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楚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事業單位工資有多少包吃住嗎
你好!還請直接咨抄詢相關的人事部門了解,2013年楚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告還未發布,以下是2012年相關的考試信息:
2012年楚雄州計劃招聘事業人員987人,其中州屬事業單位162人,楚雄市157人,雙柏縣24人,牟定縣37人,南華縣62人,姚安縣65人,大姚縣88人,永仁縣61人,元謀縣107人,武定縣77人,祿豐縣147人。
報名時間:2012年6月29日9:00至7月6日24:00(原報名時間7月5日24:00延長至7月6日24:00)
考試內容:《公共基礎知識(含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專業考試》。《專業考試》可選擇筆試或者面試,每科總分為100分。考試成績按百分比折算《公共基礎知識》考試佔50%;《專業考試》佔50%。
考試時間:《公共基礎知識》考試時間:2012年8月4日上午9:00至11:00。縣市《專業考試》考試時間:2012年8月4日下午14:30至16:30。 報考州屬事業單位的考生《專業考試》的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② 黟縣的經濟發展
2009年,黟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706萬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9億元,增長37.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9.4:41.4:39.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55.7%、40.6%。
2012年,黟縣地區生產總值20.8億元,同比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8億元,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增長20.3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5.7:48.5:35.8。 黟縣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已建成面積1.9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億元,入園企業58家,提供就業崗位4000餘個,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5.4億元,基本形成了以繭絲綢、果蔬食品、旅遊商品、機電製造、高檔紡織、木竹精深加工為主的特色工業體系。
建國前,黟縣工業基礎薄弱,城鎮以「三坊一店」(糟坊、醬坊、爐坊、糕餅店)為主體、其次是鐵、木、竹、棕、縫紉、糧油(水碓、油榨)、織薴麻布加工業及石灰窯、紙槽等。焦福泰油紙傘、源頭薴布、胡永興蚊香、程三元毛筆為黟縣較有特色的產品。民國14年(1925年),培本布廠開始使用人力鐵木織布機。民國20年,城區創辦私營光寰電氣廠。民國31年縣政府開辦民生染織布廠,為黟縣唯一的官辦工廠。至解放前夕,全縣沒有一個煙囪,沒有一台動力機。但縣人旅外辦實業、從工者很多,江西景德鎮市就有11家工業企業為黟縣人開辦。
1952年,全民所有制的黟縣酒廠和公私合營企業黟縣電燈廠建成投產。同年,8名鐵匠組成黟縣鐵業生產小組。1956年,全縣35個手工業行業852人,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組成8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12個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成立黟縣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逐步把手工業的經濟納入國家計劃軌道。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67.6萬元,比1949年增長8倍。1958年,為追求高級形式,把全縣手工業按一行一業組建規模較大的生產合作社,拆點搬家,集中生產,統一核算,在大辦工業的號召下,採掘、冶煉、機械、化工、輕工、紡織等工業企業競相上馬,計劃比例失調,出現工業增產,商業積壓的畸形現象。其間大辦鋼鐵,縣財政支出13.5萬元,毫無效果。同時,西武、和平、東源、洪星、際聯、漁亭、美黃7個鄉的鐵、木、竹、縫、棕5個行業的28個手工業單位281人,與各鄉信用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業生產合作社實行「四社合一」。縣手工業聯合社的農具廠、木器廠、機瓦廠、竹器廠、石灰廠和縫紉、五金、皮革、棕業、鍾表等10個合作工廠(社、組)及美溪綜合廠共393人,全部下放到公社。1959年,黟縣、祁門縣並縣時,黟縣手工業聯社因所屬10個手工業企業455人下放到黟城公社而全面解體。
1961年後,關閉了全民所有制碧山野生植物油廠、黟縣陶器廠;縣辦的石山磚瓦廠、雨傘廠轉為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集體所有制鐵業、木業、工藝生產合作社和白鐵小組,縮小了黟縣紡織廠生產規模;收回鄉間名師巧匠396人,重新組建城鄉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7個。1962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工人勞動生產率為1311元,1965年為3423元,年遞增28%。1970年起,開始發展「五小」(小煤窯、小鋼鐵、小化肥、小水泥、小農機)工業,小型工廠應運而生。至197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年遞增15.8%。
1979年,停辦農葯廠,新建黟縣軸承廠;農村10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從二輕系統劃歸社隊企業系統,鄉鎮工業異軍突起。工業企業經營由單一的生產型轉為生產經營型。同年,在石煤綜合廠和五金廠試點推行工業企業經濟責任制。1980年增加軸承廠、輕機廠為試點企業,1981年在全縣工業企業中推開,取得顯著效果。到1983年,黟縣工業總產值達1310萬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扭轉了黟縣預算內工業利潤倒掛,依靠財政補貼的被動局面。
1984年,全縣工業企業整頓結束,企業素質提高,黃山軸承廠202型軸承獲1984年安徽省優質產品證書,縣電力公司獲安徽省電力系統1984年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稱號,黟縣酒廠吉陽牌白酒獲1985年徽州地區酒類評比第一名。
1985年,全縣有電力、機械、電鍍、軸承、石煤利用、汽車修配、五金、建材、森工、釀造、糧油、食品、飼料、制茶、印刷、塑料、造紙,製鞋、服裝、繅絲、紡織、林化等20多個行業,79個工業企業(其中全民所有制15個,集體所有制24個、鄉鎮工業40個)。全民所有制職工1280人,集體所有制職工765人,鄉鎮工業從業人員650人。工業企業有中、初級技術職稱人員39人(其中工程師4人)。固定資產凈值865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635萬元,集體所有制87萬元,鄉鎮工業143萬元)。機械總能力19114千瓦(其中全民所有制16558千瓦,集體所有制639千瓦,鄉鎮工業1917千瓦)。工業總產值2047萬元,為1949年的27倍。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9.02%上升為42.37%。
2012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7.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30家,比上年增加4家,實現增加值3.69億元,同比增長13.7%。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生產:軸承380萬套,下降51.6%;罐頭5220噸,增長22.7%;白廠絲599噸,增長8.8%;纖維板4951平方米,下降32.1%。工業經濟效益有所下滑。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效益綜合指數為189%,同比下降54.3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109萬元,增長4.6%;實現利稅9017萬元,下降12.7%;實現利潤總額5505萬元,增長6.8%。
2012年鞏固擴大「12555」重點企業培育成果,中綉飛梭、新達機械、金坑源紙業等企業加速發展,特色工業初具規模。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增長12.5%。工業招商取得新成效,新簽康師傅瓶裝水、LED燈具、汽車配件等項目10個,協議投資4.2億元。 絲織業 繭絲綢產業是黟縣經濟的又一支柱產業。八十年代初,從一個鎮辦集體繅絲廠起步,二十年後,黟縣已發展有桑園4.5萬畝,年產鮮繭2000噸;2013年有規模以上繅絲企業兩個,年繅白廠絲400噸,其中華盛絲綢集團的生產規模名列安徽省第二;一個規模以上捻線企業,年產捻線絲260噸,名列安徽省第一。 黟縣耕地面積8249.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9.62%。農村經濟以傳統的林、桑、茶為主,糧食自給。桑、茶、果、竹、木等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以葉村為代表的蠶桑基地、以溪下村為代表的有機茶基地、以五里村為代表的桃業基地、以胡門村為代表的皖南花豬養殖基地。華盛絲綢、惠達食品、桃源罐頭、千磨竹業、杉森木業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竹針全國市場佔有率70%以上,白廠絲產量居全省縣域前列,五溪山毛峰、「AH2糖水板板栗罐頭」等榮獲安徽省名牌產品稱號。黟縣先後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基地和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2012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02元,增長15.5%。
黟縣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較多,有以生產糖水板栗、箬葉、微菜乾、竹筍罐頭等系列產品的食品企業,其糖水板栗產量在全國同行中名列第一,產品95%以上出口海外。黟縣臘八豆腐、宏潭豆腐乳等傳統手工藝製作的產品,也從手工作坊里走進大型超市。黟縣的茶葉製作久負盛名,其中以黃山毛峰、五溪香芽、西遞翠眉等品種尤為出名。
