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門峽市公安局的領導班子是哪些人
李 傑(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主持市公安局全面工作,協調武警支隊。
楊宗義(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協助局長協調重大警務活動、主持日常工作;統籌社會治理創新、平安建設及績效考評、黨政目標考核等工作;分管警令部、宣傳處、法制支隊;分包靈寶市公安局。
張長廷(黨委委員、副局長):統籌城市管理和「四城聯創」工作;分管交通警察支隊、高速交通警察支隊。
李正民(黨委委員、副局長):負責公安行政管理工作;負責平安建設、安全生產工作;分管治安管理支隊、消防支隊、警衛支隊;分包義馬市公安局,聯系森林公安局、保安公司。
夏東亞(黨委委員、副局長):負責隱蔽戰線和反恐怖工作;統籌維穩工作;分管國內安全保衛支隊、反恐怖工作支隊、特殊警務支隊、信訪處;分包崤山分局。
焦露陽(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負責隊伍教育管理,分管政治部、人民警察訓練學校;分包峽東分局。
宋中奎(黨委委員、副局長):負責科技通信、信息化工作;分管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出入境管理支隊、科技通信處、視頻管理支隊;分包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分局。
段連才(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監所管理支隊、禁毒支隊、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 分包陝州區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
尚定固(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負責公安基礎建設、財務、裝備、警務飛行工作;分管紀委、警務保障部、督察支隊;分包盧氏縣公安局、湖濱分局。
代練兵(黨委委員、武警支隊長):主管武警支隊工作。
倪建軍(黨委委員、合成作戰指揮中心主任):負責公安刑事偵查、打擊工作;分管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刑事偵查支隊、行動技術支隊、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支隊;分包東城分局。
❷ 江蘇泛資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欠我四個月工資和報銷款,到現在都拖了一年了還不給,我該怎麼辦啊!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熱線12333。
2、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3、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❸ 涇州古城的古城受損
「西平鐵路是關乎到平涼人民的幸福路,可是國家文物局再三下達文件要求優化線路,不允許直接通過涇州古城,而施工單位怎麼能不顧國家相關部委的要求,非得讓鐵路直接通過涇州古城,破壞絲綢之路上3000多年的涇州古城呢?」涇川縣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魏海峰對於西平鐵路通過涇州古城表示不解,便聯合其他知情人員,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給甘肅省省長劉偉平留言反映此事。「一條僅有2公里左右的鐵路線,為什麼就不能在古城外的山體打一條隧道通過呢?」 西平鐵路是西安至平涼鐵路的簡稱,全長263.1公里,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由西平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總體負責。2008年7月,西平鐵路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正式審批,並於同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西平鐵路將連通寶(雞)中(衛)鐵路和在建的天(水)平(涼)鐵路,把西安、寶雞、天水、平涼等市連接起來,從而形成西部經濟版圖中重要的鐵路運輸骨架網,是一條大能力的便捷運輸通道。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西部「大通道」,卻因設計方案會破壞涇州古城遺址而未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無法繼續施工。一方是國家重點工程,必須要按工程設計時限定期完工。一方是千年古城,文化遺址保護不容忽視。沖突,就由此而來。 已經停工的現場,張貼著各種文件的噴繪版,還懸掛了很多標語條幅。包括涇川縣文體廣電局的緊急停工通知和國家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關於西平鐵路通過涇州古城的各種回復意見。
涇川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隊長的劉鑫建稱,涇川縣文體廣電局曾於今年3月份和5月份先後兩次給西平鐵路涇川段建設項目部發出緊急停工通知,但都沒有效果。
涇川縣文體廣電局2012年3月30日發給西平鐵路涇川段建設項目部的緊急停工通知提到:「涇州古城遺址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受《文物保護法》保護,根據有關規定,責令你單位立即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停止施工,並按照程序辦理報批手續,對強行施工造成的一切後果,均由你單位負責。」
然而,該通知沒有得到施工方的重視,於是涇川縣文體廣電局於2012年5月5日,再次給西平鐵路涇川段建設項目部發去緊急停工通知:「經多次督促停工無效,你部仍加緊施工至今,現已對『涇州古城遺址』造成嚴重破壞,接上級緊急強令指示,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責令你單位立即在涇州古城文物保護范圍內停止施工,撤出工隊,否則將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條款予以處罰,對強行施工造成的一切後果由你單位負責。」同樣,再次緊急停工通知依然成為一紙空文,西平鐵路涇川段建設項目部未予理睬。
