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政府對緬甸項目
商務部抄網站「對外援助——對外援助項目進展」2008—2016年公布的項目信息顯示,中國政府援助緬甸的項目只有一個,是2010年建成的援緬甸國際會議中心項目。該項目由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驗收。援緬甸國際會議中心項目位於緬新首都內比都,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援緬重大項目之一。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包括1900座大型國際會議廳、各類中小會議廳、宴會廳、辦公用房和其他輔助用房等,建成後將成為緬甸舉行各類會議的重要場所。
㈡ 緬甸現在什麼狀況
仰光公交車
歐美國家近來接連向緬甸示好,緬甸也表示要對外開放。數十年來,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默默無聞的緬甸是什麼樣的?本報記者赴緬采訪一星期,在此為您掀起緬甸神秘面紗一角,講述真實的緬甸故事。
■溫度高空調少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部,與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寮國和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屬熱帶季風氣候。5月的緬甸,最高溫度持續在37-40攝氏度。人如果走在正午的大街上,感覺真的像在蒸籠里。
剛抵達緬甸,隨車導游一臉嚴肅地問:「知道緬甸為什麼叫緬甸嗎?」無人能答,導游繼續:「因為緬甸經常停電」。「哦,免電!」引來一陣鬨笑。緬甸電力供應不足,每天有臨時斷電情況,且從不提前通知。很少有公共場所或住家用空調,在第一、二大城市仰光和曼德勒的國際機場雖然都有空調,但都沒有開啟,一個個旅客大汗淋漓。
如果初來乍到的遊客實在受不了炎熱,有兩個地方是能夠保證開空調的,一個是高級酒店,另一個是玉器店,酒店和玉器店都自備發電機,政府供電中斷時,可以立即啟用發電機供電。因為,緬甸經濟不發達,能夠住酒店或買玉器的客人,絕對是有錢人,不能怠慢。
■英語好薪水低
緬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但是,男女老少都會說些英語,訪緬遊客說英語可以一路暢通。因為,緬甸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1824年至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直到1948年1月4日,緬甸才脫離英國宣布獨立。
在仰光和曼德勒商業街邊,立有大大小小的廣告牌,除了寫上緬甸語的廣告語外,還會標出英文。6月初,緬甸的學校統一開學,一幅小學生用的電子字典促銷廣告立在曼德勒街頭,整幅廣告上居然沒有緬文,全是用英語寫的。
計程車司機、超市收銀員、酒店服務員等都能說流利的英語,但他們收入並不高。一般沒有上過大學的職員一個月的收入只有600元人民幣左右,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一般可以從1000元人民幣起薪,看工作業績逐年加薪。現在,緬甸人開始重視教育,越來越多的緬甸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學,將來找份薪水高的工作。
■資源多經濟緩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達52%,素有「森林王國」之稱。緬甸盛產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但是,由於緬甸還沒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數十年來經濟發展緩慢,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有緬甸華人形容,現在緬甸的經濟狀況相當於30多年前的中國。
從緬甸大街
㈢ 緬甸目前政局如何去緬甸有危險嗎
一般軍閥不會主動攻擊政府軍的。電話是有的,除非你去的地方必須保密,回所以才答不讓有電話。毒品的話,就看你個人了,就算不在緬甸,還有人吸毒的不是嗎?如果你只是去做水力工程的建設,就是去的地方是山區,那裡的話,就要小心疾病,平時注意衛生,其他的你放心好了,很安全的。還有記得錢財不要帶太多,以免同夥起機心。我就在緬甸了,緬甸沒有傳說中的亂,水電建設的很多還不錯,我一個表妹就是做水電工程的翻譯員!
