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柳城建設局盛副局長

柳城建設局盛副局長

發布時間:2021-02-02 14:06:52

Ⅰ 李偉的人物簡歷

197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洛陽中國建築研究院高層建築及抗震專業在回職研究生學歷答,現任廣西博白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1977年11月---1982年1月廣西大學讀書
1982年2月---1987年12月中國有色十一治設計處
1988年1月---1989年12月柳州市柳城設計室 設計員
1990年1月---2001年11月在博白縣發展和改革局 黨組書記、副局長
2001年12月---2003年8月在建設局 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3年9月---現在博白到發展和改革局 局長、黨組副書記

Ⅱ 金華公安局金盛副局長哪裡人

娃娃

Ⅲ <開國大典>的資料,急急,不是尿急!!!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有三十萬人。觀禮台上還有國際友人。

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

主席台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城樓檐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早上六點鍾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台、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員就位。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接著,升國旗。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第一面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升旗的時候,禮炮響起來。每一響都是54門大炮齊發,一共28響。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到後來,每一聲炮響,全場就響起以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接著,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強有力的語調向全世界發出新中國的聲音。他讀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一句的時候,三十萬人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台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毛主席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任檢閱司令員,聶榮臻將軍任閱兵總指揮。朱總司令和聶將軍同乘汽車,先檢閱部隊,然後朱總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受檢閱的部隊就由聶將軍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由東往西,緩緩進場。

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著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著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著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著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台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裡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兩個半鍾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裡的歡喜和激動。

閱兵式完畢,已經是傍晚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群眾遊行就在這時候開始,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晚上九點半,遊行隊伍才完全走出了會場。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

開國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務院尚未成立,籌備工作主要由剛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擔。事亦湊巧,市長兼軍管會主任葉劍英8月就被內定調華南工作,准備解放廣東,9月初就到江西贛州去了。中央任命時任副總參謀長、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司令員的聶榮臻接任。當中央決定在開國大典上要進行閱兵時,中央軍委又任命他擔任閱兵總指揮。雖然北平市各機關團體、各民主黨派共25個單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會成立籌委會,並公推聶榮臻為主任委員,但實際籌備工作早已開始。從整修天安門會場、樹立旗桿、組織群眾、准備鳴放禮炮焰火,特別是訓練受閱部隊,以及布置保衛會場安全等,都要在一個多月時間中完成。

開國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內潛伏特務難以一下肅清,而且國民黨飛機還會來襲擾。當年5月4日,國民黨就從青島派出6架B-24型轟炸機轟炸南苑,投彈30枚,毀傷我飛機4架,房屋196間,死傷24人,因此聶榮臻一直十分重視防空問題。我們空軍還未正式組建。軍委有一個航空局,專門在南苑機場組建了一個飛行中隊,擔任北平防空。聶榮臻考慮很細,下令萬一敵機前來,在場人員一定要原地不動,不能亂跑,聽從指揮;對受閱的1978匹戰馬也都作了安排。當然這一切是在中央領導之下進行的,周恩來常常具體過問。如10月1日中央領導人的車隊如何從中南海開到天安門下,周恩來帶羅瑞卿都曾親去檢查。

慶典前中央人民政府舉行首次會議

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選出的。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委員有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等56人。當日下午6時,全體代表利用統計選票時間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爾後回到會場才宣布上述結果。簡短隆重的閉幕式,由毛澤東主持,朱德致閉幕詞,奏義勇軍進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懸掛了五星紅旗。散會時天已經很晚了。

習慣晚上辦公批閱文件的毛澤東,這一天夜以繼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點多(見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於10月1日下午二時在勤政殿召開。全體宣布就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隨即,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會議還宣布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並通知各外國政府只有這個政府才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並願與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

會議開完,全體領導人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到天安門後下車登樓,下午三時慶典准時開始。

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會場

舉行開國大典時天安門修葺一新,城樓上橫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正中懸掛毛主席的巨幅畫像(40年代著冠照)。兩旁的標語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西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沒有國徽,因為9月25日、26日政協的座談會及審查委員會上認為還要修改,所以27日全體會議上只通過了國旗、國歌、國都、紀年4個決議。

