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桂城建設局

桂城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0-12-01 14:20:02

㈠ 去佛山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好還是廣州市荔灣區建設和園林局好,倆個都沒有編制

不能這么簡單地作出判斷的,這要看兩單位的待遇和工作性質,也跟你的住處、人脈、喜好有關

㈡ 佛山南海桂城地鐵站附近有沒有建設銀行

有, 出站後,在南海大道北 往北行200多米 然後左轉 到南新五路 有個 建行桂城支行,

出站後大概一共走400米吧

㈢ 桂城桂園小學發展情況

桂園小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以教育「三個面向」的指示為指針,以素質教育為導向,走「教育科研」的道路,以發展教育信息化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長期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下,在專家們的指導下,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信息化教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95年被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確認為南海的首批《全國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學校》;98年11月又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六所「教育科技園」實驗學校之一;99年成為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2001年參加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研究》;2003年參加中央電教館「十五」規劃課題《優秀電影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實證研究》;2003年參加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小學STS(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課題構建與實施研究》。
目前在校學生人數1504人,有28個教學班,教師65人,教師平均年齡32歲。從學歷結構看,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專科以上64人(其中本科35人,在讀本科29人),占教師人數的98.5%,在讀專科1人。從職稱結構看,高級教師47人,占教師人數的 72.3%,這是一支事業心強,富有較豐富經驗的朝氣蓬勃的年青隊伍。教師中涌現出一批新型的師資隊伍,其中全國「四結合」教改先進分子1名,南粵教壇新秀2名,省優秀自然教師1名,佛山市骨幹教師1名,南海區十佳教師1名,南海區骨幹教師3名,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南海區信息技術學校先進單位。
從2006年12月我校被評為廣東省第三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以來的一年裡,學校能根據《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參照《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檢查細則》開展實驗學校的各項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下面我們從七個方面檢查和匯報我校的實驗工作。
一、工作落實情況
學校按《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成立了領導和組織實施實驗工作的專門領導小組——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實驗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由校長崔志輝擔任,副組長由主管學校教學教研及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副校長郭志武、教研處副主任吳崇剛等領導擔任,成員由教研助理張啟強、潘光志老師及各科組長等教師代表組成。領導小組成立後首先根據《意見》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制定了包含了實驗目標、實驗任務和實驗步驟等內容的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工作的計劃,該計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一年來收到明顯的實驗工作效果。
二、三個覆蓋率
一年來,我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加大現代教育技術在硬體建設、軟體建設、培訓教師、教育科研和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使我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三個覆蓋率的指標上較原來又有了新提高和鞏固。一是教師覆蓋率達到100%,要求教師人人參與實驗,人人懂得計算機操作,掌握上校園網的方法,進行電子備課,會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教學,掌握上網技術,善於通過國內外互聯網,本地區教育科研區域網獲得信息資源,會使用常規電教設備和多媒體電子教學平台進行教學,會改編課件,會設計課件腳本,製作多媒體課件(方便、普及型的PPT課件)。二是課時覆蓋率達到68%,要求教師絕大部分的課時都使用多媒體軟體,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三是學科覆蓋率達到100%,各科教學都要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設立研究課題。
一年來,我校重視信息技術學科,按照上級要求開足開齊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外,我校對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十分重視,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設立電腦趣班和奧賽班,旨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發揮學生特長;在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已成我校特色,利用課余時間學生自主利用多媒體電腦上網收集相關資料,自主分工協作完成相關學習內容。
三、教學環境建設
學校根據《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克服了資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困難,採用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不斷完善校園信息化建設,硬體、軟體、潛件三方面齊抓共管。為了搭建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以信息化、網路化的教育手段取代舊有的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落後教學手段,實現網路教學、遠程教學、教育資源共享。近年來,學校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方面的資金約500萬,使學校具備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條件,為實驗研究能夠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1、優化「資源」建設
