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思是什麼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是總收入中扣除應繳納的所得稅和個人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障支出以後的收入
今年上半年,江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0.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06元,增長11.7%。
②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指標是平均指標,還是強度相對指標。
所謂「相對強度」實際上就是股價與大盤的相對強度。比如在某一段時間內,股價版上漲二成而大盤上漲權卻只有一成,那麼股價的走勢就強於大盤。
至於這個「相對強度」的指標可以這樣設計:
相對強度指標=股價/大盤指數×100
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股價是5元而上證指數是1000點,那麼該日的「相對強度指標」就是5/1000×100=0.5。
這個指標乘以100是為了將數據擴大100倍,看起來更直觀一些。
③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分居民人農民嗎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需要分居民人農民,因為城鎮人均可支配收版入不包括權農民。
按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確定的城區和鎮區。城鎮居民家庭包括戶口在本地區的常住住戶和戶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區半年以上的住戶,包括單身戶和一些具有固定住宅的流動人口。(北京市統計局)
鄉村是指《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劃定的城鎮以外的區域。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包括鄉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後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④ 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么回事,好像相差都很大,為什麼
人均GDP是最大的,它包含你拿不到的東西,比如政府的稅收、企業的投資等內容。
人均可以支配收入是拿到手的,扣除掉稅收的。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是中國特有的。一股城鎮比農村要高出一倍左右。
⑤ 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
國家統計局2013年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2695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義同比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比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
根據各省(區、市)公布的數據,統計發現,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天津、福建、山東這8個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水平。其中,上海最高,為40188元,是唯一突破4萬元大關的地區。其次是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469元,江蘇則排第五位,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677元。

(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擴展閱讀: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農民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區別:
從指標的含義上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中能用於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標。而農民純收入,則是指農民的總收入扣除相應的各項費用性支出後,歸農民所有的收入。
從形態構成上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種形態,即價值形態。它只是反映城鎮居民的現金收入情況。而農民純收入的實際形態有兩種,一種是價值形態,另一種是實物形態,主要是指農民自留的糧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
從可支配的內容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於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而農民純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產費基金,用於農民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另外,從兩者所反映的實際收入的角度看,農民純收入基本上反映了農民收入的真實水平。
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沒有包括城市居民在醫療、住房等方面間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部分。因此,在運用上述兩項指標進行城鄉居民收入對比時,要充分考慮兩者的區別,全面正確地加以分析。
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怎麼計算
城鎮居抄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公式襲: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所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調查戶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人均收入。它將調查戶家庭的總收入,扣除個人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再除以居民家庭的常住人口,得出該數據。

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當年統計上年度的,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0883元,增長8.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1554元,增長8.3%。所以201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
⑦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多少元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公報》表示,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比上年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45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恩格爾系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28.6%,農村為31.2%。
拓展資料:
居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總和。人均國民收入這一指標能大體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2012年5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1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其中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4556元,而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2452元,私營企業收入遠低於非私營企業。
其中,非私營單位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最高,達9萬元以上,最低的農、林、牧、漁業每年收入只有2萬元左右,兩者相差4倍多。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平均工資最高,達35562元,最低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每年收入只有1萬元出頭,兩者之比為3.03:1。
如果用非私營單位金融業的平均工資與私營單位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相比,兩者差距超8倍。除了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行業內部的收入差距也是比較大的。
北京的某家大型網路門戶網站,新入職的員工月薪2500元左右,高管年薪50萬元以上,收入差距達20倍。中關村某家IT上市公司,基層普通員工月薪4000元,高管年薪數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收入差距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資料參考:網路 居民收入
⑧ 201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去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吧。或者相關權威機構的數據報告。如果你想要了解往年的,都會有相內關資容料數據可查的。另外,18年經濟不太景氣,不知影響到居民收入沒?這種數據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祝生活愉快!!!!!!加油^0^~美好每一天!!
⑨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了GDP增速說明了什麼
南方網1月6日消息 「人均GDP達39357元,增長8.4%,與增幅差距縮小至1.1個百分點,這是多年來所沒有過」,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1月6日在省委十屆六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如是說。6號上午,廣東省委十屆六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由省委書記汪洋主持,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在會上作關於經濟工作的講話。黃華華說,從總體上看,我省經濟發展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結構調整有力有效,質量效益逐步好轉,人民群眾實惠增多,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經濟增長和人均GDP增長目標任務,在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宏偉進程中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2009年GDP預計達37759億元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推動力廣東全省經濟從2009年4月起逐步走出低谷並開始好轉,預計全年GDP達到37759億元,增長9.5%左右,超出預定目標1個百分點。人均GDP達39357元,增長8.4%,與GDP增幅差距縮小至1.1個百分點。黃華華說,今年經濟工作最大的亮點是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6%,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推動力,貢獻率達52.3%.在全省21個地市中,2009年GDP增幅排名第一的是清遠,增長16.5%,揭陽和汕尾增長16%,並列第二,佛山名列第三,增長13.5%.廣州、深圳、佛山、惠州、肇慶等市經濟增幅上升到兩位數,東莞市首次出現人均GDP增長高於GDP增長的好勢頭。除了珠三角地區競爭力增強外,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預計全年東翼、西翼和山區5市GDP增幅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4和1.7個百分點。自7月以來,全省進出口總額連續5個月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11月出現單月正增長。1—11月,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分別下降14.3%和14.5%,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8.8和3.9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小3.2和4.3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88.1億美元,增長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9%和11.9%,近年來首次高於GDP增速。9月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6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6個百分點。全省211.1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
⑩ 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嗎
今日(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當問到「2018年收入分配重點工作」相關問題時,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據統計,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3%,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
孟瑋指出,去年以來,各部門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頂層設計方面,推動出台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制訂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頒布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等一批政策文件;抓試點方面,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增收試點,穩步實施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科研機構和高校擴大收入分配自主權、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化等試點工作;再分配方面,提高了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醫療救助標准。逐步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此外,出台了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四是抓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標准體系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評估指標體系。教育公平方面,為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培養補充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薄弱學校改造。促進就業方面,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去產能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集體協商質量和效果評估體系。
五是抓數據監測。完善統計監測,促進電子記賬在新一輪住戶調查中擴大應用。加強中等收入群體及技能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等重點群體的收入監測。研究建立收入分配政策綜合評估體系。匯總統計中央和省級政務部門信息資源,啟動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
「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發揮好部際聯席會議機製作用,在促進居民增收、縮小收入差距方面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孟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