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漢飾美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飾美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5月1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裝飾工程施工等。
法定代表人:饒前進
成立時間:2010-05-13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150000248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建設局新建流金港都職工宿舍樓前
② 武漢市江夏區城鄉規劃建設開發工程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市江夏區城鄉規劃建設開發工程公司成立於1994年04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暫定級)等。
法定代表人:夏和平
成立時間:1994-04-09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15000004639
企業類型:集體所有制
公司地址:江夏區紙坊北華街
③ 武漢市江夏區龍山觀邸3號樓五證齊不齊全
1,五證: 第一個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國土局),第二個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內證》
(規劃局),容 第三個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局), 第四個是《建設工程施工證》(建設局), 第五個是《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房管局)。
2,預售證是五證里最後一個辦理的證件,是房管局負責審批辦理的,你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當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員,如果預售證已經辦理出來了,說明該小區的五證是齊全的,可以放心購買的!
④ 武漢市江夏區道路建設工程
到江夏規劃局或者交通局的網站看看,另外還有一個網址,就是武漢市規劃網,叫數字武漢,一般的大型項目都可以看到。
⑤ 武漢市江夏區的交通運輸局下面的二級單位名稱+聯系方式
現在的「交通運輸局」即原來的「交通局」,為政府下屬的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道路運輸管理、水上運輸管理等。如公路局、運管局、路政所、農村公路管理所、運輸公司、汽車站、航運局、地方海事處等單位都屬於交通運輸局的二級單...
⑥ 廣州江夏地鐵附近建設銀行營業網點
有很多網點,具體見圖。
⑦ 武漢市 江夏區建設監督管理站具體地址在哪裡
湖北省武漢市沙羨街 027-87011566
⑧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的思路
1、探索出了一整套符合實際的招商思路
13年的開放引進工作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准確把握形勢,堅持從實際出發並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理順工作思路,確定好工作目標,是搞好開發區各項工作的前提。根據江夏區委、區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江夏經濟開發區建成江夏經濟增長亮點」的要求,我們在招商定位上瞄準武漢市內的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引進了一批科技型、規模型、效益型項目。在招商的方式上既注重用優美的環境吸引外商,又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廣結天下朋友進行招商。近幾年來我們緊緊抓住中國光谷建設機遇,發揮其科技、智力優勢,優化自己的產業結構,加快開發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抓住醫葯科技產業園建設的有利條件,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項目結構、質量、效益上下功夫。對項目質量從規模、科技含量、效益上實行嚴格控制,對投資規模未超過5000萬元、不是科技型的朝陽企業、無稅收的項目拒絕引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於招商方式方法既穩妥可行,又具時代特點,使開發區的招商工作在近幾年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招商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既抓住了「一輪明月」,又摘下了「滿天星斗」。
2、完善了開發區的產業功能布局