建國前,由於封建制度的限制,官、商的盤剝,生產方式的落後和自然災害的侵襲,黟縣的糧食單產只有100多公斤。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版的《黟縣志》載:「歲收不給三月」。民國23年(1934年)資料記載,全縣糧食總產1262萬公斤。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僅1079.18萬公斤,單產100.5公斤;油料總產36.27萬公斤,單產16公斤。農業總產值為634萬元。
建國後,黟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採取各種改革措施,促使農業生產穩定增長。1949年,實行減租減息,1950年至1951年,進行土地改革,農民分得了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1952年,總產上升到1625.61萬公斤,1953年至1957年,實現農業合作化,農民依靠集體力量,開展農田建設,提高了抗禦災害能力,使糧食產量穩步上升,1957年,糧食總產達2036.07萬公斤,1958年,由於左的思想路線的影響和工作上的失誤,糧食生產下降,1960年,糧食總產只有1623.14萬公斤。1962年開始,經過三年的恢復調整,糧食產量有了回升,1965年,總產達2296.13萬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間,糧食總產增長緩慢。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進行農村體制改革,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5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29533畝,單產302公斤,總產上升到3908.07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2.6倍,油料總產147.71萬公斤,比1919年增長3.1倍;農業總產值達326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為1949年的6.38倍;茶葉、蠶桑、畜牧、水產及其他農副業生產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黟縣從1953年起,糧食、油料自給有餘,1953年至1985年,全縣農民向國家提供商品糧食共26827萬公斤,食用油脂297.84萬公斤,和大量的豬肉、禽蛋、魚、茶葉、蠶絲、薴麻、香菇等農副產品。
201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完成56608萬元,同比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1832萬元,增長4.5%;林業產值13899萬元,增長2.7%;牧業產值17543萬元,增長1.3%;漁業產值519萬元,增長117.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15萬元,增長2.2%。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的產業構成由2011年的37.8:24.7:32.1:0.4:5.0調整為38.5:24.6:31.0:0.9:5.0。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9950公頃,同比增長0.8%,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089公頃,增長0.5%;油料種植面積2890公頃,增長0.5%;蔬菜種植面積1444公頃,增長1.8%。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多減少。其中:糧食總產量27001噸,增長4.7%;油料產量4001噸,增長3.9%;茶葉產量1535噸,增長3.6%;蔬菜產量20048噸,增長1.9%;葯材產量91噸,下降4.2%;瓜果產量1480噸,增長1.6%;糖料產量714噸,增長2.0%;水果產量2097噸,下降0.3%;肉類總產量5240噸,增長1.7%;蠶繭產量1759噸,下降4.5%;禽蛋產量663噸,增長1.4%;水產品產量560噸,增長16.2%。
2012年黟縣連續四年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五里桃業協會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集體」,宏村鎮、洪星鄉竹筍基地被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毛竹筍)標准化基地」。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7家,省級專業合作示範社2家、市級示範社4家。實現農業總產值5.7億元。新增新農村建設「十有」達標村5個、基本達標村6個。 黟縣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優秀文化遺產,旅遊業已逐漸成為黟縣經濟的主導產業。
全縣共有景區景點13處,其中5A級、4A級、3A級景區各2處,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4個、星級農家樂示範戶19家市級、旅遊專業村8個,三星級以上飯店4處。擁有國家級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2家,省級1家;旅遊商品個體私營作坊150多個,形成4大類、1200多個品種的旅遊商品系列,多種旅遊商品在國家、省級旅遊商品博覽會和工藝品設計大賽上相繼獲得100多個大獎。先後榮獲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全國文化旅遊示範縣」、「中國最具文化魅力旅遊名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十大縣域旅遊之星」等稱號。
2009年,旅遊接待403.16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63億元,旅遊商品購物市場營業收入達6000多萬元,旅遊對財政收入貢獻率超過20%。2012年旅遊接待量完成1010萬人次,增長31.7%;實現旅遊總收入75億元,增長32.5%。
③ 黟縣古城的簡述概況
橫溝:原名「槐溝」,又稱「淮渠」。為南北朝梁大通元年(529年),太常卿胡明星辭官歸里後,捐資募工而建。渠水起自北郊柏山堨,從臨漳門(北門)入城,流經北街、杏墩里、郭門後街至郭門右側出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知縣周舜岳於城北修防洪堤,並將柏山堨和橫溝整治加固。橫溝水渠流入城內,其走向幾乎與北街完全平行,因此有不少地段穿注於北街民居屋下,商家店內,為城區消防和居民浣滌提供充足水源。千年橫溝穿城而過,成為以黟縣縣城一特色風貌。清黟人程學禧的《黟山竹枝詞》雲:「穿城一水是槐溝,開浚年年趁麥秋;人集街心攜畚插,人歸月下荷鉏頭。」
蓮花塘:位於縣學山北麓,文廟欞門外,舊稱明堂池,又稱泮池;因夏日多有蓮花盛開,故民眾多稱蓮花塘。蓮花塘佔地近10畝,呈半月形,水深約2米,塘水清澈,游魚可數。20世紀90年代,縣碧陽實驗小學修建操場,該塘被填平。
聖母池:位於東岳山北麓,原聖母廟前,清《黟縣志》載:泉如白玉。相傳民間發生偷竊等糾紛,密訴於神後,往池內投入一錢,事實則沉,事非則浮,心虛者甚憚之。其舊址曾掘得石刻,上刻有「鑒物是非多老實,別人真偽有神靈。」字句。
水井:建國以前,縣城居民飲水,幾乎全靠水井汲水。建國以後,直到1989年,縣城居民應用井水人數仍占縣城總人數的63.5%,所以縣城內一直保留有多口古井。如胡公井、神仙井、薛公井、吳家古井、桂墩里三元井、杏墩里古井、縣背嶺古井、費家弄古井等。 沿街店鋪:一般均為徽派傳統的一樓一底建築,樓下為店,樓上住人。大部店面排門,厚約4厘米。鋪面敞開,一覽無余。招牌懸於門額之上,或挑於門側。店鋪排門旁,開有五寸見方小窗,便於夜間銷售小宗商品。也有店鋪,正面完全等同民居樣式:青石門坊、黑漆大門、磚雕門罩,只是店內不設天井,從大門上方開辟的碩大窗戶採光。此類店鋪已葯店、布店為多。城中店鋪不少是前店後坊,所以其建築則為兩進以上。有的大店家在建築後進還辟有院落,便於騾馬牲口運貨進出。千年橫溝自北門進入城中,多從北街東側店鋪下穿過,故北街東側的店堂,多為活動木板鋪就,既便於提水打掃衛生,又能便於萬一火災消防。
居民住宅:縣城民居住宅是全縣最主要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1985年普查,縣城存留有明清民居建築141幢。縣城居民住宅多為二層樓房,前後雙面坡屋頂,兩側參差馬頭牆,粉牆黛瓦,青石門坊,均為典型的徽派建築。民居主要有「三間」、「四合」兩類,廳堂居中,正對大門,卧室左右對稱。因受地基限制或封建迷信影響等原因,大門也有開在側面的。屋內置天井,用以通風採光,天井兩側視長度或建門斗、耳房、迴廊。屋角圳旁,另建附屬建築或小庭院。
祠堂樓閣:建國前,黟縣祠堂(俗稱「廳廈」)樓閣廣布城鄉。清同治《黟縣三志》記載,時全縣各姓祠堂共有404幢。縣城多姓聚居,祠堂不下數十幢。時程姓祠堂有桂林堂(老廳廈)、貫公廳(石獅廳廈)、彩公廳、繼善堂、萃思堂、永思堂、敘仁堂(下程廳廈)等;余姓有種德堂、循公堂、紀公堂(世德堂)、心六公祠、余家祠堂、環山樓等;王姓有尊德堂、大經堂(上王廳廈)、積慶堂(下王廳廈)、怡和堂;舒姓有舒家祠堂、舒家廳廈;胡姓有胡家廳廈、旌義堂等;孫姓有孫家祠堂、孫家廳廈。還有方家廳廈、慎德堂(姚姓)、世德堂(姜姓)、撒家廳廈、光敬堂(俞姓)、光裕堂(汪姓)、一經堂(湯姓)、侯家祠堂、江氏宗祠、徐氏宗祠、尊讓堂(吳姓)、韓家祠堂、許家祠堂、牲敬堂(謝家)、周家祠堂等。建國後,縣城祠堂或年久失修而塌圮,或為單位社隊佔用而拆建改造。如今除環山樓、積慶堂、周家祠等祠堂外形基本完整外,其餘已無一存。
民國以前,城區縣衙東建有紀念唐代黟縣令薛稷的薛公祠,後遷至縣衙內;文廟內建有祀宋儒朱熹父親朱松的韋齋祠,祀孔子先世五代的崇聖祠,祀邑忠烈、正義、孝悌之士的忠義孝悌祠,祀於邑任職能孚信於民之宦的名宦祠,祀邑籍名宦鄉賢的鄉賢祠;在縣考棚建有專為捐資修建考棚者設位刻石的彰善祠;在明昌門(南門)建有祀宋盧臣忠的褒宗祠;在城隍山建有節婦姓氏的節孝祠;還建有土地祠、聖母祠、善意祠等。縣城內還建有不少樓閣,如縣城考棚下首的鼓樓,縣衙對面文廟東南角的魁星樓,縣學山麓、蓮花塘東首的文昌閣,北街與東街銜接處的張王閣(一稱五侯閣,祀唐代張巡、許遠、賈賁、南霽雲、雷萬春等五忠臣),朝陽門(東門)內的周王閣(祀周宣靈王),文廟內的尊經閣等。縣城內還建有一些寺廟,如城隍山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的城隍廟,直街、郭門街、下東街交會處有明代天順八年(1461年)修建的觀音堂,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在麻田街重建的廣安寺,以及關帝廟、龍王廟等。民國以後,城內樓閣寺廟年久石秀,逐年塌圮;建國後,縣城擴建,街道拓寬,已經全部拆毀。 街道:縣城道路網基本為自由格局,多數順河流、地勢而修建。建國前,縣城街道狹窄,除北街、直街(縣前街)稍寬外,其餘街道寬僅2米左右。街道原為長條花崗岩石板鋪面,因年久失修,坎坷不平。
