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十四五規劃內容
「十四五」規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李克強指出,「十四五」時期,外部環境可能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和挑戰更多,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
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發展機遇研判准,把困難挑戰分析透,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1)建設局十四五規劃擴展閱讀:
李克強指出,「十四五」時期,外部環境可能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和挑戰更多,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發展機遇研判准,把困難挑戰分析透,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
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實事求是、遵循規律,著眼長遠、統籌兼顧,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工作思路、重點任務,給社會良好預期,激勵全國上下努力奮進。
㈡ 什麼是「十四五規劃」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順利在北京召開,此次全會包括了審議中共中央回關於制定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議程。
此次召開的會議就是討論確定「十四五規劃」一以5年為期而定一個計劃,統稱「五年計劃或者五年規劃」。
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能源革命」、「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要求,為能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資訊來源:碳盈協同
㈢ 十四五規劃開會時間
「十四五」規劃開會時間為2020年10月29日。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2020年8月16日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徵求。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3)建設局十四五規劃擴展閱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3、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4、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5、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
㈣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1、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2、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3、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4、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4)建設局十四五規劃擴展閱讀:
必須遵循的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3、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㈤ 「十四五規劃」的編制要求是什麼
"十四五規劃"的編制要求:
1突出發展規劃的統領性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中發[2018]44號)指出,國家發展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居於規劃體系最上位。基礎規劃為空間規劃,主要承擔基礎平台功能,提供空間保障;支撐規劃為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因此,發展規劃為統領規劃,是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的載體,是其他各級各類規劃的總遵循。因此,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將更加註重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增強指導和約束功能,統籌重大戰略和重大舉措時空安排功能,體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使規劃更好地體現時代特色、更好地貫徹國家發展戰略要求。
2注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落實
當前及未來,我國經濟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以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民眾對生活消費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出全新的要求,期望更加體面、更加尊嚴的美好幸福生活。因此,我們將全面打造以人為本、更加公平、更為多樣、更高質量的生活作為「十四五」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旨在全面應對和解決新時代我國主要社會矛盾、滿足人民過上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建設」為要求,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全方位規劃,系統謀劃,確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啟良好的開端。
3圍繞補齊短板提升發展品質
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考慮我國區域自然稟賦、發展基礎的差異性,發展階段的不同步,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抓手,通過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動能培育方面補短板,在現代服務業和民生急需領域補短板,在實體經濟有效投資領域補短板,在精準脫貧方面補短板,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補短板,在優化營商環境等制度供給方面補短板,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4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規劃中的作用
以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關於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為指導,利用大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資源,指引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建設智能化信息平台,將各類規劃納入統一管理,強化規劃銜接協調,跟蹤監測規劃編制和實施進程,推動規劃基礎信息互聯互通和歸集共享,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
㈥ 十四五規劃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進一步發展的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這些規劃將更好的帶領我們走好下一個五年,到了下一個五年我國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十四五”規劃雖說是以往五年規劃的延續,具有常規性,但又面臨新時代、新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等一系列新情況,具有新的時代特徵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相信我們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的帶領下會取得卓越的發展。
㈦ 對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1、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應多維融合
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時代發展趨勢下的必然要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新問題具有系統性、復雜性、交叉性、綜合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新時代的人才結合科學與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的時代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必須多維融合——不僅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更要重視產學研深度融合以及線下線上緊密融合。一方面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促進學科之間、專業之間的交叉融合;
另一方面要完善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方能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2、為年輕的工程人才搭建平台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家、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讓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進入良性循環,搭建一個優秀的平台必不可少,只有好平台才能讓年輕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通過平台協同創新,才有可能攻克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為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3、著眼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改革要跟上
從長遠來看,人才培養在於教育。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現有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針對《建議》撰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調要著眼可持續發展全局,明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的主攻方向,要求「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支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重申「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增強綜合國力、增進民生福祉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在工程領域的專家看來,《建議》中強調的內容,不論是「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還是「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都直指一個核心問題——人才的培養要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系、相互支撐。
他們認為,教育界應與科技界、產業界攜手,大力調整優化專業結構,主動設置和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能力。
(7)建設局十四五規劃擴展閱讀
2020年12月8日,大連市委召開區市縣、開放先導區黨(工)委負責同志座談會,徵求對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報告及關於制定大連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意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譚作鈞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徐少達,市委常委、秘書長熊博力,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曾波出席。
座談會上,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黨(工)委負責同志先後發言,對全會報告及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報告和建議稿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及大連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形勢客觀准確,部署任務重點突出,符合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契合大連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大家還圍繞拓展園區改革成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數字大連建設、大力激發消費潛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等提出意見建議。
㈧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十二個方略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2、「十四五」時期經回濟社會發展答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3、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4、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5、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6、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8、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9、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10、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1、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12、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8)建設局十四五規劃擴展閱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前景光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斗,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