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幫我想篇論文《醫療保險及其改革》的內容摘要!300字左右!在線等·
淺析我國的醫療保險模式及其改革 [原創 2006-01-08 23:14:52]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幾種醫療保險模式:⑴.德國的社會保險模式,其特點是: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互助共濟,主要由僱主和雇員繳納,政府酌情補貼。⑵.英國的國家保險模式,特點是:政府直接舉辦醫療保險事業,老百姓納稅,政府收稅後撥款給公立醫院,醫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費服務。但這種模式往往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負擔。⑶.美國的商業保險模式,特點是參保自由,靈活多樣,有錢買高檔的,沒錢買低檔的,適合多層次需求。但是美國這種以自由醫療保險為主、按市場法則經營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制度,往往拒絕接受那些條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因此其公平性較差。⑷. 新加坡的儲蓄保險模式,法律規定,必須把個人消費基金的一部分以儲蓄個人公積金的方式轉化為醫療保險基金,國家則設立中央公積分金,分擔部分費用。此外,政府還撥款建立保健信託基金,幫助貧困國民支付服務費。它是以保健儲蓄為基礎,強調個人責任的同時,又發揮社會共濟、風險分擔的作用。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模式各有其優點和缺陷。而我國目前的醫療服務模式則以國有醫院、城鎮居民公費醫療為主。醫院間的競爭是非價格競爭,為了吸引患者和優秀的醫生,醫院通常通過購買高新設備獲得行業聲譽和競爭優勢,使醫療成本不斷提高,這不僅促使醫葯費用迅速增長,而且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當前的公費醫療支出使國家財政不堪重負,而真正有病的患者卻得不到必要及時的醫療保健,相當數量的社會弱勢群體並沒有被覆蓋,低收入階層比高收入階層付出的醫療費用占其工資總額的比例更高,農民的社會保障及醫療問題常以人口多和國家財力有限為由,而長期得不到重視,衛生不公平性持續存在並有加重趨勢。國家醫療費用投入不足,經費籌資系統不暢,醫葯價格管理缺陷等問題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如何構建一個廣覆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以此保障全體公民的基本健康權益,特別是城鎮無業居民和貧困農村人口的權益,成為醫療體制改革中亟需探索的重要課題。
我國的醫療保險體制決不能走單一的商業化道路,雖然私有醫療機構可以為患者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的選擇;私有化醫療系統更具效益,可以為人們提供低價的優質服務,並且促使國有醫院提高服務質量和減少運營成本。但是醫療系統的私有化,無助於降低日益增長的醫療成本,而且由於私有醫療機構往往通過降低員工的工資和福利等辦法降低經營成本,直接影響醫療行為的質量。另外,私有醫療機構為追求效益,會有意識地挑選病人並且局限在某些領域,導致醫療服務的過度和重復供應,不僅浪費有限的資源,也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醫療服務的公平性。由於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高,而且各地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巨大差異,所以我們也不能走單純的儲蓄性醫療保險模式,更沒有條件走全民化的醫療保險道路。我個人認為,我國的醫療保險應該實行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管理型模式,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社會的補充醫療保險,應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按市場的規則運作,政府的角色是管理社會醫療保險,並對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進行投資,從而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完美結合。提高醫療體制的社會共濟化程度及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程度,是解決我國醫療保障不平衡的基本出路,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一,做好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工作,適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需要。將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依據醫療機構的性質、社會功能及其承擔的任務,制定並實施不同的財稅、價格政策,積極實施醫療服務收費價格公開告示制度。
第二,加快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加強醫療資源配置的宏觀管理。財政資金分配要體現區域衛生規劃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區域衛生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根本依據。財政補助對象要逐步實現從補助醫療機構為主轉向補助醫療患者為主轉移。
第三,改革「以葯養醫」體制,實行「以技養醫」的機制。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機構實行的是財政補助與服務收費、葯品批零差價收入、稅收減免相結合的經濟補償政策。「以葯養醫」的弊端不僅直接導致了葯費的過快增長,加重了老百姓負擔,而且還滋生了腐敗現象。政府要堅決實行醫葯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的制度,打破醫葯不分的壟斷體制,建立葯品流通的競爭機制,把過高的葯品價格降下來,從根本上切斷醫療機構和葯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促使醫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葯,遏制濫開葯、過量開葯造成的浪費。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首先對醫院葯品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葯品收支結余全部上繳地區衛生行政部門,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其次要在逐步規范財政補助方式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基礎上,把醫院的門診葯房改為葯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