20世紀60年代,舊城牆基本拆除殆盡,縣城區域逐漸擴大。城東北的漳河兩岸,原本無道路,後不少單位和民眾在沿河兩岸修建房屋,逐漸形成路道。1970年後,縣城至碧山公路開通,城區路段命名為沿河西路,河東路段即為沿河東路。1971年1月,縣政府成立城鎮建設規劃領導組及辦公室,開始將北街、直街拓寬取直,同時除去上直街(北街口至縣政府段,即鼓樓嶺)石板路階,形成6.35%的斜坡。1983年,拓寬工程結束,共拆除街道兩側房管部門公房58幢、面積約3599平方米,拓寬街道總長900米,平均寬度11米,總投資約100萬元。是年,開始對城區部分街巷路面進行整修,至1985年,先後完成東街、西街、費家弄、桂墩里四條街巷路面整修工程。是年,縣城主幹道為三條:北街、直街、沿河西路。北街道長420米、寬12.4米,直街道長480米、寬9.17米,兩街道均為水泥路面。沿河西路,長2120米、寬12米,為瀝青路面。縣城主要交通幹道(過境公路)有翼然路和馬道路。沿河東路、西街、東街、南街、東門路和郭門街,為三類道路,總長7880米。東街、西街、南街、郭門街仍保持石板路面。
1989年,拓寬沿河西路,建車站前馬路護欄。1990年,修建直街西段(縣政府至中城山莊),澆築水泥路面2000平方米。1991年,直街改澆砼路面。1992年,開辟柯村路,道長570米、寬10米。1993年,完成翼然路拆遷拓寬工程。1994年,建尊師路,澆砼路面;同年,拓寬車站到糧食局路面,修建人行道5000平方米。1995年,建工廠路,澆砼路面320米。1998年,新修翠林路。
2002年,沿河東路澆砼路面,修建人行道300米。2003年,拓寬馬道路的向陽橋至石油公司路段;同年,新建西遞街、漁亭路。2004—2006年,先後完成新辟縣城過境公路,改造入城南路、入城西路、翼然路等工程,城南新區路網雛形基本形成。至此,黟縣縣城主幹道、交通幹道、一般街道的總長度達到27.4公里、佔地面積45.5萬平方米,為建國初期約4000米的6.9倍。
橋梁:縣城有漳河至北向南橫貫而過,為貫通東西兩岸,自古建有一些橋梁。向陽橋,又名東溪橋、小東門橋;通濟橋,原名戊己橋,又名北門橋;九棟橋,位於柏山村北側;長生亭橋,位於縣城麻田街北。
還有東門橋,明代屏山人舒志道捐資興建,原為石橋。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夏,山洪暴發,橋被沖毀。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舒志道後裔舒君謙捐資,改建木橋,取名永吉橋。橋址在大東門,俗稱大東門橋。1978年,政府投資改建石墩水泥板橋,長40米,寬2米。小黑橋,即江柏山水泥橋。該橋往上行約50米處,原有一座20世紀60年代初修建的小木橋,並油漆成黑色,人稱之「小黑橋」。1973年,「6·21」洪水沖毀後仍建木橋。1980年,在其下游約50米處,修建鋼筋砼結構橋,長60米,寬2.2米,小木橋隨之拆除。該橋依然被人們稱之「小黑橋」。2005年,修建宏村大道(碧陽鎮過境線),新建橋梁2座。碧山天橋,位於縣城過境線江柏山西,為1孔空心板橋,跨徑10米、長22.04米、寬15米、高7米。漳河橋,位於縣城過境線江柏山西,1孔拱橋,跨徑30米、長60.13米、寬15.5米、高7米。
護堤:漳河橫貫縣城部分,東西兩邊自古建有防洪護堤駁岸。民國時期,因年久失修,每到汛期,常因洪水侵襲而導致壩潰岸塌。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漳河縣城段河岸防護工程建設。1953年,採取民辦公助方式,國家撥款0.7萬元,動工修建縣城東門與北門漳河護岸。1955年,國家撥專款0.813萬元,同時組織縣直機關幹部與居民義務勞動,利用拆城牆石頭砌建縣城北門橋大操場護岸,全長270米。此後,1963年、1971年和1978年,國家先後三次共投資20萬元,對漳河護岸進行大修,新建、加固自江柏山效上塍至城東南小東門橋的防洪堤岸,全長2400米,高3米。1991年7月4日、7日兩次特大洪水,縣城漳河護岸嚴重受毀;1992年,國家投資60萬元,修復護岸672米。2002年,砌建兩岸防浪牆各310米;2004年,砌建向陽橋下兩岸防浪牆各150米。
④ 漳州市政務中心住建局 在哪
繼今年71中央組織部表彰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列出他們的黨建工作一定要做好。功能不全(因的單詞數)
在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黨工委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高碑店村黨總支書記分公司
葉青大廈黨委員會
北京市豐台區豐台街道永善社區黨委
通州區永樂殿黨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人員組黨支部
順義區勝利街道怡新社區離退休幹部和黨的
昌平區信訪辦黨
大興區瀛海鎮黨委
平谷區農業局(動物衛生行政)機關黨
懷柔
延慶縣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綠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清洗中心黨支部
首都博物館新館方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出入境管理中國公民大隊黨支部
/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黨的尼克松皮博迪律師事務所黨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發展委員會黨委<北京信息科技和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
北京公交集團,一所中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黨
北京第一〇黨總支分支
北京市豐台區豐台第五小學黨支部
第六客運分公司黨支部
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黨委
首鋼鐵礦石黨的第一艦隊的 BR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公司汽車工程學院黨
金誠信礦業管理公司黨委
首都兒科研究所黨委
黨
天津
北京兒童醫院,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黨委
天津大沽化工集團公司黨組
天津市海河建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
天津農村商業銀行寶坻支行黨委
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黨支部
天津大學的傳統中國黨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黨委
天津中國的未來兒童藝術中心黨委
天津公安消防總隊特勤支隊黨委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黨
天津8890家庭服務網路中心黨支部
天津引灤工程爾王莊管理黨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康翠社區黨支部
天津濱海新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
狗不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天津,山西商會黨委
黨
津南區八里台鎮黨委
薊縣東麗區華明街穿芳峪鎮毛家峪村黨支部
靜海縣地方稅務機關黨支部
河北
正定縣正定鎮塔元村黨支部
,張一白灣周檯子村,灤平縣黨委
大縣留各庄城市,留BR />村黨支部淶源縣北石佛鄉西道,村黨支部
,獻縣河城街鎮小屯村黨支部
安平縣南王莊鎮南王村黨支部
沙河白塔鎮欒卸村黨總支
曲周縣白Zhaixiang柏齋皴黨支部
昌黎縣泥井鎮黨委
河北鋼鐵和鋼鐵集團,唐山鋼鐵和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黨
河北保定交通運輸集團汽車客運站黨支部
冀中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五礦邯邢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黨
河北省高速公路路發實業公司西兆通服務區?黨支部
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張家口市財政局黨委黨委秦皇島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黨的
廊坊市實驗室機關黨支部
景縣供電局機關
新樂市公安交通巡警大隊黨支部
唐山市公安局退休幹部和黨
裕華區,石家莊市槐底石門社區黨委
承德市雙灤區元寶山街道御祥園社區黨支部
張家口市橋西區工人村街道南新村街道社區黨支部
唐山市機場路街道祥富里社區黨支部
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明暢園社區黨支部
河北大學經濟學黨
鐵路方
邯鄲市,第二十六屆中學黨支部
河北省人民醫院黨委
邯鄲市中心醫院黨委
河北省老年人促進會黨支部
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黨
全體黨員
青縣中心,工程技術的尊重花園黨支部山西
山西電力公司,太原供電公司黨委
大同礦黨委黨支部南郊區口泉鄉楊家窯村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陽泉市南山路街道新華東街社區黨支部
平定縣岔路鄉甘泉井村黨支部
長治市機關黨支部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長治煤氣化總公司黨委
晉城市公安局安全局黨
朔市朔市北王莊街道黨工委
珂蘭大型流鎮吳家村黨支部
大同煤礦集團軒崗煤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靈石縣英武鄉黨委 BR />,膾岸,侯馬市街道澮濱街北社區黨支部
平陸縣國家林場黨支部
汾陽市jiajiachang鎮jiajiachang村黨
太原高的速度公路有限公司店收費站黨支部
盂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
山西太鋼不銹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焦化廠黨委
寺河煤礦,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黨
晉西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好鏡律師事務所黨支部
附屬醫院,山西黨
山西財經大學黨
山西沁新能源集團黨內蒙古
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黨委<BR /西烏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鎮黨委
科爾沁右翼旗balagedai鄉興安村黨支部
通遼市科爾沁區豐田鎮建村黨支部
察右中旗標烏素圖鎮,村黨支部烏素圖
五原縣村黨支部的市民在鎮永
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巴彥霍德嘎檢查黨支部
武漢市洪山區站前路,赤峰市昭烏達社區全額返還黨委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興勝街公園社區
白雲鄂博鐵礦,包頭鋼鐵(集團)公司黨黨支部
內蒙古森林工集團森林工業有限公司公司黨
黨
