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鄉規劃
基本概念編輯
《在中國市長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城鄉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制定好城市規劃,要按照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統籌兼顧,綜合布局。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長遠、需要與可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進行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遺產等一系列關系。通過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工作,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鄉規劃是以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根本任務、促進土地科學使用為基礎、促進人居環境根本改善為目的,涵蓋城鄉居民點的空間布局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所稱的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2分類編輯
按行政層級分為國家級規劃、省(區、市)級規劃、市縣級規劃;按對象和功能類別分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按所覆蓋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
總體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規劃,是編制本級和下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制定有關政策和年度計劃的依據,其他規劃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
專項規劃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定領域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領域的細化,也是政府指導該領域發展以及審批、核准重大項目,安排政府投資和財政支出預算,制定特定領域相關政策的依據。
區域規劃是以跨行政區的特定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區域的細化和落實。跨省(區、市)的區域規劃是編制區域內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依據。
國家總體規劃、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縣級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的規劃期可根據需要確定。
3法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1]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07年10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
第三章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四章城鄉規劃的修改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4工作原則編輯
城鄉規劃編制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根據一定時期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依法編制規劃文件,以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功能布局,綜合部署各項建設。一般工作原則包括:
1、城鄉規劃要為社會、經濟、文化綜合發展服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城市化的時期,即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各種社會、經濟矛盾凸顯,對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城鄉規劃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城鄉規劃、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綜合發展,不斷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實施城鄉規劃與城鄉綜合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據的。沒有城鄉的不斷發展就不可能為實施城鄉規劃提供物質基礎。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是否有利於區域綜合發展、長遠發展,應當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城鄉規劃工作的根本標准。
2、城鄉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從實際出發就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城市的市情出發。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斷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變,仍屬於發展中國家,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一切城鄉規劃的編制,包括規劃中指標選用、建設標準的確定、分期建設目標的擬定,都必須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符合國情是城鄉規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各地自然、區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差別很大,城鄉規劃不能簡單地採用統一的模式,必須針對市情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
從根本上講,城鄉規劃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資金投人取得城市建設合理化的最大成果,對於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的規劃設計範例,也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其精髓實質,而不是盲目追求它的標准和形式。在各地的規劃建設中,脫離實際、盲目攀比、貪大求洋的情況屢屢出現,《國務院關於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國發[2002]13號)中對這些現象提出了嚴肅的批評。要把堅持實用、經濟的原則和美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3、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不足,合理使用土地、節約用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的長遠利益所在。城鄉規劃必須樹立貫徹中央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對於每項城市用地必須認真核算,在服從城市功能上的合理性、建設運行上的經濟性前提下,各項發展用地的選定,要盡量使用荒地、劣地,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要從水資源供給能力為基本出發點,考慮產業發展和建設規模,落實各項節水措施。要大力促進城市綜合節能,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城市供熱體制,重點推進節能降耗。
4、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人居環境的要求,構建環境友好型城市