㈣ 緬甸企業非法私接光纖線纜將被追責嗎
緬甸通訊局發布信息稱,仰光市內有部分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私自從通訊塔上連接光纖線纜,從事相關業務。為了讓從事通訊業的公司企業實現良性競爭,違規公司最遲需在6月30日拆除違規連接的光纖線纜,否則,通訊部將於7月2日,對違規線纜進行強制拆除,同時,部門將對違規企業進行追責。

緬甸通訊局總局長稱,相關的公司企業如果想要從緬甸通訊局建設的通訊塔上連接光纖線纜,必須提前展開合法的商業洽談。部門已經於2017年6月、2017年8月、2018年6月分別向違規公司發布通告函,但只有部分公司進行了回應。
㈤ 緬甸為什麼會走上軍政府道路,結合近現代史談談
緬甸軍人政權的產生、運轉和走向
關鍵詞: 緬甸 軍人政權 產生 運轉 走向
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背靠中國大西南,是中南半島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約5300萬人(2004年),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有4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是其主導民族,約占總人口數的70%多。首都現在為內比都(2006年由仰光遷入),全國有七個省、七個邦和兩個直轄市。緬甸資源豐富但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緬甸還是一個軍人執政的國家,從1962年3月至今,軍人已在緬甸連續執政45年多,成為二戰後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1】
軍人政權是由軍隊控制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的一種政治統治形式。這是發展中國家常見的一種政治現象。軍人政體是介於傳統政體與現代政體之間的一種過渡政體。軍人團體以軍事力量或以軍事力量相威脅,通過流血或不流血的軍事政變推翻君主制政體或以議會文官政府以及其他形式的形體而獲得政體,並依靠軍事力量來維持專制制度。
一、緬甸軍人政權的產生
軍人政體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革命性的軍人政權, 另一種是保守性的軍人政權【2】,緬甸軍人政權正是後一種形式。議會民主制在緬甸實施的初期就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西方式政體吸納政治參與的程度與社會的實際參與水平發生矛盾;文人政府軟弱無力;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官僚階層結黨營私,統治集團內訌不斷,腐敗成風,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使剛剛成立的新政府幾乎無所作為。
緬甸獨立初期的政治體制受外來影響很大,具有明顯的模仿性和搖擺性,這與緬甸民族資產階級的畸形發展是分不開的,其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緬甸獨立初期民族資本的貧乏和對國際資本與市場的依賴。另外,獨立初期的緬甸國內各種政治力量發展極其不平衡,也為緬甸未來的政治不穩定埋下了種子,尤其是在緬甸這樣一個民族勢力嚴重對立並導致武力沖突不斷的國家裡,軍人政權的情強人統治也就應運而生。
緬甸國父昂山將軍在日軍的幫助下於1941年在泰國組建「緬甸獨立軍」並於1942年初隨同日軍攻入緬甸。之後日軍不履行讓緬甸獨立的諾言,卻准備成立效忠於日軍的傀儡政權,於是,昂山將軍又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緬甸光復,英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於9月重新佔領緬甸。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緬甸人民在其繼承人德欽努的領導下繼續獨立運動,1948年英國正式承認獨立的緬甸聯邦共和國,從此,緬甸以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獨立以來的緬甸,其政治制度幾經變化,1948到1962年基本上實行以吳努為首的資本主義的多黨議會制度。1962年,內溫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權,成立革命委員會。1974年,頒布新憲法,成立人民議會,組建了「社會主義綱領黨」,內溫任黨主席,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因經濟惡化,全國爆發遊行示威,黨主席內溫和總統吳山友辭職,吳盛倫被選為主席和總統。【3】
緬甸曾經實行過西方議會民主制度,1948年1月,緬甸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並且脫離了英聯邦,但在政治體制方面,仍然選擇了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度。獨立前夕制定的緬甸聯邦憲法規定,緬甸實行「三權分立」,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聯邦政府為最高行政機關;最高法院為聯邦最高司法機構。
