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湯陰縣國土資源局
湯陰縣隸屬安陽市,距安陽市區22公里,介於東經114°11′~114°41′,北緯35°44′~36°00′之間。屬華北平原與太行山麓的過渡地帶,京廣鐵路縱貫縣境,西有與煤城鶴壁連接的湯鶴鐵路支線,東有與油城濮陽通匯的地方鐵路。全縣土地總面積63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3217畝。設5鎮5鄉,298個行政村。2010年底總人口4626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356人,占總人口的16%;農業人口388310人,占總人口的83.9%。人均耕地0.55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6人。
田新民 黨組書記、局長
劉佩忠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曉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邢保玉 黨組成員、副局長
韓艷紅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女)
田新民簡介:湯陰縣宜溝鎮人,漢族,中共黨員。1982~1985年,在湯陰縣糧油加工廠工作;1986~2005年,在湯陰縣財政局工作;2005年5月至今,在湯陰縣國土資源局工作。現任湯陰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審批股、地政地籍股、規劃股、信訪辦、綜合審辦股、耕保股、測繪股,設土地公安執法隊、土地儲備中心、地租徵收所、土地整理中心5個二級機構,轄城關鎮、韓庄鄉、白營鄉、古賢鄉、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鄉、宜溝鎮10個國土資源所。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局共有幹部職工65人,其中行政編制9人,事業編制29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湯陰縣土地總面積63661.49公頃,其中耕地46881.18公頃,園地173.53公頃,林地592.67公頃,草地370.1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280.8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54.0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94.94公頃,其他用地1414.14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加強目標管理,加大執法力度,把堅守耕地紅線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了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60萬畝。同時,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完成了伏道鄉大性村、宜溝鎮琵琶寺村和韓庄鄉王佐村等12個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1000餘畝。瓦崗鄉瓦崗村、小元村等面積為4000餘畝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已通過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驗收。
【保障重點項目用地】2010年,湯陰縣面對破解保障發展、保護資源的兩難問題,一方面克難攻堅,積極爭取省、市政府和省、市國土資源部門的大力支持,向省、市人民政府組織報送了湯陰縣2010年度第一、第二批鄉鎮建設用地報件資料,轉用徵收面積14.5307公頃;2010年度第一批城鄉掛鉤項目徵收土地報件資料,上報徵收面積31.4518公頃;2010年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批城市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153.0622公頃;組織報送了2010年度第一批調整城市用地區位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11.2336公頃;組織報送了中華南路(安湯快速通道)湯陰縣段工程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21.851公頃;報送了石武鐵路客運專線湯陰段設計變更增加工程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土地轉用徵收面積2.5504公頃。全年共上報轉用徵收面積234.6797公頃(3520.2畝),保障了湯陰縣招商引資及重點項目的用地。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2010年,湯陰縣及時出台了《湯陰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直主要部門和鄉鎮政府一把手為成員的城鄉建設增減掛鉤領導小組。通過對全縣拆舊區進行調查,查清了全縣拆舊區的分布,形成了一圖一表一簿檔案資料,為湯陰縣爭取用地指標113.41公頃(1700畝)。
【招商引資】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向工業集聚區集中,2010年入駐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企業有河南陽光油脂集團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的年產40萬噸植物蛋白質及食用油項目、河南福鑫威爾葯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的年產6億袋治療乙肝新葯「藍芪復肝顆粒」項目,以及安陽天利石油化工銷售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的5萬立方米成品油儲備庫項目等。
【鐵路通道征地拆遷】山西省中南部鐵路通道在湯陰縣境內共涉及韓庄、宜溝、伏道、城關、瓦崗、五陵等6個鄉鎮16個村莊,共佔地1000餘畝。為保證該項目盡快辦理用地手續,早日開工建設,該縣積極組織開展征地工作大走訪,深入一線調查,對涉及每個村莊、每戶人家、每塊用地都做到心中有數,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支付對農民的補償,努力維護群眾的利益,堅持做到既要保證國家重點項目工程進度,又要保護群眾利益不受損失,圓滿完成了征地拆遷任務。
【土地市場建設】2010年,納入儲備的土地600餘畝,預計價值數億元。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4宗,面積37.342公頃(560.13畝);辦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4宗,流轉面積4.7公頃(70.59畝);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42宗,面積125.59公頃(1883.89畝),收取土地出讓金約5.33億元。根據《國有土地租賃管理實施辦法》,開展了年租金徵收工作,全年共徵收河南東方燃氣有限公司、電業局、信用聯社和新華書店等單位年租金8.3萬余元。
【土地登記】2010年,共辦理土地登記326宗。其中:集體土地所權用證4本、集體土地使用證29本,集體土地流轉1本,國有單位使用證71本、國有個人使用證186本,他項權利證35本。