現代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的人居環境的建設水平。在特定意義上講,城鄉規劃是城市的環境規劃,城市建設是為市民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環境的建設。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項目,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有一定的影響。但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建設的關系,決不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護城市環境的基礎,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各項特定的環境要求,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規劃方法和環境門檻的提高,把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5、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城鄉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的原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在城鄉規劃工作中,關鍵要堅持「五個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地持續發展。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城鄉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深人研究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各種層面的利益需求和矛盾關系,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條件。要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處理好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在編制城鄉規劃中,必須注意保護當地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有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藝術價值的文化古跡,把開發和保護、繼承和發揚結合起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鄉規劃應當適應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需要,並努力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風貌。
5階段劃分編輯
概述
城鄉規劃是城市政府關於城市發展目標的決策,因此盡管各國由於社會經濟體制、城市發展水平、城市規劃的實踐和經驗的不同,城市規劃的工作步驟、階段劃分與編制方法也就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體,從戰略到戰術的層次決策原則進行。一般都將城鄉規劃工作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
總體規劃階段主要是研究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原則、戰略部署等重大問題,是制定後一階段詳細規劃的依據。後一階段的規劃對有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制定方案,也可以反饋到對前一階段工作的調整及補充。
我國 《城鄉規劃法》也規定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但在實際工作當中,為了便於工作的開展,在正式編制總體規劃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城市規劃綱要,對總體規劃需要確定的主要目標、方向和內容提出原則性的意見,作為總體規劃的依據。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進一步控制和確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的用途、范圍和容量,協調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詳細規劃根據不同的需要、任務、目標和深度要求,可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兩種類型。
我國《城鄉規劃法》還規定了城市規劃的審批辦法。現將城市規劃工作中各個階段的內容簡介如下:
規劃綱要
城市規劃綱要的任務是研究確定總體規劃的重大原則問題,結合國民經濟長遠規劃、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根據當地自然、歷史、現狀情況,確定城市地域發展的戰略部署。城市規劃綱要經城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後,作為編制城市規劃的依據。主要內容如下:
(1)論證城市發展的技術經濟依據和發展條件;
(2)擬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論證城市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原則確定市域城鎮布局;
(4)論證並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城市規劃綱要的成果以文字為主,輔以必要的城市發展示意性圖紙,其比例為1/25000-1/100000。
總體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城市規劃綱要,綜合研究和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容量和發展形態,統籌安排城鄉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工程設施,並保證城市每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發展途徑、發展程序的優化和布局結構的科學性,引導城市合理發展。
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20年,但應同時對城市遠景發展進程及方向作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對某些必須考慮的更長遠的工程項目應有更長遠的規劃安排。近期規劃是總體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對城市近期內發展布局和主要建設項目作出安排。
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1)對市和縣轄行政區范圍內的城鎮體系、交通系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風景旅遊資源開發進行合理布置和綜合安排;
(2)確定規劃期內城市人口及用地規模,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
(3)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確定市、區中心區的位置;
(4)確定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編制城市交通運輸和道路系統規劃,確定城市道路等級和幹道系統、主要廣場、停車場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5)確定城市供水、排水、排洪、供電、通信、燃氣、供熱、消防、環保、環衛等設施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並進行綜合協調;
(6)確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綠化系統的治理、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
(7)根據城市防災要求,作出人防建設、抗震防災規劃;
(8)確定需要保護的自然保護地帶、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傳統街區;劃定保護和控制范圍,提出保護措施;
(9)各級歷史文化名城要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
(10)確定舊城改造、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提出控制舊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對規劃區內農村居民點、鄉鎮企業等建設用地和蔬菜、牧場、林木花果、副食品基地作出統籌安排,劃定保留的綠化地帶和隔離地帶;
(12)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提出規劃實施步驟與方法的建議;
(13)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內容和實施部署。
總體規劃的文件和主要圖紙:
(1)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歸入附件;
(2)圖紙主要包括:城市現狀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
(3)圖紙比例:大中城市為1/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其中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為1/50000一1/1000000
城鎮規劃
城鎮體系規劃是政府綜合協調轄區內城鎮發展和空間資源配置的依據和手段,《城鄉規劃法》規定,要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和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包括確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合理布局區域基礎設施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明確需要嚴格保護和控制的區域,提出引導區域城鎮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城鎮體系規劃也是市和縣城總體規劃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的:一是完善和深化城市總體規劃的客觀要求;二是完善市帶縣、鎮管村行政體制的要求;三是切實保證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促使城鄉協調發展的要求。