那時,東西三座門(正式名稱為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及南面長長的甬道,甬道兩邊長長的紅牆,正南門即磚石結構的中華門都還存在,形成了一個丁字形的封閉的會場。與8個月前北平剛解放時的天安門前比較,可說是煥然一新,寬廣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現在國旗旗桿的地方已豎了一根當時看來已很高的旗桿,旗桿上有一個金色的頂。中華門外正陽門、前門箭樓兩旁的許多建築物上都張燈掛旗。「北平東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間都改成「北京東站」、「北京西站」了。會場里的工人、學生、幹部、市民、城防部隊都舉了臨時趕制的五星紅旗及其他紅旗、紅燈和彩色小旗,特別是用紅絹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燈,真是成了紅旗紅燈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舉著綠底白色的星月旗,顯得分外不同。會場上的群眾共達30萬人,分區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橋北沒有現在的觀禮台,但搭了兩個簡單的檯子,一個供大會指揮用,一個給惟一的外賓觀禮團,這就是前一天剛到的以法捷耶夫為首的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受檢閱部隊則站在東長安街。

那時交通工具少,群眾近則列隊步行來,遠的坐火車來。我當時所在的單位,臨時編為華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迤邐一里許要步行到清華園車站。天未亮起床,到車站已7點,乘裝煤的黑敞篷車,走了兩小時才到前門車站。經過西直門車站時還見到門頭溝工人也坐火車來。雖然「旅途」這樣艱苦,但大家情緒高漲。在前門席地而坐等到下午兩點才安排進入會場,午飯是饅頭涼水,每人領到三塊糖、兩個梨,是節日優待。

庄嚴隆重的開國大典終於在10月1日下午3時開始。那天早晨是陰天,上午和中午還下了一點小雨,但下午卻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萬民同慶。典禮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宣布開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員就位;奏義勇軍進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升國旗(同時鳴禮炮,禮炮畢);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閱兵;遊行。毛澤東主席宣讀的公告,約九百字,雖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澤東文集》,但收入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及《共和國檔案1949-1996》。

毛主席宣讀完公告

提到開國大典,人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主席那句震古鑠今的名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而這句話,並不是毛澤東在天安門樓上講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協開幕詞中講的。原文是「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篇文章已收入《毛澤東文集》。

還可提及的是升國旗、鳴禮炮。鳴禮炮從北平解放後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門20萬群眾紀念抗戰12周年及政協籌委會召開時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協開幕時鳴了禮炮54響。這次開國大典則以54門禮炮鳴28響,54門禮炮象徵全國54個民族(當時還未有現在56個民族之說),28響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歷28年艱苦奮斗才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正在禮炮轟鳴時,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場群眾都把紅旗紅燈高高舉起,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朱總司令下達總部命令

毛主席宣讀完公告後,閱兵開始。檢閱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閱兵總指揮是聶榮臻。

首先由聶榮臻陪同朱總司令坐敞篷車開始檢閱。檢閱畢,朱總司令回到城樓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內容為「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因為當時華南的兩廣海南、華東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貴州、雲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雖宣布和平起義,解放軍尚未到達迪化(烏魯木齊),更不要說還有台灣,所以朱總司令的命令是有針對性的。命令宣布後,進行分列式。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是一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一個戰車師、一個騎兵師相繼跟進。空軍包括戰斗機、蚊式機、教練機共14架在全場上空自東向西飛行受閱。前後歷時3小時。

難忘的群眾大遊行

整個閱兵結束後,群眾遊行開始。一批批群眾隊伍,無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樓前,看到衷心敬愛的毛主席。天很快黑了下來,天安門樓上的燈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紅橙色的燈,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電虹燈,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燈光射向全場,燈光閃閃,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門附近三處施放,五彩繽紛,此起彼落。群眾手裡舉的紙燈、紗燈也都點亮了,廣場上是燈的海洋。

等到八點多鍾,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才在華北大學之後行動。隊伍慢慢走近金水橋,只聽見城樓上擴音器傳出「萬歲」、「萬歲」的聲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應華大同學的歡呼。我們緊跟著走過金水橋,大聲高呼「毛主席萬歲」,這時才見到城樓上大宮燈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軀,他不戴帽子,揮動著手用湖南口音高呼「萬歲」,有時還喊「同志們萬歲」,這時我們都感到毛主席看見我們了,口號喊得更為起勁,血都要沸騰了。我們還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們猜一定是宋慶齡副主席。我們把手舉到頭頂鼓掌,主席台的領導人也鼓掌,人民的領袖們真是和我們心連心。閱兵式共用了2個多小時,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有1.6萬多名。

接下來是群眾遊行。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民緊隨其後。後面是機關幹部、青年學生的遊行隊伍。
晚上9時25分,無數彩色的禮花向廣場四周發射出來。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宣告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Ⅳ 有關開國大典的故事急求!!!要短點!!!

