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景德鎮城鄉規劃

景德鎮城鄉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04 11:15:35

A. 景德鎮這兩年的發展狀況如何

除了新聳立起了一堆樓盤,以及房價猛漲之外,剩下的就是所謂的陶藝家藝術瓷作品的價格飆漲。
除此之外,景德鎮沒有任何發展。

B. 上饒市與景德鎮市哪個更有發展前途,為什麼

當然是景德鎮了,上饒是什麼地方?世界人不知道中國也知道景德鎮,就因為陶瓷文化。

C. 對於景德鎮這個城市你有什麼自己的見解

古老的傳說,現在還是陶瓷市場吧!地級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山城,流水的山民!

D. 江西景德鎮的發展怎麼樣

變化還是很大的較前幾年,為加快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把景德鎮建設成為經濟重鎮、江南旅遊都市和贛浙皖邊際區域中心城市,以嶄新面貌迎接瓷都千年慶典,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十大公共建築,1...行政中心 2...人民會堂 3...國際會展中心 4...瓷都文化活動中心 5...體育中心 6...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7...全國中小學生陶瓷藝術培訓基地 8...紫晶賓館 9...西山湖賓館 10...財富大廈 城市建設勢頭強勁。政府主導投入的工程全面加快建設,一大批重點工程基本完工。一江兩岸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全面實施,白鷺大橋順利竣工,紫晶賓館投入使用,湖田小區經濟適用房主體封頂。韭菜園路網、中華北路延伸工程、景德大道、唐英大道、體育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不斷加快。老城區改造穩步推進,戴家弄街區、鬥富弄街區、人民公園周邊街區和瓷都大道西段改造進展順利。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2007年,改擴建城市道路面積14.0萬平方米,新建城市綠地面積7.16萬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燈2000餘盞,建成垃圾中轉站3座、公廁6座。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完成25個重點工程審計工作,新建的31條道路由各項目部全面移交建設部門和兩區規范管理,在全省率先啟動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設。嚴控違法用地和違章搭建,城區無證私房清理整頓工作扎實開展。城區飲用水源保護進展順利,實施「5.31零點行動」,全面關停生活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排污口。昌江河道采砂整治取得重大成果,采砂秩序得到規范。全市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4.68%、園林綠地率42.81%、人均綠地面積4.58平方米,中心城區人均綠地面積12.81平方米,綠地佔建城區面積的7.58%,比上年提高了0.11個百分點。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36%,實現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目標。城市創建卓有成效,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先進稱號。