除此之外,現場還張貼著一張涇川縣文體廣電局關於涇州古城遺址保護的值班表。上面詳細寫著值班負責人及輪流值班人員的姓名和舉報電話,包括涇川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隊長劉鑫建在內的三名值班人員正在現場看守。
雖然現場已經停止施工,但是部分已遭毀壞的古城牆彷彿訴說著當時痛心的一幕,力圖阻擋機械進入現場施工的一排排石塊,在已坍塌的城牆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2009年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以(2009)902號函件形式,對西平鐵路通過涇川古城的建設方案批復甘肅省文物局:「兩條線路(南線、北線)均通過文物保護范圍,特別是北線直接穿越古城內城,破壞了部分城牆,建議鐵路線路選址在南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移出古城范圍。」 2012年3月12日,國家文物局以(2012)138號函再次批復了甘肅省文物局《關於新建鐵路西安至平涼線通過涇州古城文物保護方案的報告》:「涇州古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你局所報西安至平涼鐵路工程選線推薦方案(即ck方案)直接穿越古城,不利於遺址的整體保護,不同意該方案。請協調相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調整設計方案,將該項目移出古城保護范圍,另行選址建設。」
可以看到,國家文物局兩次批復中均明確提出將該項目「移出古城范圍」。而這兩次批復文件的噴繪版也被涇川縣文體局張貼在了施工現場的明顯位置。
在張貼的國家文物局相關文件旁邊,西平鐵路涇川段施工方也貼出一張甘肅省文物局2006年12月13日印發的《關於甘肅省文物局同意新建西安至平涼線通過涇州古城的函》。函件中這樣提到:「經研究,我局原則同意西平鐵路通過涇州古城。請你局協調設計單位盡快提供有關圖紙,以便我局盡早安排對鐵路范圍內進行考古勘探和相應的文物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安全和工程順利開展。同時,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請將文物保護費用列入建設工程預算。」西平鐵路建設方敢於強行施工的「底氣」,或許就由此而來。
一方拿出的是甘肅省文物局2006年「原則同意西平鐵路穿越涇州古城」的文件,另一方拿出的是2009年和2012年國家文物局「不同意該方案」的文件。雙方的文件公示、標語橫幅針鋒相對,在這滑稽的場面下,西平鐵路能否穿越涇州古城,就此僵持。 中鐵一局西平鐵路工程指揮部見到了該局指揮部副指揮長李傑說:「國家文物局第一次提出西平鐵路建設不能穿越涇州古城的函件是2009年12月11日,而西平鐵路2009年1月1日正式開工,歷時1年,重新調整設計方案不現實。」「我們只是施工單位,上級單位給什麼樣的方案,我們就將路修到哪裡。雖然國家文物局先後兩次提出將項目移出古城保護范圍,但我們對此毫不知情,也沒有相關人員給我們通知此事。」李傑說。
李傑說:「涇川縣文體廣電局第一次發的緊急停工通知送到了我部下屬的第三項目部,沒有送到我們指揮部,我們對此不知情。後來的『再次緊急停工通知』發來後,涇川縣文體廣電局工作人員就開始阻擋項目繼續施工,我們才對有關情況得以了解。」
據李傑介紹,西平鐵路涇川段項目已經修建54.56公里,投入3億元左右。涇川縣城關鎮蘭家山至水泉寺段引發矛盾停工後,經過多家單位協商決定,按照各自的渠道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問題。
除此之外,李傑也有自己的疑惑:「西平鐵路是國家重點項目,涇川縣文體廣電局沒有權力發來緊急停工通知。至於是否涉及到文物保護,我們對此並不了解,上級單位到目前為止沒有告知我們要改線重修。」
「西平鐵路涇川段開建以來,甘肅省、市工作組先後10餘次蒞臨現場辦公、指導工作,期間並沒有人提出項目建設破壞了文物遺址的事情。」李傑說。 從西平鐵路涇川段開建至今,涇川縣委縣政府對鐵路建設全力配合的同時,也在竭盡全力保護文物遺址。涇川縣委書記李全中表示, 「這次修建西平鐵路我們也曾經拿出了『隧道通過』、『下沉式』等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護涇川文物遺址,由於各種原因未果。」李全中很為難。「西平鐵路是國家重點項目,建成後運量大且貨源集中,是兼顧部分省際交流及地方客貨運輸的鐵路。作為地方政府,我們在項目開建後積極協調土地方面的問題,同時要求縣文化部門做好相關文物保護工作。但從目前來看,當鐵路建設與文物保護相沖突時,縣政府相關部門就要履行文物保護職責,要求西平公司停止施工。」
2012年6月6日晚,涇川縣召集縣直有關單位,共同研究並拿出了關於保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與保護文化遺址的意見。 涇川縣明確表示,要積極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保護涇州古城遺址。妥善處理項目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既保證國家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又確保歷史文物遺產得到保護;其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文物部門意見。按照《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履行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保護職責,做好涇州古城遺址文物保護工作;第三、積極匯報銜接,落實國家文物局批復精神,調整設計方案,選擇既保證西平鐵路順利通過,又使文物得到保護的方案。