1 開國大典提前原因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大喜日子;而原定開國大典的日子卻不是這一天,而是1950年元旦。

這樣的安排是基於當時國內的政治形勢考慮的。當時,剛剛解放的北京(時稱北平)社會治安十分復雜,國民黨殘留下來兩萬多名特務分子和反動黨團骨幹分子,原駐北平的國民黨憲兵第19團也分散潛伏下來,各種破壞活動頻仍。

不僅如此,當時我國西南、華南還有不少地方仍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制空權更是完全掌控在國民黨空軍手中。逃亡廣州的國民黨政府不甘失敗,經常派飛機轟炸北平、上海等地。

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6架重型轟炸機還瘋狂轟炸了北平郊區的南苑機場。

不安全因素如此之多,如若舉行開國大典,敵人勢必前來破壞。

鑒於上述情況,中共中央決定開國大典緩行,抓緊時間,打擊國民黨殘留人員的破壞活動,解放西南、華南仍被國民黨軍隊佔領的地方,努力營造全國良好的治安環境,開國大典舉行的時間初步定在1950年1月1日。

就在此時,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為團長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秘密訪問。訪蘇期間,斯大林曾問劉少奇: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劉少奇根據出國前中共中央醞釀的意見如實告訴斯大林:我們目前正集中力量解決華南各省的問題,成立中央政府要到明年1月,具體時間可能安排在元旦。斯大林聽後建議:解決重大問題時固然要穩妥,要掌握時機,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錯過時機。我想提醒你們注意防止敵人可能利用所謂無政府狀態進行干擾。這是極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劉少奇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善意且非常重要的忠告。於是,就及時向中共中央作了匯報。中共中央認真考慮了斯大林的建議和分析國際國內的形勢後,很快作出決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同時,舉行盛大典禮即開國大典。之後,對開國大典的安全保衛工作做了嚴密部署。

2 慶典倒計時

1949年10月1日凌晨6點鍾,天剛蒙蒙亮,東方已露出了曙光,徹夜未眠的毛澤東緩步走出辦公室,一邊散步一邊抽著煙。看上去,他著實顯得有點疲倦。

新中國成立已經進入倒計時,工作千頭萬緒,毛澤東無暇顧及休息。就在開國大典前一天晚上,毛澤東本想早點休息,以飽滿的精力參加第二天的開國典禮,但因處理一些重要事務,他一直沒有離開辦公室,直到次日凌晨6點。

在毛澤東夜間伏案工作時,警衛人員曾幾次輕手輕腳地走進辦公室,再三提醒他早點休息。毛澤東只是口頭答應休息,並沒有離開辦公桌半步。這事讓周恩來知道了,他還親自打電話給警衛人員,叮囑他們說,主席下午2點還要開會,3點鍾還要上天安門,一定要催促主席早點休息。警衛人員放下電話,又到毛澤東辦公室,把周恩來的話重復了一遍。這時,毛澤東才停止手頭上的工作,站起身來,走出辦公室。

雖然毛澤東略顯疲勞,但他疲倦的臉上掩蓋不了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即將到來,中國人民為此等待了多少年!