希望採納

E.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古代城市規劃

考古發掘證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中國已經有城市。這些城市的規劃情況正在探索。對春秋戰國時代的古城遺址研究證明,當時中國城市的規模已經很大,城市功能已很復雜。從三國開始,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有明確的意圖,有整體綜合的觀念,有處理大尺度空間的豐富藝術手法,也有修建大型古代城市的高超技術水平,在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古代城市的類型從秦始皇起,中國就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城市的職能很大程度上同行政管轄許可權相關。如有全國政治中心的首都,如隋大興城(見長安城)、北宋開封城、明清北京城等;也有地區性的中心城市如州郡的治所。元明以後,行政區劃逐漸形成「省」的建制,省會就是地區性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如太原、濟南、南昌等。還有省以下地區性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或稱府,或稱州,如南陽、大同(圖1)、潮州、泉州等。再下面,是數量很多的縣城。各級政治中心城市的規模不等,但都是不同官府、衙門在其中占居主要地位,並建有寺廟和文化機構如孔廟、學宮等。都城規模較大,一般每邊設三個城門,幹道正對城門,有內城、宮城等幾重城牆。府城州城,一般每邊兩個城門,道路骨架成井字形,城中有的也有王城或衙城(或稱子城)。縣城規模較小,通常是每邊一門,道路成十字形。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圖冊
中國古代還有一些邊防、海防城市。明代沿長城內側,按一定的距離和防禦建制,建立不同等級和規模的城和堡,如宣化、榆林、左雲、右玉等;在沿海要沖也建造了一些防衛性的城鎮,如威海衛、金山衛、鎮海衛等。這些防禦城堡如無經濟上的作用,當政治形勢變化而失去防禦作用時,就衰落下去。中國古代在一些交通要津(如江河交匯處),出現一些商業城市,如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揚州,嘉陵江匯入長江處的重慶,漢水與長江交匯處的漢口等。這些城市,人口稠密,商業繁榮,城市布局有自發發展的傾向。城市生活中心靠近河道碼頭。中國古代還有少數以手工業為主要職能的城鎮,如陶瓷業中心景德鎮,鹽業中心自貢等,這些城市布局形態也不規整。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簡況中國古代城市有一部分是按照規劃意圖,平地建造起來的,如一些新建的王朝都城──隋大興、元大都城等。它們功能分區明確,平面嚴整規則。另一部分城市是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逐漸發展或經重建、擴建而成的,如南京、成都、蘇州等。有些城市由於受地形條件的限制,整個城市平面不甚規整,但內城(子城或宮城)部分則是按規劃建造的,比較方正規則(圖2)。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圖冊
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從遺址看,有王城和外郭的區分,曲阜魯國故城城和郭呈「回」字形;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鄭韓故城是城和郭並列;臨淄齊國故城則王城位於外郭內西南角。漢長安城是先建長樂宮、未央宮,然後修建城牆的,所以城市平面不甚規整。三國時期曹魏的都城鄴城,雖然規模不大,但根據文獻繪制的城市平面復原想像圖,表明它是一個有整體規劃,分區明確,以主要幹道和宮殿建築群形成中軸線布局的城市,對以後中國城市的布局影響較大。南北朝時的北魏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對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在原來東漢洛陽城的東、南、西三面擴建居住里坊和市,形成王城居中偏北的布局。隋唐長安城的規劃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城市規劃成就之一,公元582年由城市規劃家宇文愷制定,並按照規劃進行建設。城市平面為矩形,宮城居中偏北,採取嚴格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影響深遠。位於松花江一帶的渤海國上京龍泉府、日本的平安京和平城京都仿效隋唐長安城布局。開封城原為汴河連接黃河的漕運重鎮。五代後周世宗柴榮和宋初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形成宮城居中的三套城牆的布局。這種布局方式影響了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規制。元大都也是完全按照規劃建設起來的都城,由城市規劃家劉秉忠主持規劃,採用漢民族傳統的都城規劃原則,布局嚴整對稱,南北軸線與東西軸線相交於城市的幾何中心。明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成的,清代繼續作為都城。它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成為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傑出典範,受到舉世稱贊。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中國古代的城市,特別是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規劃和建設的。《考工記》中對周代的城市建設制度有明確的記載。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級而異,城內道路的寬度、城牆的高度和建築物的顏色都有等級區分。《考工記》關於王城的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圖3)這些關於城市規劃的原則,一般認為有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據,雖然在南北朝以前的都城規劃中尚未充分體現,但對於隋唐以後都城的規劃布局發生很大影響。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可以說是嚴格遵循上述原則的。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圖冊
中國古代城市一般都重視城市的選址。《管子》一書中就反對商周以來用占卜確定營邑的方法,提出「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的原則,主張建設城市要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澇之害,節省開渠引水和築堤防澇的費用。中國一些著名的城市如西安、洛陽、開封、蘇州、杭州、北京、南京等的選址,都經過周密的考慮。千百年來它們雖遭受不少天災戰禍,但經過重建、改建或擴建,仍保存至今。中國古代城市的道路網多為方格形,這種街道便於交通,街坊內便於布置建築。漢長安城中即有集中的市,設官吏管理。唐長安城集中設置的東市、西市規模很大,按行業設肆。北宋開封城則將道路和商業結合起來,沿街設店,形成繁華的商業街。漢長安城中就有作為居住區單位的里;唐長安的里坊有坊牆坊門,嚴格管制。宋以後的城市雖有里坊名稱,但已無坊牆坊門。中國古代按規劃建造的城市所體現的中軸線對稱的平面布局,既統一又富於變化的空間處理手法等,是中國古代城市布局的傳統特徵。這種布局的淵源有二:一為中國傳統的內向庭院式低層建築群所具有的主次分明,以中軸線突出主要建築物的布局手法;二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反映封建統治階級意圖的不正不威的等級觀念和秩序感。中國古代城市規劃重視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綠化。北方城市如唐長安、宋開封和元大都,都因地制宜地把水流引入城內,在總體布局上把城市建築和水面、綠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既滿足了生活用水的需要,也美化和改善了環境。不少南方城市的規劃更注意利用河流的舟楫之便,有的還在城中因勢開辟一套與街道相輔的河道網,供交通和排水之用,形成獨特的城市布局結構。古代城市的建設與園林綠化往往是同時進行的。帝王苑圃和私家園林雖為宮廷和私人所獨占,但對美化城市面貌和改善城市小氣候都有一定的作用。