建校園網力求以超前意識使各種設備、設施達到最新科學技術的水平。我校採用將計算機網、閉路電視網、廣播網三者合在一起的「三網合一」校園網路系統,並以10兆光纖接入城域網。為了網路的安全,我校安裝了諾頓網路版殺毒軟體。有2台IBM伺服器,全校共有235個信息點,建成多媒體教學平台41個、學生用電腦170台,全校66位老師配置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設立總控制室,配置總伺服器、光碟刻錄、數碼攝影、VCD、DVD製作系統和DVD操作系統等設備。建成有先進設備的電腦室2個、電子閱覽室、總控制室,全部教學用室安置電教小平台。我們大力加強軟體建設,做到:其一、有較好的系統性軟體(涵蓋教育、教學、管理、後勤等方面,有用戶管理系統、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有學校自行開發適合本校實際需要的教學軟體。其二,抓好資源庫的建設,確保教育、教學的信息量需要。
2、合理配置室場設備
合理配置室場設備是校園網發揮作用的關鍵。我們做好信息點的布局,在關鍵的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資料室、電腦室、多媒體製作室、教室、辦公室等多設信息點,調整好網路的集線器和交換機的布局。
3、強化管理
我們強化校園網管理,實行按章治校,依規辦事。一是硬體方面,包括網路使用規范、上網規范、室場使用管理制度、信息點教學平台、電子講台、計算機操作管理制度、維修保養制度等。二是軟體方面,包括網路教室及計算機軟體的配置更新規范,教學軟體、工具軟體的培訓推廣應用制度,軟體的購買、收集、製作制度,光碟、音像製品、素材庫軟體的使用保管、教師工作的評估激勵制度等。實行全員管理,人人定崗明責,有獎有罰,達到強化管理的效果。
4、進入信息高速公路
校園網與國內外互聯網、本地區教育科研區域網相聯,實現國內外教育資源共享,並建設學校遠程教學環境,建立網上學校,實現家庭電腦與校園網相聯,建立學校或地區性的教育資源交流網路,藉助遠程教學資源改革學校的素質教育,使信息高速公路進入教育領域,促進教育現代化。
四、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情況
科研興校是我校的辦學思路之一,學校十分重視校本教育科研,制定《桂園小學校本教研與教師培訓制度》和《教育科研獎勵辦法》,使我校教育科研從立項申報、中期評估、結題總結、成果評審獎勵、經費(條件)保障等方面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其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全是我校開展課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我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課題研究上,被批准為「十一五」國家級子課題立項三個,分別為:《應用MP—Lab促進中小學數學知識建構研究》、《2008年中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遠程協作學習》、《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十一五」重點課題《城域教育信息化實踐應用的績效研究》項目學校》;省級立項課題兩個,課題為《網路環境下的教師協作研究共同體的構建與互動發展研究》;《探索家校同步實施心理建康教育的途徑和策略》;佛山市立項課題一個為《小學數學主題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南海區立項課題多個。2008年2月為促進我校網路遠程教學的發展,提升教學成效,推動教學交流與拓寬學生視野,學校參與香港「視像中國(V-China)」研究計劃參加香港優質教育基金「視像中國」項目研究。所有課題研究基本上均能按計劃順利進行,並取得一定成果。
五、教學資源配置開發使用情況
我校較為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購置、交流、下載和自主開發等途徑解決軟體資源的問題。首行根據教學需要購置了一定數量的音像、電子教材,如各年級每學科配置錄音、錄像、投影教材和VCD光碟等多套;電子圖書5萬冊;各年級各學科還配置了多套多媒體教學軟體。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各種教學資源,如瑞文課件網站的有償使用以及大量下載各種免費的課件和素材來充實我校的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學校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重視和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和設計教學資源,專門成立了學校的軟體製作小組,每年舉辦一期的CAI課件製作大賽,目前我校教師自製課件數量已累積達100多個,僅去年一年就自製課件近20個;同時我校教師還在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例如綜合科組專題網站、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知識產權網站都能較好地體現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特色、影響也越來越大。
六、培訓情況
為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我校十分注重採取各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
1、校內培訓:
a.組織全校教師學習電腦的有關知識。
b.邀請專家講座,如我們先後邀請總課題組的何克抗、李克東教授、謝幼如副教授等來校做講座,通過組織理論學習、研討和開展教研活動,把建構主義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探索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識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教學模式。重點研究如何讓學生在多媒體網路下利用計算機這個認知工具來自主學習。
c.請市區教育局教研室、電教站的領導前來指導。
d.學校每周召開一次課題組研究會,總結經驗,提出存在問題,研究解決的方法;每學期進行兩次專題研討活動,平時根據教學需要,隨時組織課題組教師觀摩教學優秀課例,或互相聽課、評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校外交流學習
學校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每一名教師都有學習提高的機會。組織課題組成員多次到深圳、廣州、中山、珠海等試驗學校參觀、交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區的經驗交流會(年會、分片會、專題研究會議等)及各類培訓班。一年來,先後派出教師到香港、澳門、北京、浙江、四川等省外學習40人次,省內學習200多人次。