毛澤東在院子里走動了10分鍾左右,便回房休息。平時,他一般是下午3點鍾起床,今天情況比較特殊,他特意叮囑警衛:「下午1點鍾叫我起床。」

當時針指向1點時,警衛排長閻長林便走進了毛澤東的卧室,站在床頭輕輕地喊道:「主席,到1點了。」

毛澤東聽到叫聲,立刻坐起來,揉揉眼睛說:「這么快呀!」這時,警衛員端來一杯熱騰騰的茶水,毛澤東左手端茶喝了一小口,右手習慣地抓起床頭的報紙瀏覽起來。

平時,毛澤東起床後,都不會立刻下床,至少要在床上待一個小時左右,喝茶讀書。今天是例外,要參加開國大典。所以,起床一會兒,他就下了床,並很快刷牙、洗臉、吃飯。一切完畢,毛澤東穿上准備參加盛典的「禮服」。

這套禮服,是由王府井一家服裝店做的,師傅是從法國留學回來的,專門剪裁服裝。禮服的款式設計是中山制服,料子是綠色美國將校呢。

一切准備就緒,毛澤東步行走進中南海勤政殿,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委員們宣布就職。

會議結束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離開勤政殿,到天安門參加開國典禮。

在離開勤政殿之前,生活秘書葉子龍對毛澤東說:

「主席,稍休息一會兒,按時正點到天安門就行了。」

毛澤東微微一笑,風趣地說:「好嘛,疲勞戰反正是一個接一個。我們打了幾年的疲勞戰,打出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又是建國的第一天,又是一個疲勞戰。到天安門上還要連續站幾個小時。看來,咱們的命運就是打疲勞戰吧。」

在一旁的周恩來總理說:「這就是高效率的疲勞戰,三年解放戰爭,消滅了敵軍好幾百萬,建立了盼望已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效率還不高呀?」

大家有說有笑,很快汽車就駛出了中南海,直奔天安門城樓。

國旗升起的背後

為迎接這一偉大歷史時刻,開國大典前夕,國慶籌備小組加緊整修天安門,尤其是修建國旗桿。建築工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刻苦攻關,全身心投入國旗桿的修建工作。

是年8月9日至14日,在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上,作出了迎開國慶典、整修天安門廣場的決議。市人民政府責成建設局拿出修整天安門工程計劃,建設局局長趙鵬飛任總指揮,整修工程具體任務之一是在位於天安門廣場北端,天安門城樓與正陽門之間的中軸線上修建國旗旗桿。

趙鵬飛同志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怠慢。經過周密計劃思考,他對整個工程進行了具體分工。將旗桿底座漢白玉欄板等建築設計交由建築局建築師鍾漢雄負責;旗桿的結構設計由建設局技術負責人、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林治遠完成。

按照要求,旗桿的高度與天安門城樓應該同等高。經實地測量,林治遠得出的數據為35米高。按理說,35米並不是很高,製作起來也沒有什麼困難。但在當時,剛剛解放的北京,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之時,要找出適合用於做旗桿的材料絕非易事。

於是,林治遠到處奔波打聽,最後得知市自來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因而,他立刻奔赴自來水公司,選用了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一節一節地套起來焊接。但是,焊完之後,長度為22.5米,達不到35米高的要求。

情急之下,他只好將焊接後測量的結果報告給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指揮部聽了匯報,當場進行研究,還徵求了有關方面的意見,最後確定國旗旗桿的高度為22.5米。最後安裝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是建設局車輛廠金工車間用4根無縫鋼管套接後焊接而成的。

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對旗桿製作進行了具體分工,大家分頭開始製作。開工後,國慶籌備小組領導同志來現場檢查工作時提出:升旗要自動的,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升旗就更好了,更有政治意義!這個意見立即付諸實施。

自動升旗方案還是由林治遠來具體落實,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林治遠接到任務後,與有關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自動升降的開關設施。他們首先設計出這樣一個方案:國旗自動升降,升降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國歌奏完後,國旗升到頂端並自動停止。

根據這個方案,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設施來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鋼絲繩兩端各焊了一個鋼球來控制升降開關,只要升降速度設施碰到兩端的鋼球,便會自動停止升降並自動斷電。

為防止升旗出現差錯,工作人員一絲不苟地檢查了升旗的各個部位。他們在旗桿下和天安門城樓上反反復復不知試驗了多少次。當認定自動升降設施運行情況正常,沒有問題時,才於9月下旬拆除了旗桿周圍的腳手架。