6月7日晚,涇川縣已向甘肅省重大項目辦公室及平涼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專題匯報,請求甘肅省重大項目辦公室協調國家、甘肅省文物部門及西平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專家組進行實地勘探,提出具體處理意見。相關意見和請求,涇川縣還將盡快向甘肅省及國家文物局上報。 西平鐵路涇川段存在的另一個隱患,可能會威脅到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現在不僅是涉及文物保護的問題,更重要的鐵路建設中是否充分地考慮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涇川縣委書記李全中說,涇州古城歷史上屬洪澇多發區,從目前鐵路建設情況看,工程建設會給城北防洪形成明顯的隱患。「我們正在向甘肅省重大項目辦公室及平涼市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匯報,希望各方高度重視洪澇災害的問題,從工程技術角度盡量避免和消除隱患存在,從根本上提高防洪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❹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信息
1、魯自重:黨委書記、局長,男,1959年11月出生,籍貫大名,漢族,中共黨員,1983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
2、高建平: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男,1962年7月出生,籍貫永年,漢族,中共黨員,1982年8月參加工作,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班結業。
簡歷:
1980.06-1982.06 遼寧省本溪鋼鐵學校礦山測量專業學生;
1982.08-1984.08 峰峰礦務局牛兒庄礦技術科技術員;
1984.08-1991.04 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城建工委科員(期間:1985.09-1987.07在河北電大黨政管理幹部基礎專修科函授學習);
1991.04-1993.07 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城建工委副主任科員;
1993.07-1996.10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期間:1995.07-1998.06在河北師大土地管理專業函授學習);
1996.10-2000.10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辦公室主任;
2000.10-2002.05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助理調研員(期間:1998.07-2000.12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專業學習);
2002.05-2006.04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助理調研員;
2006.04-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2006.12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3、楊占軍:副局長、黨委委員,男,1963年10月出生,籍貫永年,漢族,中共黨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
簡歷:
1980.09-1984.07 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採煤專業學生;
1984.07-1993.06 邯鄲礦務局陶二煤礦工程師;
1993.06-1997.03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礦產管理科科員;
1997.03-2000.09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辦公室副主任;
2000.09-2002.05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辦公室主任;
2002.05-2002.10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2002.10-2006.04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處(局)處(局)長;
2006.04-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執法監察處(局)處(局)長;
2006.12-2008.05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2008.05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4、張書寬:副局長、黨委委員,男,1965年5月出生,籍貫館陶,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
簡歷:
1984.09-1988.07 河北礦冶學院采礦系選礦專業學生;
1988.09-1997.03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科員;
1997.03-2000.09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礦產管理處副處長;
2000.09-2002.05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礦產管理處處長;
2002.05-2002.10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處長;
2002.10-2006.05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礦產管理處處長;
2006.05-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礦產管理處處長;
2006.12-2008.05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2008.05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5、齊靜濤:副局長、黨委委員,男,1963年5月出生,籍貫臨漳,漢族,中共黨員,1980年6月參加工作,北師大經濟管理研究生班結業。
簡歷:
1980.06-1993.12 邯鄲市峰峰礦區建築公司團委副書記、經委、體改委工作;
