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鄉規劃的階段劃分
城鄉規劃是城市政府關於城市發展目標的決策,因此盡管各國由於社會經濟體制、城市發展水平、城市規劃的實踐和經驗的不同,城市規劃的工作步驟、階段劃分與編制方法也就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體,從戰略到戰術的層次決策原則進行。一般都將城鄉規劃工作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
總體規劃階段主要是研究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原則、戰略部署等重大問題,是制定後一階段詳細規劃的依據。後一階段的規劃對有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制定方案,也可以反饋到對前一階段工作的調整及補充。
我國 《城鄉規劃法》也規定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但在實際工作當中,為了便於工作的開展,在正式編制總體規劃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城市規劃綱要,對總體規劃需要確定的主要目標、方向和內容提出原則性的意見,作為總體規劃的依據。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進一步控制和確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的用途、范圍和容量,協調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詳細規劃根據不同的需要、任務、目標和深度要求,可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兩種類型。
我國《城鄉規劃法》還規定了城市規劃的審批辦法。現將城市規劃工作中各個階段的內容簡介如下: 城市規劃綱要的任務是研究確定總體規劃的重大原則問題,結合國民經濟長遠規劃、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根據當地自然、歷史、現狀情況,確定城市地域發展的戰略部署。城市規劃綱要經城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後,作為編制城市規劃的依據。主要內容如下:
(1)論證城市發展的技術經濟依據和發展條件;
(2)擬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論證城市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原則確定市域城鎮布局;
(4)論證並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城市規劃綱要的成果以文字為主,輔以必要的城市發展示意性圖紙,其比例為1/2 5 0 0 0-1/1 0 0 0 0 0。 城市總體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城市規劃綱要,綜合研究和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容量和發展形態,統籌安排城鄉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工程設施,並保證城市每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發展途徑、發展程序的優化和布局結構的科學性,引導城市合理發展。
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20年,但應同時對城市遠景發展進程及方向作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對某些必須考慮的更長遠的工程項目應有更長遠的規劃安排。近期規劃是總體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對城市近期內發展布局和主要建設項目作出安排。
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1)對市和縣轄行政區范圍內的城鎮體系、交通系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風景旅遊資源開發進行合理布置和綜合安排;
(2)確定規劃期內城市人口及用地規模,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
(3)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確定市、區中心區的位置;
(4)確定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編制城市交通運輸和道路系統規劃,確定城市道路等級和幹道系統、主要廣場、停車場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5)確定城市供水、排水、排洪、供電、通信、燃氣、供熱、消防、環保、環衛等設施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並進行綜合協調;
(6)確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綠化系統的治理、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
(7)根據城市防災要求,作出人防建設、抗震防災規劃;
(8)確定需要保護的自然保護地帶、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傳統街區;劃定保護和控制范圍,提出保護措施;
(9)各級歷史文化名城要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
(10)確定舊城改造、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提出控制舊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對規劃區內農村居民點、鄉鎮企業等建設用地和蔬菜、牧場、林木花果、副食品基地作出統籌安排,劃定保留的綠化地帶和隔離地帶;
(12)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提出規劃實施步驟與方法的建議;
(13)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內容和實施部署。
總體規劃的文件和主要圖紙:
(1)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歸入附件;
(2)圖紙主要包括:城市現狀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