【執法監察】2010年,湯陰縣堅持實行縣、鄉、村三級動態巡查,對違法佔地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2起,立案34起,結案34起,結案率達93.7%,其中申請強制執行31起。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湯陰縣制訂了《湯陰縣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嚴格對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和基本農田保護圖,逐圖逐宗進行認真核查,並實地測量面積,建檔立卷,做到「一斑一檔,一宗一卷」。湯陰縣衛片監測到2009年圖斑17個,按照要求,增補圖斑11個,調整行政區劃圖斑1個,涉及7個鄉鎮33宗土地,面積1918.91畝,其中合法用地25宗1778.19畝,耕地1727.08畝;違法用地5宗63.7畝,耕地44.2畝;實地偽變化3宗77.02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與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比例為2.5%。
【信訪工作】2010年,湯陰縣牢固確立「發展、保護、穩定」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31起61人次,共受理來信4起,接聽來電16起;共辦理土地信訪案件22起,到期已結案22起,到期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100%;共參加行政訴訟案件6起,勝訴3起,正在訴訟期間3起,勝訴率100%;共參加行政復議案件2起,維持2起,維持100%。
【「兩整治一改革」】2010年,湯陰縣為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通過採取自己找、群眾提、互相幫、組織查、領導點等方法,著重從土地執法、土地登記、土地整理、財務、公車的使用與維修、幹部隊伍廉潔從政等方面排查,自我剖析,研究制定出各股室防範措施並填寫了廉政風險點報表,共有15個股室及二級機構參加了風險點排查,人數71人,評定單位風險點等級總數102個,其中:A級3個、B級33個、C級66個;評定個人風險點等級總數352個,其中:A級2個、B級107個、C級243個。通過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進一步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國土資源系統腐敗案件發生。
(李海霞)
㈡ 河南省湯陰縣s302省道路線圖
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境內的河南S302省道從鶴壁市與湯陰縣交界線入口(中石化鶴壁軍王版庄收費站以東權約665米)至湯陰縣孟庄村出口,全長約36公里。
上圖中間的淺黃色線路即河南省302國道,從圖左側界線(虛線)至右側孟庄村,全長約36公里。
㈢ 湯陰縣有多少個鄉鎮
湯陰縣有9鎮1鄉,298個行政村。縣委、縣政府駐城關鎮。
分別是:
城關鎮、韓庄鎮、白營鎮、古賢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鎮、宜溝鎮。
1、城關鎮面積19.51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辦事處,16個行政村。
2、韓庄鎮面積65.69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
3、白營鎮面積38.91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
4、古賢鎮面積37.91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
5、菜園鎮面積76.58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
6、任固鎮面積80.25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
7、五陵鎮面積66.70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
8、瓦崗鄉面積53.65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
9、伏道鎮面積75.00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
10、宜溝鎮面積127.63平方公里,轄56個行政村。
(3)湯陰縣城鄉規劃擴展閱讀:
湯陰縣行政區劃建設歷史沿革:
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太行行署第三專署命令將安陽之王家迪、東齊村、杜家迪、師家頂、西頂、黃龍廟溝、老王岩、嶺南8個自然村劃歸湯陰管轄。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湯陰縣城第二次解放後,規劃全縣為8區2鎮,即:鶴壁(一區),鹿樓(二區),中石林(三區),陳下扣(四區),伏道(五區),菜園(六區),五陵(七區),任固(八區)。兩鎮:城關、菜園。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安陽解放後,經太行行署第五專署命令將湯陰所轄羑河以北之汪流、前後遵貴、遵貴屯、鄭寺、霸台、將台、將台屯、報德、小韓、開信、朱家營12個村劃歸鄴縣(今屬安陽)管轄。同時將鄴縣所轄之花耳庄、張官屯、徐家莊、冢上4個村劃歸湯陰管轄。
同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平原省安陽專員公署。
一九五0年元月十三日,縣政府規定,全縣共設7個區292個行政村。一區(城關)44個;二區(鶴壁)47個;三區(鹿樓)47個;四區(宜溝)31個;五區(西柳圈)34個;六區(古賢)36個;七區(任固)53個;並設菜園鎮。
一九五二年,菜園鎮撤銷,原7個區增為8個區,八區區公所駐伏道,轄29個行政村。
一九五四年九月,經國務院批准,淇縣撤銷,並入湯陰(淇縣原轄4個區,56個鄉)。
一九五四年,普選建政後,全縣原8個區不變,增設1個縣轄鎮(城關),並在各區下分設73個鄉。
一九五五年八月,河南省安陽專署命令,將湯陰所轄之四伏廠、宋梁橋、北高城、跑馬廠4個村劃歸安陽管轄。同時命令將安陽所轄之新莊、楊柳辛庄、葛庄、楊庄、中楊庄、三伏廠、王辛庄等村劃歸湯陰管轄。
一九五七年,遵照安陽專署通知,先後將鶴壁、東頭、西頂、羅村、石門、施家溝、寺望台、石林、大河澗、盤石頭、龐村、鹿樓(除大窪、黃鹿廠、龍堂三個村外)12個鄉劃歸新建之鶴壁市管轄。
一九五八年,安陽專員公署撤銷,屬新鄉專員公署管轄。是年全縣成立城關、白營、菜園、任固、五陵、伏道、宜溝7個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又分別增設韓庄、古賢和馮村(後改瓦崗)3個公社。
一九六一年,復歸安陽專員公署管轄。
一九六二年,經國務院批准,淇湯復分治。原屬淇縣之王老屯、魏城、唐王莊、王武崗、李趙河、牛村、馮崗、小蓮庄、大蓋族等大隊留歸湯陰。自此至一九八五年無變化。全縣總面積為64586平方公里。
一九八0年,城關人民公社改為城關鎮。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各公社全改為鄉。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安陽行政公署撤銷,本縣劃歸安陽市管轄。
㈣ 湯陰縣白營鎮西蘭村什麼時候拆遷
咨詢拆遷辦?你咨詢拆遷辦。他們會告訴你嗎
㈤ 河南省5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哪幾個
它們是南陽 、安陽、 濮陽 、 鄭州、 固始(縣)。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
南陽是國務院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 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當今的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南陽入選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連續三年蟬聯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安陽,簡稱殷、鄴,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倚太行山,東連華北平原,北鄰邯鄲,南接鶴壁、新鄉。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發現地,是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部規劃的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