但是,緬甸的議會民主制從確立之日起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執政集團的內訌,使政府總理吳努頭痛不已。1958年9月,吳努不得不將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參謀長奈溫將軍。1960年2月吳努再度執政後,緬甸局勢繼續惡化。1962年3月2日,奈溫以防止國家分裂為由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終結了緬甸的議會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隊接管政權,成立軍人執政的國家,命名「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23日將「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緬甸聯邦」由於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蕭條,國內反政府的活動持續不斷,1992年,丹瑞大將接替蘇貌執政,1997年改「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二、緬甸軍人政權的運行
戰後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從1962年3月至今,軍人已在緬甸連續執政45年多,成為二戰後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緬甸軍人的執政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1962年~1974年間的直接統治、1974年~1988年間的間接統治、1988年至今的軍人與政黨競爭體制。
在政治統治方面,1962年政變成功後,軍人直接掌握了國家政權,由17名高級軍官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奈溫最初的考慮並非由軍人直接執政,而是建立大眾政黨體制,但由於當時的政黨不願意與軍人合作,於是奈溫領導的革命委員會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政治制度,規定國家一切權力歸革命委員會所有,革命委員會主席奈溫既長期擔任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同時履行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總理)的職權,具有充分的立法、司法和執行的權力。為了加強政權建設,奈溫於1962年 7月4日成立了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革命委員會全體成員自動成為該黨的第一批正式黨員。1964年該黨成為緬甸惟一的合法政黨。【4】
由於軍事機關和純軍事方法不適應管理國家,奈溫決定採用比較正常的國家政治和行政體制,並從1971年開始了從完全的軍人統治向立憲軍人統治的過渡。1973年12月,全民公決以高票通過新憲法草案,1974年1月3日,革命委員會正式頒布新憲法,規定緬甸的政體為人民議會一院制,人民議會閉會期間,由國務委員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國務委員會主席即為國家總統。1974年3月,已退出現役的奈溫被選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即總統),山友當選為國務委員會副主席,盛溫任總理,革命委員會宣布解散,正式將權力移交給人民議會——「還政於民」。但實際上,奈溫政府仍是軍政權,因為政府最高層的官員多在軍隊中服過役,軍人1974年以後仍全方位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雖然新軍人政權一直強調不會長期執政,並於1990年5月在時隔30年之後舉行了新一輪大選,但卻拒絕交權給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全國民主聯盟,並多次軟禁該黨領導人昂山素季。緬甸新軍人政權也因此長期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軍政府最近在政治方面的作為就是響應「路線圖」計劃,緩解政治壓力。東盟的路線圖分三個階段:(l)迅速釋放昂山素季;(2)軍政當局同全國民主聯盟和少數民族代表進行對話,建立相互信任關系,促進「國民和解」;(3)通過東盟、美國、中國和歐盟等對緬甸表示關注的第三勢力給予緬甸側面支持,實現民主化,包括保證全國民主聯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憲法。最終實現的時間計劃為緬甸作為東盟主席國的2006年。
2003年8月30日上午,緬甸總理欽紐在接見各部門負責人、軍區司令、非政府的社會和經濟團體協會代表時,就緬甸未來發展政策走向發表講話,對緬甸民主化作出了具體安排。其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步,重新啟動1996年臨時中斷的國民大會;第二步,召開國民大會,逐步開始各項工作進程,建立一個真實的、有充分秩序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按照國民大會制定的基本原則起草新憲法草案;第四步,舉行全民公投,通過憲法草案;第五步,舉行大選組成議會;第六步,按照新憲法召開議會;第七步,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和議會組成的內閣及權力機構領導國家邁向現代化的、發達的新民主國家。這可以看作是對路線圖計劃重要環節的具體化。