(3)圖紙比例:大中城市為1/1 0 0 0 0~1/2 5 0 0 0,小城市1/5 0 0 0~1/1 0 0 0 0,其中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為1/50 0 0 0一1/1 0 0 0 0 0 0 城鎮體系規劃是政府綜合協調轄區內城鎮發展和空間資源配置的依據和手段,《城鄉規劃法》規定,要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和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包括確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合理布局區域基礎設施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明確需要嚴格保護和控制的區域,提出引導區域城鎮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城鎮體系規劃也是市和縣城總體規劃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的:一是完善和深化城市總體規劃的客觀要求;二是完善市帶縣、鎮管村行政體制的要求;三是切實保證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促使城鄉協調發展的要求。
我國城鄉規劃工作要提高科學性,重要途徑之一是從區域人手,開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研究,進行相應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在此基礎上對中心城市和縣城的發展進行綜合部署,避免城市規劃工作孤立地就城市論城市。我國不少大、中城市實行市帶縣體制,縣以下建制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市帶縣、鎮管村,其目的都是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通過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城鎮體系規劃,對區域內城鎮布局、交通運輸網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發展進行綜合安排,使之逐步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結合、協調發展的統一整體。城鎮體系規劃的任務和內容主要是:
(1)摸清區域的基本情況;分析市、縣發展條件、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提出區域城鎮發展戰略、發展目標;
(2)區域城鎮化水平和途徑的預測;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區域內重點城鎮或中心城鎮的發展條件分析及與周圍城鎮的關聯,提出近期發展的重點和生產力布局的建議等;
(3)確定區域基礎設施,如交通、水資源、能源及社會服務設施等的發展目標與布局;
(4)提出實施規劃的有關技術、經濟政策和措施。
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工作,是在政府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進行的。開展這項工作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搞好各方面的協調,搞好綜合平衡,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促使區域整體功能的優化。 近期建設規劃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步驟,是城市近期建設項目安排的依據。近期規劃期限一般為 5 年。近期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強制性內容:
( 1 )確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
( 2)依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確定城市近期發展區域;對規劃年限內的城市建設用地總量、空間分布和實施時序等進行具體安排,並制定控制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定;
( 3 )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相應的保護措施。
指導性內容:
(1)根據城市建設近期重點,提出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設施,城市主幹道、軌道交通、大型停車場等城市交通設施,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垃圾處理廠以及相應的管網等市政公用設施的選址、規模和實施時序的意見;
(2)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文化、教育、體育等重要公共服務設施的選址和實施時序;
(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綠化、城市廣場等的治理和建設意見;
(4)提出近期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措施。近期建設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以及必要的圖紙和說明。 詳細規劃的任務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規劃管理要求,或直接對建設項目作出具體的安排和規劃設計。
在城市規劃區內,應根據舊區改建和新區開發的需要,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和綜合開發、土地有償使用的依據。
主要內容如下:
(1 )詳細確定規劃地區各類用地的界線和適用范圍,提出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的控制指標;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有條件可建的建築類型,規定交通出人方位、建築後退紅線距離等。
(2)確定各級支路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3)根據規劃容量,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
(4)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築管理規定細則。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文件與圖紙:
(1)規劃文件包括土地使用與建設管理細則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歸入附件。
(2)主要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控制性規劃圖。
(3)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在當前開發建設地區,應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
主要內容如下: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築和綠地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4)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文件和圖紙:
(1)規劃文件為規劃設計說明書。
(2)主要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各項專業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反映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圖。 建制鎮一般需編制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實行鎮管村體制的建制鎮,其總體規劃應包括鎮轄區范圍內的村鎮布局。
建制鎮總體規劃內容和文件圖紙,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參照設市城市的要求執行。圖紙一般應包括: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5 0 0 0,其中縣域城鎮布局圖和城鎮村鎮布局圖圖紙比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編制村莊規劃,首先要依據鎮總體規劃或鄉總體規劃,同時也要考慮村莊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村莊的各項建設作出具體安排。
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1)農業生產用地布局及為其配套服務的各項設施;
(2)村莊居住、公共設施等用地布局;
(3)道路、給水、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
(4)環境衛生設施的分布、規模;
(5)防災減災、防疫設施規劃;
(6)分期建設安排及近期建設規劃。
村域范圍的用地規劃圖紙比例應為1/1 0 0 0 0,村莊范圍的用地規劃和近期建設項目規劃的圖紙比例應為1/2 0 0 0或1/1 0 0 0。

Ⅱ 城鄉規劃專業考研
你本科的專業就不錯的,
根據你的提問,
知道你應該是自然地理方面城鄉規劃專業的,
你的選擇沒有錯的,認真准備沒問題的。
Ⅲ 關於「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這個論文題目怎麼寫
試論城市規劃要點
引言城市規劃的定義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戰略、建設城市的綱領、管理城市的依據。如何打造一個城市的風貌、建設一個和諧、生動、合理的空間體系,是現在規劃建設中十分熱門的話題。城市規劃必須注重個性特徵,城市個性是一個城市的特色,是獨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識的城市越來越多,城市的個性特色已湮沒在程式化的鋼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個性化成為現代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突出特點。打好「文化牌」,彰顯文化特徵是十分重要的課題。美國城市建築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無論是歷史文化名城羅馬、威尼斯,還是現代國際大都市巴黎、紐約、芝加哥,座座堪稱文化藝術宮殿、建築博物館,處處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進這些城市,就彷彿走進了他們的歷史。因此,在城市規劃中必須處理好建設與繼承的關系,在發展中傳承歷史文化。否則,城市一旦失去歷史陳跡,猶如人失去鮮明的個性,得到的利益是暫時的,而遺憾卻是永遠的。
由於城市所處的空間地理位置、地形條件、氣象條件和自然環境的不同,構成了不同的城市環境空間形態,提供了每個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環境空間特性。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充分認識該城市的山、水、林和風景名勝等自然景觀要素,發掘、保護、利用、開發、改造自然環境空間特色,在共性中找出個性,圍繞個性建設特色城市。與此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的和諧與持續發展的戰略。
1.規劃與人文精神
城市規劃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國際現代建築會議第四次會議發表的《雅典憲章》中提出的,裡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區原則影響了現代城市規劃將近半個世紀。這種功能主義的原則,一方面向古典建築學派提出挑戰,使城市規劃、建築開始從古典的放射、圓形廣場一類形式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功能主義又使城市規劃、建築逐漸陷入機械主義,它刻板地分區肢解了城市的有機結構,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多方面聯系,破壞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結果是使城市形態單調、布局混亂、建築雷同。尤其是功利主義的影響,城市空間因最大限度的商業性開發,破壞了城市生態環境,污水、廢氣、雜訊、交通事故等給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因此城市在拋棄了人文精神的同時,便從「文明中最偉大的創造」變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壞」,也給人類帶來了生存危機。
20世紀60年代,重新關注城市的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和人們的生活,城市規劃中的人文理念開始復甦。與此同時,國際規劃、建築界人士開展了「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研究,並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城市人民」。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將得到完全意義上的復興與再生,人文因素將是21世紀城市文明的靈魂。
人文因素在中國的造城運動中是歷史悠久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國城市運動中的代表作之一,彰顯出皇權的氣勢和霸氣。現代的城市建設也需要這種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在繼承與發揚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為城市打造一種文化的底蘊。
1.1建築是人文精神的表現