F. 三大瓷都哪最好

中國三大瓷都介紹

景德鎮陶瓷介紹
悠久的制瓷歷史
中華向號瓷之國,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史書上的景瓷生產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代以後的景德鎮地區,已有各種各樣的瓷器生產。晉代時,有個叫趙慨的人,曾為當時景德鎮地區瓷器質量的提高作出過巨大貢獻,因而被後世人尊稱為"師主",歷朝立廟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陳叔寶為了造豪華的庭台樓閣,下詔令要這里窯戶燒造雕鏤精巧的陶瓷柱 ,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煬帝又要這里造"獅象大獸"兩座獻給皇宮。這說明當時的景德鎮地區制瓷業已有相當的技藝水平,瓷器產品有了較大的影響。

強盛的唐帝國建立之後,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當時又叫昌南鎮的景德鎮地區瓷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出了兩 個出名的制瓷人物,一個叫陶玉,一個叫霍仲初,他們所造的瓷器"瑩如玉""土惟白壤,體稍薄,色素潤",送到京都出售,被稱為"假玉器",轟動市場,皇帝下令作貢品,"於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造型雅緻,色澤瑩潤。 遠在宋、元時代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 大瓷都」。

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商業的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現已發現了30 多處宋元時代瓷窯遺址,在東南亞、東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發現不少當時德化瓷的遺物, 就是歷史的見證。北宋時代德化以碗砰侖窯為代表的窯場,其制瓷工藝已採用輪制、模印 和胎接成型的技術。以龍窯大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盤、杯、碟、瓶、 罐、壺、盒、洗、花瓶;少量燒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劃花和印花等裝飾手法, 於瓷器表面飾以蓮瓣、牡丹、雲水、蕉葉、纏枝花卉等花紋以及篾紋、菊瓣、葵紋、 麥穗、卷草等幾十種飾紋。這些產品在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等地都有發現。到南宋時,瓷窯燒制技術又有新發展,燒制的白瓷,器型大,胎體薄, 釉色滋潤,白度度,透光度強,已達到秀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窯有很大的改進, 出現了一種介於龍窯和階級窯(又稱蛋式窯)之間,較易控制燒成火爭的「雞籠窯」。 開始改變宋初以來使用還原燒成的老技術進入採用氧化燒成新技術階段。此時窯場的 生產規模亦有很大擴展,1976年考古發掘的屈斗宮宋代窯爐遺址,坡長達57.1米,共 有17間窯室,這樣大型的古窯爐,實為全國所罕見。這一時期的瓷釉,已經出現白中 閃黃或泛紅的新產品,瓷雕佛像已很流行。外銷瓷仍占瓷器貿易的主要地位。 元代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行記中,曾盛選德化「瓷市甚多」、 「製作精美」、「購價甚賤」,並把德化瓷器帶回義大利。據英國首任駐大使艾惕 思到德化參觀後證實,至今義大利博物館還保留一件馬氏當年帶的德化家春嶺窯的 小花插作品。

