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門市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1979年,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海門市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海門縣基本建設局設計室成立了,隨後,隸屬於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的海門縣城鄉建築設計室也應孕而生,兩家設計室成為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最初的基石。
法定代表人:周建勇
成立時間:1979-08-01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68400002453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海門市海門鎮育才路135號
㈡ 海門住建局屬於什麼性質單位
海門住建局,全名為海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屬於海門市人民政府下轄的行政部門,屬於人民政府行政機關單位。
㈢ 海門發展的怎麼樣貌似好像發展不是很好哦
2006年,江蘇省海門市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儲蓄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6項指標蘇中縣(市)第一。今年以來,該市經濟繼續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1至4月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4.5億元,增幅16%;財政收入達到9.83億元,同比增長36%;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億美元;引進市外民資注冊資本13億元。驕人的成績讓人深切體會到海門人的氣魄---
現在,走進海門,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項目建設的濃濃氛圍、城市建設的美麗景象以及新農村建設、效能建設的喜人成果。海門人讓你處處感受到他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烈氛圍。
項目建設,跨越式發展「助推器」
海門市委、市政府在推進「崛起蘇中、跨江爭雄」進程中,審時度勢,將項目建設作為組織運籌區域經濟工作的關鍵,推動海門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以「項目建設年」為主線,抓住猛攻大項目和推進項目落地兩大重點,以大項目促進大投入,以大投入促進大發展,有效支撐起海門經濟大跨越的新格局。
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海門市按照「統一規劃、聯動建設、集聚開發、錯位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江海聯動開發戰略,快速推進崇海大橋、沿江沿海開發等承接和集聚大項目的平台建設,打造蘇中一流的最佳產業承載地,為區域經濟騰飛修跑道、築平台。以崇海大橋、海門港、東灶港「一橋、兩港」為抓手,實施省級開發區、省級工貿區、鄉鎮工業集中區「三區聯動」, 著力打造濱江工貿園區、濱海工業新區、靈甸工業集中區和海門工業園區「四大增長極」,形成「四面開花」發展新格局。他們緊緊抓住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崇啟大橋、滬通鐵路「三橋一鐵」建設機遇,放大上海「同城效應」,讓海門成為經濟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集聚地,實現地域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大提升。
大載體、大平台建設點亮了港口經濟、集群經濟和通道經濟,中外客商來海投資發展熱情不斷升溫,一大批超億元工業項目湧向海門。去年以來,出現工業投入佔全社會投入超80%、規模以上工業佔全社會規模以上投入超80%、設備投入占工業投入超60%的喜人局面。「四大增長極」成為大項目集聚地。上月,總投資1億美元的日高能源項目、總投資分別為6000萬美元的華辰電器、導電玻璃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基礎設施開放項目等15個大項目在濱海工業新區集中奠基,總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世界500強之一的企業美國多福集團接踵而至,落戶開發區;5月份,百士特建材等一批外資企業陸續注冊登記,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5個……目前,落戶「四大增長極」在建超千萬元項目達到70個。
建設優美城市,彰顯江風海韻魅力
去年初,海門市以城市化為抓手,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堅持規劃先行、打造精品、以人為本、規范運作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規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優、實力做強,進一步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增強城市競爭力、吸引力、承載力和影響力,打造精品城市、現代城市、園林城市、親水城市、生態城市五張名片,努力把海門建設成長三角北翼具有江風海韻特色、適宜人居創業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該市圍繞「以人為本、彰顯個性、蘇中一流」的要求精心謀劃,按照「沿江伸展、組團遞進、帶狀發展」的思路,推進城市重心南移,變背向長江為面向長江,按步驟打造濱江宜居城市,高起點、高標准、大手筆制定、完善城市規劃。2006年以來,海門投入3000多萬元制定20多項規劃。目前,《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基本完成,《海門市濱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規劃》、《新城區控制性詳規》等20多項規劃設計工作正在加緊制定和完善中,及時向市民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城建工作實施三步走戰略,以「強化基礎、完善功能、挖掘內涵、創造亮點」為著力點,提升改造老城區;迅速拉開框架,高標准、高起點、高質量打造建設新城區;充分發揮濱江優勢,規劃啟動濱江新城,建設成濱江宜居創業的城市。做到新城開發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環境建設見成效,加快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資源對接,促進全市城鎮化整體推進,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在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著力美化環境,實施「綠環水繞」工程,實施改造一個公園、新建四塊綠地、建設七條綠色走廊為主要內容的「一園四片七帶」綠化工程和以海門河、圩角河、民生河、十二號橫河整治為內容的「四河景觀」工程。