至此,新中國第一根國旗桿高高地豎立於天安門廣場上。1949年9月30日晚間,為確保第二天升旗儀式萬無一失,工作人員做了最後一次試驗。但萬萬沒有想到,一直運行正常的升降開關,在這關鍵時刻出了故障。開始時,他們以一塊紅布代旗,安裝好後,按動升降開關按鈕,這塊紅布徐徐地向上升起,但紅布升到旗桿頂部後,馬達卻沒有停止運行,把這塊大紅布絞到旗桿頂的滑輪里,馬達不能轉動,旗子也退不下來。此時,安裝旗桿的腳手架已全部拆除,人上不去,無法修理。

有關負責人聞訊後馬上趕到現場。看完現場,弄清故障原因後,就迅速與消防隊聯系,請消防隊火速增援。消防隊運來了雲梯,升起後仍差幾米夠不到旗桿頂,大家更加焦急了。見此情景,建設局副局長趙鵬飛又找來能熟練搭棚彩的兄弟兩人。兄弟倆來到旗桿下,毫不猶豫地穿上鐵鞋,冒著生命危險從雲梯頂爬到旗桿頂,把那塊大紅布取了下來。此時,總指揮聶榮臻和有關單位的負責人也到了現場,對故障進行了分析,並責成有關人員檢查時一定要細致,每個環節都不能有疏漏。

故障排除後,工作人員從頭到尾,對每一部位、每一個環節又進行了詳細檢查、修理。經過反復試驗,直到10月1日凌晨,才確認國旗升降設施沒有問題。但為了防止意外,工程指揮部還特意安排專人守候在旗桿下面,准備萬一毛澤東按動電鈕時國旗升到頂還不停,便立即切斷電源。

下午2點55分,毛澤東主席、黨和國家領導人陸續登上天安門城樓。3點正,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旗。」

這句話有一個明顯的缺陷,站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意識到,趕緊小聲提醒道:「請毛主席升國旗。」林伯渠又大聲宣布了一次,增加了一個「國」字。

毛澤東聽到「請毛主席升國旗」後,便大步走到升旗按鈕前,用力地按動了電鈕。

那面巨大的國旗緩緩地被藍天摟在懷里,定格在22.5米高的白色鐵桿上。

28響禮炮的由來

升旗結束後,禮炮驚天動地鳴響。54門禮炮同時發出28響,象徵著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國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斗的二十八年歷程。

關於「54尊大炮」、「28響禮炮」,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海軍。在海上兩船相遇時,鳴放空炮,意味著解除武裝,表示沒有敵意和對對方的尊敬。當時的軍艦最多隻有7門炮,故鳴放7響;而港口炮台上的火炮較多,通常以3倍於對方的炮聲表示答謝。久而久之,鳴炮就成為互相致敬的國際慣例,成為在各種盛大慶典和隆重的迎賓儀式中應用的一種禮節和禮遇。

按照國際慣例,國家元首來訪鳴放禮炮21響,總理級鳴放19響。因此,21響禮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禮儀。當時,不知毛澤東是否知道這一國際慣例。他說,這一次禮炮要放28響。

政協一屆會議還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會上有些代表對28響提出質疑,因為它與國際慣例不符。

會後,正當毛澤東在庭院散步時,恰好碰上了大會籌委會工作人員唐永健。他是個有名的才子,文章寫得很棒,不僅字跡娟秀,而且措辭准確。

毛澤東笑著問道:「你起草個報告怎麼樣啊?」

「主席,您講。」唐永健顯得很興奮。

「你起草一個關於禮炮28響的說明。」

唐永健一下子就領悟了毛澤東的意思,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他心裡很明白,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今天,剛好28年。28響禮炮,就是代表著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歷程。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

很快,唐永健就簡明扼要地起草了28響禮炮的報告,並遞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看後,十分高興,揮筆簽上了他的名字。這份材料轉發後,人們都知道了,28響禮炮就代表著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史。

9月28日晚,禮炮團在天安門東南角公安部大門以西進行試放,54門炮一字排開。按要求奏國歌和鳴禮炮同時開始,國歌奏完,28發禮炮放完。大約每隔 34秒一發,放了五六發後,轟隆的炮聲加上煙霧彌漫,炮手已經聽不清「預備——放」的口令,因而禮炮無法保證繼續放齊。經大家研究,最後決定在指揮台中間用幾張大方桌摞起,讓喊口號的人站在桌子上,手持大紅旗高高舉起,喊「放」時,紅旗落下,炮手看到紅旗落下,馬上拉火。這個效果比較好,禮炮手拉火的動作基本上能做到一致。

