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地震,吳江設防了嗎
安靜怡人的吳江公園里,有著成片蓊蓊鬱郁的小樹林和草坪,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樣風景秀麗的公園內竟然「藏」著一個國家一類標準的地震應急避難所。
在凌菊明的指引下,記者在公園的北側看到了一個個標有「應急物資供應」、「應急廁所」、「應急淋浴房」、「應急水井」等字樣的指示牌。
「這個地震應急避難所設計容納人數為2萬人,但在緊急狀態下可以容納4萬人。」凌菊明告訴記者。地震應急避難所的建立是汶川大地震以來我市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一大亮點,也是防震減災各項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
地震設防過去時
吳江史上最大地震距今400年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介紹,吳江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華北地震區長江下游—南黃海地震帶內,境內地表以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為主,沉積厚度100米以上,地殼較為軟弱,易釋放能量,屬於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的地震危險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地震局關於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2006~2020年)判定結果和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我市處於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全市均需抗震設防。
據凌菊明介紹,歷史上,吳江發生最大的地震是在平望地區的4.7級地震,距今已有400年歷史。據分析,吳江地處沖積平原且不處於地震發生頻繁的歐亞大陸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發生5.0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可能性微乎其微。
盡管如此,我市在地震監測上還是做足了功課。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震監測台網,同時,我市還擁有松陵鎮中心小學、同里肖甸湖地震監測站、舜湖小學三個監測點,配備了專業設備和專職人員,並利用動物生物監測等豐富手段,對我市區域內的地殼運動實時監控。
地震設防現在時
監測水平處於全國先進
「在監測方面,我們在蘇州地區能達到領先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也已達到了先進水平。」凌菊明表示。
據凌菊明介紹,我市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全市32個防震減災小組成員單位也全部制訂了相應的地震應急分預案,規范了應急救援行為。
去年,我市在吳江公園內建成了蘇州縣級市第一個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的地震應急避難所。該避難所功能設施完善,園內設有近6000平方米的應急篷宿區,另外園內還設有應急停機坪、應急指揮中心、應急供電、應急通信、應急醫療救護等設施。
除此之外,去年9月,我市成立了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由21名地震局和住建局青年骨幹組成。該應急救援隊伍將按照「險時救援、平時防範」的工作方針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三年來,我市全力推進建設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配合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確保中小學校舍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目前,我市除農村自建房屋外的建設工程都是以6度設防,學校和醫院提高1度設防。
據凌菊明介紹,今年4月,市住建局、規劃局、地震局等三部門聯合出台了《關於規范重大建設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要求的通知》,明確了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范圍。「去年,我市按規定應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項目,全部進行了地震安全性評價,安評率達到100%。」
為了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地震科普知識,市地震局投入了2萬多元,建立吳江防震減災網,開辟了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新陣地。
地震設防將來時
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即將出台
據了解,為全面提高我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市制定了《吳江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即將審批出台。
根據規劃的總體目標要求,到2015年,我市綜合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基本具備綜合抗禦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城鎮防震減災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遭遇6級左右的地震時,不造成嚴重破壞,不引發嚴重次生災害,能夠維持正常基本功能。
「十二五」期間,在地震監測技術系統建設上,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測震和強震台網,建設地震前兆台網,新增宏觀觀測站2~3個,建成覆蓋全市的地震宏觀觀測網路。
在震害防禦基礎工程建設上,完成市區地震危險性評價工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陣地建設、推進地震安全工程建設,並將開展重要工程設施地震緊急自動處置技術系統研究。在地震應急救援系統工程建設上,完成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和地震災害救援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