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歷史

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09:15:48

㈠ 文山的歷史遺址詳解

(一)灰土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文山城西北郊盤龍河畔,尚存面積400平方米。已採集到人牙化石1顆,石斧、網墜各1件,彈丸2粒,動物碎骨若干及夾砂紅陶數片。經專家推斷,此處為距今3500年至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年前古人居住地。

(二)觀音閣。觀音閣位於文山市平壩鎮南端回龍嶺之巔,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道光十四年(1834)添建,咸豐六年毀於火災。咸豐九年(1859)重修末竣。直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繼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群,佔地11畝。現存觀音閣、韋馱殿、左右兩廂房與關聖宮、老君殿組成四合院。正殿為單檐歇山頂磚木混合結構,座西朝東,開三間,通面闊20米,進深11米,高約12米,網柱28棵,其中18棵外檐柱柱礎上均有2.1米高的石柱,在檐枋、雀替等構件上雕有十二生肖及花卉纏枝蓮圖案,棟楹堊梵、輝映雲連、古樹籠罩、鳥聲盈耳、靜謐林中。

(三)李氏宗祠。民國11年(1922年)建於樂詩沖村,為三進兩院建築。祠共三間,整體布局嚴謹,檐柱雕刻細致。祠內有黎元洪所題匾額,供奉李氏祖先牌位。(四)文筆塔。矗立於文山城東側東山頂。始建於清康熙中期,拱翼學宮,景名「雁塔秋風」,為文山八景之一。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移魁星閣文峰塔於此。塔七層,高五丈八尺(19.33米)。嵌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鉤探月窟;一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概括了文山地理形狀。抗戰中期修築防禦工事全部拆除。1997年重建,新塔高49米,七層八翹,比舊塔更為壯觀。(五)大興寺。位於市區開化中路與大興街之間,座東朝西,總佔地面積3539.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89.26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初為龍氏宗祠。五台山僧非涯雲游至此於康熙年間曾重修。咸豐丙辰年前祠兩廂房毀於火災,爾後又重修。民國乙丑年,由鄉紳民眾捐資,從1917—1923年歷時6年才修繕完工。1996年5月27日州人民政府現場辦公會,決定修復大興寺。2001年重修山門與耳房。2002年3—8月,由文山籍善士任懷燦先生出資重修。對天王寶殿、大雄寶殿進行了維修和彩繪,將屋面更換為黃色琉璃瓦。重塑34尊貼金箔塑像。添置銅鍾、銅鼎、皮鼓等內部設施。該寺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2003年12月18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壽佛寺。位於市區佛壽街中段,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湖南衡州籍人集資建造。乾隆、嘉慶、光緒年間不斷擴建修繕。建築規模宏偉寬敞,木石雕鏤彩繪,精工細鑿,構思周密,內容豐富;庭院青松翠柏,古榕馨桂,清幽雅緻。壽佛寺右側禹王宮,宮內戲台具獨特風格:戲台精雕細刻,鏤空、淺浮雕刻,花鳥人物圖案各具千秋,朱漆彩畫,歷時百餘年色彩尤存。現尚存舊房已由群眾集資修復為老年活動室。(七)五子祠。位於市區學海巷(今州群眾藝術館內),為明教化長官司龍上登所建,初稱先師廟,改土設流時建為文廟。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改為五子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學堂事務黃希尚等人籌款重修。1998年州人民政府及州文化局撥款重修。1985年5月公布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18日,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小西門城樓。位於文山市區,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嘉慶至道光年間曾經維修過四次,今保存尚好。該城樓為門樓式建築,重檐歇山頂,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構架,一樓一底,開三間。明間面闊5.4米,比次間寬大,用作通道。右次間後面設置木梯上通城樓,樓板為木質,城樓作為守城人用房。該城樓頗具清代古建築風格,枋板、耍頭、昂、翹有浮雕動、植物圖案。該建築是文山地區現存唯一的一座古城門樓,從中可看到文山古城歷史痕跡,具有史學和科學研究價值。1986年3月20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9月公布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楚圖南故居。故居位於市區上條街。座北朝南,為兩進式四合院,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建於清道光年間。故居於1998年11月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縣委、政府開始修復故居。2006年4月11日舉行開館儀式,正式對外開放。(十)樂西石闕。位於德厚樂西村寶山上,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石質。石闕台基呈正方形,高55厘米,上建一石座,頂置石雕寶珠1顆。石座四周刻春牛圖、雲朝龍、蚌、螃蟹、山羊、荷花等圖案。石檐枋上有裝飾性石雕斗拱,其上挑出翹檐。東西兩門各有八字形石矮牆。南北石牆刻畫今已不存,西石牆右刻三國故事人物,左刻八仙過海圖。