當天上午,禮炮團為了防止火葯散落,卸掉彈頭的炮彈口已用油紙包得嚴嚴實實。禮炮手們把炮彈擦了一遍又一遍,整齊地擺放在山炮後側。禮炮手們在等待著庄嚴時刻的到來。

飛行中隊加入閱兵式

早在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閱兵式怎麼搞和在哪裡搞的問題,成為籌備開國大典的中心問題。開國大典籌委會成立不久,就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的領導力量很強。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親自掛帥,擔任閱兵總司令。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唐延傑、唐永健、劉仁、肖明、肖松等人擔任。

毛澤東對搞好閱兵很重視。他說:「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點圍繞確定閱兵地點問題,閱兵指揮所的成員們進行了反復研究。1949年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將領來到周恩來辦公室,將他們經過反復論證的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第一套方案: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第二套方案:閱兵地點在市郊西苑機場。這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對於看慣了作戰地圖的周恩來來說,這圖顯得既簡單又復雜。周恩來仔細看過地圖後沒有馬上拍板。這兩套方案都有優點,但也都有缺點。

兩套方案,論證者明顯傾向於第一套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

舉行開國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備參加閱兵的部隊已經開始進行分列式訓練。

經過反復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蘸墨,寫下了意見:

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這個意見傳到劉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畫了一個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澤東和朱德沒有在這份意見上畫圈,他們聽取了周恩來的口頭介紹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門前舉行開國大典。

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第一個由9架野馬式P—51型美製戰斗機組成的飛行中隊,這是解放軍第一支有作戰能力的飛行隊。成立這個飛行中隊,主要是為保衛政協會議、保衛北平安全和准備去解放台灣用的。

隨著國慶在即,周恩來就想,如果能讓這個中隊參加檢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與朱德、聶榮臻等驅車前往機場(西苑機場)。他們下車後,仔細看了看每架飛機,然後問飛行員:「你們的飛機能不能接受檢閱?」

「能!」眾人答道。

「現在就飛給我們看看。」

朱德、周恩來、聶榮臻等人在臨時搭起的觀禮台坐下來。

不一會兒,9架「野馬」發出隆隆的巨響,沿著東西跑道的上空編隊飛了一圈,然後從容落地。

剛從天上下來的飛行員們把朱德、周恩來、聶榮臻等人圍在中間。

「能不能再多幾架飛機?」周恩來問道。

「我們蚊式機也可以參加。」人群中一位飛行員一邊回答,一邊用手指著跑道上停放的兩架蚊式飛機。這兩架飛機,一架是起義過來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廠的機務人員剛剛修好的。

「C—46運輸機也可以,有3架呢。」

「L—5通訊機也可飛,飛機編隊沒問題。」

飛行員你一言,我一語,恐怕落在別人的後面。

1949年9月23日,由17架飛機組成的機群編隊,在天安門上空,做檢閱航線實驗飛行。

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非常適合飛行。

飛行員們起了一個大早,紛紛趕到機場做准備工作。准備就緒,十幾架飛機騰空而起,直穿雲霄,飛經天安門上空,一切都非常順利。

這一天,正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會期間。代表們正熱烈地討論建國大計,忽然,天空中傳來飛機的隆隆聲。

「好像是飛機。」有人輕聲地說了一句。

有些代表坐不住啦,還以為是國民黨的飛機,側身向外看去。

飛機的引擎聲越來越大,會議室的房梁被震得嗡嗡響。

正當大家忐忑不安之時,周恩來滿臉春風地走了進來,揮了揮手說:「大家不要緊張。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外面正在飛的是我們自己的飛機,是保衛政協會議和北平的安全的。這些飛機還將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時候,接受檢閱。」

代表們一聽,心情立刻放鬆,激動地鼓掌。

10月1日,開國大典開幕那一天,天還沒亮,飛行員們就來到南苑機場,整隊集合。另外兩架擔負一等戰斗值班的飛機停放在起飛線上,嚴密警戒著蔣介石的飛機可能的破壞和騷擾。