迨至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器物造型、燒制技術、產品質量、 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遠在宋元之上。以何朝 宗為代表的瓷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和「天下共寶之」的珍品。獨樹 一幟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被稱中國白瓷的代 表,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特別是道釋人物瓷雕,造型逼真, 格調高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達到了德化窯古代工藝技術成就的高峰。在明代, 德化窯爐在砌建技術有新的創造,在全國首次出現了裝燒容量大、既節省燃料, 又易於控制燒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階級窯。這種形式的窯爐流傳到國外,對國際瓷 窯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1970年出版的《窯爐》一書曾記載:「階級窯在福 建德化最早出現,同時也最著名。日本的窯,是深受德化的影響而設計的,所以日 本把德化的窯估計為串窯的始祖。」時代中葉,釉製作技術有新創造,窯下青花日 漸進入了德化瓷的裝飾領域。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爭奇斗艷。全縣已發現的青花瓷窯遺址達120多處。青花 瓷取代建白瓷躍居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豐富,紋畫內容取材很廣,有歷史故事、 人物仕女、生產活動、社會習俗、禽獸花果、山水景物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紋飾。 畫面明凈素雅,筆法朴實粗獷,構圖簡潔舒展,充滿生活氣息,顯示了民窯色彩 或幽菁淡雅或濃艷麗的新風格,開創了德化窯彩的新紀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 彩瓷日用器皿和陳設供器一樣暢銷國外。目前在英國、法國、日本、菲律賓、印 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印度、敘利亞、坦尼亞等許多國家出土 的德化窯古瓷片或博物館珍的德化古瓷器,就是研究德化古代瓷器發展史和中外 科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物見證。

晚清以後,隨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我國城鄉遭受嚴重破壞,德化瓷業走向衰落。 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等在艱難歲月中,堅持制瓷事業,繼承傳統, 銳意創新,其作品仍獲得很高的評價。1915年,蘇學金首創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馬 萬國博覽會上獲優等獎。之後許友義首創活動瓷練等工藝製作的《木蘭從軍》、 《關公》、《觀音》等瓷雕作品,先後分別獲得在英國、日本和南京舉行的國際和 全國博覽會的金獎。1930年,他為仙游龍紀寺特製的瓷塑《五百羅漢》,形態各異, 生動逼真,亦為中國瓷壇首創的珍品。民國時期,釉下青花逐漸被釉上彩所代替。 1934年,福建省建設廳在德化設改良瓷場,引進球磨、練泥、轆轤車等機械設備, 研製釉上彩繪顏料、電用瓷、瓷磚和鉗鍋、漏斗等化工用瓷。改用石膏模型注漿和 機壓成型新工藝。但是,這一時期,就整個瓷業狀況而言,基本還是沿襲傳統手工操作工藝。

解放後,德化瓷業生產獲得新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 時期。1988年,經縣工商管理部門記的瓷業廠家有229戶,年末在冊人員11615人, 佔全縣職工總數的11.16%。陶瓷研究所、陶瓷學校、陶瓷機械廠、包裝紙箱廠、花 紙車間等科研、生產配套機構相繼建立,過去落後的手工操作逐步為先進生產所代 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988年全年瓷業產值5400多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 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9.82%。日用瓷器產量佔全省瓷器總產量40%,出口瓷器量占 全省出口瓷器總量三分之二。產品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和世界五大洲八十多個國 家和地區。為全省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商品。在中國陶瓷工業上也佔有重要的位置。