我校重視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進行培訓和提高,採用邊學邊用、邊用邊學,「走出去,請進來」,建立了將學習、應用和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崗位培訓制度。具體分三個層次:領導培訓,主管領導參加了省以上組織培訓2人次,如:郭志武副校長參加中央電教館在深圳舉辦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專題培訓班;電教人員和學科電教骨幹教師參加了省市組織各種培訓30多人次,如:馮文凱老師參加廣東生物網站建設研討會,鄧輝燕老師參加了廣東省第二期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王繼海等20多位老師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學科教師培訓等;一般科任教師的全員培訓,目前我校教師100%參加了計算機初級培訓,並獲得證書,80%參加了中級培訓,並獲得證書。培訓內容為:計算機操作系統、office 2000、CAI課件製作技術、網頁製作技術、網上操作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等等。為鼓勵教師學用結合,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水平,學校每學期定期舉辦現代教育技術示範課和探索課,每年舉辦一次教學公開周,每年舉辦一次現代教育技術大賽(由教學設計、課件製作和課堂教學三部分組成)。
七、實驗工作效果
通過實驗工作的開展,對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參加實驗工作一年來,我校教師通過培訓學習、應用研究和總結交流等實踐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其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設計能力以及教學應用與研究能力,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上的應用也大大地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我校學生在電腦製作比賽、學科競賽、「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一年來我校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領域的應用研究成果在省以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10篇;在南海區發表或獲獎的論文25篇;優秀課件、課例評比獲廣東省以上獎勵5項。
每學期我校都承擔市、區級的大型研究活動,還定期對周邊的兄弟學校舉辦公開課研討活動,加上平時不定期的公開教學,每學期我校都接待大批的兄弟學校教師進行教學交流,起到了實驗學校應有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受到兄弟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八、經驗總結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1、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科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水平,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了知識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業成績。我們發現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中,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的上課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在課堂上,大部分同學能認真對課堂內容進行思考,並積極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很多平時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比較內向的學生,在網路這個環境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盡情展示他們智慧的舞姿。
2、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擴展了想像力,促進了思維力的發展,訓練和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通過試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
學生在網路教室參加網上論壇、使用電子郵箱、瀏覽下載教育教學資源已經成為網上數字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有效地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文化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與文化;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提高了教學教研能力
在試驗中,我們按照實驗研究的要求,每個教師都能認真鑽研教學理論,積極探索學科教學新模式,注意積累經驗,撰寫教學總結和論文,積極參與課件的製作,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教學理論、教學思想、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都有一個新的起點,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2、在教育科研中造就「科研型」教師
我校是南海區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時間最長、項目最多、成效顯著的學校之一。每當舉辦教研課,兄弟學校都踴躍到我校觀摩、交流。教師參與科研必然帶來文化知識底蘊的增厚、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增強,從而實現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並培養了一大批教學骨乾和教學能手。一年來,共有20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獎勵或在國家級刊物發表;30篇獲省級獎勵或在省級刊物上發表;16篇獲市級獎勵或在市級刊物上發表。
(三)、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帶動了學校形象整體提升
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學校不斷改善基礎環境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學校文化內涵。而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獲得了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同時,學校的形象得以整體提升。學校先後榮獲「南海區教育管理先進學校」、「南海區學科『四結合』教育試驗研究先進單位」、「南海區信息技術示範性學校」、「佛山市知識產權教育示範學校」、「佛山市先進家長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性學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地區『支持兒童』活動優秀組織獎」等。真正發揮了廣東省信息技術實驗學校的示範引力作用。