1993.12-1996.04 邯鄲市峰峰礦區體改委秘書(1993.03—1995.07在河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大專班學習);
1996.04-2003.09 邯鄲市峰峰礦區峰峰鎮紀委書記、峰峰礦區委督查室主任、彭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大峪鎮黨委書記(期間:1996.08—1998.12在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班政法專業學習);
2003.09-2005.06 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期間:2002.07-2004.12在北師大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2005.06-2006.10 中共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委員會書記、局長;
2006.10-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委員(分管辦公室、人教處)、辦公室主任、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2006.12-2012.04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2012.04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6、申豐學:紀委書記、黨委委員,男,1960年11月出生,籍貫磁縣,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10月參加工作,河北省委黨校大專學歷。
簡歷:
1979.10-1984.07 邯鄲市峰峰礦區糧食局掛面廠工作
1984.07-1991.01 邯鄲市峰峰礦區糧食局會計
1991.01-1997.08 邯鄲市峰峰礦區監察局幹事
1997.08-1998.02 邯鄲市峰峰礦區監察局副局長
1998.02-1999.11 邯鄲市峰峰礦區監察局副局長、紀委常委
1999.11-2002.08 邯鄲市峰峰礦區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正科級紀檢監察員
2002.08-2003.09 邯鄲市峰峰礦區紀委常委、副書記
2003.09-2005.06 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2005.06-2006.12 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正科)
2006.12-2012.04 邯鄲市峰峰礦區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2012.04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7、李傑:副調研員,男,1973年11月出生,籍貫臨漳,漢族,中共黨員,1997年9月參加工作,河北工程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
簡歷:
1993.09-1997.07 廣州中山大學學生;
1997.09-2002.05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科員;
2002.05-2002.10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科員;
2002.10-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審批協調處副處長;
2006.12-2011.08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規劃處長;
2011.08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8、郭明歌:副調研員,女,1968年4月出生,籍貫峰峰礦區,漢族,中共黨員,1990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
簡歷:
1986.09-1990.07 中山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學專業學生;
1990.07-2002.05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科員;
2002.05-2002.10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科員;
2002.10-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副處長;
2006.12-2011.08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管理處處長;
2011.08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9、李建春:副調研員,男,1965年2月出生,籍貫曲周,漢族,中共黨員,1987年8月參加工作,河北省委黨校法學研究生班畢業。
簡歷:
1984.09-1987.07 河北商業專業學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
1987.08-1990.08 邯鄲地區糧食職工中專學校教師;
1990.09-1993.07 邯鄲地區土地管理局科員;
1993.08-1996.09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科員;
1996.10-2002.05 邯鄲市土地管理局市場處副處長;(其間:1995.09-1998.07在邯鄲市職工大學學習)
2002.05-2002.10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處長;
2002.10-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處主任科員;
2006.12-2008.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行政許可服務處處長;
2008.12-2010.04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人事教育處處長;