17架銀色的、綠色的、灰色的飛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飛機都油飾一新,機頭是紅色的,機身和機翼上一律飾以金黃色的紅星,機尾是紅白相同的條紋。在此之前,蘇聯顧問派人把這里的飛機都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

下午4點正,開國大典檢閱開始。

隨著3顆信號彈沖向天空,停在跑道上的17架飛機咆哮而起,緩緩升空,直飛天安門方向。

4點35分,天安門城樓附近響起飛機的隆隆聲,這聲音劃破了廣場的沉默和寧靜。

廣場上的人群突然歡呼起來,大聲喊道:「是我們的飛機!」

站在城樓上的毛澤東也興奮地舉起了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揮動著,好似在向飛機示意。

飛機組成「品」字形,依次通過天安門。

Ⅳ 為什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建設局局長肖孝芳規劃站長唐成建副站長張盛雄合夥邦鄰居唐善琴違規違紀違法造假

你在網路上發這些沒有用,你如果想投訴反映問題的話,你可以到當地有關行政部門進行反映,或者也可以直接撥打12345政府熱線進行反映投訴。

Ⅵ 憑什麼侮辱東北人是漢奸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我們的同胞,我們應該去愛護,有侮辱我們同胞的,我們就要對他不客氣。東北人也是我們中國人,東北人的身上也留著中華兒女的血液,我們的同胞,我們就不能去罵他們,應該好好的愛護他們!

Ⅶ 國民黨那個系投降日本人將軍的多

西北軍最多
東北軍投日的並不算太多,在幾個雜牌里也不算最多
最多的就是西北軍,沒辦法,從馮玉祥開始,就有了倒戈傳統,被稱為三姓家奴,上樑不正下樑歪

Ⅷ 有誰知道湖北大冶市規劃建設局黨組成員及聯系方式

該局領導班子成員部分分工如下:
徐祥山 黨委書記、局長 主持局黨委、行政全面工作,側重組織、財務、規劃及重點工程工作。
盛以永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書記、局長分管黨務、組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生、老乾、行政執法及信訪維穩。對口分管政工科、政策法規科和市城鄉規劃執法大隊。
樊 昊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規劃工作。對口分管規劃科、總工室和市規劃勘測隊。
徐 旭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書記、局長分管機關後勤、財務、勞資、宣傳、招商引資、城建檔案管理及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對口分管局辦公室、計財科、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市建設檔案館、市市政公司和市建築設計院。
左水坤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書記、局長分管紀檢、監察、重點工程及建築節能工作。對口分管監察室、市城建重點辦、市牆革辦和市散裝水泥辦。
黃柏林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建築業、安全生產、消防、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及建築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工作。對口分管建築業科、勘察設計科、質量監督站、質量檢測站、市場安全站、造價管理站、裝飾辦和審圖事務所。
胡廣飛 黨委委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經濟開發區內西北工業園和羅橋工業園內的規劃建設工作;主持開發區規劃建設分局全面工作。
鄧永勤 黨委委員、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主持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全面工作;協助分管局規劃工作。
張伯承 工會主席 協助局長分管鎮、村規劃建設工作;主持局工會工作。對口管理城鄉建設科。
柯 凌 總工程師 負責全局各項工程技術,行業新技術及新產品的開發、應用、推廣,科技、業務培訓及職稱管理等工作。
熊敬平 測繪局副局長 協助局長主持市測繪局工作;對口管理測繪管理科。

Ⅸ 張學良的東北軍最後哪去了

全面抗戰以後,東北軍的結局
第67軍
軍長吳克仁。全面抗戰爆發後,第67軍參加淞滬會戰.吳克仁軍長陣亡,官兵傷亡慘重而老蔣卻給吳將軍扣上個臨陣脫逃的帽子,將67軍番號撤消。余部編人蔣的嫡系。67軍被老蔣徹底消滅。老蔣的這一卑劣作法,令吳將軍沉冤40餘載。後來國民黨軍隊里仍然用67軍的番號,但與東北軍已經無任何關系了。