我國城鄉規劃工作要提高科學性,重要途徑之一是從區域人手,開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研究,進行相應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在此基礎上對中心城市和縣城的發展進行綜合部署,避免城市規劃工作孤立地就城市論城市。我國不少大、中城市實行市帶縣體制,縣以下建制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市帶縣、鎮管村,其目的都是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通過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城鎮體系規劃,對區域內城鎮布局、交通運輸網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發展進行綜合安排,使之逐步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結合、協調發展的統一整體。城鎮體系規劃的任務和內容主要是:
(1)摸清區域的基本情況;分析市、縣發展條件、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提出區域城鎮發展戰略、發展目標;
(2)區域城鎮化水平和途徑的預測;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區域內重點城鎮或中心城鎮的發展條件分析及與周圍城鎮的關聯,提出近期發展的重點和生產力布局的建議等;
(3)確定區域基礎設施,如交通、水資源、能源及社會服務設施等的發展目標與布局;
(4)提出實施規劃的有關技術、經濟政策和措施。
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工作,是在政府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進行的。開展這項工作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搞好各方面的協調,搞好綜合平衡,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促使區域整體功能的優化。
近期建設
近期建設規劃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步驟,是城市近期建設項目安排的依據。近期規劃期限一般為 5 年。近期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強制性內容:
( 1 )確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
( 2)依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確定城市近期發展區域;對規劃年限內的城市建設用地總量、空間分布和實施時序等進行具體安排,並制定控制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定;
( 3 )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相應的保護措施。
指導性內容:
(1)根據城市建設近期重點,提出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設施,城市主幹道、軌道交通、大型停車場等城市交通設施,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垃圾處理廠以及相應的管網等市政公用設施的選址、規模和實施時序的意見;
(2)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文化、教育、體育等重要公共服務設施的選址和實施時序;
(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綠化、城市廣場等的治理和建設意見;
(4)提出近期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措施。近期建設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以及必要的圖紙和說明。
詳細規劃
詳細規劃的任務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規劃管理要求,或直接對建設項目作出具體的安排和規劃設計。
在城市規劃區內,應根據舊區改建和新區開發的需要,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和綜合開發、土地有償使用的依據。
主要內容如下:
(1 )詳細確定規劃地區各類用地的界線和適用范圍,提出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的控制指標;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有條件可建的建築類型,規定交通出人方位、建築後退紅線距離等。
(2)確定各級支路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3)根據規劃容量,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
(4)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築管理規定細則。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文件與圖紙:
(1)規劃文件包括土地使用與建設管理細則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歸入附件。
(2)主要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控制性規劃圖。
(3)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在當前開發建設地區,應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
主要內容如下: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築和綠地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4)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文件和圖紙:
(1)規劃文件為規劃設計說明書。
(2)主要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各項專業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反映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圖。
有關建制鎮
建制鎮一般需編制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實行鎮管村體制的建制鎮,其總體規劃應包括鎮轄區范圍內的村鎮布局。
建制鎮總體規劃內容和文件圖紙,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參照設市城市的要求執行。圖紙一般應包括: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5000,其中縣域城鎮布局圖和城鎮村鎮布局圖圖紙比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鄉規劃
鄉規劃的內容和文件圖紙,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圖紙一般應包括: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5000-1/25000。
村莊規劃
編制村莊規劃,首先要依據鎮總體規劃或鄉總體規劃,同時也要考慮村莊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村莊的各項建設作出具體安排。
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1)農業生產用地布局及為其配套服務的各項設施;
(2)村莊居住、公共設施等用地布局;
(3)道路、給水、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
(4)環境衛生設施的分布、規模;
(5)防災減災、防疫設施規劃;
(6)分期建設安排及近期建設規劃。
村域范圍的用地規劃圖紙比例應為1/10000,村莊范圍的用地規劃和近期建設項目規劃的圖紙比例應為1/2000或1/1000。
6專業編輯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的通知」,城市規劃專業在學科調整中提升為一級學科,並更名為「城鄉規劃學」,隸屬於工學,學科編號0833。
❷ 求城市規劃名詞解釋比較全面和權威的書
我有電子版的
絕對全面。絕對權威
是國家標准,名稱代號是:
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准
(GB/T 50280—98)
你可以去購買書籍,也可以去網上下載電子版本
我把標準的全文復制過來:
一、總 則
1、為了科學地統一和規范城市規劃術語,制定本標准.
2、本標准適用於城市規劃的設計、管理、教學、科研及其他相關領域。
3、城市規劃使用的術語,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標准、規范的規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點 settlement
人類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點。按性質和人口規模,居民點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類。
2、城市(城鎮)city
以非農不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3、市 municipality; city
經國家批准設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鎮 town.