第四,規范醫療機構購葯行為,大力推行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管理。葯品集中招標采購是當前糾正醫葯購銷中不正之風、減輕社會醫葯費用負擔、保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順利實施的有效措施。葯品集中招標采購有利於遏制分散采購過程中的腐敗現象,強化市場競爭機制,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葯品流通成本;有利於加強葯品質量控制,提高了臨床用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於政府對葯品價格的監控,降低虛高的葯品價格;有利於推動葯品生產結構調整和加強葯品質量監控,促進企業有計劃地組織葯品生產。
第五,加強醫療機構的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為群眾提供質量優良、價格合理的醫療服務。堅持按照法律監督、行政管理和經濟調控並重的原則,引導醫療機構建立「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務思想和管理宗旨,強化以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許可管理為核心的執業資格控制。另外,為了保證質量控制與管理的實施,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醫療服務技術規范制度;要分年度制定質量控制方案,並定期檢查其組織實施情況。
B. 求:有關農村合作醫療的論文
1 以戶參保與一人多保的關系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單位章程一般規定,農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繳費必須以戶為單位 。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碰到許多具體問題:如農戶家庭中,其家庭成員並不一定都是農民,有中、小學生;有外出務工者;有鄉鎮企業職工;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等。現在在校學生,學校普遍要求學生參加平安醫療保險(一般屬保險公司承辦的商業保險);外出務工人員由於保險意識的增強,他們參加商業保險者居多;鄉鎮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普遍參加了社保局舉辦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農民低保和優撫對象,當地民政部門也為其辦理了醫療保險;各種保險五花八門、相互交錯。如果不區別情況認真對待,一味強調以戶為單位,籌集資金時阻力比較大,農民認為當地政府不尊從自願的原則。當然,那些已經參加了某種醫療保險人員中的老弱病殘者,很樂意再參加一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因為繳費少生病時可以得到雙重保險,享受多次補償的福利待遇。如果不以戶為單位,又極易形成「逆選擇」,即籌資時,年輕人身強力壯者不參加,老弱病殘、常年患病體質差的農民主動參加,這樣就會造成籌資不足開支大、互濟性差。
實踐證明:一人多保補償結報時有種種弊端。首先因為參保人患病就診後,醫院只能開 出一次票據及相關就診記錄手續,而不可能多次開出票據及相關記錄。參保人憑什麼合法手續去幾家投保部門進行補償結報呢?那麼只有使用復印件或醫療單位重新出具就診票據證明。這就給參保人有空可鑽,可能弄虛作假。結報過程中,我們發現使用虛假復印件、虛假證明、塗改復印件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偽造的彩色復印件等諸多問題相繼暴露出來,給審核補償結報工作帶來麻煩,給監管和控制增加了許多困難。其次,一人多保參保人有時在幾家投保部門獲取的補償金總額,竟然高於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總額, 有人笑話:「生病反而可以致富」。
再論那些一人多保中的既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人, 患病後既享受城鎮職工醫保的報銷,又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補償。他們把本來醫保部門不予報銷,該由個人承擔的部分住院費用,門診就診應該由個人帳戶支付的費用, 再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來補償,享受著不該享受的雙重福利待遇,有人稱這種現象為「與農民爭利」、「揩農民的油」,這有悖於政府舉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本來宗旨。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政府統籌城鄉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大力 加強農村衛生建設,提高農民健康水平,遏制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採取的重大舉措。筆者認為:要正確處理以戶參保和一人多保的關系,嚴格區分不同參保對 象,選擇不同的參保類型。既堅持以戶為單位,又要堅持實事求是,要針對不同情況、不同人員區別對待。對那些已經參加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人員,一般不得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 醫療保險,以免發生「與農民爭利、揩農民油」的現象。因為這兩種保險都有政府和單位投入,帶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如果當事人要求參加,應該制定不同的籌資標准。補償報銷時, 城鎮職工醫保部門規定不予報銷應該自費的醫療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也不得補償,同時還應扣除另一保險部門已經補償的金額,不得重復補償報銷。對於中、小學學生,外出 務工農民還是以戶為單位,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後自願選擇參加其它商業保險為好。補償結報時,要規范結報手續和結報程序,做好相關保險經辦機構的對接工作,防止套 取和騙取補償金。
另外為了滿足參保農民多層次的需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以根據參保農民經濟收入的 不同,設置不同的籌資水平、不同報銷比例、不同報銷最高限額的多種福利包,供農民自主選擇。要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項「民心」工程,真正深得人心,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千 萬不能傷民心、損民利。
2 門診醫葯費與住院醫葯費補償的關系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處理參保農民的門診醫葯費與住院醫葯費補 償的關系。筆者所知,有些試點縣(市)合作醫療章程規定,只補償參保農民的住院醫葯費而不補償門診醫葯費;有些試點縣(市)合作醫療參保農民門診醫葯費雖然可以補償,但條 件比較苛刻,簡稱「一高二低兩不補」。一是門診醫療費比住院醫療費起報點高;二是門診醫療費比住院醫療費補償比例低(門診補償比例一般在10%~25%,而住院補償比例一般在25 %~50%);三是門診醫療費比住院醫療費補償最高封頂低(門診補償最高封