㈣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怎麼樣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建設桂城我話事作文

又一個充滿挑戰、富有收獲的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校語文科組在區、街道教研室和學校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 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繼續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審視、調整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確立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為目標,切實提高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質量。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工作,我校語文科組教學和教改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科組建設,認真落實常規管理。
本學期認真落實好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評五個環節,全面推進科
組建設。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學校教導處的組織下進行教學常規檢查。科組認真開展各項檢查、分析、總結工作,聽課、教案和作業批改情況同步檢查。我校語文老師按照學校要求,踏踏實實開展好常規教學工作,認真做好學生的作業評改和輔導工作。 本學期各年級重點檢查的作業內容:一、二年級:田字拼音本、聽寫本(落實學生字詞的掌握);
三、四年級:練習冊、作文本(落實學生作文起步);
五、六年級:練習冊、作文本(落實對學生的作文指導)。
檢查後,認真總結檢查情況:
① 老師批改認真、細心,扎扎實實抓好學生的書寫。
② 學生書寫認真、工整,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③ 中高年級的作文訓練量充足,中年級注重落實抓好作文的起步,高年級注重落實抓好作文的指導。
④ 學生普遍作文認真,題材廣泛,重視起稿和修改過程。
⑤ 老師批改作文細致,根據年級特點給予恰當的評價,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有利於開展作文教學。
同時,向老師提出使用、整改建議:
① 低年級普遍存在聽寫少,應當常聽寫,多聽寫,反復聽寫,落實學生對字詞的過關。
② 聽寫時要寫上拼音,全面抓好基礎。
③ 學生寫錯別字了,要注意給學生起個正確的,落實改正,工作做到細、勤,逐一過關,不走掉一個學生。
④ 老師批改作文,注意形成自己的批改符號,與學生達成共鳴。
⑤ 作文批改注意眉批和最後的點評相結合,評價要體現指導性和鼓勵性相結合。
⑥ 抓好學生錯別字的改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堅持學科培訓,建立自我提升制度,提高教師教研教學能力。
科組堅持學科培訓,深入學習研究新課程標准及新理念、新精神,加強
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確立現代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每周開展科組學習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組織一骨幹教師指導一位青年教師。落實好新教師培訓制度。本科組本年度新教師是梁慧賢老師,第一學期上三節匯報課,第二學期上一節匯報課;新調入教師有黎群、曾芳、鄧耀華老師,上下學期各上一節匯報課。
組織老師參加各項學習、觀摩活動,本學期組織參加的學習活動有:①南海區實驗教材教學研究活動。②桂城街道各年級實驗教材培訓。③佛山市語文示範課例活動。④南海區「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結題示範活動。⑤生本教育研究課觀摩活動。⑥深圳名師教學觀摩活動。
另外,認真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有質量地開展「磨課」活動。每一位語文老師切實去思考教學,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探究,內容囊括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課外閱讀指導等。同級組的老師互相聽課、評課,共同提高。同時,科組內組織專題性的教學經驗活動。就某個研究專題開交流會,研究的專題是貼近老師教學的、為老師所關注或疑惑的地方。研究專題及主講老師:
① 如何抓好課堂常規,技巧地落實學生認真聽課?(學校安排)
② 如何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曾 芳)
③ 如何讓自己成長起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鄧耀華)
④ 如何落實和提高學生作業質量?(陳惠儀)
⑤ 如何指導學生習作,並修改習作?(陳幗兒)
⑥ 解讀《語文課程標准》?(黃翠鈴)
交流會上老師們討論熱烈,經過系列培訓活動,每位老師都得到提升。
三、從科研中求拓展,深化課題研究,大力開展資源開發。
科組全員動員起來,人人參加課題研究,堅持以人為本,重點開展「生本教
育的理念與實踐模式研究」、「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校本課程)和「口語交
際與綜合性學習」三大課題。同時,我們探究個性化閱讀和個性化作文教學模式,
成立朝陽文學社和小桂花記者站,為學生創設了更大的展現自我的平台。文學社
和記者站設有專門的指導老師,組織學生開展文學鑒賞、文學創作、采訪、對外
投稿以及參加各類作文競賽等活動,極大地豐富學生文學活動,拓展了語文教學
的資源。本學期已有不少學生在《珠江青少年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四(1)班
簡淑雯的《新年寄語》、四(4)班李東鋒的《美麗家園》、《尋找秋天》、五(1)
班謝觀男的《升旗》、何卓玲的《和諧家園》、五(4)班李相宜的《我在口語交
際中成長》、六(4)班鄭嘉惠的《構建「大科技」文化,培養現代創新人才》、
何季鴻的《我們的新天地——朝陽文學社》。
四、積極參加語文競賽活動,打造精品,促進師生的素質的提高。
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參加各級各項比賽,碩果累累,充分體現我校師生的綜合素質。周少梅、鄧耀華老師參加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養比賽, 榮獲桂城街道二等獎。組織學生參加「愛衛杯」小學生作文大賽,三(4)班丁雨的《我幫爸爸改陋習》、四(3)班簡淑瑤的《力力變了》、五(4)班李相宜的《一根木筷子奇遇記》榮獲南海區三等獎。組織開展校內四、五、六年級作文比賽,極大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附: 桂城中心小學2006——2007年作文比賽獲獎名單

