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城鄉規劃中自然資源的稀缺性特徵

城鄉規劃中自然資源的稀缺性特徵

發布時間:2020-12-06 19:43:00

1. 在經濟社會學中,資源稀缺性與短缺性的區別

資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增長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時間與空間范圍內資源總版是有限的,相對不足權的資源與人類絕對增長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資源的稀缺性。

而資源短缺,是指區域資源開發利用中由於資源自然分布貧乏或是資源過度浪費等造成資源需求量超過資源供應量的現象。

2. 資源稀缺性的資源特點

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資源的有限性、人們需要的無限性及其它們之間的矛盾,是當今世界一個最基本的事實。
一方面,人類生存發展總是需要生活資料,人們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無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或者經濟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這些需要形成一個復雜的需求結構,這一結構隨著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們的需要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不斷擴充其規模。舊的需要滿足了,新的需要又產生了。從歷史發展過程看,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
另一方面,資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資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們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資源或者說生產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和勞務的資源總是不足的。不平衡性有兩層涵義:一是相對於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結構和多樣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分出輕重緩急,在滿足需求時分出先後順序;二是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的社會群體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總之,結構和分布失衡導致每一個體和群體都面對著資源稀缺性難題。顯然,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便形成矛盾。為了解決矛盾,人類世世代代奮斗不息;為了解決矛盾,人類研究、探索、創立和發展了各門科學。
由於資源是有限的,各個國家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它的內容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核心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現代國家一般從兩個方面採取措施以解決上述矛盾。一方面,運用市場與政府幹預相結合的方式合理配置資源,注意保護環境,以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採用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計劃使用資源和節約資源,擴大對外交流,利用國際資源;限制人口及其消費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生產與分配製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以提高效率和求得社會公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緩和、減少人們之間的利益矛盾和斗爭,保持和維護社會的穩定。需要指出的是,兩方面的措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有效協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基礎」不穩,則無法滿足當代和未來人口的幸福生存與發展;「核心」背謬,將制約人們行為的協調統一,進而又威脅到「基礎」的鞏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世界人口的增加,到了現代,經濟資源的有限性或短缺性日益凸現,已經成為制約各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地球上像《聖經》里描述的只有亞當和夏娃、資源十分豐裕的伊甸園那樣的地方,在現時代是難以找到了。在當代,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矛盾,即所謂的「南北問題」。發達國家的技術先進但自然資源短缺,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而技術落後,相互之間需要合作,取長補短。其一致性毋庸置疑。二戰以後的幾十年間,它們之間的合作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由於發展中國家自身的問題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緩慢,發生普遍嚴重的債務危機,對於雙方的發展都形成制約。其對立性十分明顯。資源問題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之一,關系整個世界長遠的根本的利益。
過去我們對於資源的有限性問題的確是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我們的理論教育中只是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從來不提資源的稀缺會限制經濟的發展,所以過去多少年裡人們幾乎沒有資源稀缺的概念。我國主要矛盾的形成的確有生產關系或者經濟制度方面的原因,但科學技術落後、人口過快增長和資源不足是重要的原因,當制度問題基本解決以後,這個原因便越是明了。我國快速發展受到自然資源狀況、能源供給和環境承受能力的嚴厲約束。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人均資源佔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水資源是1/4,石油是12%,天然氣僅為4%,煤炭是55%。而與此同時,資源利用率很低,浪費比較嚴重,比如國內重點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比國際水平高40%,電力行業中火電煤耗比國際水平高30%,萬元GDP的耗水量比國際水平高5倍,萬元GDP的總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④我國社會落後的生產與人們不斷增長的需要之間的矛盾,正是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矛盾的反映或者表現 國家能源局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種管理辦法,對煉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種實施保護性開發。國家能源局目前正在組織開展全國煉焦煤資源調研,將結合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國家煉焦煤資源開發布局。
實際上,早在200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於實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通知中就指出,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特殊煤種和稀缺煤種要實行保護性開采;《煤炭法》修訂稿也把礦區依據價值分為三類——煤炭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特殊和稀缺煤種礦區,並將特殊和稀缺煤種礦區列入保護性開采范圍。
在焦煤價格暴漲背景下國家能源局提出對優質稀缺煤種進行保護性開發寓意非常明顯。保護性開發品種將主要包括用於煉制焦炭的優質焦煤以及用於化工產品的優質無煙煤,而優質煉焦煤作為特殊和稀缺煤種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得到了戰略性保護,成為戰略性原料品種。
目前我國優質焦煤佔比較低,其中,焦、肥煤是稀缺品中的精品。此外,我國煉焦煤資源分布也極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未來壟斷趨勢都非常明顯。
根據我們對全球煤炭貿易格局的判斷,未來中國、印度焦煤進口量將快速增長,並取代日韓成為最大進口國,各國搶奪焦煤資源的程度將會逐步加劇。因此,這也決定了焦煤價格的中長期向上趨勢。而國內將是以兼並重組為大趨勢,國家對稀缺資源的控制力度在加大,大型焦煤集團將更加受益資源整合。
中長期我們堅定看好以優質焦煤無煙煤為代表的稀缺品種的投資價值,短期我們看好煤炭行業的基本面。焦煤、化工用煤面臨消費旺季,在國際油價和國際煤價的強力支撐下,焦煤價格上漲預期仍然非常強烈。建立重點關注景氣向上的焦煤股:開灤股份、西山煤電、冀中能源、盤江股份、煤氣化、潞安環能、神火股份、兗州煤業、國陽新能、昊華能源、平煤股份、永泰能源等。