經國家批准設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轄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稱城鎮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發展程度的數量指標,一般用一定地域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來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內城市分布較為密集的地區。
9、城鎮體系 urban system
一定區域內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上具有有機聯系的城市群體。
10、衛星城(衛星城鎮)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區外圍興建的、與市區既有一定距離又相互間密切聯系的城市。
三、城市規劃概述
1、城鎮體系規劃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圍內,以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城鎮職能分工為依據,確定不同人口規模等級和職能分工的城鎮的分布和發展規劃。
2、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3、城市設計 urban design
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所作的整體構思和安排,貫穿於城市規劃的全過程。
4、城市總體規劃綱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
確定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原則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的依據。
5、城市規劃區 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其他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6、城市建成區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
7、開發區 development area
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設立的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和各類開發建設地區的統稱。
8、舊城改建 urban redevelopment
對城市舊區進行的調整城市結構、優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礎設施、整治城市環境、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等的建設活動。
9、城市基礎設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
10、城市總體規劃 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ning
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
11、分區規劃 district planning
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局部地區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進一步安排。
12、近期建設規劃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短期內建設目標、發展布局和主要建設項目的實施所作的安排。
13、城市詳細規劃 detailed plan
以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為依據,對一定時期內城市局部地區的土地利用、空間環境和各項建設用地所作的具體安排。
14、控制性詳細規劃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為依據,確定建設地區的土地使用性質和使用強度的控制指標、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間環境控制的規劃要求。
15、修建性詳細規劃 site plan
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築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
16、城市規劃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rion
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的統稱。
四、城市規劃編制
1、發展戰略
① 城市發展戰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
② 城市職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分工。
③ 城市性質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
④ 城市規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總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⑤ 城市發展方向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城市各項建設規模擴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間地域擴展的主要方向。
⑥ 城市發展目標 goal for urban development
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2、城市人口
① 城市人口結構 urban population structure
一定時期內城市人口按照性別、年齡、家庭、職業、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構成狀況。
② 城市人口年齡結構 age composi-tion
一定時間城市人口按年齡的自然順序排列的數列所反映的年齡狀況,以年齡的基本特徵劃分的各年齡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表示。
③ 城市人口增長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在一定時期內由出生、死亡和遷入、遷出等因素的消長,導致城市人口數量增加或減少的變動現象。
④ 城市人口增長率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一年內城市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⑤ 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 uatural gr-owth rate
一年內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⑥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 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⑦ 城市人口預測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
對未來一定時期內城市人口數量的人口構成的發展趨勢所進行的測算。
3、城市用地
① 城市用地 urban land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劃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統稱。
②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land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當於居住小區及小區級以下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綠地等設施的建設用地。
③ 公共設施用地 public facilities
城市中為社會服務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及設計等機構或設施的建設用地。
④ 工業用地 instrial land
城市中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堆場、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其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的建設用地。
⑤ 倉儲用地 warehouse land
城市中倉儲企業的庫房、堆場和包裝加工車間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用地。
⑥ 對外交通用地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land
城市對外聯系的鐵路、公路、管道運輸設施、港口、機場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用地。
⑦ 道路廣場用地 roads and squar-es
城市中道路、廣場和公共停車場等設施的建設用地。
⑧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
城市中為生活及生產服務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包括:供應設施、交通設施、郵電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施工與維修設施、殯葬設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用地。
⑨ 綠地 green space
城市中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遊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⑩ 特殊用地 specially-designated land
一般指軍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性質的用地。
⑾ 水域和其它用地 waters and miscellaneous
城市范圍內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村鎮建設用地、露天礦用地和棄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庫、葦地、灘塗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⑿ 保留地 reserved land
城市中留待未來開發建設的或禁止開發的規劃控制用地。
⒀ 城市用地評價 urban lanse evaluation
根據城市發展的要求,對可能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自然條件和開發的區位條件所進行的工程評估及技術經濟評價。
⒁ 城市用地平衡 urban lanse balanve
根據城市建設用地標准和實際需要,對各類城市用地的數量和比例所作的調整和綜合平衡。
4、城市總體布局
① 城市結構 urban structure
構成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時間形成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的關系。
② 城市布局 urban 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空間組織及其形式和狀態。
③ 城市形態 urban morphology
城市整體和內部各組成部分在空間地域的分布狀態。
④ 城市功能分區 functional distri-cts
將城市中各種物質要素,如住宅、工廠、公共設施、道路、綠地等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布置組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⑤ 工業區 imstrial district
城市中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⑥ 居住區 residential district
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他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⑦ 商業區 commercial district