四年級
一等獎:
四(1)班:蘇梓聰、劉希婷、林聖傑、鄧凱茵、黃東華、方誌恆
四(2)班:羅鈺雯、曾宇翔
四(3)班:王玥、邵會澤、簡淑瑤、楊浩輝
四(4)班:林桐、何秋彤、李東鋒、盧曉亮、范煒琦、
張丹、鄧瑋、曾東霓
二等獎:
四(1)班:孔繁聰、溫添、路銘、馬世皎、呂智彪、
鄭曉穎
四(2)班:朱雯嘉、劉小妍、吳碧君、徐子涵、郭芷燕
四(3)班:陳基榮、楊嘉敏、胡泳珊、黃雨薇、陸寶瑩、胡梓嵐、何浩欣、
朱敏瑩
四(4)班:劉曉婧、鄺迪昭、王永鑫、朱海川、陳嘉祺、蔣倩婷、張曉晴、
何浚希、曾曦楠、劉思典、梁苑婷、古霖

五年級
一等獎:
五(!)班:方穎欣、陳天翱、王滔燁、戚嘉欣、羅灃、
曾志勇、梁靖、黃穎欣
五(2)班:餘明容
五(3)班:袁清華、陳安祺、鄭招陽、梁雅婷、袁穎濤、傅詠怡、倫韻珊
五(4)班:梁綺堃、李千慧、馮培慧、陳嘉琳
二等獎:
五(!)班:江俊傑、金雪、馬瑞英、吳嘉駿、林苑淇、
戴浚傑
五(2)班:何家豪、許佐鵬、黃蘊瑤、羅影琪、鍾煒灝、潘曉瑩、歐陽鋆、
李倩欣、陳宇琪
五(3)班:李嘉寶、鄧瑋琪
五(4)班:許芷君、陳金豐、文谷瓔、胡錦龍、謝志鏗、何卓倫、李善祺、
吳桐、曾明輝、梁日明、盧浚宏、呂浠彤、梁韻欣

六年級
一等獎:
六(!)班:周馨博、吳葦揚、申遠
六(2)班:廖嘉敏、孫王成欣
六(3)班:黎穎欣、劉王鈺、周穎詩
六(4)班:楊瑜靜、林智嘉、孔嘉詠、鄭嘉慧、何昱洋、陳曉琳、何季鴻、
嚴舒雅、傅日榮、羅錦茵、劉栩煒、鄒楚瑜
二等獎:
六(!)班:區子晴、潘祉蓓、鄧柄賢、張玲臻、彭浩洋、黃雪欣、陳靖琳、
多津
六(2)班:吳靖芸、高雅、鄧妤、汪燕君、梁婉欣、
李晴華、倫葆瑜、程鍵生、弄鎵瑛、黎雪欣
六(3)班:李詠萱、許佳欣、周綺雯、謝楠、黎傑文
六(4)班:何昭璇、陳偉浩、黃綺華、陳貞瑩、楊銳燦、張瑞君、李曉怡、
楊俊鍵

五、加強兄弟學校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
積極開展與其他兄弟學校的交流活動,與平洲中心小學、夏西小學結對子,開展教研教改活動。本學期,我校鄧耀華老師到夏西小學異地上研究課,即用夏西小學五(1)的學生上《慈母情深》這課。鄧耀華老師頗具個人教學風格,課堂結構嚴謹,一環扣一環,充分體現老師駕御課堂的能力,善於調動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融教學機智、情感、處理技巧於一體,受到好評,當天教研氣氛濃厚,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在往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深化課題研究,創新開展工作,不斷拓展資源開發領域,爭當科研型科組,每位老師爭當科研型教師。

閱讀全文

與桂城建設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