馳名中外的德化傳統瓷雕,繼承明代何朝宗的風格重放異彩。動用捏、雕、鏤、刻相 結合的技法,把優質原料和精湛技藝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風格,現在德化生產的在歷史傳統題材的產品達390多種,各類姿式和規格的瓷觀音有100多種,大型瓷雕《滴水觀音》高達1.90米,氣勢端莊高雅;最小的《披坐觀音》,高僅5厘米,清逸雋秀。這些神態各異的造象,繼承和發展了「傳神寫意」的傳統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備,色彩明凈,蘊含著美好、健康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藝人們善於利用不同質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澤極富變化。現代題材和各種動物、花鳥、盆景、花籃的瓷雕取材廣泛,品種多種。這些瓷雕藝術品多次被選出國展出,深受國際友人的贊賞。明代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國後得到恢復發展,易名為「建白瓷」。復產成功的建白瓷。瓷質細膩滋潤,色澤柔和潔白,微呈乳黃色,宛若象牙。在歷次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出國展出中,都受到好評,榮獲國有優質產品證書。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國後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國陶瓷界評為白瓷之冠。高白度製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燈等各種工藝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潔,胎質堅薄,為人喜愛。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別榮獲1982年全國陶瓷美術設計一、二、三等獎。龍鳳花瓶、孔雀雙耳花瓶等產品在國外展覽中被贊為瓷中珍品。目前,即將開工的德化瓷廠「建白」高級成套瓷生產線和德化第二瓷廠的白度高檔成套瓷生產線投產後,將使德化瓷器這兩雜金花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隨著近年來對外開放的形勢及我國建設事業的日益發展,德化瓷器將不斷改進裝飾藝術,增加花色品,提高產品質量,以適應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醴陵陶瓷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千公頃。總人口近百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7萬,城區人口16.9萬。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7年增長66.2%,年均遞增10.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調整為20∶51.7∶28.3;完成財政總收入35930萬元(老口徑為38500萬元),年均遞增10.7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891萬元(老口徑為21904萬元),年均遞增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遞增5.2%。 1985年撤縣設市,因盛產陶瓷和煙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名。(右圖為:湖南省醴陵市城區)
醴陵,山俊水曲,風物宜人,年平均氣溫17.6℃,雨水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達288天。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地先農壇、東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源地雲岩寺及醴泉映月、財源塔影、狀元芳洲、紅拂古墓、淥江書院等多處名勝古跡,點綴河山。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李立三、抗日名將左權及耿飈、宋時輪、蔡升熙、程潛、陳明仁等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將軍和仁人志士。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醴陵陶瓷聞名海內外,堪稱醴陵一絕,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全市已擁有陶瓷生產企業400餘家,形成了以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工業陶瓷為主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逐步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醴陵還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鄉,花炮生產,歷史悠久,遍布城鄉。醴陵花炮走出了一條由沒落到輝煌的創業之路,實現了產品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由千百年的傳統生產技術向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成果相結合轉變,由內銷為主向出口內銷並舉轉變,花炮產值位居全國主要產區縣(市)前茅,並銷往80多個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地。在′99昆明世博會、′99中國普洱茶葉節、首都國慶50周年及澳門回歸等重大焰火晚會上,醴陵煙花大放異彩,以迷人的魅力贏得了世人的由衷贊嘆。在兩大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服裝、建築、防水建材、印刷包裝、化工等產業不斷壯大,成為新興產業群,服裝、建材行業年產值分別超過4億元和10億元。(上圖為:贈日本裕仁天皇瓷器)

改革開放以來,醴陵邁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建市以來,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艱苦創業,經濟工作和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1990年,醴陵成為長江流域第一個噸糧縣(市)及湖南省首批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市)之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糧食作物朝高產、優質化方向發展,經濟作物朝區域、特色化方向邁進,建立了反季節茄子、早熟黃瓜、無籽西瓜、水藕、荸薺等一批特色基地。鄉鎮企業曾獲全省總產值「五連冠」,撐起了全市經濟的「大半河山」。全面實施了「開放帶動戰略」,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18萬人,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建制鎮環繞的城鄉一體化格局。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衛生躍居全省先進行列,正向國家衛生城市邁進。全市相續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來自美、荷、德、日等國及港、澳、台的客商來醴投資興業,帶動了三資企業蓬勃發展。全市已有40多家企業直接進行對外貿易,年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城鄉市場不斷繁榮,「三湘第一市」總投資達3億元的陶瓷花炮大市場已建成。2002年,「川氣入醴」工程將正式啟動,標志著醴陵正式成為受惠於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的城市。(上圖為:淥江書院)

2001年,醴陵市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編制了《城市發展戰略概念規劃》,對城市定位、空間布局及功能分區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思路。新的城市定位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的陶瓷花炮生產出口基地;以交通區位優勢為依託的湘東贛西現代物流中心;以深厚文化底蘊和秀麗自然資源為依託的山水園林城市。城市空間布局為「一個中心,三個組團」:以城市中心為商業文化行政中心;以西北和南部組團為工業區,以東北組團為休閑居住區。預計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由17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17萬人發展到30萬人。