呼倫貝爾國營農場集團鄚稅分支內蒙古自治區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黨支部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監測規劃院,第一黨支部
呼和浩特市行政服務中心黨委
額濟納旗標志的納林高勒公安邊防警察站黨
內蒙古師范大學黨
烏海市第十八中學黨支部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黨
寧城縣醫院黨支部
鄂爾多斯市東方控股集團黨委
愛德律師事務所黨支部
遼寧
文安縣路,和平區,沉陽南湖街道社區黨
遼寧大學中國傳統醫葯,黨
黨
普蘭店市安波鎮黨委,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方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黨委
鞍山市鐵東區常青街道9個社區黨組織
鞍山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黨
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口前鎮黨委
撫順市東洲萬新街道萬順社區黨總支出
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帶鋼廠黨委
本溪華聯百貨有限公司。,公司黨委
本溪市個體私營黨委
社會健康保險協會在丹東市城市管理局黨委員會
丹東市六道溝黨員活動站黨支部<BR /黟縣9甄黨
西市區,營口市勝利街道黨工委
,大石橋市石佛鎮太平公安局建設絲瓜村黨支部
彰武縣哈爾套鎮黨委
>阜新市公安分局民警站黨支部
2鎮,遼陽縣柳杜村黨支部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遼陽供電公司黨委
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黨委
鳳姐永得利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黨
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黨支部
盤錦市雙檯子區建設街道黨工委黨
遼寧省葫蘆島市公安局黨支部
遼寧省委員會紀委監察辦公室流行的網路黨支部
遼寧省環境監測實驗中心黨委
沉陽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鞍山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化工廠黨委,Ltd。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曙光採油廠原油生產業務6黨總支
東北石油管道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沉陽失去石油和天然氣管理系黨總支
吉林
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西錦城街道黨工作委員會
長春市綠園區民生局黨委
長春市凈月經濟開發區永興街道黨工委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黨
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黨
吉林省神農醫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
四平市西站前街黨工委
遼源市西安區仙城社區黨工委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黨委
撫松縣仙人鎮黃家崴子村黨支部
長白縣馬鹿溝鎮黨委
中國國家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黨委
干縣干安貞德構建社區黨組織
鎮賚縣哈吐氣時蒙古族鄉寶山美國總支部
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白城供電公司黨委
黨
紅旗社區黨組織敦化市渤海街
延邊州公務員事務局黨委
長白山在吉林省發展和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分支<BR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吉林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黨支部的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黨委
腫瘤醫院,吉林省黨委
吉林省廣東商會黨支部 BR />長春理工大學黨委
吉林省萬隆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黨委
道外分局黑龍江
哈爾濱市公安局東萊派出所「分公司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黨總支書記分支
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黨支部
文化街黨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工作委員會
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 BR />佳木斯中心醫院黨
一般黨支部
雙鴨山市,大慶市讓胡路區乘風街道東湖第五社區黨支部
勞動和就業局雞西市中學黨支部 />伊春市湯旺河林業局黨
七台河市桃山區桃南街道黨工委的
黑龍江省共青農場黨委
黑河市園林管理處黨支部...... />綏化市國家工商總局,稅務機關黨
,勤勞鎮曙光村黨支部
大興安嶺圖強林業局,黑龍江省慶安縣的奮斗林場黨總支
黑龍江電力電力委員會的共產黨
東北農業大學黨委
黨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黨委<BR十六聯合站黨支部
第三油田第一採油廠大慶油田有限公司/>柴河林業局黨
大慶油田總醫院,商會黨
哈爾濱市道里島愛建區黨委
黑龍江大學黨
哈爾濱師范大學黨的基層
海洋集團公司黨組
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黨委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黨的
安信業保險集團公司黨組<BR /中國東方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黨
中國國家建設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有限公司黨 BR />
蔡鎮黨委,浦東新區,寶山區友誼路,北社區(街道)黨工委
鎮崇明縣綠黨
洋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疫局黨總支
上海電力公司浦東電源操作和檢修部(維修公司)黨總支
南京東路黃浦分局上海公安局派出所黨支部</普陀區就業促進中心黨支部
虹口區曲陽路街道林雲居民區黨總支分公司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新浜村黨支部
「解放日報」黨和政府部黨的支部
技術實驗室,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中國科學聯合黨的分支
上海,在第二黨支部的廢物管理
徐匯幼兒園黨
上海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黨
閔行區,古巴裔美國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民兵水上應急分隊黨支部
上海華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產品展覽黨支部
上海醫療急救中心黨委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
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
晨訊科技(黨委上海)有限公司黨
上海通力律師事務所黨支部
江蘇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黨支部
南京晨光集團有限責任管理,有限公司黨
南京市建鄴區南苑街道國泰民安社區黨組織
無錫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委
無錫市崇安區崇安寺街道黨工委
沛縣胡側蓁草廟村黨支部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常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委
常州市鍾樓街道,南大街,黃金城,社區黨委
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
蘇州國家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委獅山街道黨工委
/>南通市崇區虹橋街道虹橋社區黨
連雲港市汽車運輸,黨總支,南通市通州區石鎮江海村黨支部有限公司,黨支部 BR />贛榆縣總工會,新泵匯流排終端
淮安市淮陰區,劉先生村黨總支科鄉劉老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淮陰卷煙廠黨委 BR />電力公司在江蘇省鹽城供電公司黨委
鹽城市亭湖區星級街道雅和社區黨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黨委
廣陵,揚州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黨的
揚中市新壩鎮黨委
一句容城,王鎮唐靈村總支部
興化市戴南鎮董北村黨
興化市江蘇省電力公司泰州供電公司黨委 />宿遷市宿豫區彩機張翼軫油坊村黨委
宿遷市宿城區幸福街道幸福社區黨
法律援助中心,江蘇省,黨支部
退休辦公廳黨總支江蘇省人民政府,第一黨支部
南京工業大學航空國信揚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航天黨
黨
直屬的國家權威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市玄武區衛生局黨的工作
蘇寧電器集團黨委
中國保監會協會黨支部的保險業在江蘇蘇州的蘇州市民營企業黨委局委員會
南通雙鴻紡織品有限公司,公司黨支部
江蘇省仁和平衡會計師事務所黨支部
大浦中心小學學校黨支部江蘇省委的台州市
浙江
杭州蕭山區寧圍鎮黨委
杭州市天水街道燈芯巷社區黨委
淳安縣楓樹姜珍村黨支部杭州行政服務中心黨委
81890服務中心黨支部在寧波
寧波市江東區百丈街道劃船社區黨委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公司黨
北侖區,寧波市婦聯機關黨支部
溫州市公安分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黨支部
甌海區西大街河頭村,溫州華儀電氣黨
集團黨委
嘉興市褚大姐甜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
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黨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黨委安吉縣旅遊委員會(凌峰度假)橫山塢村黨支部