城市中市級或區級商業設施比較集中的地區。
⑧ 文教區 instisutes and colleges district
城市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比較集中的地區。
⑨ 中心商務區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大城市中金融、貿易、信息和商務辦公活動高度集中,並附有購物、文娛、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城市中綜合經濟活動的核心地區。
⑩ 倉儲區 watrhouse district
城市中為儲藏城市生活或生活 資料而比較集中布置倉庫、儲料棚或儲存場地的獨立地區或地段。
⑾ 綜合區 mixed-use district
城市中根據規劃可以兼容多種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區。
⑿ 風景區 scenic zone
城市范圍內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較集中,以自然景物為主體,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游覽、休息的地區。
⒀ 市中心 civic center
城市中重要市級公共設施比較集中、人群流動頻繁的公共活動地段。
⒁ 副中心 sub-civic center
城市中為分散市中心活動強度的、輔助性的次於市中心的市級公共活動中心。
5、居住區規劃
① 居住區規劃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對城市居住區的住宅、公共設施、公共綠地、室外環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設施所進行的綜合性具體安排。
② 居住小區 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動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線為原則,並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③ 居住組團 housing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城市道路交通
①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ation
城市范圍內採用各種運輸方式運送人和貨物的運輸活動,以及行人的流動。
② 城市對外交通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城市與城市范圍以外地區之間採用各種運輸方式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活動。
③ 城市交通預測 urban transporta-tion forecast
城市規劃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規模、土地使用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對客、貨運輸的發展趨勢、交通方式的構成、道路的交通量等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④ 城市道路系統 urban road system
城市范圍內由不同功能、等級、區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車場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
⑤ 城市道路網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范圍內由不同功能、等級、區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適當的形式組成的網路結構。
⑥ 快速路 express way
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全部或部分採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汽車以較高速度行駛的道路。又稱汽車專用道。
⑦ 城市道路網密度 density of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建成區或城市某一地區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擁有的道路長度。
⑧ 大運量快速交通 mass rapid tr-ansit
城市地區採用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設施,以機動車輛大量、快速、便捷運送旅客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
⑨ 步行街 pedestrian street
專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車輛或只准通行特種車輛的道路。
7、城市給水工程
① 城市給水 water supply
由城市給水系統對城市生產、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進行供給的給水方式。
② 城市用水 water consumption
城市生產、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活動所用水的統稱。
③ 城市給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為城市提供生活、生活等用水而興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處理以及成品水輸配等各項工程設施。
④ 給水水源 water sources
給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體。
⑤ 水源選擇 water sources selection
根據城市用水需求和給水工程設計規范,對給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質及給水工程設施建設的技術經濟條件等進行評價,並對不同水源方案進行比較,作出方案選擇。
⑥ 水源保護 p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保護城市給水水源不受污染的各種措施。
⑦ 城市給水系統 water supply system
城市給水的取水、水質處理、輸水和配水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
8、城市排水工程
① 城市排水 sewerage
由城市排水系統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② 城市污水 sewage
排入城市排水系統中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和徑流污水的統稱。
③ 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
④ 生產廢水 instrial wastewater
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輕微污染以及水溫稍有升高的水。
⑤ 生產污水 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生產過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後造成熱污染的水。
⑥ 城市排水系統 sewerage system
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
⑦ 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別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⑧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⑨ 城市排水工程 sewerage enginee-ring
為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城市污水的雨水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設施。
⑩ 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而進行凈化的過程。
9、城市電力工程
① 城市供電電源 power source
為城市各種用戶提供電能的城市發電廠,或從區域性電力系統接受電能的電源變電站(所)。
② 城市用電負荷 electrical load
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區內,所在用戶在某一時刻實際耗用的有功功率。
③ 高壓線走廊 high tension corri-dor
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行經的專用通道。
④ 城市供電系統 power supply sy-stem
由城市供電電源,輸配電網和電能用戶組成的總體。
10、城市通信工程
① 城市通信 communication
城市范圍內、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各種信息的傳輸和交換。
② 城市通信系統 communication system
城市范圍內、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信息的各個傳輸交換系統的工程設施組成的總體。
11、城市供熱工程
① 城市集中供熱 district heating
利用集中熱源,通過供熱管網等設施向熱能用戶供應生產或生活用熱能的供熱方式。又稱區域供熱。
② 城市供熱系統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由集中熱源、供熱管網等設施和熱能用戶使用設施組成的總體。
12、城市燃氣工程
① 城市燃氣 gas
供城市生產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氣、人工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等氣體能源的統稱。
② 城市燃氣供應系統 gas supply system
由城市燃氣供應源、燃氣輸配設施和用戶使用設施組成的總體。
13、城市綠地系統
① 城市綠化 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種植物和利用自然條件以改善城市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遊憩場地,和美化城市景觀的活動。
② 城市綠化系統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城市中各種類型規模和綠化用地組成的整體。
③ 公共綠地 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綠化用地,包括其范圍內的水域。
④ 公園 pat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圍和良好的綠化及一定服務設施,供群眾遊憩的公共綠地。
⑤ 綠地 green belt
在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周圍或相鄰城市之間設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擴展的綠色開敞空間。
⑥ 專用綠地 specified green space
城市中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設計等機構或設施,以及工廠和部隊駐地范圍內的綠化用地。
⑦ 防護綠地 green buffer
城市中用於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林帶及綠化用地。
14、城市環境保護
① 城市生態系統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圍內,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系統。
② 城市生態平衡 balance of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圍內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其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保持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③ 城市環境污染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在城市范圍內,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熱污染和放射污染等和總稱。