G. 景德鎮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怎麼樣

簡介:景德鎮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成立於1979年7月,注冊資本萬元,具有國家市政工程施工二級資質,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市屬國有企業。公司下設8個科室和3個分公司。職工45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6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2人。公司自成立以來,在市政府和建設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下,公司由原來單一從事路橋建設,逐步發展為以房地產開發、房屋建築、公路、機場跑道、橋梁、大型機械、土石方施工、污水處理、屋面防水、園林綠化、物業管理為一體的城市建設綜合性企業。在過去28年漫長的歲月里,該公司歷經艱難險阻,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業績:先後承接了市東二路、珠山大橋、瓷都大橋、西河橋拓建工程、第四水廠大型土石方工程、昌江大橋加固改造工程、新廠路拓建工程;成功開發建設了市第一個居民住宅小區—金魚山小區;並在新余、貴溪、珠海等地承接了國家、省、市重點工程項目;還完成了市人民休閑廣場、昌江廣場、昌河廣場等工程。所建工程均受到有關方面好評,因此多次評為省市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實踐證明這支隊伍是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城市建設主力軍。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公司又承接了全長20公里的景東大道六條支線的道路工程和涵深30米、寬為32米的鐵路下穿框架橋兩座的建設任務。面對投資近3億元的巨大工程,公司將繼續遵循「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信譽第一」的宗旨,將六條支線和框架橋建設好,為城市建設再創輝煌。
法定代表人:吳誠
成立時間:1990-12-03
注冊資本:220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200010000524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珠山西路14號

H. 景德鎮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怎麼樣

簡介:是集中統一管理全市城市建設檔案的基地,隸屬於市建設局。2000年9月增設市城建檔案管理處,為市建設局的城建檔案工作機構。
注冊資本:88.2萬人民幣

I. 景德鎮市建設局的領導信息

陳振中(正縣級)
市建設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主管工作:主持建設局行政全面工作
李新榮(正縣級)
市建設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主持局黨委全面工作
分管工作:
分管市政工程處、督察站,專項負責602所南河大橋工程。
王其建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調研員
分管工作:
分管局人事教育科、行政審批科,以及市建設科學研究所(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專項負責局機關支部、計劃生育工作。
劉水孫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工作:
分管局項目辦,專項負責景東大道二期建設工程,老城區道路、排水綜合工程。
楊東寶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工作:
分管局建管科,以及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一建、二建、四建公司。
江南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調研員
分管工作:
分管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市建設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市建設工程裝飾裝修管理站、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專項負責市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昌南湖管理處協調。
余敏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工作:
分管黨辦、團委、工會、老幹部科、村鎮科,以及市自來水公司、市城建開發公司,專項負責第四水廠、洋湖水廠建設改造工程,城市供水管網,西市區排水管網。
余獻榮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市建築設計院黨委書記
分管工作:
分管市建築設計院、市園林管理局,專項負責人民公園周邊改造,松濤公園改造,城市綠化改善、提升,諸仙洞、雲門公園。
葉久善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分管工作:
分管局監察室、人武部,以及市城建檔案館,專項負責預備役應急指揮。
汪玉盛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工作:
行辦(法制辦)、城建科,以及市勘察測繪院、市建設培訓中心、市潔暢公司,專項負責招商引資,防汛抗旱,燃氣管理,地下管網普查,創建、城市綜合整治工作。
甘 霖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工作:
協管項目辦,以及市城投公司、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站,專項負責老南河排污集水管道建設工程,迎賓大道拓建改造工程,基督教堂工程。
徐先正
分管工作:
市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督察科、財務科,專項負責信訪、綜治、安全生產。
劉成法
市建設局副調研員
分管工作:
協助分管行政審批科,以及市造價站,專項負責市建設系統駐行政服務中心首席代表。
張科理
市建設局副調研員
分管工作:
協助分管建管科,協助分管市政工程處、督察站。

閱讀全文

與景德鎮城鄉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