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建部副部長都有誰(現任)
副部長有四位,分別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部黨組成員: 仇保興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答、部黨組成員: 陳大衛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部黨組成員: 齊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部黨組成員: 郭允沖
❷ 中國的各大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
全國人均居住面積達10.25平方米 。
(新增指標)是指按居住人口計算的平均每人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
計算公式: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平方米/人)=住宅建築面積/居住人口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29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農村人居住房面積33.6平方米。
姜偉新指出,中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城鎮化快速推進,2009年城鎮化水平為46.5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農村人居住房面積33.6平方米,分別比2005年提高15%和13%。「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1.67億平方米。預計今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和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72.5%和75%。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面積6.7平米,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面積人均已達到28.3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住房質量、住房成套率、配套設施與環境大為改觀。但是,近些年來中國住房與房地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房價過高,並且上漲過快。
延伸閱讀:住建部: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平米以上
所有這些問題,政府都要統籌兼顧。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二十三點七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二十七點二平方米,達到世界中高收入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二十三點七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二十七點二平方米,達到世界中高收入水平
2005年全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6.11平方米;
1991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7平方米;(查不到1992年的數據)
1979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合建築面積7.2平方米
國際化視野下的中國住房水平
今年3月,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說:「我國住房持有率達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積達到26平方米,這一數字居於世界較高水平。」「目前,中國內地的人均GDP為1700美元,中國香港和日本的人均GDP則超過34000美元,而中國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積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低於中國內地的人均住宅面積」。
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稱:2004年底,上海市市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20.4平方米,江蘇、浙江、福建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為20.4、23.9和24.5平方米。而上世紀90年代初期,人多地少的香港和東京,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只有7.1和15.8平方米。 全國人均居住面積達10.25平方米 。華聲報5月31日訊:根據建設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0年年末,全國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14.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10.25平方米。住房建設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使城鎮居民的人居居住環境有了新的改善。
據光明日報報道,2000年共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1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7%,創下歷史新高。城市市政共用設施能力、服務設施功能進一步增強。人均擁有公共綠地6.8平方米,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據了解,目前更多的居民已開始走向市場選擇自己滿意的住房,表明中國的住房改革由實物分配向貨幣化分配的轉變已基本實現。
據悉,「十五」末期,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將達到23平方米,農村25平方米。
❸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是什麼級別幾級公務員
房子鑒定是bu級是什麼程度
❹ 住建局是干什麼的
住建局是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簡稱。
以縣住建局為例,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研究擬定住房保障、城鄉規劃、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建築業、房屋裝飾裝修業、住宅與房地產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市政公用事業和風景名勝事業的有關規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負責本系統、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職責,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二)承擔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責任。擬訂全縣住房及住房保障相關政策並指導實施,指導住房建設和住房制度改革。擬訂廉租住房規劃及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國家、省、市、縣有關廉租住房資金安排並監督組織實施。編制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三)承擔全縣城鄉規劃的政策和制度制定,負責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並組織實施工作職責,負責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選址、方案審批等規劃管理工作,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指導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指導城市環境衛生規劃。
(四)承擔建立本縣工程建設標准體系的責任。組織實施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國家標准、全國統一定額和行業標準定額,擬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評價方法、經濟參數、建設標准和工程造價的管理制度,指導監督各類工程建設標準定額的實施和工程造價計價,組織發布工程造價信息。
(五)承擔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房地產市場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擬訂房地產市場監督管理政策並監督執行,指導城鎮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和開發利用工作,提出房地產業的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制定房地產開發、房屋權屬管理、房屋租賃、房屋面積管理、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責任。
指導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管理工作,擬訂危房鑒定、白蟻防治、房地產估價與經紀管理、物業管理、房屋徵收拆遷的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六)承擔監督管理建築市場、規范市場各方主體行為的責任。指導建築活動,擬訂工程建設、建築業及裝飾裝修業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改革方案、產業政策、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組織實施房屋和市政工程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擬訂建設工程施工、監理以及規范建築市場各方主體行為的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負責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職責,負責建築工程質量、建築安全生產和竣工驗收備案的政策、規章制度的監督執行工作職責,參與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七)承擔監督管理勘察設計咨詢市場秩序和勘察設計咨詢質量的責任。擬訂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業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改革方案、產業和技術政策、規章制度並指導實施。