④ 城市環境質量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城市范圍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氣、水體等),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適宜程度。
⑤ 城市環境質量評價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根據國家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對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許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規定,按一不定期的方法對城市的環境質量所進行的評定、說明和預測。
⑥ 城市環境保護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城市范圍內,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和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態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適宜的環境。
15、城市歷史文化地區保護
① 歷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② 歷史地段 historic site
城市中文物古跡比較集中連片,或能完整地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或地段。
③ 歷史文化保護區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經縣級以上人民下放核定公布的,應予以重點保護的歷史地段。
④ 歷史地段保護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對城市中歷史地段及其環境的鑒定、保存、維護、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復和復原的活動。
⑤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 cities
以確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原則、內容和重點,劃定保護范圍,提出保護措施為主要內容的規劃。
16、城市防災
① 城市防災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為抵禦和減輕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對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和各項工程設施造成危害和損失所採取的各種預防措施。
② 城市防洪 urban flood control
為抵禦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而採取的各種工程和非工程預防措施。
③ 城市防洪標准 flood control standard
根據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災類型,以及歷史性洪水災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設防標准。
④ 城市防洪工程 flood control works
為抵禦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性損失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設施。
⑤ 城市防震 earthquake hazard protection
為抵禦和減輕地震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而採取的各種預防措施。
⑥ 城市消防 urban fire control
為預防和減輕因火災對城市造成損失而採取的各種預防和減災措施。
⑦ 城市防空 urban air defense
為防禦和減輕城市因遭受常規武器、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等空襲而造成危害和損失所採取的各種防禦和減災措施。
17、豎向規劃和工程管線綜合
① 豎向規劃 vertical planning
城市開發建設地區(或地段)為滿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築布置和城市景觀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對自然地形進行利用、改造,確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進行的規劃設計。
②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 integrated design for utilities pipelines
統籌安排城市建設地區各類工程管引的空間位置,綜合協調工程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它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所進行的規劃設計。
五、城市規劃管理
1、城市規劃法規 legislation on ur-ban planning
按照國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關於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和地方規章的總稱。
2、規劃審批程序 procere for approval of urban plan
對已編制完成的城市規劃,依據城市規劃法規所實行的分級審批過程和要求。
3、城市規劃用地管理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administration
根據城市規劃法規和批準的城市規劃,對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用地的選址、定點和范圍的劃定,總平面審查,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4、選址意見書 permission notes for location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核發的有關建設項目的選址的布局的法律憑證。
5、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land use permit
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確認其建設項目位置和用地范圍的法律憑證。
6、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根據城市規劃法規和批準的城市規劃,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活動所實行的審查、監督檢查以及違法建設行為和查處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統稱。
7、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building permit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核發的有關建設工程的法律憑證。
8、建築面積密度 total floor soace per hectare plot
每公頃建築用地上容納的建築物的總建築面積。
9、容積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塊內,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
10、建築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一不定期地塊內所有建築物的基底總面積佔用地面積的比例。
11、道路紅線 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規劃的城市道路路幅的邊界線。
12、建築紅線 building line
城市道路兩側控制沿街建築物或構築物(如外牆、台階等)靠臨街面的界線。又稱建築控制線。
13、人口毛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
單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數量。
14、人口凈密度 net residential density
單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數量。
15、建築間距 building interval
兩棟建築物或構築物外牆之間的水平距離。
16、日照標准 insolation standard
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居住衛生要求確定的,居住建築正面向陽房間在規定的日照標准日獲得的日照量,是編制居住區規劃確定居住建築間距的主要依據。
17、城市道路面積率 urban road area ratio
城市一不定期地區內,城市道路用地總面積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例。
18、綠地率 greening rate
城市一定地區內各類綠化用地總面積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例
❸ 城鄉規劃的概念分類
按行政層級分為國家級規劃、省(區、市)級規劃、市縣級規劃;按對象和功能類別分為總體規回劃、答專項規劃、區域規劃。按所覆蓋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
總體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規劃,是編制本級和下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制定有關政策和年度計劃的依據,其他規劃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
專項規劃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定領域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領域的細化,也是政府指導該領域發展以及審批、核准重大項目,安排政府投資和財政支出預算,制定特定領域相關政策的依據。
區域規劃是以跨行政區的特定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區域的細化和落實。跨省(區、市)的區域規劃是編制區域內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依據。
國家總體規劃、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縣級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的規劃期可根據需要確定。
❹ 簡述城鄉規劃的概念和特點
是一項全抄局性、綜合性、戰襲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制定好城市規劃,要按照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統籌兼顧,綜合布局。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長遠、需要與可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進行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遺產等一系列關系。通過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工作,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❺ 城市規劃中的名詞解釋!(全球城、全球化)
世界經濟結構格局的變化,全球性的影響到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資本和勞動力全球性的流動,產業的全球性遷移,經濟活動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體系的多級化,中心城市將更加發展,以實現其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和運作。一些以跨國集團總部為標志的控制全球經濟領域的「全球城(Global City)」開始出現。
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❻ 城市規劃原理常見名詞解釋以及簡答題。(急!)