然而,欽紐只不過是前台干實務的人物。國家軍政大權仍掌握在丹瑞大將手上。丹瑞交出總理職位,卻保留了國防部長、三軍司令和全國最高決策機構「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等要職。欽紐之所以被推到前台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為人文質彬彬,素來給人以溫和派的印象,對內外可起緩沖的作用。不過,未來的緬甸政治激流不可能容許他長期中庸騎牆。如果他執行的和解任務失敗了,欽紐的政治生涯也許就此告終。欽紐上將如今在「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內已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很可能步吳奈溫的後塵,屆時脫下軍裝,參加競選。
在經濟領域內,在奈溫執政的26年間,緬甸由東南亞自然資源最好、發展水平位居東南亞前列的國家成為了落後的國家之一,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緬甸國內也出現對軍人政權不滿的聲音。曾於1961年~1971年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吳丹,生前就堅決反對軍人政權。從1988年3月開始,緬甸持續爆發大規模的反奈溫政府示威遊行,奈溫被迫辭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職務。
現在,新軍人政權放棄了僵硬的計劃經濟體制,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商貿。目前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 %。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5】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在民族問題上,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錯綜復雜、民族問題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在國際政治中有著廣泛的影響。民族構成的復雜,民族壓迫現象較為嚴重,民族間的互不信任、歧視、仇恨、沖突十分嚴重,各民族之間的戰爭連續不斷。新軍人政權改變了以往政治高壓和軍事圍剿為主的策略,改為以政治安撫、經濟輸血為主,從而使多數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與政府達成了政治和解。
在政黨和社會團體方面,1988年9月18日,以蘇貌為首的緬甸國防軍又一次發動政變,推翻了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政府,建立了新軍人政權。在政治領域,新軍人政權組建了「國家治安建設委員會」(1997年11月改名「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政府官員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頒布均由該委員會負責。該機構的主席兼任政府總理,直到2003年8月才單獨任命另外的高級軍官擔任政府總理。新軍人政權宣布實行多黨制。緬甸政黨的數量在1989年 3月達到最高峰的233個,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並不多。到1990年5月大選時,只剩下93個政黨,目前還有九個合法政黨,其中七個是少數民族政黨。
緬甸現有第二大黨民族團結黨,最大民主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少數民族政黨撣邦民主聯合會;最大群眾團體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鞏協),系軍政府培育扶植的半官方組織,此組織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爭取群眾以抗衡反對派民盟的勢力。【6】
在處理與最大反對派的關繫上,軍政府施以鐵腕對策。1988年,緬甸爆發全國性反對軍政府、要求民主的運動。素季積極地參加到了這一民主浪潮之中。 9月27日,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成立,素季出任總書記。她在出任該職後更加活躍,四處演講宣傳,為即將舉行的全國大選做准備。民盟也隨之迅速壯大,成為全緬最大的反對黨。這一切引發了緬甸軍政府的警惕,最終在1989年7月20日以煽動騷亂為罪名對素季實行軟禁。
昂山素季在緬甸的影響並沒有因其被軟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緬大選,民盟大獲全勝,贏得了議會495個議席中的392席。但軍政府對此不予承認。這樣,民盟在緬甸爭取民主的努力日益具體化為兩點:要求軍政府釋放素季;承認1990年大選結果,將政權歸還給民盟。而西方各國也以這兩個問題指責緬甸政府侵犯人權,對其實行制裁,施加更大的壓力。