指導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組織實施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抗震技術地方規范和標准圖集,組織開展城市建築物抗震性能普查、鑒定加固和改造工作,指導村鎮和農村建設抗震工作,指導和組織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八)承擔指導城鎮建設工程設施的防洪工作,指導城鎮燃氣公用設施的建設管理,指導城鎮建設檔案管理工作。
(九)承擔規范和指導村鎮建設的責任。擬訂村莊和小城鎮建設政策並指導實施,指導村鎮規劃編制、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和危房改造,指導小城鎮和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工作,指導和組織各類村鎮建設試點工作,指導受災村鎮及國家大型重點建設項目地區村鎮遷建、重建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十)擬訂全縣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規劃、政策並指導實施,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規劃、建設和管理,指導風景區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職責。
負責全縣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會同文物主管部門負責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申報以及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城鎮園林綠化工作。
(十一)承擔推進建築節能、城鎮減排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建築節能政策、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重大建築節能項目,推進城鎮減排。
組織實施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工作,承擔推進牆體材料革新的責任。負責組織實施散裝水泥的推廣工作。
(十二)制訂建設行業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建設行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執業資格管理工作。負責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指導監督縣級建設民間組織的工作。負責指導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信訪工作職責,督查督辦重大信訪案件。
(十三)貫徹執行國家關於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根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國防建設需要,擬定人民防空事業的建設發展計劃和有關規定,依法進行監督、檢查。
組織開展人民防空工程平戰結合工作,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及其它各項設施,為城市經濟建設服務。
(十四)承擔縣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
(十五)承辦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是2008年中央「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建設行政管理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國家建設方面的行政管理事務。
其前身是1979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國家城市建設總局」,直屬國務院,由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代管。
2008年3月15日,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建設部」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管理。
❺ 住建部:進一步精簡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條件
11月2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深化測繪資質改革和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有關情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在會上表示,未來經過改革,建設工程企業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將壓減至245項。同時,將進一步精簡企業資質審批條件,特別是要精簡資質標准。
易軍在介紹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時指出,健全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放寬市場准入是工程建設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
按照國務院部署要求,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革方案》,共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改革舉措:
一是精簡資質類別,歸並等級設置。將大幅壓減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改革後,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將壓減至245項,其中勘察資質由26項壓減為7項,設計資質由395項壓減為156項,施工資質由138項壓減為61項,監理資質由34項壓減為21項,壓減幅度為59%。
二是放寬准入限制,激發企業活力。在壓減資質數量的同時,將進一步精簡企業資質審批條件,特別是要精簡資質標准,重點考慮放寬資金、人員、業績、技術裝備等指標要求,大幅放寬准入限制。
三是下放審批許可權,方便企業辦事。將開展企業資質審批權下放試點,試點內容是:除最高等級綜合資質和需跨部門審批的資質外,將其他等級資質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同時,加強對試點地區的監督指導,對存在違規審批的,住建部將嚴肅處理並收回審批權。
四是優化審批服務,推行告知承諾制。將加快推行資質審批告知承諾制,大幅削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全面實行全程網上申報和審批,大幅提升企業資質審批的規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五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工程質量安全。將加大審批後動態監管力度,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個人職業資格管理,建立個人執業責任保險制度。
六是完善招投標制度,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將繼續完善招投標制度,優化調整招標條件設置,引導建設單位更多從企業實力、技術力量、管理經驗等方面選擇企業,推行工程擔保和保險制度。
❻ 中國的住房改革歷史。
1、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計劃經濟體制下住房完全靠國家包下來,實行福利分配。
2、一次房改時期
時區跨度集中在1980年至2001年,1980—1986年,理論准備和售公房階段;1986—1991年,提租補貼階段;1991—1993年,以售帶租和公積金試點階段。
1993—1998年7月,房改深化、配套改革與艱難探索階段;1998年7月至2001年,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全面展開、新住房制度初建階段。
3、二次房改階段
以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為歷史分界點,這里將2003—2011年作為二次房改前期,這時期圍繞理念、機構與職能范疇的保障房制度建設加快,直接促進保障房建設規模空前,大步邁向與商品房相協調的格局。
(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擴展閱讀: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因而,要處理好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由於市場配置的對象是商品房,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類別是保障房,因而,該制度在本質上也可概括為商品房與保障房相協調的住房制度,即「兩房協調」的新住房制度。
完善的住房新體制或新住房體制的模式,應該就是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兩房協調的住房體制。它的建立,將為促進住房體系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深層持久的制度動力。
❼ 中國建設部的部長是哪位
現任住房和抄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襲記、部長:王蒙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石生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易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倪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寒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常青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
❽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
住建部,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姜偉新任部長,齊冀任副版部長,主要職能調控權中國樓市,我們聽說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都是住建部統一部署的,雖然現在樓房依然很貴,但住建部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