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建設用地與農村居民點有什麼區別 是否相等呢
有區別,二者不相等。
一、定義不同
1、農村建設用地
也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建設用地,鄉(鎮)村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鄉(鎮)村公益事業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以及農村居民住宅用地。
二、范疇不同
農村建設用地中會包含農村居民點;而農村居民點用地不一定屬於農村建設用地,非農村建設用地也可作為農村居名點用地。
農村居民主要集中居住在一個區域,如山區、平原或是水鄉,一般稱之為灣,寨,崗,庄,在這區域之外的還有可能住一些居民,但是不多。村裡有一些小型的商業和服務業,可以吸收一部分剩餘勞動力,舉辦村辦工業。
(1)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標准擴展閱讀: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決定》指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⑵ 建設用地復墾和農村居民點整理有什麼區別
建設用地復墾就是變建設用地為種植用地,通過復墾變回農田。
農村居民點整理就不知道了,但肯定跟建設用地復墾不一樣,看字面意思應該是指對農村居民點整合之類的,比如兩個零散的村整合成一個等。
⑶ 農村居民點需要報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嗎
農村居民點用規劃要與土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並服於土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面需占專用少耕另面屬騰量土集鎮村莊建設要堅持集緊湊合理布局新建住房要符合土利用總體規劃農村居民點用規劃向鎮村集並加零星農民住房撤並力度、加邊遠落、經濟發達、耕面積少、耕利用率低或受質災害影響居民點遷並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新建住房逐步向村鎮建設用區集提高土利用效率 第、農村居民點用主要用於村鎮居民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建設 第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用必須符合鄉(鎮)土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各項建設用規模應嚴格控制家規定用標准內 第三、農村各項產建設必須充利用舊宅基空閑 第四、村鎮建設除拆村並點等建設外原則新增建設用;確需擴應首先利用非耕、劣質耕必須佔用少量耕應首先通整理、復墾或者發增加相應耕再佔用嚴格落實耕先補佔佔補保護原則涉及佔用規劃農用應先辦理農用轉用審批手續 第五、村鎮居民每戶能處超標准宅基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規模要積極推進農村土整理集約利用土改善村鎮環境 根據社經濟發展需要加快農村建設及城市化建設要求按照級控制指標我市實際狀況合理制定我市城鄉用規
⑷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地理位置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城市濟南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700餘公里,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濟寧等城市設有機場,山東的航空企業開辟航線290多條;山東鐵路以京滬、膠濟線為主體,與京九、菏兗石兩線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干線;山東公路交通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貫穿全省各市,縣鄉公路實現村村通;山東擁有沿海港口26個,開通有國際國內航線,構成了境內海、陸、空立體交通。
氣候環境
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2℃~14.4℃,由東北沿海向西南內陸遞增。魯中山區的沂源及膠東半島(除煙台、威海、萊州外)年平均氣溫低於12.0℃,半島東端的榮城、文登和成山頭最低為11.2℃。魯西南在13.7℃以上,濟南市最高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溫度-4.4℃~ -0.6℃。最熱月一般出現在七月,但半島東部、東南沿海,受海洋影響,最熱月在八月,平均氣溫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溫度23.6℃~27.4℃,由東向西遞增。極端最低氣溫在-14.2℃~ -26.8℃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4.0℃~43.0℃。
各地大於10℃的積溫,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滿足一年二作的熱量要求。全省日照時數年均2335~27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63%,較南鄰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個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遞增。魯西北和黃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魯南魯東,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澇。冬季最少,僅14~5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
自然災害常有發生,其中以旱、澇、風、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災面積6000多萬畝,其中旱災佔76%,水災佔3%,風災和雹災約佔14%。
山東水系發達
山東水系比較發達,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幹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條,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條。主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水、萬福河、洙趙新河等。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流程610公里。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公里。南四湖,通稱微山湖,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全長3024公里,佔全國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第二位。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合計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比全省陸地面積還大。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岸線總長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⑸ 農村居民點用地控制
在農村居民點用地控制層面:
(1)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
平魯區目前正在推進「一城十鎮百村」建設的重點工程,百村建設工程既有利於改善人居環境;又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百村建設過程中,應重點選擇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人口比較多的村莊,按照突出特色,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示範村建設及農村環境整治。2013年研究區人均農村居民點面積為195.64m2 ,中國人均農村居民點面積為150m2 ,研究區人均農村居民點面積比中國平均面積高出近50m2。
可見研究區農村居民點佔地規模偏大。因此應結合新農村建設與百村建設的重點工程,按照合理的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加強中心村建設,既保證農村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又能提升農村生態環境。