C. 怎樣關於醫療問題的論文
你要是實在沒思路~就搜下別人是怎麼命題的唄~你可以去看下漢斯出版社他么官網~搜下關於醫療糾紛的論題有哪些·~你好好學習參考下吧
D. 翻譯一個論文摘要~關於醫療保險
The thoughts of building up the basic civi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security.It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protecting basic human rights, but is associated to the stability, proc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It is the most complex system in different kinds of social securities. As it is the most complex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system, people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than other issues, and the study of building up the civi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has become more meaningful. In recent years, the discussions about the revolutional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keep coming up one after another, the revolution of substanti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urgent. In this dissertation, I analysed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 Secondly I discussed about those issues and then made conclusions about basic methods and thoughts of building up the civi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keywords: civil medical insurance,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unding
自己寫的.關鍵詞加好了.
E. 幫我想篇醫療保險論文的摘要!
〔摘 要〕
生命倫理問題的核心是人權,而近代意義上的人權是以自由、平等與人道為其基本原則和普遍信仰的。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保障農民健康,協調分配國家衛生資源,統籌城鄉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農民人權的重要舉措。自1996 年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中明確提出「因地制宜地發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以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全國范圍逐步推廣,在改善農民就醫情況、建設初級衛生體系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但由於其長期性和艱巨性,合作醫療也存在一定不足,本文以倫理的視角,分析了當前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剖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提出了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倫理建設的構想。
〔關鍵詞〕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醫療保險;信用體制
F. 幫我想篇關於醫療保險的論文
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現狀的分析
一。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背景及進程
建國以後,中國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公費醫療制度,企業實行勞保醫療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制度的弊端愈發明顯。首先,醫療費用的增長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跟不上消費水平。不僅如此,這種醫療制度還造成企業之間負擔差距過大:新興產業老職工少,醫療開銷相對少,而老企業背上的是總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個人也被免費醫療制度慣出了毛病。「一人看病,全家吃葯」,「小病看成了大病,沒病看成了有病。」圖的是什麼?報銷。賺的是誰的錢?國家和企業。造成了什麼後果?浪費。
基於日益沉重的醫療費用包袱,1994年國務院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並於1998年底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廣覆蓋,雙方負擔,統賬結合」。「雙方負擔」即基本保險由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統賬結合」即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已實行40多年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就此告終。到2000年底,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口5000萬。
2002年4月份在哈爾濱召開的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要求全國各地加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工作進程,切實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確保完成今年醫療保險90%以上統籌地區啟動,覆蓋8000萬人的工作目標。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取得相當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國349個地級以上統籌地區中,307個已經啟動實施,佔全國的88%;覆蓋人數達到5026萬人,佔全國應參保人數的30%.