吳興區朝陽林依晨湖街道社區黨組織
上虞市謝塘鎮新戴家村一般黨支部
眾泰控股集團黨委
橫店集團英洛華電氣有限公司,公司黨委員會 />衢州市柯城區七里鄉黨委
衢州元立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黨
舟山市公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
岱山縣長塗鎮黨...... />道邊的南大街,路橋,台州,林村黨
玉環縣楚門鎮黨委
黨
遂昌,雲和縣緊水灘鎮梓芳村雲峰街長史蒂芬村黨支部
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文明第二黨支部有限公司轉爐煉鋼廠黨委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黨委
黨
杭州的浙江大學中學黨支部
華豐集團黨委
富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
在安徽合肥水供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
合肥市廬陽區財富廣場建築黨
安徽聯華實業集團黨委
有限責任公司黨委皖北煤電集團
安徽古井集團公司黨
蘇州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黨支部
靈璧縣人民檢察院黨總支
懷遠縣渦北新城市何巷村黨總支書記分公司
阜陽市潁東區河東字營街道社區黨組織
潁上縣謝橋震黨
新村社區黨支部東街
小崗村,鳳陽縣小溪鎮黨委,淮南市田家庵,
壽縣壽春鎮九龍村黨支部
市花山區,馬鞍山解放路社區黨支部無為縣,六安市皋城中學黨支部高震黨
安徽魯班建設投資集團黨委
郎溪縣梅例如,鎮黨委
銅陵市銅官山區天井湖社區殘疾人聯合會機關南渡鎮黨委,黨工委書記
石台縣
安慶市黨支部
安徽華祥集團黨委
安徽省財務部委員會的共產黨黃山市潛鎮黨委<BR /宣城安徽廣播電視發射方
安徽省立醫院台灣黨委
中國科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教師黨支部
黨
>第二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皖通高速公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界管理黨支部
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安徽省黨支部
福建
福州遠東東方麗景社會保障房A地塊,長樂市湖南鎮,項目部黨支部
黨
福州第四中學黨
福建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公司黨 />廈門航空有限公司黨時間
廈門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分公司
漳州市行政服務中心黨支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黨支部BR />華安洪梅鎮,南安市榮村黨,新圩鎮新圩村黨支部
鳳里,石獅市公安分局民警站黨支部
福建優蘭發集團實業有限公司黨
三明市梅列區列東街道圳美社區黨支部
廈工(三明)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公司黨
莆田市鎮海街長壽社區黨支部
莆田市區江口鎮官莊村黨支部
武夷山市五夫鎮黨委
福建南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
行政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龍岩市
上杭縣都鎮康村黨支部
男福安街陽春社區黨支部
柘榮縣環境和健康管理的黨支部
平潭縣工商行政管理局,黨
福建省統計局的統計對外經濟貿易關系黨支部
閩中心疾病控制和預防,黨委
福建省通信行業協會黨支部
晉江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
江西
南昌市公安局特警(防暴)支隊黨
南昌紅谷灘新區沙井街道萬達星城社區黨支部
廬山區九江市五里,街道黨
星子縣白鹿鎮黨
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黨委
江西瑞晶太陽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信義村黨支部,上栗縣東源鄉黨委
貴溪市塘灣鎮黨委
贛縣南塘鎮黨委
江西南芳律師事務所黨支部
萬載縣農業局黨委
宜春市公路管理局黨
廣豐縣永豐街道黨工委
上饒市信州區北門街道吉陽山社區黨支部吉安流坊村黨支部,天宇朗鎮,青原區 />金溪縣谷鎮黨委
江西電網直屬單位黨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直屬機關黨委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貴溪冶煉廠電解車間黨支部江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黨支部
江西公安消防局吉安大隊支隊永新縣黨
東湖區中心疾病控制方
樂平大學市樂鎮蔬菜種植者協會黨支部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黨
湖口縣中學一般黨支部
正邦集團有限公司,公司黨
山東
濟南外國語學校黨
舜玉路,濟南市街道舜園社區黨支部
實驗中學山東省黨委濟南市趵突泉公園管理處黨支部
即墨市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黨支部
,山東清泰律師事務所黨支部(
交運集團青島溫馨巴士)有限公司黨委萊西市店埠鎮離退休幹部黨支部
青島市道路運輸協會黨支部
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維基黨委
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
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商務部周村局黨組
淄博市環境保護局淄川分局機關黨的總支出
滕州市西崗鎮黨
東營區人民法院黨總支
華泰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黨
煙台三站批發市場黨
煙台市芝罘區東山街道黨工委委員會
蓬萊閣管理部黨總支
黨支部濰坊計程車和諧車隊黨支部
濰坊市教育局的教育機關昌邑市環境衛生管理黨支部
青州堯王集團有限公司黨
兗州市中國傳統醫學醫院黨總支
>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黨支部
嘉祥縣紅運富(中國)的土地託管專業合作社黨支部
泰安市泰山區岱廟街道花園社區黨支部
肥城市瓜店街道黃葉村黨支部
泰祥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黨
巨獻青島市城陽區街道妻子的家庭村社區黨組織
萊蕪市鳳城街道黨工委
郯城穿越村黨支部分支
莒南縣公安局劉臻,李黨
平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辦事處黨
慶雲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指導站黨支部
>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
濱州學院黨總支
曹縣清河街道辦事處黨
山東省電力集團公司黨委
黨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 BR />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省黨委
山東大學黨
山東高速發展的青島有限公司,公司黨委
魯山縣,河南省
,欒川縣冷水鎮黨委
澠池縣仰韶鎮黨委
姚鎮黨委
泰康發鎮黨委
信陽市浉河區,明星鄉鎮黨委
濟源市
⑤ 反貪局調查市體育局局長姚局長
五萬以上
合檢刑訴〔2013〕47號
被告人毋保良,男,1960年11月15日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身份證號碼342201196011151213,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原系蕭縣縣委書記,人大主任,曾歷任蕭縣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長,住宿州市埇橋區南關辦事處西昌南路220號2棟2單元10室。被告人毋保良因涉嫌受賄罪,於2012年9月4日經本院決定刑事拘留,同日由合肥市公安局執行拘留,2012年9月14日經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同年9月17日由合肥市公安局執行逮捕。
本案經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本院反貪局偵查終結,偵查機關以被告人毋保良涉嫌受賄罪,於2012年12月17日移送本院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後,於次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聽取了被告人辯護人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期間,退回補充偵查二次,並依法延長審查起訴期限。
經依法審查查明:
2003年至2012年期間,被告人毋保良利用其擔任蕭縣副縣長、縣長、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等職務上的便利,在工程項目、征地拆遷、幹部調整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2038.9萬元、美元4.2萬元、購物卡6.4萬元以及價值3.5萬元手錶一塊。具體事實如下:
1.2009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蕭縣個體建築商周長青和安徽皖王麵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秀芝人民幣共計900萬元,為兩人購買、開發蕭縣老火車站地塊等事項提供幫助;2008年8月和2009年上半年,毋保良還先後收受吳秀芝價值人民幣3.5萬元的歐米茄手錶一塊和人民幣5萬元,為安徽皖王麵粉集團申報國債項目等事項提供幫助。
2.2010年至2012年期間,蕭縣計生委主任李令成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5萬元(其中李令成和王忠華共同送2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3.2006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聯華超市總經理孫烽人民幣共計48.2萬元,為其企業購買商業用房、申報項目、落實項目選址等事項提供幫助。
4.2008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林平紙業公司總經理李建設人民幣共計44萬元,為其申請銀行貸款、解決朋友兒子工作等事項提供幫助。