㈡ 文山歷史資料

文山州簡介
文山州地處雲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南與越南接界,西與紅河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全州國土面積31456平方公里,國境線長438公里。全州轄8個縣114個鄉鎮,居住著11種民族,總人口334.96萬人。

這里歷史悠久,民風純朴。早在5萬年前,文山就生活著舊時器時代的晚期智人,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便將文山納入中國版圖。1927年我黨就在文山建立了組織,富寧、廣南等地還是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紅七軍活動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中央確定的滇桂黔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區。雲南和平解放後,定名為文山專區,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獨具民族特色的「銅鼓舞」、「手巾舞」、「蘆笙舞」、「弦子舞」等已走出文山,走出國門,為文山社會經濟發展增添了靚麗的色彩,為來自遠方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這里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氣候資源。州內最高海拔2991米,最低海拔107米。北回歸線橫貫全境,年平均氣溫15.8-19.3℃,年平均降雨量992.2至1329.4毫米。生物資源。全州已經發現的各類野生植物有332科4504種,其中的梘木、華蓋木、鐵杉、香木蓮等42科74種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全州有7個縣被分別列為中國三七、陽荷、草果、辣椒、八寶米、八角特產之鄉,名貴中葯材三七,以質量優,葯用大聞名中外。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銀、鋁、錳、銻、鋅、鐵等7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5種,其中有7種礦產儲量居雲南省第一位,錫、銻、錳礦的儲量分別居全國的第二、三、八位。水能資源。文山地處珠江、紅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地區,全州水資源總量17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34萬千瓦,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僅47.78萬千瓦。旅遊資源豐富。國家AAA級風景區丘北普者黑,碧水青山、峰巒疊嶂、美不勝收。省級名勝風景區廣南八寶素有「高原桂林」之美稱,壩美則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世外桃源」。此外,文山老君山、麻栗坡老山、富寧馱娘峽等一批高原亞熱帶原始森林景區,風光旖旎,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再加上古人類遣址、古崖畫等交相輝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這里區位較好,基礎牢固。文山是雲南省的東南大門,素有「滇桂走廊」之稱,是雲南進入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州府文山距省會昆明340公里,至越南河江163公里,下龍灣460公里,海防690公里。境內有1個國家級邊境口岸,3個省級邊境口岸,24個邊民互市點,40多個過境貿易通道。全州公路通車里程18381公里,323國道貫境而過,衡昆高速公路、平船一級公路等「三橫三縱」為主的公路交通運輸干線,使對外聯絡更快捷、交通運輸更暢通。隨著文山普者黑機場、富寧港口、過境鐵路等交通設施的建成,文山將成為雲南省通往東部沿海和東南亞國家流暢便利的重要通道。文山還建有完善的通訊網路,郵電和多媒體通訊通達全國和世界各地,八縣縣城和大部分鄉鎮已實現電力、道路、供水、排水、通訊、有線電視暢通。金融保險業務網點遍布城鄉,可辦理各種涉外業務。各類商廈、購物中心、集貿市場眾多,影劇院、博物館、公園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各級教育、衛生醫療機構可滿足客商及家屬子女學習和健康服務需求。

這里政策寬松,環境優良。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州委、州人民政府解放思想,於2001年10月成立了文山州招商引資機構。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開放的若干規定》,設立了州政府投資服務中心,實行窗口部門「一站式」服務。各縣也出台了投資優惠政策,成立了縣外來投資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熱情為外來投資企業辦理規劃、用地、開工、供水、供電等手續。州縣招商部門本著「你投資我服務,你困難我解決」的原則,積極做好外來投資企業的後續服務工作,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迎來了大批國內外客商,2004年,全州共引進外來投資16.7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8%。外來投資的大量進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2004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1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52億元。目前,全州上下已形成「人人都是招商環境,個個都是引資形象」的良好招商氛圍。

