資料和產品,以個人及家庭成員從事勞動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形式。四是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資企業。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定,是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強國富民的正確選擇,也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特別是總結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實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新發展。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
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基本分配製度 按勞分配為主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效率優先 兼顧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