軍政府於1990年舉行了大選,昂山素季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絕對優勢。在正常情況下,她應該成為國家總理,但選舉結果被作廢,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回響,她於1995年7月被釋放。【7】她被多次阻止會見她的政黨支持者,並在2000年9月再次被軟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由聯合國主持的秘密協商後被釋放。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經歷一段時間的關押和9月的一次手術之後,她繼續在仰光遭到軟禁直到如今。2004年3月2日,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伊斯梅爾在緬甸看望了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季並與緬甸總理欽紐舉行了會談,再次試圖促使雙方展開會談。昂山素季,成了緬甸軍政府最頭疼的人物。
三、關於緬甸軍人政權未來走向的預測
軍人政權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不成熟的體現,緬甸軍人政權當然也不例外。它是利弊共生、優劣互見的政治形式。從政治發展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角度來看,它有壓制民主、加劇對抗、專制沒落的弊端,同時有強調秩序、整肅社會、集中權力和發展經濟的特定優勢。從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來看,軍人政體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它對於政治參與的限制,對於超過政黨進行政治動員的嘗試,對於階級合作的鼓吹以及對於行政效率和政府廉潔的倡導,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或推後了許多社會政治問題的爆發,贏得了發展經濟、安定社會的寶貴時間。盡管軍人政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軍政府集權政體的長期存在和延續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必然導致權力失衡,其專制集權的性質是與社會進步、政治民主的歷史潮流相背離的,民主化的趨勢不可抗拒。面對國內外的壓力與挑戰,外來的緬甸軍政府可能走向何處呢?我的預測是緬甸軍政府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自己的「新政」。
首先,緬甸軍政府會加快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爭取更大的民意來繼續鞏固自己的統治。經濟發展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發展經濟的首要條件是國際的和平和國內政局的穩定。政治穩定與政治變革、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緬甸當前最重要的是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國內環境。經濟發展對政局穩定的反作用。幾十年來國際上的實踐證明,只有持續、平衡的經濟發展,才能穩定政局。經濟發展對維護政局具有積極的作用。【8】
緬甸爆發「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價大幅度上漲影響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軍人長期統治導致的社會壓力需要釋放以及軍政府對民生問題的忽視。因此,目前緬甸局勢雖已基本穩定,但是動亂的根源並未消除。另一方面緬甸這次的所謂「袈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媒體炒作起來的,緬甸局勢並未惡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參加遊行的僧侶最多時也只有全緬僧侶總數的1/20,遊行只發生在仰光、曼德勒、實兌、帕科庫等少數大中城市,而且以往緬甸歷次反軍人統治運動的主力之一——大學生並未加入其中,緬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數民族也沒有與反政府運動形成呼應,軍人、警察、公務員以及軍政府扶持的最大社團——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仍然忠於軍政府。此外,目前緬甸多數民眾已厭倦政治斗爭,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領域。只要軍政府在今後一個時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軍人統治的危機並不像西方媒體渲染得那樣嚴重。