這里發展較快,優勢凸現。近年來,州委、州人民政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繼續弘揚「西疇精神」、「老山精神」和「放下包袱,與時俱進,窮則思變,後來居上」的文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凸現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格局。在工業發展上,堅持礦電結合的路子,大力開發水電資源和礦產資源,目前全州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已開發利用,電力充足,以鋁、錫、梯、錳、鋅為主的礦產品開發勢頭強勁。在農業發展上,加快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圍繞各縣特產之鄉建設,大力開發辣椒、八角、草果、陽荷、八寶米等優勢產業。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積極做好普者黑、壩美等旅遊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在園區建設上,先後建成三七工業園區、馬塘工業園區和硯山農副產品加工基地、丘北辣椒加工基地等園區,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較好的載體。

這里藍圖宏偉,商機無限。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機遇條件,文山將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圍繞工業強州、農業穩州、科教興州和對外開放戰略,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水、陸、空大交通建設,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把文山構建成面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東南亞各國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我們將本著「你投資我服務,你困難我解決」的服務理念,著力打造文山「環境最優,效益最高,成本最低,回報最快」的誠信品牌。我們的承諾是「替投資者著想,幫投資者成功,助投資者發展,為投資者服務」。

南疆寶地,鴻圖大展,商機無限,文山已是一片投資的熱土,三七花開等你來,熱情好客,親和友善,開明開放的文山人民熱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到文山投資創業。

㈢ 關於文山城鄉舊貌換新貌的作文

為開展好「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主題徵文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動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增強全市幹部群眾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意識,根據《中共文山市委辦公室文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組織開展「文明城市創建行」有獎徵文活動的通知》(文電〔2016〕152號)要求,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徵文主題

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

二、參賽對象

文山市轄區各級各部門幹部職工、各學校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

三、組織機構

組織單位: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1.領導小組

組 長:楊立偉 市住建局局長

副組長:陳永祿 市住建局副局長

成 員:余穩位 市住建局副局長

鄧茂林 市住建局副局長

喻貞鑫 市住建局副局長

張興武 市住房管理中心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局辦公室,由李昌相任辦公室主任,肖燕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徵文活動日常事務。

2.徵文評選

由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請的州、市作協相關專家進行評選。

四、徵文內容

以「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為主題,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展示「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城鄉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城市更美、更具時代氣息,農村更綠、更整潔,廣大人民群眾勤勞創新奔小康感受到的新政策、新氣象,體現和反映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美化家鄉的文明風尚,激發全市人民群眾參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潮。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擬稿參選:

1.以城鎮環境衛生面貌整治為主題;

2.以城鎮建設規模擴大、城市功能、人居環境改善為主題;

3.以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文明程度、文明素質改變、幸福指數增加為主題;

4.以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改善為主題;

5.以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改善為主題。

五、徵文要求

1.徵文應圍繞「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這一主題,抒寫真情實感,體裁不限,既可論述、議論,也可傳述(真人、真事),還可以是經驗總結等。題目自擬,篇幅在3000字以內。

2.徵文應緊密聯系實際,主題鮮明,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真實原創(所有文章應為作者創作,嚴禁抄襲)。

3.徵文模式要求:以A4紙列印,徵文首頁左上方角請註明「城鄉舊貌換新顏」字樣,簽署姓名和工作單位(姓名和工作單位簽署在文章標題下面,與文章標題間隔兩行)。

六、活動步驟

(一)組織動員階段(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成立「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徵文活動領導小組,並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徵文活動實施方案。通過媒體、網站進行宣傳發動,動員廣大幹部群眾、轄區居民、學校師生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積極組織參與徵文活動。

(二)推薦徵文活動階段(201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18日)。組織徵文投稿,收集徵文後,由市住建局聘請專家組成評審組對徵文進行審核、評比,並推薦優秀徵文報組委會辦公室。

(三)評比表彰獎勵階段(2016年12月19日—2016年12月31日)。

由市組委會進行徵文評比,確定獲獎名單,並向社會公布獲獎名單和表彰情況,刊登部分獲獎徵文。

七、相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各鄉鎮、街道、市屬各部門要將「文明城市創建行—城鄉舊貌換新顏」徵文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參與徵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把活動開展過程變成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過程。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鄉鎮、街道、市屬單位要廣泛宣傳,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有效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形成人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良好氛圍。