5.2008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蕭縣建宇房地產公司法人代表黃美增人民幣共計35萬元,為其企業開發蕭縣虎山農貿市場地塊等事項提供幫助。
6. 2007年至2008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柏星置業公司法人代表馬小軍人民幣共計33.8萬元,為其企業開發蕭縣龍城鎮西關土地等事項提供幫助。
7. 2010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安徽新錦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銳元人民幣共計20萬元、美元1萬元,為其企業徵用土地、申請政府借款等事項提供幫助。
8.2005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宿州市泉溝礦業公司董事長丁輝人民幣共計27萬元,為其企業發展、收購煤礦等事項提供幫助。
9.2007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工程建設總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理程鵬人民幣共計25萬元,為其企業承攬工程,回籠工程款等事項提供幫助。
10.2010年4月的一天,蕭縣松信鞋業公司董事長程祖偉為了在蕭縣投資能得到支持和幫助,送給毋保良人民幣20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後在2012年春節前,毋保良將該20萬元退還。
11.2007年至2012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永興建築公司法人代表孟繁興人民幣共計12萬元、美元1萬元,為其企業承攬工程、回籠工程款等事項提供幫助。
12.2005年至2006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安徽省淮北聖火礦業公司黨委書記張全賢人民幣共計17萬元,為其妻弟經營的蕭縣柴山煤礦的發展提供幫助。
13.2007年至2008年期間,毋保良兩次收受蕭縣建設工程總公司經理王平珠人民幣共計16萬元,為其企業回籠工程款等事項提供幫助。
13.2007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安徽金玉米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董事長孫玉政人民幣共計16萬元,為其企業發展、辦理土地證過戶、爭取用地指標等事項提供幫助。
14.2008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蕭縣津龍房地產公司董事長黃傳伍人民幣共計15萬元,為其企業開發世紀家園小區拆遷凈地等事項提供幫助。
15.2008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宿州市金黃庄運輸公司董事長張守剛人民幣13萬元,為其企業業務的開展、徵用土地等事項提供幫助。2012年春節前,毋保良退還張守剛人民幣5萬元。
16.2007年至2008年期間,毋保良兩次收受個體商人高進林人民幣共計13萬元,承諾為其民事訴訟、開發土地等事項提供幫助。
17.2008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四次收受蕭縣東方玻璃公司董事長李玉正人民幣共計12萬元,為其企業建設施工和申請貸款等事項提供幫助。
18.2005年至2007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東方玻璃廠原廠長李興東人民幣共計12萬元,為其企業發展、新廠址建設等事項提供幫助。
19.2007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華龍耐火材料公司法人代表李祥慈人民幣共計11.5萬元,為其企業徵用土地和親屬工作調動等事項提供幫助。
20.2005年至2006年期間,毋保良三次收受蕭縣忠輝煤炭開采公司總經理王炳忠人民幣共計11萬元,為其企業恢復生產等事項提供幫助。
21.2008年,毋保良兩次收受宿州市江源水業公司法人代表吳秀娥等人人民幣共計10萬元、購物卡0.4萬元,為其企業生產經營提供幫助。
22.2010年春節後的一天,江蘇志宏物流公司總經理馬健為了其企業的發展能得到支持和幫助,通過王衛群送給毋保良人民幣10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23.2005年3、4月份的一天,毋保良收受安徽龍盤公司董事長劉湘盤人民幣10萬元,為其企業招商引資提供幫助。
24.2011年元月的一天,毋保良收受宿州市清大礦業公司董事長黃克人民幣10萬元,為其企業平息礦地糾紛提供幫助。
25.2008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個體建築商唐毅人民幣共計9萬元,為其在蕭縣承攬工程提供幫助。
26.2007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金鴿面業公司董事長張慈平人民幣共計8.5萬元,為其企業發展、申報補貼等事項提供幫助。
27.2006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中煤三建集團安徽安廈房地產公司經理喬志剛人民幣共計8萬元,為其企業在蕭縣開發鳳山花園小區提供幫助。
28.2005年至2008年期間,淮南市科瑞商貿公司總經理王坤為了企業發展能得到關照和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7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29.2003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金崗面業公司經理王慶習人民幣共計5.5萬元,為其回籠工程款、企業經營、朋友工作安排等事項提供幫助。
▲30.2008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四次收受蕭縣體育局局長邢華及其妻子蕭縣衛生局副局長兼疾控中心主任王建樂人民幣共計28萬元,為兩人的職務恢復和調整提供幫助。
31.2008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財政局局長劉善安人民幣共計28.4萬元(其中劉善安和王奎共同送2.4萬元)、美元1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32.2004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李明人民幣共計24.4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33.2004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人大常委、城建環資委主任胡永書人民幣共計22.3萬元,為其個人和其親戚的提拔提供幫助。
34.2004年至2012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住房建設局局長趙華人民幣共計29.7萬元(其中趙華和王衛群共同送1.7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35.2008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兼交警大隊大隊長李華人民幣共計21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36.2008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統戰部部長朱冠軍人民幣共計15.5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37.2003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黃口鎮黨委書記蔡輝人民幣共計22.8萬元(其中蔡輝和李忠新共同送8千元,和杜廣義共同送2萬元,和閆景才共同送2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38.2005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招商局長朱偉人民幣共計13萬元、美元1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39.2003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永堌鎮黨委書記李忠新人民幣共計18萬元(其中李忠新和余德廣共同送0.5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40.2003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交通局局長李祥龍人民幣共計17.7萬元,為其職務的調整及其親戚建門面房等事項提供幫助。
41.2007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經濟開發區主任歐陽飛人民幣共計17.7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42.2004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王保平人民幣共計17.3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以及個人和兒子工作的調整等事項提供幫助。
43.2004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李樂忠人民幣共計16.2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44.2004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王寨鎮黨委書記許成偉人民幣共計16.1萬元(其中許成偉和彭凌昌共同送0.1萬元,和李紅權共同送2.5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45.2006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祖樓鎮黨委書記魏光新人民幣共計14.7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個人的提拔以及突發衛生事件的處理等事項提供幫助。
46.2007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大屯鎮黨委書記常加強人民幣共計13萬元,承諾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47.2003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廣播電視台台長張玉成人民幣共計12.2萬元(其中張玉成和李明華共同送1萬元,與王兵潔共同送0.5萬元),為其單位財政撥款、購買設備等事項提供幫助。
48.2011年7、8月份的一天,毋保良收受宿州市埇橋區汴河派出所所長沈岩人民幣10萬元,為其職務調整提供幫助。