二。新醫療保險制度中現實存在的問題
1.會帶來醫療風險
新制度僅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險,並不是覆蓋所有的醫療費用,所以,享受了幾十年免費醫療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難以接受自己要交錢看病這個「殘酷」的現實,明顯地流露出對過去醫療制度的留戀。以個人賬戶為例。規定要求個人交納月平均收入的2%,單位總共承擔墊,其中的30%以內劃入個人賬產,也就是總數的1.8%,折算一下是個人月收入的38%以內。北京市員工平均年收入是一萬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職工個人賬戶只有不到300元。這就是他一年的門診醫療費用。社會統籌還好,可是,要是得一場大病個人帳戶的資金就很捉襟見肘了。因此,可能很多人捨不得看病而影響到自己的健康。
另外,新制度中沒有把小孩包括進去,而以往的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孩子的醫葯費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單位共同承擔的。
新醫療制度對預防問題准備也是不足的。以前的醫療重視預防,單位有定期的體驗,有固定的醫務室、還有兒童防疫站。這些在新醫療保險中屬於門診的范疇。也就是說要從個人賬戶中花錢。這樣很可能導致:本來應該看的病沒看,本來是小病結果耽擱成大病。而國外歷來將「預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視為至理名言。
2.醫院可能拖醫保改革的後腿
醫療保險改革是所有社會保障項目中最復雜的,它牽涉到社會保險機構、醫院、個人、企業和醫療行業。錯綜復雜的關系再加上過去醫院醫葯不分,就變得更復雜。醫療保險改革難,不是難在本身,而是難在醫保之外。醫院體制的改革和醫葯體制的改革很可能會拉醫療保險改革的後腿。
醫療保險改革的總體思路是「用較少的費用為老百姓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滿足他們的基本醫療需求。」控制費用是醫療保險的根本問題。這是醫保本身無法解決的,只能訴諸於醫院。造成目前醫療費用過高的主要原因是葯品價格太高。醫院是出售葯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葯品是醫院收入的重頭戲。醫院作為非贏利性機構,要維持日常運轉,國家財政撥款只能滿足它50%的需要。另外50%則主要靠賣葯。
另外,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是另一個突出問題。拋開城鄉之間的巨大差別(占總人口不到30%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國70%的醫療衛生資源),就城市醫院的結構來說,就相當不科學。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沒必要去綜合性的大醫院看。而現在恰恰是大醫院過多,服務於社區的小醫院少。大醫院多,建設成本高,收回成本的願望就更強烈。沒有發達的社區醫院醫療網路,個人疾病醫療的代價更高,醫療保險的代價也會更高。
3.新制度規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據新的醫保制度,當事人只要付相當少的一部分費用,便可在不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額(以上海為例:新醫保為累計超過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4倍,2000年為5.6萬元)內隨意使用醫葯費。一些醫院和醫生為了將更多的醫保資金劃進自己醫院的賬戶上,也不限制開出葯品的數量和金額。這樣,持卡人就有可能與醫院或某些醫生聯手將國家醫保資金騙入私囊或小團體的賬戶中。另一種情況則是一人醫保,全家享用,因為醫保卡劃賬時,醫院並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場。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轉型時期,處於道德失范的混亂階段,新規矩和老規矩並存,原有的社會道德規范和道德底線受到侵蝕和破壞在所難免。
三。針對問題初步探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國醫療保險改革確實有難點。承認難是為了慎重、積極地改。中國醫療保險改革會非常艱難,不會一步到位,可能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期,需要不斷提出適應的方案。
方案1 要堅持醫療保險、醫療衛生和葯品流通體制改革的「三改並舉」(三個方向一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改革;二是醫葯公開核算,分別管理;三是醫院分類管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醫療服務管理。
近期社會保障會議指出,經濟條件差的地區可以先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對無力繳費的困難企業職工也可以採取先參加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解決好職工住院和大病醫療問題,使醫療風險達到最小化。
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必須解決當前存在的以葯養醫問題,必須切斷醫療機構和葯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醫院的門診葯房要改為葯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中國衛生部已經明確要求葯品要集中招標采購,以後逐步將基本用葯目錄中和臨床用量大的葯品都納入集中招標采購的范圍。
醫院改革首先要求醫院分類管理。非贏利性醫療機構為社會公眾利益服務而設立,主要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執行政府規定的醫療服務指導價格,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贏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放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確定醫療服務項目。這樣有利於醫院之間的競爭,並且有利於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系統。