名詞解釋
1.城市性質:在中國城市的總體規劃中,根據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確定它在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評價: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對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資金,以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城市生態平衡的影響所做的評價。
3.城市化:也稱城鎮化,指的是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
4.衛星城:一些半獨立的城鎮,除了居住建築外,還設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服務設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簡答題:
1、城市化具體內容包括哪幾方面?人口職業的轉變.即由農業轉變為非農業的第二、第三產業,表現為農業人口不斷減少,非農業人口不斷增加。產業結構的轉變。工業革命後,工業不斷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地產業的比重相對下降,工業化的發展也帶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農村多餘人口轉向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由比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轉變為比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狀,從與自然環境接近的空間轉變為以人工環境為主的空間形態。
2、論述可持續發展概念、意義且具體說明經濟、社會、自然三者協調統一。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影響子孫後代他們自己的需求能力的發展。
意義:三者關系: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經濟、自然和社會三個方面,涉及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協調統一具體來說,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數量,更注重和追求經濟發展質量,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加大社會環保意識,防治污染於產生污染的源頭,解決污染於經濟發展之中。要善於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促進可持續發展,達到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經濟持續增長,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要求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證以持續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資源,使城態發展不能背離環境的承載能力在社會可持續發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長,改善人口結構和生活質量,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創建一個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權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度,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基礎。此外,歷史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習慣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衡量標准和決策取捨的參照依據。在城市總體布局中,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力求以人為中心的經濟——社會——自然復合系統的持續發展,使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建設有序,朝著既定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整體協調發展。
3、居住用地選擇要考慮那些方面?居住區用地的選擇一般考慮如下幾個方面:(1)選擇自然環境優良的地區,這些地區有著適於建築的地形與物質條件,避免選擇易受洪水、地震災害、滑坡、沼澤、風口等不良條件的地區。在丘陵地區,宜選擇向陽、通風的坡面。在可能情況下,盡量接近水面和風景優美的環境。(2)居住用地的選擇應與城市總體規劃及其就業區、商業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結合,協調相互關系,以減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費的出行距離與時間。(3)居住用地的選擇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邊的環境污染影響,在接近工業區時,要選擇在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並按環保等法規規定的間隔設必要的防護距離,為營造衛生、安寧的居住生活空間提供環境保證。(4)居住用地選擇應有適宜的規模與用地形狀,便於合理地組織居住生活和經濟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務設施等。適宜的用地形狀將有利於居住區的空間組織和建設工程經濟。(5)在城市外圍選擇居住用地,要考慮與現有城區的功能結構關系,利用舊城區公共設施、就業設施,有利於密切新區與舊區的關系,節省居住區建設的初期投資。(6)居住區用地選擇應結合房產市場的需求趨向,考慮建設的可行性與效益。(7)居住區用地選擇要注意留有餘地。在居住用地與產業用地相配合一體安排時,居住用地應有相應的發展安排與空間准備。
4、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對自然環境條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地質條件,包括:建築地基,滑坡與崩塌,沖溝,地震,礦藏等;(2)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包括地面水體的面闊,水深,水位,流速,水質,流量等.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層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動態等;(3)氣候條件:太陽輻射,風象,溫度,降水與濕度等;(4)地形條件,宏觀上劃分的地形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區范圍,包括山谷,山坡,沖溝,盆地,穀道,河漫灘,階地等,與規劃相關的地形條件還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間的高差,坡度等.