49.2006年至2012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組織部副部長王兵潔人民幣共計8.4萬元(其中王兵潔和李明華共同送0.5萬元),為其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50.2004年至2008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科技局紀檢組長朱召航人民幣共計7.2萬元、購物卡0.5萬元,為其職級調整及其父親工資關系的解決提供幫助。
51.2008年至2012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公安局局長單嚴法人民幣共計7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52.2008年至2009年期間,毋保良兩次收受蕭縣住建局副局長李治德人民幣共計7萬元,為其職級的調整等事項提供幫助。
53.2008年至2011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農委主任朱亞光人民幣共計7萬元,為其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54.2007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縣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馮文超人民幣共計6萬元,為其個人的提拔提供幫助。
55.2003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糧食局局長陳峰人民幣共計5.9萬元(其中陳峰和王衛群共同送3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56.2004年至2012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忠誠人民幣共計5.8萬元、購物卡2萬元,為其職務調整等事項提供幫助。
57.2007年至2010年期間,毋保良多次收受蕭縣安監局局長趙旭人民幣共計5.1萬元,為其工作的開展和職務的調整提供幫助。
58.2005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皇藏裕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鄭東方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9.2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2009年,毋保良收受鄭東方駕駛員田振通過鄭東方送的人民幣3萬元,為田振兒子工作的安排提供幫助。
59.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閆集鎮黨委書記陳高飛等人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5.8萬元(其中陳高飛和王世新共同送4.4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0.2003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杜樓鎮黨委書記鄭永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9.1萬元(其中鄭永和任其民共同送2.4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1.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民政局局長蔣武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9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2.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煤炭管理局局長盧伯華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6.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3.2008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水利局局長孫璞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7.8萬元(其中孫璞和杜尚訓共同送2.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4.2003年至2010年期間,蕭縣副縣長王奎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5.8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5.2005年至2012年期間,蕭縣政法委書記王忠華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10.6萬元(其中王忠華和蔣翠萍共同送0.6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6.2003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林業局局長余德廣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6.1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7.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官橋鎮黨委書記王志勇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5.5萬元(其中王志勇和夏茂共同送2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8.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莊裡鄉黨委書記李祥振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和職務調整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6.5萬元(其中李祥振和鄭玉航共同送2.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69.2003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總工會主席李明華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8.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人民幣共計5.4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70.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平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和職務調整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6.2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71.2003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政協主席陳安源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5.7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72.2003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政協副主席王安民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6.6萬元(其中王安民和彭凌昌共同送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73.2007年至2011年期間,蕭縣人大副主任朱以書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共計7.8萬元(其中朱以書和吳書平共同送6.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74.2006年至2010年期間,蕭縣發改委黨組書記毛偉為了與毋保良處好關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多次送給毋保良人民幣7萬元(其中毛偉和王彪共同送0.5萬元),毋保良予以收受。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如下:
1.歸案經過、戶籍證明、任職文件、營業執照、工程協議等書證;2.證人梁尚敏、縱瑞勤、姜連傑、吳秀芝、周長青等人的證言;3.被告人毋保良的供述和辯解;4.物證手錶等。
本院認為,被告人毋保良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2038.9萬元、美元4.2萬元、購物卡6.4萬元以及價值3.5萬元手錶一塊,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三百八十五條、三百八十六條之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
檢察員:陳嵐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⑥ 黟縣古城的文物古跡
橫溝弦因有橫溝而得名。梁普通六年(525),黟縣橫岡人、官居太常卿的胡明星辭官歸隱故里,定居於橫岡黃姑墅,見郊外(今郭門城外)有許多荒田未曾耕種,詢問緣由,農家說系不通溝洫,故缺水而致。明星惻然,深感惋惜。於是,親自探究水源,在兒子胡文煥(時任杭州太守)協助下,傾資募工開掘水渠。中大通元年(529)在縣城北郊雙溪河匯合之處,修建柏山堨(亦稱六都堨,現黟宏過境新路旁),並開挖槐渠,亦稱淮渠,即橫溝。「導城北溪水,逶迤而南,溉民田千餘頃,歲屢有秋」。渠長約2500多米,寬約2米,為當時黟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明嘉靖二十五年(1556),黟縣知縣周舜岳於北郊修整水利工程,築堤以御漳河水患,並對胡明星開鑿的長渠進一步加工整治,加高柏山堨壩,多攔水進城,經橫溝浸灌橫岡黃姑墅更大片稻田。
橫溝自縣城北郊柏山堨引漳水,過八張,經臨漳門(縣城北門)側入城。自北向南,沿北街,直穿北街口,又經過桂林程氏家族上程、杏墩胡氏家族、桂林程氏家族下程,從郭門出城,沿漁亭古驛道,到達橫岡村。其中橫溝流經縣城內北街口至郭門(亦稱「迎靄門」)城牆下500多米的一段,自明代以來逐漸形成居民住宅區,人們就將沿橫溝兩側的地域稱之為「橫溝弦」。