其次,緬甸軍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可能會主動機智地與各大政治力量盡快達成妥協或共識,以便是自己在未來的國內政治格局當中占據主導地位。緬甸新軍人政權一直在按自己的步驟推進2003年8月制定「七步走民主路線圖」。該「路線圖」主要包括:重新召開1996年以來處於休會狀態的國民大會;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以及其他中央機關,將領導人民把緬甸建設成一個現代、發達和民主的國家。就在開始出現抗議遊行的9月3日,緬甸政府宣布歷時14年之久的制憲國民大會勝利結束,將組織一個班子按照大會制定的新憲法原則起草憲法全文。根據新憲法的原則,軍隊在各級議會中必須擁有25 %非選舉產生的議會代表名額,三軍總司令是緬甸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國家陷入危機時可以接管國家政權。這些原則已得到參加國民大會的少數民族代表及其他階層代表的認可,這表明暫時沒有一支力量可以取代軍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再次,緬甸軍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可能會對最大反對派民主聯盟作一些低姿態讓步。由於爆發的「袈裟革命」導致國際社會更加關注緬甸的民主和人權問題,緬甸軍人政權極有可能在與反對黨民盟領袖昂山素季舉行對話的同時,仍按原計劃在2008年進行新憲法的全民公決,並在2009年舉行新的大選。但無論如何,軍人不會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主導緬甸政局的發展。
2001年9月底,91歲的奈溫病情嚴重。軍政府最高領導層為了防止在奈溫過世後對局勢失控、談判夭折、軍隊分裂,所以加快了談判的進程。這才是5月6日素季獲釋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而總結過去的斗爭經驗與教訓後,民盟也意識到必須在現實政治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妥協,以漸進方式實現緬甸民主。所以,在談判中,民盟及昂山素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也作出了讓步:民盟同意放棄要求軍政府承認1990年大選結果的一貫原則立場,同意與軍政府組成3年到5年期的聯合過渡政府,並根據在此期間通過的新憲法舉行大選。一旦民盟在大選中獲勝,保證不會運用法律追究軍政府的所作所為,昂山素季本人亦不在新政府中任職。
民盟同意在憲法中明確規定軍隊可在議會中擁有25%的席位,三軍總司令有權任命其繼任者和指定參加議會的軍隊代表,總統與三軍總司令級別平等,在得到總統授權的情況下,三軍總司令直接領導國家安全事務。 為了使談判得到全社會的認可,軍政府從2001年5月開始與其他合法政黨會談,並成立了包括奈溫在內的54人政治協商委員會。【9】
軍政府原計劃在2002年3月份結束與民盟的談判,此後組建過渡政府,待新憲法制定完畢後舉行新的大選。這也就是說,緬甸軍政府考慮在2005-2007年間完成向民選政府的過渡。如果這一計劃能夠按部就班地得到實現,苦苦追尋民主多年的緬甸將最終走上民主政治的軌道。
最後,緬甸軍政府內部在對待一些問題上尤其是對民盟的問題上分歧嚴重,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軍政府還要處理好統治集團內部的關系,防止發生內訌給反對派機會可趁。已故奈溫將軍,從2000年10月開始極力推動軍政府與民盟談判,但後來雙方的談判似乎又陷入僵局,民盟與軍政府對對方的不滿情緒又有所抬頭。但當時隨著奈溫年歲漸高,軍隊內部的分化也開始顯露痕跡。所幸內溫去世後軍政府內部沒有發生大的震盪。
㈥ 中鐵一局集團在緬甸項目
緬甸鐵道運輸部日前發布消息,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擱淺。該項目總投資至少700億元,未來投資可能上千億,中國中鐵(601390)的母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下稱中鐵工)為該項目的意向承建方。由於中國中鐵是整體上市,如果該項目實施,中國中鐵將承攬絕大部分工程。
「中國中鐵第二設計院已經完成了該項目的所有勘探工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副總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緬鐵路中國段的兩個主要工程高黎貢山隧道和怒江大橋已列入國家項目,原計劃6月份開工,但因為資金問題推遲。據悉,高黎貢山隧道至少要6年才能建成。
據相關消息,該項目擱淺的原因是緬甸民眾抗議,或是日本決定援助使然。日本今年3月末宣布無償援助緬甸7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2億元)幫助修建鐵路等設施。
王夢恕認為該項目無法順利推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緬甸國內的派系斗爭。王夢恕表示,該項目對中國意義重大,經過緬甸、馬來西亞可以最終到達新加坡,進而連接印度洋,既有經濟意義,又有政治意義,所以日本從中作梗也有可能。
在談判中,中方滿足了緬方很多要求,答應緬甸若中方派駐緬甸一個工作人員,就解決緬甸10個人就業的要求。由於建設資金由中方提供,中方要求以油氣、礦產資源進行還款,但雙方在這方面還未最終達成一致。據了解,雙方鐵路軌道寬度不同,採用何種標准也有爭議。