海門積極運用市場機制,面向社會籌集資金,實現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以城帶城。實施城市項目大招商,部分基礎設施納入市場化,鼓勵和吸引外資、社會資本和個人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2006年,市區住宅、商貿等房地產開發項目總施工面積達175萬平方米,在建項目總投資28億元,完成投資額17億元。2007年,城市建設投資將突破60億元,施工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市場化運作也吸引了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北京首開集團等市外大資金、大財團參與,其中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發揮資金、技術及管理優勢,投入17億元參與污水處理系統、全市區域供水系統、新城區南進軸區域基礎設施、濱海工業新區基礎設施等四大類項目建設。
新農村建設,讓百姓分享發展成果
海門市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農村」的主題,堅持以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為主攻方向發展現代農業,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為主要抓手打造現代農村,以提升素質和弘揚新風為關鍵培育現代農民,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以「民富、村美、風氣好」為目標,海門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海門市委書記曹斌說,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讓老百姓分享發展成果,長期得實惠,今年海門市財政投入2.3億元支農資金,比去年增加1億元。
圍繞農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間。該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這根主線,把「民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務,堅持農業高效化、創業全民化、農民非農化,多渠道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四青作物」等優勢產業,壯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等新型業態。中高效農田約占該市總耕地面積的50%。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隊伍和為農綜合服務社建設,進一步創新農民、企業、基地、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拉長的產業鏈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36個,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3.2萬人。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發揮建築產業的優勢,發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務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目前,該市七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僅建築業2006年就實現總產值204億元,經濟收入46.8億元,建築勞力人均年收入2萬元。2006年,海門實現農業現價總產值4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200元,繼續保持蘇中第一。
建設基礎設施,構築農村發展新平台。大力實施路網通達工程、農村水利建設、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農民聚居區建設,讓農民充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提高對全面小康建設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設,並通過省生態農業市的驗收。今年財政計劃出資1.1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確保農村居民居住集中點都有一條通鎮水泥公路。繼續堅持典型引路,分類推進,在新農村創建試點村帶動下,村村建設400平方米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推進環境整治,塑造現代農村新形象。該市把營造清新凈美的環境作為村美的著力點。市財政每年拿出250萬元專項資金以獎代補,鎮村配套250萬元資金用於垃圾處理,構建分層管理、分級負責的治理新模式,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戶袋裝、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和日產日清。堅持政府扶持、群眾自籌和集體資助為主、社會共同參與的方式推進改水改廁,其中市財政投入2692萬元改善農村環境衛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務,全市完成改廁1.2萬座,所有建制鎮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開展綠化造林,使森林覆蓋率達到全面小康序時進度。南通市評出的20個2006年度環境優美鄉鎮,海門6個鄉鎮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質,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海門市圍繞培育好風尚、促進風氣好的目標,強化技能培訓,今年計劃財政投入3132萬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實施萬名農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確保全年實用技術培訓4.2萬人,創業培訓2500人,勞動力轉移培訓1萬人,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弘揚文明新風,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競賽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發農民群眾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培養新型農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設和諧安康新農村。