2010.04-2011.08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處長;
2011.08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10、李學臣:副調研員,男,1960年9月出生,籍貫成安,漢族,中共黨員,1975年12月參加工作,北京商貿經濟函授學院大專學歷。
簡歷:
1975.12-1981.03 成安縣煤礦辦公室通訊員
1981.04-1993.10 成安縣煤礦財務科科長
1993.11-1995.12 成安縣煤礦總會計師
1995.12-1999.06 成安縣煤礦黨支部書記、礦長(正科)
1999.07-2000.09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稽徵財務處主任科員
2000.09-2002.05 邯鄲市地質礦產局稽徵財務處處長
2002.05-2006.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稽徵財務處處長
2006.12-2010.04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處長
2010.04-2011.05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稽徵財務處處長
2011.05-2011.12 邯鄲市國土資源儲備辦公室主任
2011.12至今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邯鄲市國土資源儲備辦公室主任 魯自重:主持局黨委、局行政全面工作。
高建平:負責協助自重同志處理局黨委、局行政日常事務;受自重同志委託主持召開局黨委會、局長辦公會,在自重同志外出期間主持局全面工作;負責各項工作的組織協調、統籌運作,主持召開局會審會;負責組織人事、財務、土地利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舊城改造、土地儲備、土地礦產交易、土地價格評估、計劃生育等方面工作。
分管土地利用處、人事處、財務處、儲備中心、評估中心、交易中心。
楊占軍:負責國土資源規劃、耕地保護、新民居建設、科技、綜合統計、土地開發整理、政策法規、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規劃處、耕保處、政策法規處、土地開發整理中心。聯系市土地學會。
張書寬:負責機關事務綜合協調、機關資產管理、地政地籍管理、執法監察、測繪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辦公室、地籍處、執法監察處、測繪辦、執法支隊、後勤服務中心、測繪中心。
齊靜濤:負責安全生產、礦產資源管理、地勘地環、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礦管處、地勘處、信息檔案中心。聯系市礦業協會。
申豐學:負責紀檢監察、信訪穩定、行風和機關黨的建設、審批大廳人員監管方面的工作。
分管紀檢監察室、機關黨委、行政許可服務處。
李 傑:負責協助占軍同志抓好分管工作。
郭明歌:負責協助建平同志抓好分管工作。
李建春:負責協助書寬同志抓好分管工作。
李學臣:主持儲備中心全面工作。
鑒於當前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需要,今年由占軍和書寬同志共同負責抓好該項工作。
❺ 進世界武術協會需要什麼條件。
[編輯本段]協會簡介 中國武術協會是推動本項目運動發展,促進武術運動普及和技術水平提高的全國性群眾體育社會團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委會的團體成員,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武術協會,各行業體協、高等院校、其他具有合法地位的武術社團組織以及熱愛武術事業的個人組成,是武術行業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本會宗旨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全國武術工作者和愛好者,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優秀文化遺產,倡導和普及群眾性武術運動的開展,努力促進武術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發展武術事業,積極穩妥地推動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增強人民體質,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中國武術協會於1958年9月成立,首任主席李夢華、第二任主席董守義、第三任主席鄭懷賢、第四任主席黃中、第五任主席徐才、第六任主席張耀庭、第七任主席李傑、現任主席王筱麟。 中國武術協會接受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協會下設裁判委員會、教練委員會、武術產業發展委員會、科研委員會、傳統武術委員會、武術學校工作指導委員會和新聞委員會7個專業委員會。
❻ 寧夏業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寧夏業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地址位於銀川市北京中路中強巷7號建築材料銷售;門窗的銷售及安裝;房屋建築工程(二級);市政公用工程(二級);建築裝修裝飾工程(憑資質證書經營)。經營狀態:開業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成立日期:2002-01-17法定代表人:李傑法人對外投資營業期限:2002-01-17-2022-01-16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發照日期:2013-02-26登記機關:銀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李傑
成立時間:2002-01-17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401002000135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銀川市北京中路中強巷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