從研究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井坪鎮、白堂鄉、向陽堡鄉,這3個鄉鎮的農村居民點主要分布在快速城鎮區、井農復合區、農業生產區,相對而言基礎條件比較好,有利於推進百村建設工程,尤其是井坪鎮內的農村居民點,推動百村建設,更有利於實現城鄉一體化。白堂鄉屬於井農復合區,以地下採煤與農業生產為主,百村建設工程應結合壓煤村莊搬遷來開展,既保證了地下煤炭的開采,又能順利推進百村建設工程。向陽堡鄉是農業生產龍頭區,也是開展現代設施農業的示範區。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應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與現代設施農業,這樣既確保農民創收,又解決了傳統農業生產農民對耕作半徑的顧慮。
(2)穩妥推進村莊搬遷
研究區的村莊搬遷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露天礦區范圍內的壓煤村莊搬遷;另一方面是基於雙「70%」工程。露天礦區范圍內的農村居民點主要分布在陶村鄉、榆嶺鄉和下面高鄉。
目前三大露天礦區范圍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為221.13hm2 ,以東露天礦區范圍內的農村居民點為主。農村居民點主要分布在距離露采剝離區3km的范圍內,並且農村居民點受露天採煤擾動的面積比例存在差異,導致村莊搬遷的規模及搬遷的時序存在差異。即有些村莊面臨著整體搬遷,並且是即時搬遷,而有些村莊雖部分在即時搬遷范圍內,其他部分可能不在即時搬遷范圍內。
因此有必要開展村莊搬遷規模與搬遷時序研究,同時也要引導農村居民,避免非即時搬遷村莊開展大規模搶蓋搶建,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搬遷安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暫時緩解安置新村建設所需的建設用地指標。對於雙「70%」工程而言,大力開展生態移民搬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城鎮化的進程。在研究區的山地丘陵地區,大部分以坡耕地為主,農業生產條件差,主要分布在陶村鄉、榆嶺鄉、下面高鄉的非露天礦區范圍內,生態移民搬遷成為主體。對於生態移民搬遷要重點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來開展,主要是立足生態畜牧產業來開展,全方位整合農村資源,實行就近安置,大力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集中性的大面積安置,造成局部地區農村建設用地猛增;另一方面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3)積極復墾廢棄宅基地
村莊搬遷後會剩下大量的廢棄宅基地,廢棄宅基地的復墾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區域建設用地總量達到穩定。對於農村廢棄宅基地的復墾應做好廢棄地調查,了解廢棄農村居民點土地質量,包括區位、水源、交通條件、周邊農業生產狀況等。根據廢棄農村居民點的情況開展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明確復墾方向。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復墾地近期潛力調查。根據國土資源部《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准》,嚴格控制復墾地質量。從廢棄農村居民點所在區域來看,井坪鎮、百堂鄉、向陽堡鄉廢棄農村居民點應集中以耕地復墾為主。而處在生態移民范圍內的廢棄農村居民點則應以林地、草地復墾為主。具體的廢棄農村居民點面積、適宜性評價及潛力評價需另作研究。
⑹ 如何在農村居民點用地上建設標准化廠房的建議
農村居民點用規劃要與土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並服於土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面需內佔用少耕另容面騰量土集鎮村莊建設要堅持集緊湊合理布局新建住房要符合土利用總體規劃農村居民點用規劃向鎮村集並加零星農民住房撤並力度、加邊遠落、經濟發達、耕面積少、耕利用率低或受質災害影響居民點遷並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新建住房逐步向村鎮建設用區集提高土利用效率 第、農村居民點用主要用於村鎮居民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建設 第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用必須符合鄉(鎮)土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各項建設用規模應嚴格控制家規定用標准內 第三、農村各項產建設必須充利用舊宅基空閑 第四、村鎮建設除拆村並點等建設外原則新增建設用;確需擴應首先利用非耕、劣質耕必須佔用少量耕應首先通整理、復墾或者發增加相應耕再佔用嚴格落實耕先補佔佔補保護原則涉及佔用規劃農用應先辦理農用轉用審批手續 第五、村鎮居民每戶能處超標准宅基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規模要積極推進農村土整理集約利用土改善村鎮環境 根據社經濟發展需要加快農村建設及城市化建設要求按照級控制指標我市實際狀況合理制定我市城鄉用規
⑺ 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並服從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一方面需佔用不少耕地,另一方面也可騰出大量土地,集鎮和村莊建設要堅持集中緊湊,合理布局。對新建住房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向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並加大零星農民住房的撤並力度、加大對邊遠落後、經濟不發達、耕地面積少、耕地利用率低或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居民點的遷並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新建住房逐步向村鎮建設用地區集中,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一、農村居民點用地主要用於村鎮居民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建設。
第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用地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規劃。各項建設用地規模,應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用地標准之內。
第三、農村各項生產生活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舊宅基地,空閑地。
第四、村鎮建設除拆村並點等建設外,原則上不得新增建設用地;確需擴大的,應當首先利用非耕地、劣質耕地。必須佔用少量耕地的,應首先通過整理、復墾或者開發增加相對應耕地後再佔用,嚴格落實對耕地「先補後占,佔一補一」保護原則。涉及佔用規劃中的農用地的,應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五、村鎮居民每戶只能有一處不超過標準的宅基地。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整理,集約利用土地,改善村鎮環境。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加快農村建設及城市化建設的要求,按照上級的控制指標和我市的實際狀況,合理地制定出我市城鄉的用地規模。
⑻ 請問arcgis能不能把建設用地分成城鎮用地和農村居民點啊
前提是屬性數據裡面有用地性質這一項,然後根據這一屬性來區分就可以
⑼ 農村居民點置換用地跟規劃農村居民點用地有什麼區別
建設用地復墾和建設用地整理的區別:建設用地復墾是指農村現為建設用地性回質的土地轉變答為耕地性質的土地。建設用地整理是以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為主要目的,採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對利用率不高的建設用地進行綜合整理。建設用地復墾與建設用地整理目的不同,建設用地整理是一種綜合整理,而建設用地復墾只是之改變土地性質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