安陽轄1個縣級市、3個縣、4個市轄區、1個省直管縣、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濮陽,位於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西與安陽市、滑縣、湯陰縣接壤,西南與長垣縣毗鄰,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接壤,東北與山東省聊城市接壤,東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
濮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棉油主產區之一。石油、天然氣、鹽、煤等地下資源豐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
濮陽是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濮陽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濮陽是「中國雜技之鄉」,雜技源遠流長,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跡達100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氧化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擁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大中型客車生產企業,冷凍食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固始,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屬華東與中原交融地帶,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穿境而過,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
固始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同時也是河南省首批五個重點擴權縣(市)、十個省直管縣(市)之一、五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自古文風昌盛,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之一。 固始書法群體備受國內外書法界關注,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
因歷史上有四次較大規模人口南遷,其後裔又逐漸播遷至閩、粵、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和「中原第一僑鄉」之稱。 每年承辦由中國僑聯主辦的「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
㈥ 湯陰縣的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方面,湯陰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1項內容,即: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服務、孕產婦保健服務、婚前保健、老年人保健服務、慢病防治(高血壓防治服務、Ⅱ型糖尿病健康服務)、重型精神疾病管理服務和衛生監督協管。2011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投入,將項目經費由原來的人均15元增加到人均25元。截至年底,湯陰縣各鄉鎮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39233份,建檔率達到73%。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要求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並對湯陰縣高血壓病人、糖尿病人進行健康管理。
科技發展方面,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逐年提高,推動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湯陰縣先後榮獲「全省科技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安陽市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第八屆特博會最佳組織獎」、「湯陰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城市建設方面,2012年城區面積擴大到40平方公里,是2006年11.4平方公里的3.5倍,完成了伏道、白營撤鄉建鎮工作,啟動了湯北新區建設,城鎮化率提高到37%。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2.7億元,開工建設了174個城鎮重點項目,其中,新建改造中華路湯陰段等總長158.4公里的84條道路,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及填埋場、自來水廠擴建等工程,修建城市各類管網237公里,城市功能設施更加完善。新增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完成人民廣場、羑里城廣場、幸福廣場建設,開工建設廉租房1782套、公租房300套、棚戶區改造420套。累計完成村鎮建設投資9.1億元;完成湯陰縣所有行政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成34個新農村試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了總投資19.8億元的9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整合29個村莊、10339戶、4.3萬人,城鄉發展更加融合。
㈦ 湯陰縣的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湯陰縣域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湯陰縣政府把工業強縣、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做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採取有力措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狠抓工作落實,使湯陰的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2.4億元,較上年增長13.3%,是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50萬元,增長17.7%,首次實現與GDP同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2698元,增長15.9%,為八年來最高增幅;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7億元,增長11.8%。2003年湯陰縣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河南省109個縣(市)61位,較2001年上升4個位次。
2011年生產總值完成1198427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0367萬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727224萬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260836萬元,增長10.3%。人均生產總值27759元(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增長16.2%。三次產業結構為17.5:60.7:21.8。