3. 土地供應的稀缺性是由土地的什麼特徵決定的

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土地經濟學,
第五版,
老畢的闡述,
個人認為,
供給的稀缺性回首先是經濟特答性的范疇,
那麼,從大的方面講,
就應該是土地面積的有限性和位置的固定性這兩個自然特性,
導致了供給的稀缺性!
啊哈哈!

4. 自然資源的分類與特點是什麼

一、自然資源的種類:自然資源可分為實物資源和環境資源兩大類;還可以分為可再回生資源、不可再生答資源與恆定資源;從生態學要素來分,自然資源可分為:生物群體(包括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資源等)、無生命物質(包括土地、水、礦等)和特定空間(包括自然保護區、城鄉環境、人文景觀、能源、氣象等)。
二、自然資源的特徵:
1、有用性,即各種自然資源從不同的角度都能滿足人類的某種需要,也就是自然資源具有使用價值。
2、稀缺性,人類的需要實質上是無限的,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具有競爭性。
3、地域性,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它隨著地域的改變而在種類、數量、質量上產生明顯的差異。
4、整體性,各種自然資源在生物圈中都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構成一個自然綜合體。
5、相對性,某種物質和能量能否成為自然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結果,自然資源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它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展和延伸。

5. 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如何量化

稀缺性不是其本身的絕對稀缺,而是相對於人類需求的相對稀缺。量化不在於測這個世上有多少該資源,而是測人類對該資源的需求量有多大。

6. 簡述自然資源的特徵分類

①數量的有限性。指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指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③資源間的聯系性。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④利用的發展性。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6)城鄉規劃中自然資源的稀缺性特徵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具有兩重性,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又是環境要素。

已經被利用的自然物質和能量稱為「資源」,將來可能被利用的物質和能量稱為「潛在資源」。

按照自然資源的分布量和被人類利用時間的長短,自然資源可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兩大類,其中有限資源又可分為可更新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

自然資源泛指存在於自然界、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條件(自然環境要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通常包括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與生物資源等。

它同人類社會有著密切聯系;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又是社會生產的原料、燃料來源和生產布局的必要條件與場所。