第五十七軍
軍長繆瀓流.全面抗戰打響後,該軍江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41年初繆被免軍長職,該軍番號撤銷.所轄第111師、第112師改隸魯蘇戰區,後又改編為暫編第8軍、暫編第9軍,再後來又改為第12軍,霍守義任軍長。其中第111師起義,大部分參加了八路軍。到抗戰勝利時,該軍已經被老蔣改造完畢。該軍在解放戰爭中於山東戰場被我軍殲滅。

第五十三軍
軍長萬福麟(1938年12月21日萬辭軍長職.周福成繼任 ),53軍東北軍中壽命最長的一支。唯其長是因為他沒有被老蔣改造過。
1937年7月抗戰開始後53軍即在河北參加抗戰,後參加武漢會戰。 南昌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第一、第二次長沙會戰和鄂西及緬北滇西作戰.抗戰勝利後,53軍一度駐防越南.,1946年被調往華北,再後來開往東北,沈陽解放時,該軍一部分起義,大部分投誠,周福成拒絕起義被生俘。

第五十一軍
軍長於學忠,轄第113師、第114師。該軍於1937年秋隸屬第三集團軍參加了津浦路北段作戰。1938年又相繼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
1939年牟中珩接任軍長,1942年牟中珩他調,周毓英接任軍長.1944年3月魯蘇戰區撤銷後,該軍直屬軍事委員會、第五戰區.1945年隸屬第十五集團軍,該軍曾參加豫中會戰。到抗戰勝利時,該軍已經徹底蔣化。該軍在我軍解放上海時被殲。

第四十九軍
軍長劉多荃,後為王鐵漢.抗戰期間參加過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到抗戰勝利時,該部被徹底改造為蔣家軍, 1946年整編為第四十九師, ,軍長王鐵漢改任師長。同年在蘇中被殲大部,重建後調往東北,並恢復第四十九軍番號。在遼沈戰役中全軍覆沒

騎兵第二軍
軍長何柱國。1941年5月何升任副總司令,徐梁接任軍長 1943年徐梁升任副總司令,廖運澤接任軍長。該軍先後參加過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豫南會戰,配合第二次長沙會戰和豫中會戰。這期間該軍一直由何柱國指揮。抗戰勝利後,何柱國被掛了東北保安副司令的虛職,騎兵第2軍被撤消建制。

騎兵第三軍
該軍由騎兵第二軍之一部編成,以郭希鵬為軍長,隸屬陝甘寧邊區。歸傅作義指揮。1945年7月被撤消。

東北挺進軍
1937年7月在大同成立.馬佔山為司令。該部組成有騎兵第六師,反正的偽軍,東北義勇軍流散人員等,抗戰期間隸屬帝戰區,在綏遠抗擊敵軍.1946年被裁撤 。

抗戰勝利後,在南京滯留了有大批東北軍官兵及陣亡將士家屬,等待國民政府撫恤、優待。但老蔣對此不聞不問,直到著名的「哭陵」事件發生後,老蔣迫於輿論壓力才下令這些遣返故里,一共有兩萬多人。

參加八路軍的情況。
抗戰勝利,呂正操率部挺進東北,其中東北籍幹部不超過10人。而萬毅的渤海支隊中東北籍人員只有不到30人了。
東北軍就這樣消失了。

Ⅹ 關於開國大典的資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毛澤東和一代開國元勛們經由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從西頭馬道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金水橋之南大約50米處的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了《東方紅》樂曲,廣場上人群歡聲雷動。
3時整,盛大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始。參加這個典禮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首都各工廠、各大專院校、各機關的代表,有市民、近郊農民和城防部隊等等,共約30萬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就位。當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毛澤東神情莊重,用力按動了通往電動旗桿的電鈕……第一面耀眼奪目的五星紅旗順著旗桿,冉冉升起。與此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這54門禮炮象徵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的54個民族;28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28個春秋。參加大會的30萬人肅立致敬,指揮員行舉手禮,注視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庄嚴而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在這庄嚴、熱烈的時刻,毛澤東用響亮的聲音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接著,閱兵式開始。閱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轎車,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軍樂的奏鳴中,由聶榮臻陪同,出東三座門,沿著東長安街、東單廣場,直到外國領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順序檢閱肅立嚴整的三軍部隊。朱德總司令檢閱完部隊驅車回到天安門城樓後,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閱讀全文

與柳城建設局盛副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