該市圍繞增強造血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大力發展農村慈善事業、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政府財政投入3200萬元用於農民健康工程,確保今年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2%。加快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養老保險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低保戶和五保戶應保盡保,純農業人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達70%,財政按繳費的30%予以補貼。通過制定一套優惠政策、落實一筆發展資金、引進一批致富項目、提供一批市場信息、轉移一批勞動力相結合的辦法,力爭使經濟薄弱村、農村貧困群體跟上海門快速發展的步伐。
效能革命,為跨越式發展注入新動力
2006年,海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領先蘇中、搶先跨過長江、率先實現小康,爭當蘇中第一強市」的「三先一爭」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組織保證,該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效能革命」,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幹部作風,更好地為群眾、為企業和基層服務,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海門市「效能革命」堅持以創建最佳辦事環境為目標,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開展效能評議活動為載體。該市著重抓住三個重點:即把工商、稅務、環保、公安等23個重點執法部門作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效能;把項目建設、城市建設作為重點,實行同時布置,同時檢查,同時落實;把承諾服務內容的兌現作為重點,接受全社會監督。
為進一步促進機關和幹部作風轉變,該市100多個部門紛紛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並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效能建設情況,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同時,該市廣泛開展「萬人評議百名熱點崗位中層幹部」活動,將發改委、外經局等19個部門的142個熱點崗位中層幹部的照片、姓名、單位、職務、工作職能、服務處所、服務格言通過該市新聞媒體進行公示,請群眾評議、監督,同時聘請了部分企業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等150名效能信息員參與評議活動。
一個個推進效能建設的活動載體,一條條優化辦事環境、提高辦事效率的承諾,一項項彰顯個性的特色服務舉措,有效地把海門市機關和幹部手中的權力置於了陽光下。現在的海門,高效、務實、清正、廉潔的服務型機關格局正在形成。
㈣ 海太渡囗至海門城建局乘什麼公交車可到達
公交線路:海門107路 → 海門206路,全程約19.3公里
1、從海太汽渡步行約回180米,到達答海太汽渡站
2、乘坐海門107路,經過18站, 到達文峰站
3、步行約10米,到達人民醫院站
4、乘坐海門206路,經過4站, 到達江蘇銀行站
5、步行約170米,到達海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㈤ 海門建設局局長是誰
黃拯乾:主持市住建局、規劃局全面工作;負責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幹部隊伍建設、紀檢及人事工作、建設資金管理。
施渠平:協助局長做好重大事項的協調和重點工作的推進,負責局日常工作。
陸澄平:協助局長做好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負責城市規劃管理,行政審批中心住建局窗口管理;負責城市南進、規劃例會牽頭工作;牽頭城建招商工作。分管城市規劃科、規劃服務中心。聯系規劃設計事務所、測繪公司。
蔡衛東:協助局長抓好乾部隊伍建設、紀檢、人事和大辦公例會准備工作;負責黨務、宣傳、文明創建、衛生創建、政法、老幹部、計劃生育、扶貧幫困、工青婦、綜治、信訪、統計和安全生產牽頭工作;負責工作績效提升牽頭工作;負責城鄉燃氣管理和白蟻防治工作;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工作。分管辦公室、財務審計科、燃氣管理處、白蟻防治所。聯系中天房產公司。
周悅凡:負責城市綠化、城市照明、城建檔案等工作。分管園林綠化科、園林綠化管理處、城市照明管理處、城鄉建設檔案館。
范 華:負責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工程監理管理及監理資質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竣工備案等工作;負責牽頭協調項目跟蹤服務、建築市場管理、抗震設防工程管理工作;負責建設例會牽頭工作。分管工程建設科、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處、建設工程施工圖審圖中心。
湯玉江:負責城市綜合開發建設、房地產市場管理、土地一級開發、住房保障、老小區改造和物業管理工作;負責精品小區打造牽頭工作;負責天然氣合作開發建設工作。分管房地產業科、物業管理科、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城建燃氣公司、城發公司。
彭 新:負責紀檢、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法制工作,協助分管綜治信訪工作,分管系統內大額物品采購管理工作。分管監察室、法制科。
黃衛東:負責房屋產權產籍管理、房屋交易監理和安置房建設工作。分管房地產交易監理所。
何耀華:負責市政建設管理、城市市政設施維護、建築物配套設施建設管理、城市防洪、暢通工程等工作;負責城區排水、區域供水等工作;負責公用事業例會牽頭工作。分管市政公用科、城市基礎設施管理處、自來水公司、管線辦。聯系市政公司。
湯 沖:負責鎮村規劃建設管理、規劃建設行政執法工作;負責鎮村供水管網規劃指導工作;負責污水處理工作;協助主要領導做好重大項目技術探討工作,聯系新農村建設、鎮村創建工作。分管村鎮規劃科、城建監察執法大隊,第二污水處理廠。
劉海忠:負責房屋動遷徵收工作。分管房屋動遷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