堅持項目興區、項目立區不動搖,確立並堅持了「四並舉四為主」的原則:即大小並舉,以中小為主,爭取大項目;內外並舉,以內資為主,爭取外資;多成份並舉,以民營為主;一、二、三產業並舉,以高科技工業項目為主。13年來在引進的171個項目中,工業項目125家,占引進項目的73%,在工業項目中,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項目23家,占工業項目的18%,年經營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8家,占工業項目的14%;學校旅遊、房地產業23家,占引進項目的14%,其它產業佔11%。已基本形成五大產業版塊:一是光電子、通信產業。以華工科技產業園、精倫電子、嘉銘激光、天華光電、訊泰通信等為代表。二是生物醫葯產業。主要有武漢醫葯科技產業園(健民集團、中聯葯業、長聯生化、久安葯業、烯王生物、國灸科技)、普生制葯、沃爾葯業、三利生物和亞太醫葯網信息園等。三是電力、環保產業。以凱迪電力股份公司、武漢博大電氣集團、方元環境工程、宇虹環保儀器、通源電氣結構等為代表。四是建材化工、食品行業。有葛洲壩水泥、台灣斯米克集團、湖北省構件總廠、現代化工、小蜜蜂食品等。五是旅遊、房地產及文教產業。並已建成了幾個專業特色園區、培植了一批骨幹企業。在最近兩年,我們重點引進生物醫葯、光電子、製造業和文化產業項目。如新建設的湯遜湖民營工業園、三角島工業園和陽光工業園的製造業版塊、知音文化產業園和即將建設的湖北省出版總社的文化產業園等。
3、打造並形成了「江夏」品牌
投資環境是開發區文明和發展的標志,把優越的山水資源與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投資服務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吸引客商,招來鳳凰的最佳品牌。為此,我們在軟硬兩個環境上下力氣,做到了兩手抓。一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自1993年以來,我們投資2億元,建起了日供水2萬噸的廟山自來水廠和一座6.3萬千伏安的鄭橋變電站;開通了萬門程式控制電話通訊系統;建成了連接武漢城區的5公里長寬24米的兩湖大道;完成了火炬路、華超路、華泰路、南湖路、郵政路、陽光一路、陽光二路等支幹道路網建設,完成了醫葯園中心花園及湖堤、清水平台、燈飾等形象工程建設,企業廣告長廊、江夏大道、兩湖大道綠化帶、高壓線路、光纖線路入地、長江自來水連接等工程改造。開發區堅持以高標准,嚴要求來規劃江夏新區,請省、市規劃設計部門反復論證,嚴格按規劃實施。近幾年,我們環境創新的力度更大,下重力打造了一批新設施、新環境、新亮點。新修了全長5.7公里、寬100米的陽光大道及其配套工程,順利完成了江夏大道華一至大宇公司段的擴寬、黑色化工程;新建了污水提升泵站及管道配套,完成了湯遜湖工業園、三角島工業園供水、供電和三條110KAV園區項目供電專線建設工程。三年來總投資達15000萬元,加上企業自己的配套工程,開發區在基礎設施的投入累計達10億元。二是抓軟環境的治理。我們在區縣級開發區中率先實行封閉式管理體制,形成了「兩尊門神」和「兩條隔離帶」的服務體系,在理順地材市場問題上,成立了地材管理辦公室,健全了地材管理制度,規范了開發區的地材市場,既維護了客商的利益,也兼顧了當地農民的利益。在企業的收費上,實行統一收費制度,收費項目由30餘項減少到9項,與此同時,收費標准也大大降低,受到了開發商和企業主的由衷歡迎。三是良好的投資環境,有力的提升了廟山開發區的知名度。如華工工業園、精倫電子、武漢醫葯科技園、博大科技園、正大集團、知音文化產業園、凱迪電力、國測高科、亞太醫葯網信息園、健民葯業集團、中聯葯業、水藍郡、玉龍島花園等項目的建成,促使江夏這一品牌的形成。
4、理順關系實現了開發區全面發展
江夏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與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特殊關系;開發區原掛靠東湖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區東湖開發區的政策區,區域規劃的一致性、招商工作的競爭性、進園企業的滲透性,都充分體現了這個特殊關系。因此,正確處理好與東湖開發區的關系就成為江夏經濟開發區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我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全力做好與東湖開發區的協調服務工作;二是利用「掛靠」優勢和自身特點,開展良性競爭。在江夏經濟開發區落戶的企業中,有些是原在東湖開發區注冊而在江夏尋求擴展的企業,如博大電氣公司等;一些是在「兩區」的選擇中「相中」江夏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如武漢電力儀表廠、中聯制葯廠等;還有一些企業是通過東湖開發區「孵化」,被江夏經濟開發區招引過來的,如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嘉銘激光等。三是根據東湖科技城的總體規劃,努力引進大學科技產業,全方位接受大區的輻射功能,通過服務大區,帶動小區。「依託、服務、競爭、發展」使江夏經濟開發區在與周邊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競爭的夾縫中一天天壯大起來。在背靠武漢大都市,依託東湖開發區的強大輻射力的同時,江夏經濟開發區始終按江夏區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自身的區位、交通、環境、政策優勢,積極培育完善具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集群,並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走城鄉結合、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一是處理好發展與土地市場整頓的關系,不能因為土地市場整頓而放慢發展。