2012年湯陰縣生產總值完成131.8億元,較上年增長1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3億元,增長3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3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4億元,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763元,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10元,增長12.3%。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8.4億元,增長4%。工業完成增加值68.2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9.5億元,增長9.5%。 湯陰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和無公害小雜糧,年產糧食3億公斤,蔬菜7億公斤,食用菌種植8200萬袋,肉雞飼養量達3000萬只,素有「豫北糧倉」之稱,是國務院表彰命名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棉花生產先進縣」和「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湯陰縣農產品價格常年保持平穩態勢,縣境內地下水資源充足,電力充沛,方圓19公里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突出的資源優勢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利潤空間。
2011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7.3萬畝,比上年增長1.4%;其中,夏糧種植面積51.6萬畝,增長0.2%;棉花種植面積4萬畝,下降16.2%;油料種植面積4.45萬畝,下降9.9%;蔬菜種植面積14.5萬畝,增長8.5%。全年糧食產量40.27萬噸,比上年增長1.5%;油料產量0.93萬噸,下降17.8%;棉花產量0.35萬噸,下降14.6%;蔬菜產量57.73萬噸,增長7.4%。2011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6.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2%;農用拖拉機1.62萬台,下降1.2%,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890台,下降0.1%,農用運輸車1.06萬輛,與上年持平。 湯陰縣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以食品工業聚集區為載體,充分利用自身電力、煤炭、運輸、人力等優勢,堅持以食品工業項目為發展重點,大力集聚食品產業群體,擁有各類食品加工企業100多家,國家級食品工業龍頭企業4家,形成了麵粉、肉雞、餅干、木糖醇、小雜糧、食用菌六大食品加工群體,食品工業已成為湯陰縣的支柱產業。2004年,被全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公業強縣」稱號。佔地3平方公里的食品工業聚集區規劃已經出台,園區內除供電實行「雙迴路」外,入駐企業還可享有電力直供服務,鐵路可鋪設至園區,園區內的秸稈發電廠、污水處理廠正在積極籌建中。
2011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093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3309萬元,增長22.8%,其中,輕工業增加值301414萬元,增長21.1%,重工業增加值311895萬元,增長24.7%,輕、重工業比例為51:49;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40536萬元,增長5.5%;個體工業經營戶增加值55498萬元,增長4.3%。 湯陰縣政府堅持招大引強、上大項目,工業結構更加優化。堅定招商引資「天字型大小」工程不動搖,先後有144個項目落地,2012年工業總產值完成336億元,是2006年84.4億元的4倍,連續四屆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稱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分別完成300億元、70億元、22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5.2倍、4.7倍、7.8倍,亞新實業、健豐食品分別進入全省「百強」、「百高」企業。加快落後技術產能淘汰步伐,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建成了省級湯陰縣產業集聚區和安陽市製造業園區,被授予「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勞動關系和諧模範工業園區」、「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等榮譽稱號,兩個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8億元,占湯陰縣的79.3%,產業集聚程度進一步提升。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湯陰縣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湯陰縣含食品工業聚集在內儲備了8000餘畝一般農田和建設用地,招商引資企業可享有地價、財稅政策、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的優惠,同時在安陽市縣區首家開通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2003年,湯陰縣被評為「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50優」。200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㈧ 安陽市湯陰縣任固一街國家有規劃新農村嗎
這個地方的話,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規劃呀,可以耐心等待的。
㈨ 河南安陽湯陰有那些鎮村
截止2020年,湯陰縣轄9個鎮、1個鄉:城關鎮、韓庄鎮、白營鎮、古賢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鎮、宜溝鎮。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勝利街村、將城村、東黃六廠村、向陽庄村、陳庄村、段庄村、蓋族村、劉庄村、新華街村、唐王莊村、王武崗村、張庄村、高耳庄村、大寺台村、大窪村、石廟村、長沙村、牛村、三里屯村、後李朱村、前李朱村、棘針庄村、陳下扣村、馮崗村、馬屯村、谷垛村、小青山村、香寺村、李河村、尚家庵村、大青山村、胡勇街村、霍家窪村、前進街村、小連庄村等298個村。
(9)湯陰縣城鄉規劃擴展閱讀
安陽市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安陽市轄1個縣級市(林州市),4個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滑縣),4個市轄區(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
此外,還有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35個鄉、57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1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林州市30個社區)、3285個行政村。
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55.8平方公里,安陽市人民政府位於安東新區中華路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