(三)精心組織,認真策劃。徵文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按照所制定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開展活動。明確專人負責,認真收集、登記投稿稿件,做好與市組委會的溝通聯系工作,確保徵文活動各個環節如期進

㈣ 龔卿是否還當任文山市市長

截止2020年9月1日,龔卿還當任文山市市長。

龔卿,男,彝族,1975年4月出生,雲南鎮雄人。博士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1998年7月參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6.06—2017.02 文山州文山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2017.02—至今 文山州文山市委副書記、市長。

(4)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歷史擴展閱讀:

2016年10月的時候,網傳的一份公開信稱,10月26日上午9點,文山市政府召開會議,討論一個苗族文化項目設計方案時,代理市長龔卿當眾宣講「苗族巫文化是很恐懼的」之類的話。這份沒有署名的公開信要求龔卿就其言論向苗族同胞給出合理滿意的解釋。

通報稱,雲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強調「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在雲南「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對一切違反民族政策、傷害少數民族感情、侵犯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問題,歷來旗幟鮮明、堅決反對。

就省苗學會反映的情況,省民族宗教委黨組高度重視,將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監督檢查、不護短,切實維護各民族合法權益、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待問題調查核實清楚後,若情況屬實,將督促文山州依法依規依紀處理。

㈤ 文山的歷史沿革

文山市較早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置郡縣時版就已納入牂牁郡權,進桑二縣轄地。到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設賁古縣時,縣境西部歸屬賁古縣。東南部為夢都、進桑二縣地。縣名從《易經》的「賁」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諸賁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縣。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屬開化府,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龍、逢春、江那八里,後從樂龍分新現共九里,里下設甲、牌,均屬原三長官司所屬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里,文山縣轄六里。民國1年(1912年)成立縣公署,2年(1913年)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1914年復名文山縣。
2010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決定撤銷文山縣,設立文山市。撤縣設市後,原文山縣行政范圍為文山市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

㈥ 文山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拆遷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文山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拆遷分公司成立於2010年08月0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舊版城拆遷改造權等。
法定代表人:楊熙
成立時間:2010-08-04
工商注冊號:53262100000302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新平街道裡布嘎社區開化南路城南大橋頭(原雲錫會所)

㈦ 文山州人事局局長是誰

笨蛋

㈧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文山的變化

輝煌五十年

文山州人民政府州長 黃文武

建州於1958年4月1日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接壤,國境線長438公里,全州轄文山、硯山、西疇、麻栗坡、馬關、丘北、廣南、富寧8個縣,國土面積31456平方公里,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2007年末全州總人口34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0.3%,少數民族人口佔56.7%。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半個世紀以來,全州各族人民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團結奮進,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改革創新,呈現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發展局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一、五十年發展成就

由於文山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建州至1992年的三十多年裡,文山一直處於保家衛國的戰爭前沿,在全國各地已開展轟轟烈烈經濟建設的1978年,全州各族人民為了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仍然奮戰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 口號引領下的硝煙彌漫烽火中。因此,文山的經濟發展基本可以分為1958年開始、1978年前、1992年戰區恢復建設幾個階段, 2000年之後的「十五」、「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更為迅速。

(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1992年戰區恢復建設以來,全州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總量迅猛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1958年全州生產總值僅為1.7億元,1978年為3.2億元,1995年增加到31.8億元。2000年後經濟步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經濟總量連年邁上新台階,2000年生產總值71.4億元、2003年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大關,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208.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7.0億元,第二產業72.8億元,第三產業7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2007年全州生產總值比1958年增長26.5倍,年均增長7.0%。人均生產總值由1958年的116元提高到2007年的6126元。

產業結構趨於協調。文山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地區,建州初期,國民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三次產業比重為86:4:10,1978年僅為71:11:18。 1992年戰區恢復建設以來,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全州經濟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到2007年全州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7:35:38。全州產業結構總體上呈現出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產業穩步上升、第三產業平穩發展的格局。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級財政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全州實現財政總收入22.3億元,比1958年的0.13億元增長170倍,年均增長11.1%。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年均增長9.8%。