方案2 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對定點醫療機構建立實施真正的競爭准入機制和「退出」機制。據統計,中國醫院的腦CT機擁有量是美國、日本的好幾倍。每個醫院都想通過給病人做CT來賺錢。不僅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也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對高檔醫療設備,國家應該統一配置和管理。而針對大型醫院相對過剩社區醫療服務相對不足的情況,應該倒入真正的競爭機制,按照市場法則優勝劣汰,政府則不宜保護過度!
方案3 要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負擔。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大力推進醫療保險化進程:在中心城市建立資料庫,通過網路掃描等方式對各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進行監控和預測: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目前,北京、上海的大中型醫院已全面推廣住院費用計算機查詢,尊重患者對檢查、治療、用葯和價格的知情權。電腦還將擔負起規范醫療行為、監督醫生不要濫用葯的重任。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正在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改變購葯無序狀況,大力推行集中招標采購葯品及衛生材料。建立醫葯價格資料庫,瞬時向所有計算機聯網的醫療單位發送價格信息,並公布國家收費標准。這對於降低醫保費用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方案4 還應探索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妥善解決有關人員的醫療待遇;積極探索社會醫療救助途徑和辦法,妥善解決特困人群有關醫療問題。醫療保險制度應該是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系統。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醫療水平之外,還應該有補充醫療保險,商業性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系統。兒童、失業者、社會貧窮階層應該被納入醫療救助系統。
總之,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雖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約整體社會保險體系完善的許多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改革的進程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要求政府及社會各界作出極大的努力。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G. 請求一篇關於大學生對醫保的看法的論文 (1500字)
基金就應該承擔個人醫療消費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這種要求醫療保險承擔無限責任的觀念,沒有考慮社會醫療保險保障基本醫療需求的原則,也沒有考慮到醫療保險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關系,它只會使新的醫療保險制度重返公費、勞保醫療制度的老路,最終將改革引向死胡同。醫療保險承擔有限責任,就是以有限的醫療保險基金和衛生資源條件為人們提供適度的基本醫療。這種觀念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強調了參保人要對醫療消費承擔相應責任,明確了參保人履行義務與享受權利的責任范圍,使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在一種可以預見的良性運行軌道上。 三、「全民醫保」經常性的制度安排是解決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的基本途徑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主體應是社會醫療保險,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執行。可以參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方案》,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做出正式的制度安排。第一,大學生社會醫療保險要覆蓋到每個學生,把二級學院、高職高專及民辦高校的學生納入制度范圍里,體現醫療保險的公平性和互濟性;第二,醫療保險基金由國家、學校和學生三方共同籌資,政府要加大承擔比例,大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沒有任何收入,政府應該根據目前的經濟消費水平,提高國家負擔標准;第三,社會醫療保險以學生的大病統籌為主,門診醫療為輔: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年輕,患病幾率較小,但嚴重疾病或意外傷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惡性腫痛、乙肝、結核病等,我們還可以借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驗,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大病經濟風險上;第四,建立統一的社會化管理體制:大學生醫療保險應實行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統籌,過小的統籌層次很難抵禦大病醫療的沖擊。因此,原則上以省為單位進行統籌,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統籌地方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基金的統一征繳使用和管理,保證基金的足額征繳、合理使用和及時支付。
在全世界衛生總花費用中,我國的只佔2%,而我國的13億人口,卻佔全世界人口的22%;在衛生總費用佔GDP 的比例中,我國只佔5%,其他國家,尤其發達國家,如英國、日本是8%,加拿大為l0%,美國近15%[5]。不少專家和學者指出,21世紀,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政府有能力加大全民醫保資金的投入,「全民醫保」不是錢的問題。2007年4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實施《關於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若干意見》,為全國大學生醫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範例。