中緬鐵路項目醞釀已久,早在2006年,就有媒體報道中緬鐵路中國段馬上要開工。到2011年5月,中緬雙方終於達成備忘錄。中國中鐵在2011年5月31日公告,控股股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將組織實施木姐~皎漂鐵路運輸系統項目,全線新建線路長約810公里,公司正在與控股股東中鐵工進行探討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參與到該項目中。
該公告後不久,中國中鐵董事長李長進表示,中緬鐵路將從我國雲南的瑞麗口岸出境,連接緬甸木姐,向西南延伸,直抵規劃中的印度洋深水港皎漂港,全長810公里,是泛亞鐵路的西線。這一項目將採取BOT(建設-經營-移交)方式,由中緬雙方共同合作,經過5年半左右的建設期後完工通車。按測算,總投資至少700億元,未來投資可能上千億,由中鐵工牽頭實施,預計基建建設部分主要由中國中鐵來承擔。
但是到今年3月中緬達成的備忘錄結束之時,該項目並未開建。 「如果緬甸實在無法推行該項目,中國可以通過寮國、柬埔寨,繼續推動泛亞鐵路。」王夢恕表示。
據了解,中國和柬埔寨、寮國都有鐵路合作項目。其中寮國項目計劃投資70億美元,這條鐵路將主要由中國建築(601668)公司承建,預計2017年完工,初步的計劃是建設高鐵,但由於地形的關系,鐵路的客車運營時速最高為160公里,貨車時速不高於120公里
㈦ 緬甸遷都原因
鳳凰衛視月8日消息 香港明報報道 緬甸軍政府周一宣布,已開始把多個政府部門從仰光遷往緬甸中部的山區,作為新的行政首都。新首都位置隱蔽,位於遠離海岸的深山叢林,分析家指緬甸軍政府此舉是想防範美國攻擊,及鞏固軍政府的政權。
新都彬馬那位處中央
新行政首都位於仰光以北400公里的「彬馬(文)那」(Pyinmana),原是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軍政府在事前毫無徵兆下,突下令多個部門在周日一天內搬遷。資訊部長覺山將軍周一才對外證實經已遷都。他說:「自獨立後,仰光一直是政府所在地,歷屆政府都選仰光為都。但由於現在形勢已變,緬甸力求發展成為現代國家,建設一個位處中央的首都已成必須。當局選擇彬那馬,是因為它位處中央,能快速到達全國各地。」他又說,有需要在「戰略位置」興建一個「指揮和控制中心」。
周日共有9個部門受命率先搬遷,據報包括外交部、內政部、商務部、電訊部、國家企劃及經濟發展部等。
新都的建設被列為「最高機密」。政府消息稱,新政府建築群位處一個山谷中,佔地約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離最近的城鎮也有30公里。根據藍圖,它建成後將包括有總理官邸、議會大樓、機場、醫院、中型水力發電站、高爾夫球場、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納500名官僚的大樓,供各部門使用。另還有一個軍事大樓,內設軍方總部和地堡。
分析家指出,緬甸軍政府是在3年前開始構思遷都的。緬甸軍政府一直擔心遭美國攻擊,九一一後美國先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進一步加深了緬甸軍政府的憂慮。現時的首都仰光挨近孟加拉灣,相比之下,遠離海岸的彬馬那在戰略上就安全得多。
有利軍政府鞏固政權
另一仰光分析家則稱,遷都其實是軍政府全盤「政制改革」計劃的一環。自1962年開始統治緬甸的軍政府,近月稱推動「民主路線圖」,但外界一直質疑它根本不願放權。目前軍政府正舉行商討新憲法的會談,但分析家指出,即使在新憲誕生後出現民選政府,軍政府也未必願意交權,而新行政首都所在,更能確保它可緊握大權。
彬馬那位於緬甸的中心位置,軍政府機關搬遷至此,也令各路軍的將領更接近他們部署於撣邦、欽邦、克倫邦等地的軍隊。也有人認為,殖民時代的緬甸國王常會聽信術士意見而興建新宮殿,軍政府可能只是重復這做法。英國廣播公司則指出,無論軍政府動機為何,遷都已發出一個強烈信息--軍政府將使其權力更集中,鞏固政權的控制。
緬甸和中國的關系在歷史上一直非常密切,近代以來中國對緬甸的影響有增無減,無論什麼政府都必須要考慮和中國這個強大的鄰居保持良好的關系。目前在中緬邊界的4個特區中,緬甸政府的影響力遠比不上中國。
大家還記得去年中國要求關閉周邊境外地區的賭場嗎?緬甸特區內的賭場中國雲南相關部門協商一下就關閉了,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水電煤氣通訊設施等等全部都是中國過去的,看到那邊的電信廣告寫著「國內長途XX元」不要以為是緬甸,那指的是中國。「中國移動」的營業廳就在那邊的大街上站著呢。
美國對緬甸軍政府不滿的表面原因是緬甸打擊毒品生產不力,大量的海洛因經過各種途徑進入美國市場。其實更深的意思是因為緬甸政府和中國的良好關系,可以說緬甸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一個特殊夥伴,軍事合作也比較密切。據傳有必要的話可以威脅到馬六甲海峽,美國人對這個海峽可是非常看重的,一直宣傳是一旦發生戰爭必須要控制的幾個咽喉之一。2001年以來美國就以毒品和人權問題向緬甸政府不斷施加壓力,局勢相當緊張一度准備動手,最後中國政府做出了一個舉動,讓美國的軍事機器停止了運轉。現在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國政府把邊防武警換成了正規軍,老美也許擔心動手後的混亂局勢下,中國軍隊直接進入緬甸,進而更加便於控制緬甸的局面。
如果直接的軍事對抗,緬甸政府絕對不是美國的對手,現在想和美國搞好關系的代價太大,弄不好就是一個亞洲版本「巴拿馬」。相比之下,倒向中國的政策更有利些。為了保險起見,秘密的把首都搬遷到內地也不難理解了。
㈧ 緬甸十大首富
你好!
我是緬甸消息網的老古,今天就給你講講緬甸富豪排行榜!