(二)工業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歷經半世紀的艱辛努力,文山工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經濟規模由小到大,綜合實力由弱到強,工業已逐步成為全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支撐力量,「工業強州」的作用日益凸現。1958年全州工業總產值僅為0.4億元,1978年為0.7億元,2007年增加到154.8億元,2007年比1958年增長421倍,年均增長13.1%。2007年全州完成工業增加值55.5億元,工業化率達26.6%,比1958年的3.6%提高了23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說明我州已初步進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2007年整個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7.8%,分別超過第一產業貢獻率(12.4%)、第三產業貢獻率(39.8%)的35.4和8個百分點。

目前,全州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葯業、礦冶、煙葉復烤、電力、建材和農特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得到發展和壯大,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工業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三)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經過50年的發展,全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台階,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2007年,全州實現農業總產值82.5億元,比1958年增長35.6倍,年均增長7.6%。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2007年全州糧食產量達到113.6萬噸,比1958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2.2%。三七、烤煙、辣椒、畜禽、水果、香料等產品產量均有大幅度增長,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物質生活質量。

(四)投資規模迅猛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建州以來,全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我州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以後, 著力推進農田水利、交通能源、城鎮基礎設施、房地產業等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大步跨越,投資規模空前擴大,實現了歷史新高。隨著文山境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文山普者黑機場的通航、「珠江第一港」富寧港緊鑼密鼓的建設,文山「水陸空」立體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2007年,全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1億元,比1958年增長1709倍,年均增長16.4%。

(五)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50年來,我州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網路化的物質產品買方市場已經形成,城鄉市場繁榮活躍,消費需求逐年增長。2007年,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5億元,比1958年的0.5億元增長146倍,年均增長10.7%。商貿流通、旅遊服務、中介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市場持續繁榮興旺。

文山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拓展對外貿易。2007年全州外貿進出口總額達9359萬美元,比1994年的270萬美元增長34倍。目前,按照「三點」(文山-硯山-平遠三角經濟區、天保口岸和富寧港)、「兩線」(出省線和出境線)、「一邊」(438公里邊境線)的生產力布局調整,我州已經面向東盟,面向泛珠,融入了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潮流,在「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領域中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並將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經受洗禮。

(六)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越過50年,全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改善,城鄉居民實現了多元化就業,收入渠道不斷拓寬,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07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19257元,比1958年的387元增長49倍,年均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元,比1962年的28元增長59倍,年均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0元,比1990年的1556元年均增長12.0%。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鄉居民消費觀念、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以吃、穿等生存資料為主的單一格局,居民家庭對現代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逐步增多,體現發展與享受需求的住房、通信、汽車、旅遊休閑消費穩步上升,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七)教育科技蓬勃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50年中,文山大力實施「科教興州、素質強州」戰略,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到2007年,全州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849所,在校學生62.81萬人。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中心的基礎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發展日臻完善,教育綜合制度改革取得較大成效。全州8縣基本實現「普九」教育,「兩基」教育目標順利實現。高中教育「瓶頸」制約得到緩解,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加快,全州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科技興州」意識加強,到2007年底止共有37項科技成果獲省、州科技進步獎,專利申請110件,核心競爭力得到增強。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全州經濟社會各領域,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成果推廣率和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城鄉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醫療衛生網路覆蓋面不斷擴大,對疾病預防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2007年末全州共有衛生機構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人。2007年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並取得成功,基本建成全州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救治體系,農村群眾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2007年末全州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9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基層文化設施得到完善。廣播人口覆蓋率達88.9%,電視人口覆蓋率89.5 %。近些年為宣傳文山,拍攝了以本鄉、本土為特色的《情灑金不換》、《三七情緣》等影視作品。1990年以後,許多民族歌舞在全國獲得大獎。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運動成績不斷提高,2007年參加各種運動會獲獎牌數達68枚。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3‰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2007年底止有44909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0000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災民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貧困人口及家庭得到及時救助。

㈨ 文山市所有區縣

文山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7個鄉(含5個民族鄉):開化街道版、卧龍街道、新平街道、古木權鎮、平壩鎮、馬塘鎮、德厚鎮、小街鎮、追栗街鎮、薄竹鎮、新街鄉、喜古鄉、東山彝族鄉、柳井彝族鄉、壩心彝族鄉、秉烈彝族鄉、紅甸回族鄉。

閱讀全文

與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