四、補充醫療保障是解決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的必要措施
大學生補充醫療保障包括補充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兩個部分。
補充醫療保險指不同層次的商業醫療保險,滿足大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通過鼓勵個人參加商業醫療保險,解決超過基本醫療保險封頂線以上的醫療費用負擔,以彌補基本醫療的不足。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是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主要部分和基石,屬於政府行為。商業醫療保險屬於大學生個人行為,目的在於適應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醫療需求。高校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大學生的保險意識,使得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購買商保;社會統籌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業醫療保險公司再投保,大額封頂線以上的醫療費用可由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以減輕統籌基金的風險壓力。
建立以互助互濟為主體面向社會多元化資金來源的社會醫療救助機制,解決貧困大學生和重大疾病大學生的醫療需求。高校應設立專項醫療救助基金,醫療救助基金可以從下列渠道籌集:一是由各地醫療保險機構每年從醫療統籌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二是由財政撥付的資金;三是其他由個人、單位或慈善機構捐助的資金。社會醫療救助的救助對象為:一是交不起醫保費的;二是貧困學生患大病、重病後的醫療費個人自付部分給予救助;另外,部分自幼患病的學生由於不符合保險公司投保條件不在投保范圍內的,一旦病情加重或惡化,只有求助於社會捐款,更多的人由於缺乏渠道,甚至連向社會救援的機會都沒有,因此他們也應該得到社會的救助。
將大學生納入「全民醫保」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逐步推進。在吸收「全民醫保」形勢下的醫療保障經驗和研究成果後,中國特色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即將建立起來。它是建立以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輔,救助基金為補充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這樣的醫療保障可以滿足大學生醫療衛生的需要,有利於大學生的全面順利完成學業,有利於學校發展,有利於國家建設。
H. 我要寫關於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論文,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有什麼問題可以寫
論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正式動筆之前,要對文章進行通盤思考,檢查一下各項准備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緒。首先,要明確主題。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動筆之前必須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劉熙載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藝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主題不明,是絕對不能動手寫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訂]思想前進的脈絡、軌道,是結構的內在依據。動筆之前,對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謂「格局」,就是全文的間架、大綱、輪廓。在動筆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幾部分,各有哪些層次,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從頭至尾都應有個大致的設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備好,將各種事實、數據、引文等找來放在手頭,以免到用時再去尋找,打斷思路。第五,安排好寫作時間、地點。寫作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I. 如何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的論文
分析了現有中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較為全面深入地提出了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 本文以鎮江市的城鎮職工醫保制度改革與實踐為主線,介紹了(略)險制度改革的現狀、取得成績,並分析目前鎮江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目前存在的(略)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的城鎮職工醫保體系;深化葯品購銷體制改革;加強對城鎮職工醫療衛生體系的監督;提高社會化和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全市醫改協調、健康、穩健、快速發展.
J. 城鎮醫療保險體系論文創新之處怎麼寫
也可以到國淘論文寫作網 在網路里搜一下進去看看得 聽同事說也挺好的!
你自己看吧 想發呢就上網 跟他們談談 不想發我幫不了你!
自己問問嘛!對不對 他們找你未必安全啊!
1、題目: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專科畢業論文一般無需單獨的題目頁,碩博士畢業論文一般需要單獨的題目頁,展示院校、指導教師、答辯時間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2、版權聲明:一般而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內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權聲明,獨立成頁。個別本科畢業論文也有此項。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