據小編整理的資料,緬甸富豪有15位,因為擔心篇幅過長,今天就給你介紹前六位。這六位的名聲,家喻戶曉,但具體他們從事什麼行業,如何發家,還得我簡單介紹介紹。
進入正題前,我想說明:
人人都說吳德撒 ဦးတေဇ 是緬甸首富,可在我看來,誰是首富誰也說不準,因為沒人計算過這些大咖們的資產,也沒人能100%確定他們的資產清單,更沒有國家政府或國際做過相應調查和統計。你說吳德撒有多少錢?誰特么能拍胸脯說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他比較有可能排前三,為什呢?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最有錢的。不信你路邊隨便拉個人問問看。那又為什麼大多數人都這么說呢?可能因為他涉及的行業種類比較多樣化,大家也比較熟知吧。
所以,
以下排名順序不代表他們個人資產地位。
吳德撒 ဦးတေဇ (1964)

▲吳奇凱
主要企業:Eden Group
涉及行業:房地產開發、高爾夫球場投資、酒店、銀行、餐飲、大米貿易、煤及汽油開采。
有名項目:MAPCO碼頭、Myanma Apex Bank、Hilton 酒店、Fuji咖啡屋
吳奇凱的商業王國始於1990年,從事房產項目建設。因與軍政府的關系,曾獲權承建許多政府房產項目。也因此關系,業務范圍迅速擴大,目前業務已遍及緬甸主要城市如仰光、蒲甘、內必都及克欽邦,同時在很多有名的旅遊景點擁有酒店,就連東枝市的Aye Thar Yar 高爾夫球場也屬於該集團。
在Eden Group的諸多行業中,酒店、銀行及農業最為成功,集團內行業板塊佔比也最大。最終,也因與軍政府的關系,被美國制裁,列入黑名單。
近期,Eden Group也開始做公益項目、捐助社會發展項目、為許多農家孩子上大學提供助學金;同時,為了能讓農民使用農作機械,提高生產效率,該集團旗下的Myanma Apex Bank(銀行)提供低息小額貸款。
來源:緬甸消息網
㈨ 緬甸施工工程需要資質嗎
緬甸施工工程需要資質嗎?緬甸工程施工需要資質的嗯,這是由國家出具的資質證明才可以施工
㈩ 我想去緬甸發展下。有懂行的朋友聊聊嘛
按照我對國際形勢的發展的了解,接下來緬甸是大發展,緬甸可能會被選定下一個污染國家。雖然有印度,但是印度帶不起我國的中東部,由此,你懂吧,按照國家發展需要,我們需要讓緬甸發展起來。今年國家,取消了很多污染類的,造紙,印刷,染色,化工等日化類第一道企業。
緬甸是分享,和稀釋日本和韓國經濟的重要策略,台灣就成了囊中之物,但是對台灣問題,會允許經濟入侵。今年國家,取消了很多污染類的,造紙,印刷,染色,化工等日化類第一道企業。年尾,你們也看到新聞了,減少部分日化產品的進口關稅,為什麼?不從政治角度去解決台灣問題,如果緬甸工廠成立,下一個要分解掉的就是台灣,日本韓國的政治權力,世界舞台上徹底被制肘。所以,總的來說,35國家亞投資發展銀行,要弄的不是一籃子貨幣,一籃子貨幣是個虛頭,真正要搞的是把緬甸抓在手裡,這樣、,包括日本韓國之類的西線全部被稀釋掉了。原來日本韓國的西線經濟路線,都是馬六甲,北澳洲一代嗎,你們也知道的吧,然後如果緬甸直接作為工廠的話,誰特么還把原料運到日本韓國去那麼遠加工。肯定也有,但是會徹底把國內的一部分民營企業,日化類的封掉,然後最多損失是一時的,集合了這些民營企業的潛力,最多削弱整體的百分之30左右,在緬甸那邊開設集中日化工廠,原來日本韓國的西線經濟,最少要被分割掉三分之一,也許不要五年直接稀釋。如果沒有靠譜的朋友在那邊接應你,千萬不要獨自去,因為那邊的毒品種植販賣比較多,犯罪率較高,沒有人幫你很容易被壞人利用的,而且勞動報酬低,沒有一技之長到哪都走不通的,建議在國內磨練自己,通過公司派遣學習工作過生意上認識的緬甸人推薦之類的正規途徑,再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