自然資源僅為相對概念,隨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進步,部分自然條件可轉換為自然資源。如隨海水淡化技術的進步,在乾旱地區,部分海水和鹹湖水有可能成為淡水的來源。

7. 資源的稀缺性的原理

稀缺性的含義生產資源的相對有限性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問題由於資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們必須考慮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化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問題」。生產資源或生產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經濟社會中的生產資源也叫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其價格為利息)、土地(其價格為地租)、勞動(其價格為工資)。
西方經濟學認為,物品和資源的稀缺性及社會必須對其有效地加以利用,是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正是由於存在著稀缺性和人們追求效率的願望,才使得經濟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西方經濟學看來,相對於人的需求,人類可以使用的物品和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人工製造的生產設備等,都是稀缺的,而人的慾望卻是無限的。稀缺資源不可能滿足人的無限慾望,因此,人類必須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將資源有效地運用於滿足人類最重要的目標上。如果所能夠滿足人類慾望的物品和勞務,其數量超過人們所需要的數量,就像陽光、空氣一樣容易獲得,那麼人們就不必付出任何努力來獲得這些物質生存資料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就沒有任何人會關心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了,社會也就不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來協調和解決分配問題了。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無代價地獲取滿足生存需要的物資資料,現有的物品和勞務只能滿足人們消費慾望的很小部分。由於人的慾望的無限性,對任何經濟活動而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換句話說,人們要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對各種有待滿足的目標進行選擇,以便使稀缺資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物品和資源的稀缺性與人類無限慾望的滿足之間存在著矛盾,如何有效率的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就成為西方經濟學必須研究的課題。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源的稀缺性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起點,探索和回答如何在稀缺條件下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就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根本任務。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研究人與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並把產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以供消費之用。它分析改進資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產生的收益。
原因
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
機會成本的概念當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使經濟主體需要選擇時,選擇會帶來成本,選擇的成本我們稱為機會成本,當把一定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各產品的數量就是機會成本,它是作出一次決策時所放棄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最好用途。
經濟問題的解決與機會成本的關系經濟問題的解決被歸結為如何使得選擇的機會成本達到最低。
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含義在既定的資源之下所能生產商品的最大產量的組合,就是生產可能性線生產可能性曲線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關系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的特徵。
1、經濟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的定義西方經濟學研究人與社會如何使用稀缺的生產性資源,生產出有價值的商品,並把它們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資源是稀缺的社會必須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2、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3、資源的使用效率及其變動
西方經濟學除了上述的三個基本問題外,還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貨幣的穩定性。

8. 怎麼去理解自然資源的有效性與稀缺性

這是自來然資源的本質屬性自。作為資源,必須具備對社會的有效性,即能夠被開發利用並產生效益,否則就不稱其為資源了。稀缺性有兩方面的含義:①相對於人類社會不斷擴大的需求而言,資源是稀缺的;②由於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稀缺特徵。稀缺性是資源科學研究的原動力。

9. 如何看待自然資源稀缺性問題

人類在這個地球上抄不是襲孤獨的,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定要與特定的資源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離開了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無從談起。小至個人,大到民族、國家,都是如此。人類從太陽和地球那裡可以得到滿足個體生存以及種族維持的足夠的,甚至可以說過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相對於人的需求來說,任何資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資源的稀缺性是被人類自身「製造」出來的。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這種追求本身會遇到時間、空間和各種資源的限制,於是人們也就不斷的為自己製造出了更多的難題和更大的麻煩,於是又要花力氣發展自己以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難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稀缺性在人類生存的意義上可能不成其為問題,但相對人們的「過度需求」時,稀缺性的假定無疑是成立的了。 從邏輯上來說,資源的稀缺性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命題。

10. 是不是所有的自然資源都具有稀缺性嗎

不是所有的自然資源都有稀缺性。
如沙子,石塊就不具有稀缺性。

閱讀全文

與城鄉規劃中自然資源的稀缺性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