建國後,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縣城不斷擴大,橫溝弦民宅區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上世紀50年代,拆除郭門街「下王廳廈」(積慶堂)興建了「人民劇場」,劇場後院一直延伸至橫溝,首次將橫溝弦區域一分為二。緊接著,大小祠堂改建成政治課堂、城關糧站、竹器社、製鞋廠、郵電局等。後來,杏墩上又新建了「紅旗衛生院」,人民劇場邊橫溝對岸搭建了「農貿市場」,桂墩上矗立了「黟山電影院」,直至2002年大規模舊城改造,拆除了原人民劇場周圍舊建築,建成了商業樓、農副產品市場、新街道路。至此,明清以來的橫溝弦居民住宅區格局徹底改觀,僅剩下的數十幢明清古民居也被眾多新建築及新街割裂成若干零星小塊。橫溝也因縣城人口日益增多,生活污水無法處理而全部加蓋,從而失去了當年水流清澈、小魚悠遊、少婦浣洗、孩童嬉戲的風貌。
今日之橫溝已遠無昨天之詩情畫意般的嫵媚,今日之橫溝弦亦漸漸淡去動人心弦的民俗風情,只有從僅存不多的深巷、古井、古門樓中,還能隱約尋覓到令人追思的歷史底蘊。 在橫溝弦,桂林程氏家族還有兩座祠堂。其一為「桂林堂」,它是黟城桂林程氏總祠。祠堂位於北街與直街交會處稍上幾步,即北街口之上。祠前設有木柵欄門樓,高大的門樓面臨直街,這里俗稱「程家門樓下」。經過門樓甬道,就來到了祠堂前。祠堂面對淮渠,大門為斗拱翹檐門樓,正門左右分立浮雕石鼓一對,更增添了「桂林堂」的威嚴氣勢。祠堂分前後兩進,現已拆毀,新建為直街郵政大樓。其二為「敘倫堂」(亦稱下程廳廈):它是桂林程氏「下程」總祠。門樓面對淮渠,入門樓後,要經過一小院才可到達正祠,淮渠穿小院流經祠堂門前,形成該祠堂的獨特風格。祠分前後兩進,祠前亦分立石鼓一對。後改建為黟縣城關糧站及其宿舍,現亦已拆毀,成為新街B區的一部分。
桂林程氏有「上程」、「下程」之分。「上程」是指以「桂墩里」為居住中心的程姓;「下程」是指以「下程廳廈」為居住中心的程姓。 700年多來,程胡兩姓家族世代依偎在淮渠兩側,生息繁衍,使得橫溝弦民居生活區日益擴大。桂墩里程氏的房屋建造,西面已經與泮鄰街接壤,南面已面臨蓮花芯大路。杏墩里胡氏的房屋建造,往東已經面臨郭門街,並在郭門街並排修建了兩座胡氏祠堂(即後為縣竹器社、縣製鞋廠,現已開發為住宅樓)。
胡氏祠堂其中一座名「旌義堂」(後為縣竹器社),建於明代正統年間。明代杏墩里胡彥本、胡志廣父子輸粟繼賑,立義倉。正統六年(1441)旌為義民,因建其堂,立「旌義堂」匾。時任知縣的胡拱宸撰《旌義堂記》:「正統辛酉之年……歲旱飢。民胡彥本慨然出粟一千二百石,賑鄉人千四百三十戶有奇。予以奏聞,上遣使齏敕獎,諭勞以羊酒,旌為義民。」「命下之日,別作堂,置璽書其上,問名於予。予惟璽書之言『旌義』,即奉之以名斯堂,尊詔命也。」 黟縣縣城有一處亦城亦鄉的街道地名,這便是麻田街。
麻田街地處縣城北門橋外,漳水東岸,是一條長約一里,寬約三米的老街。雖說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這條街道上的飲食、旅店業等已經相當發達,但傳說一開始,卻是因為街道兩側田地多種植薴麻而得名。據一些老住戶介紹,一直到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麻田街周圍還有不少薴麻坦。
麻田街是條不規則「ㄅ」形狀的街道,整條街道由花崗岩條石,即黟縣方言稱的麻石鋪成。光潔平整的街面,與兩旁磚木結構店面配合,尺度得體,色澤融合,煥發一種古色古香的山城氣息。麻田街的建築平面,多數為單開門,兩層結構,門面寬三至五米不等,而入內則較深,甚至連續多進,用內院天井連接,為典型的前店後庫或前鋪後戶。一層多用於經營,用傳統的豎立式門板防護,白天一塊塊卸下,門洞大開;夜晚裝上,平板如一。有的店面砌有半人多高的明窗,便於經營或陳列商品。二樓與一樓多用黟縣方言稱的「閣橋板」搭隔,靠街面也用木板裝飾。
清朝末年至民國期間,麻田街小有名氣的商店有:孫記豬肉店、汪記南雜貨、黃記理發店、王記裁縫店;「永豐棧」也是做山貨生意的;還有天主堂教會醫院,屬於間接商業行為;還有象吳記豆腐店,專門做黟縣方言講的「臭豆腐」生意的。當然最多的是飯店與騾馬店,一大溜,民國期間,鼎盛時前後有二十多家。這期間,麻田街最著名的商店有三家:一是焦氏傘店,一是福成酒坊,還有一家是永豐棧。
麻田街原聚族而居的主要是江族,有江氏祠堂,廣安寺,長生橋,天主堂及先後改建為糧站及印刷廠。十年動亂期間,麻田街曾經改名為「四新街」,不久恢復原名。麻田街不僅商業發達,而且名勝眾多。 走在黟城,問起最高的地方,一般的人都會很自然的說起是縣背嶺。即使今天的中成山莊占據了東岳山的位置,走在縣背嶺,如果是沿著門牌號而走,會覺得縣背嶺是這樣的佔地寬廣,但是歷史上的縣背嶺遠遠沒有今天這樣地佔地眾多。
歷史上的縣背嶺就是當年的上牌樓往北的方向,一條長長的胡同,大約兩百米左右,再往北下坡就是被稱作薛譚廟的地方。這與今天的位置相比,在佔地上是很少的,只是一條胡同而已。至於為什麼稱之為「縣背嶺」,一般的說法就是靠近縣衙,在當年衙門的上方,也就是背部,而且是當年是位置比較高的地方,就像縣衙是躺靠著背椅,而且有土坡,所以「縣背嶺」的稱呼就逐漸的叫出來了。 黟縣老城,略呈橢圓形,而直街位於黟城中段,由東到西,穿城而過。解放前的直街,東起觀音堂,與南北相連的下東街、郭門街交匯成丁字形,城外即為漳河。直街從這里筆直西行,經北街口拾級而上,經鼓樓嶺到縣門口,又與南街、縣背嶺相會,是為直街西端,再經小巷即到城牆,城外是東岳山。直街全長約七百米,闊約五米,為一色淡青花崗岩石板鋪就,恰似一條淡雅樸素的綈帶,系在黟城的腰間。
直街自北街口以上,是其西段,除少數民居、店鋪外,多為縣衙、考棚、鼓樓、祠堂等高大建築。尤其是縣衙,八字門樓,朝南而開,高大巍峨,極具氣勢。在舊社會,是縣一級封建政權的標志。
在直街縣衙的左鄰,原為常平倉,清嘉慶十三年知縣吳甸華建考棚,以應童子試。考棚大門,有古柏兩株,鬱郁蔥蔥,臨街而立。民國十六年(1927年)後,國民黨黟縣黨部建於此,城狐社鼠,成為當時一些政客鉤心斗角,爭權奪利,禍害人民的場所。直街原有牌坊二座,一在縣衙大門右,是為御史坊;一在考棚大門左,是為彰善坊,均為花崗石雕砌,氣勢巍然。自考棚東行約十米,明洪武元年建有譙樓,上設更鼓報時,俗稱鼓樓。後毀,嘉靖十七年知縣左翼復建,有匾曰「明遠」,因此地為黟城最高處,取其登高望遠之意。樓下跨街有石砌洞券,備有長條石凳,供人憩息,人們稱為「鼓樓洞」。鼓樓民國時一度設有民眾教育館,略備報刊,供人閱覽。而讀者登樓遠望,遠山近水,樓下行人不絕,一一收入眼底,別有情趣。過鼓樓洞,即為鼓樓嶺,沿石階步步而下,直達北街口。
自北街口至觀音堂,是直街的東段,地勢平緩,各類大小商店作坊聚集這里。這兒有兩家吃食店,一家「榮華號」,山珍海味較多,座上客多為官宦商人;另一家「方興和點心店」,只賣餛鈍,饅頭、大餅,光顧的多為平民百姓及挑擔抬轎的勞動者,生意都還不錯。可謂生意興隆,主顧不同。風格各異,經營有方。另外還有一家「程三元毛筆店」,讓人頗感興趣。直街東端即為八角亭觀音堂。八角亭騎街而建,因四邊八角而得名。 黟縣古城,其北端為臨漳門,因其北臨漳水而名,俗稱北門。自北門入城有長街(北街)直達黟城中心地段而止於與直街交匯處,俗稱北街口。過北街口為橫溝,溝旁稱橫溝弦,直達城南郭門右側水門。故北街系黟城中軸北段,為黟城商業中心。整條北街可分三段,北段自北門口至費家弄口稱為北門段;中段自費家弄口至與東、西街交匯處,通稱為街心頭;南段自街心頭至北街口,稱為里街段。
北街全長約1000米,寬約6米,全為淡青花崗岩長條石板鋪就,兩旁商店林立,店屋一般為兩層徽派磚木樓房,店門相對。自古以來,有多少行商坐賈在這里為社會商品流通付出智慧和艱辛啊!這些人,在重農輕商的封建社會,大多是默默無聞,直到近代,特別是民國初年以來,他們的姓名和店號才見諸史冊並留在人們記憶中。
就以黟城北街各行各業來看,其中南貨店不少,而執牛耳的要數北門口由黟城汪連保開的「德記」和北街口由橫岡汪天開設立的「源豐號」兩家。他們店中的南北雜貨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不但規模大,營業旺盛,而且店名也體現出深刻的文化含義。 在古老的黟縣縣城,以「街」為名的街道巷弄屈指可數,西街就是其中之一。西街,顧名思義,以方位名之。它地處黟城西隅,和東街是一對孿生兄弟,兩條街以北街為對稱軸,分別向西東兩向延伸。
西街名於何時,已不可考了。過去的西街,不長,約300米,長條的麻石石板橫道而鋪。據說西街的盡頭便是舊時縣城的西城門。西街的南側是連片的民居,城中的大姓余氏多居於此;而其北側顯得空曠。這里沒有林立的店鋪,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顯得有些寧靜而清冷。清冷而偏僻的西街,默默地閱盡滄桑,見證歷史的興衰和社會的發展。
現在的西街,兩邊擠滿了民宅,向西一直到東岳山麓。這附近一帶統稱為西街行政村。 縣城巷弄,縱橫交錯,寬窄不一,共有73條,其稱呼亦隨時代交替而改變。寬巷不過1米,窄弄僅容2人側身而過,轎、馬難行,只可徒步。建國初期,縣城巷弄基本上保持原貌。後因縣城建設、街道拓寬,巷弄數逐漸減少。1983年,黟縣地名辦公室對城區部分巷弄進行更名、命名。後亦有命名,但缺少統一標准,文革時期更為混亂,近年有所改變。
大泉弄:漳河東岸。從原縣食品公司倉庫至麻田街,長約50米、寬1米,碎石路面。
心六弄:北街東側。弄內原有餘心六公祠,曾作為蔚文小學校址,長約150米、寬1米,碎石路面。
費家弄:北街中段東側。過去居民多為費姓,費家弄的位置就在今天新華書店往北門橋方向,行進大約二十米地方,右側的一條深巷。走進巷,可以看見「費家弄」的字樣,長約100米、寬1米,石板路面。在費家弄還保存座費家祠堂,那種二進三層的古祠,因為是明代的建築,外觀氣勢上不像一般清代的八角門樓。因為位置比較偏僻,所以直到今天還保留完好,整個的費家弄呈「十字形」,這「十「字就是這弄,弄的中心是一口水井,據說是和橫溝弦是同時建的,歷史是十分的久遠了。費家弄據說以前是由姓費的人家居住,在清代之前還是有人丁的,明代的末年大概就很少有人丁了,應該說是漸漸的被當地的大姓同化了,但是原來的名稱還沒有改變,一直保留了下來。
名賢里:西街口南側。在西街口,它的南側有一條巷子叫做「名賢里」。從西街南側至直街北側,弄口由磚砌牌坊,上書有「世顯」二字,弄內為余姓聚居地。長約350米、寬1—2米,部分石板路面。而這一巷名的來由,卻無從考證。
舒家弄:北街中段東側。該巷弄多為舒姓,長約200米、寬1米,石板路面。
汪家弄:北街中段東側。弄口原有門樓,弄內有汪氏宗祠,為汪姓聚居地,該處亦俗稱「汪家門樓」。長250米、寬1.5米,石板路面。
尤氏弄:縣城北街口兩側。東連北街南接直街,弄道曲折,長約100米、寬1米,碎石路面。
胡家弄:橫溝弦中段東側,古時居民多姓胡而得名。長約100米、寬1米,石板路面。
成器弄:橫溝弦下段東側。西連橫溝弦,東接郭門街,長約100米、寬1米。
石板弄:郭門街東側,東端與沿河西路相接,因巷弄全用青石板鋪就而得名。長約40米、寬1米。
牌樓弄:郭門街東側。東端連接沿河西路,西段巷口原有石牌坊一座而得巷名。長約30米、寬1米。
金家弄:郭門街後段。東街沿河西路,西起郭門後街口,長約50米、寬約1米,卵石路面。
姚家弄:姚家弄是地處黟縣城西街與郭門街交匯處至東門頭城牆的一段一二十米長的小弄堂。姚家弄因為通往姚家大院而得名。姚氏也是黟城的大姓之一,西街下頭原有宏偉的姚氏宗祠,建國後曾改建為碧陽派出所。姚家大院為清末姚禮珊所建。姚家大院毗鄰縣城的城牆,解放後,拆去城牆,擴建成現在的沿河西路。 新石器遺址在縣城南古嶺。近年來,此處曾多次掘出新石器箭簇及原始灰陶、紅陶殘片。
西漢廣德王國城邑遺址在縣城東古城。千餘年前的古建築,雖早已塌圯,並從地面上消失,但近年來,文物工作者已在這里發現了原城垣遺址,並發掘出部分頗有價值的文物。
⑦ 修玉環 雙衛網登陸賬號和密碼忘記了 北票市中醫院(北票市第二人民醫院)
不大消楚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