注重把開發建設與保護土地資源相結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先規劃後實施,在項目引進時就嚴格按項目規模確定用地面積,盡可能的統籌規劃,確定用地功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證開發一片、建好一片。二是處理好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嚴格控制有污染的項目,嚴格控制炸山填湖,保護好自然環境。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強對湯遜湖、梅南山等自然資源的水邊、湖邊、山體的保護,控制違規建設項目,杜絕引進有污染的項目,盡可能的達到顯山露水,近幾年園林綠化、植樹造林使開發區綠化覆蓋率不但沒有減少,還有增加的趨勢。三是處理好發展與土地利用的關系,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的發展目標,將散亂的村灣規劃建成新型農民社區,將節約的宅基地用於城區公用服務配套建設,有力的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實現了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居民,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四是處理好發展與農民安置的關系,土地開發後,農民的出路要認真考慮(就業、養老保險)。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讓開發區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群眾。我們努力解決經濟建設與農民出路的矛盾問題,著眼開拓發展,確保農村穩定。在開發建設前嚴格按國家政策規定,將農民土地補償費按標准、及時足額補償到位。讓農民在開發中得到實惠,管委會撥出專款,派出專人為「五村」農民建別墅式新村,總投資達一億多元,為了保護失地農民的利益,開發區管委會對失地農民實行「八個一」管理,在保證農民一棟房子、一個門面、一戶一個就業、一戶一個股本的同時:一是鼓勵農民轉換角色進入三產業;二是留出一片土地、投入一些資金扶持村辦企業;三是組織就業培訓,安置部分勞動力進入引進企業就業。妥善處理好農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五是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這些年我們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求發展,在不斷探索中求前進,充分認識到發展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問題的解決,我們又邁上了新的發展征程。
5、實現了管委會各項工作規范化
開發區的發展與「開發區人」密切相關,與開發區實行的體制緊密相連。近幾年來,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初步建立了三個機制;一是以項目為中心,建設機關內部運作體制。管委會把引進項目分為招商洽談等四個環節,分別設立招商處、建設處、農工處、企發處、每個處承擔其中的一個職能,環環相扣,全過程服務,充分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特點;二是落實了部門獨立審批、辦證權,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建立了運作規范的土地出讓金收支體制。開發區管委會嚴格按國家規定,土地出讓金全部進財政土地出讓金專庫,嚴格土地出讓金管理,實行「三取消」和「三個一」管理(即取消了多家收入,取消了管委會會計,取消了多頭帳戶,建立廟山財政所一個口子收支,一支筆審批,一個銀行開戶)制度。對農民土地補償費及時兌現,未出現拖欠、挪用、截留等不良現象。日常支出由財政部門監督。與此同時,開發區還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近兩年來分別出台並實施了《創建模範公務員集體實施方案》、《廟山開發區公民道德綱要實施方案》,使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敬業水平進一步提高。開發區的形象有了新內容,工作運轉有了新特色、新活力。開發區的財政收入一年上一個台階,2000年,開發區財政收入為3680萬元,2001年是4750萬元,增長率為29%,2002年財政收入達8750萬元,與2001年相比,增長率達84%;到2003年財政收入猛增到1.33億元,占當年全區財政收入總量的25%,到2004年開發區財政收入完成1.75億元,占年目標任務的108%,佔全區財政收入的1/4強;固定資產投資額9.45億元,占年目標任務100%;引進內資6.9億元,占年目標計劃的10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15.9億元,占年目標任務1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76億元,占年目標任務100%;2005年計劃完成財政收入2.3億元。可見,開發區經濟發展已步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