1990年6月2日,國際建築師協會第十七次大會發表了《蒙特利爾宣言》。其開頭一行是:「建築是人文的表現,它反映了一個社會的形象。」世界建築史表明,人類的建築活動不僅是一項物質生產活動,而且還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數是由於建築藝術的魅力營造出來的。建築是時代的象徵。希臘雅典衛城建於公元前5世紀,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護神雅典娜帕提農神廟。衛城建築群是雅典這個黃金般的古典時期的紀念碑,是雅典全面繁榮昌盛的見證。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建築主要是國家性的大型建築,有些是專為榮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權。這個時期建造的盧浮宮東立面、旺道姆廣場、凡爾賽宮及園林,都體現了路易十四「偉大的時代」的「偉大的風格」。建築語言常常是民族的語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香港大樓,他以「中文的構思、英文的設計」,使這幢大樓滲透著深刻的人文含義:塔身,象徵著雨後春筍;風格,體現了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樓的外表面,展示出寶石圖案。有學者說,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築語言場教養、熏陶和塑造出來的。維也納的建築群及人文環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樂大師;德國的一批具有藝術特色建築群和濃郁人文精神的城市,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學家、科學家、音樂家。城市的建築具有強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個性和人文魅力建築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廣大居民,提升這座城市的文明素質,使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發展的推動力。
Ⅳ 城鄉規劃建設協管員考試考什麼
考規劃,建築法,還有行政執法教程,以及事實整治、
Ⅳ 關於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書籍
到交通書店啊,那裡不管是公路的、水運的、還是房建的,只要是工程上涉及到的書都有的,還有各類規范規程,
Ⅵ 城鄉規劃學的學科內涵
21 世紀是城市的世紀,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未來20 年中國城鎮化進程將對全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黨中央和國家政府高度重視我國城鄉建設事業科學發展,將社會經濟、生態資源、生命安全等與城市和鄉村建設統籌考慮,作為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城鄉規劃專業教育,是支撐城鄉建設事業的人才技術的重要保障。因此,將城鄉規劃學*作為一級學科進行建設,是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和城鄉和諧統一的重要支撐性工作。近二十年來,我國城鄉規劃學的學科建設發展很快,據2008年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國內設有城鄉規劃專業的大學院校在180所左右。辦學領域涉及面較廣,如建築類、地理區域類、人文社科類、農林類等。城鄉規劃學科的蓬勃發展,使得城鄉規劃教育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服務的必要性和現實性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國城鄉規劃教育正顯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承擔重要社會職能的作用。城市規劃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
我國早期城市規劃營造思想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後世2000 多年的發展,形成以中國為特色的東方城鄉規劃理論體系和歷史發展脈絡,對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世界現代城市規劃雖開始於19 世紀的工業革命,但經過100 多年的發展,已在緩解區域與城鄉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引導城鄉經濟建設與發展,維護生態與環境等方面顯示出無可替代的社會經濟價值。現代城鄉規劃學科是在借鑒相關學科理論基礎上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現代城鄉規劃學科開拓者霍華德倡導的「花園城市」、格迪斯的「人與自然融合」、芒福德的「區域整體協調」等思想,極大推動、深化和提升了現代城鄉規劃的理論思想,並在解決工業革命所造成的「城市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作用。正是這些相關交叉學科的滲透和理論拓展,使得現代城市規劃學科誕生。自20 世紀中葉,以城市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成為國際政界和科學界共同關注的焦點,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環境等交叉學科理論與思想大量湧入城市規劃領域,促成了城市問題和城市發展研究的繁榮,並出現了諸如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生態學、城市地理學、城市管理學等交叉學科。這些新興學科的誕生促進了城鄉規劃學科研究領域與范疇的不斷延伸和拓展。在20 世紀末(1999 年)國際建築師協會(UIA)召開的世界建築師大會上,中國清華大學的吳良鏞教授撰寫了大會的主題報告,提出「人居環境科學」的思想,吳良鏞教授用東方融貫綜合的哲學觀念,論述「人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提出建築學、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的綜合目標是為人類生活營建理想的聚居環境。吳良鏞教授「人居環境科學」思想在國際和國內得到普遍的認同和響應。現代城鄉規劃在學科理念上已經發生很大的變革。現代城鄉規劃學科是以城鄉建成環境為研究對象,以城鄉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質空間規劃為學科的核心,結合城鄉發展政策、城鄉規劃理論、城鄉建設管理等社會性問題所形成的綜合研究內容。研究對象應包括:對城鄉規劃區域發展、社會經濟宏觀層面的研究;對城鄉規劃設計理論、方法和技術問題研究;對城鄉規劃的管理、法規、政策體系等層面的研究。

Ⅶ 分析城鄉規范法規與城鄉規劃建設的關系
我覺得你要想弄明白這兩個之間的關系,應該先明確什麼是法規,什麼是規劃。
個人觀點:規劃就是計劃,《城鄉規范法規》屬於行政法范疇。
行政法是一系列行政法規范和原則的總稱,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行政規章。
我個人分析,《城鄉規范法規》應屬於行政規章里的地方規章,它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的行政處罰范圍內做出具體規定。因此它屬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約束力。
所以,《城鄉規范法規》應該是保障「城鄉規劃建設」達到既定目標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