5. 城市用地選擇適用性評價所涉及的方面是什麼?1),城市與自然環境。自然對城市的影響,關繫到城市職能的發揮,關繫到城市的空間形態,關繫到城市工程的建設經濟等多方面;城市對自然的影響,水土流失嚴重,洪澇災害加劇,形成熱島等不利城市氣候環境,土壤結構改變,地面下沉,水質惡化,溫室效應。2)、自然環境條件分析。地質條件、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分析。3)、城市用地的適用性評定。用地評定的分類:一類用地、二類用地、三類用地。
6、城市總體規劃中有哪些布局方式?並論述其優缺點。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態 所謂集中式的城市形態,就是城市各項主要用地集中連片。其優點是便於集中各項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城市服務設施內容.城市各項用地緊湊,有利於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節省建設投資。一般中小城市由於城市規模不大,只要用地條件許可,大多採用這種布局方式。此類城市形態最大的問題是要處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與遠期的關系,規劃布局要有彈性,給遠期的發展留有餘地。此類型的城市又可進一步分成網格狀、環形放射狀、星狀、帶狀和環狀等五種形態。2.鬆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態 分散式的城市形態主要有組團式、星座式、城鎮組群式等三種類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態最主要的是組團狀。所謂組團狀,是指一個城市分成若干塊不連續的用地,城市組團之間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礦藏資源或交通系統的分隔,這種發展形態是受到城市用地條件限制而產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態的優點是接近自然、容易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的關系,使各項用地各得其所。缺點是市政設施和公用設施投資及經營管理費用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態中的一種類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在其外圍發展若干個小城鎮,也稱為母城和衛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態最為極端的是城市組群式,常見於典型的工礦城市。 城市形態布局的形式的演變趨勢,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為主。
7. 城市整體布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一、整體協調,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設布局合理、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居住舒適的人類社區,促進相關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總體布局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城市總體布局中,要力求以人為中心的經濟——社會——自然復合系統的持續發展,使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建設有序,朝著既定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整體協調發展。二、城鄉融合,力求系統綜合、時空發展有序。城鄉融合,協調發展,要求在規劃編制中明確:城市和鄉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三、增強區域城市觀念,重在區域整體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城鄉協調發展,區域整體發展和城市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綜合發展,作為城鎮空間形態組織和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的重要原則四、體現政策、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在面對城市錯綜復雜的城市發展進程中,有賴於符合實際發展需要、又具有指導意義的政策驅動
8、城市的發展的根本動因?1,城市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集。工業化吸收了大量的農業人口,使之轉化為城市人口,城市擴展了吞並了周圍的農業用地,失去徒弟的農民流入城市,成為工人。2,城市布局的變化。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樣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現,增加了城市用地的類型。3,城市與環境。城市面積的擴展,使市民接觸自然環境的距離愈遠,工業在城市中必然對環境產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對環境也產生了負面效應。4,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質量的城市生活。生產和人口的聚集,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工業的發展、工業門類的增加、科技的進步、多種產業的協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規模效益。9、城市居住區的用地組成分為哪幾類?(1)住宅用地:不同類型住宅所佔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圍所必要的用地。(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學校、醫療、商業服務、文娛管理等設施的用地。(3)道路用地:居作地區內各種道路、廣場、停車場庫的用地。(4)綠地:居住地區集中設置的公園、游園等公共性用地。
10. 城市規劃宏觀調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現?城市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表現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②規范土地和房地產市場;③在符合社會總體利益的基礎上對城市土地進行合理配置、開發與使用;④以政府幹預的方式保證土地使用符合社區公眾的利益。11、城市社會系統的構成?城市人口和社會系統構成城市的社會系統,一般可以從城市的政治系統構成、文化系統構成、人口系統構成幾個方面觀察和分析。城市的政治系統構成可以從兩個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團體角度,二是市民之間的政治關系。城市中的政治團體是代表不同階級或者階層利益,或者特別集團利益的集體組織。城市中的政權構成和行政管理受到各國各地區社會制度的影響。城市人口系統的構成是城市社會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不僅涉及人群分類學,更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階層、不同民族(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別、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齡組社會集團間的社會沖實與交融,以及他們在城市空間上的分布。城市人口系統主要指作為城市的聚居者,側重於對物質的需求與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等有關的機制、原理和理論的分析。狹義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精神文化。城市文化系統由精神產品的生產、傳播、使用和儲存四個方面構成,涉及教育科研、文化傳媒、咨詢服務、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展覽、體育衛生等。
12、城市規劃編制工作一般應遵循下列原則?1.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則 。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應忘記經濟發展目標就是為人類服務,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各項特定的環境要求,都可以通過適用的規劃技巧,把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2.歷史環境與未來環境相和諧的原則 。保護城市發展過程的歷史延續性,保護文化遺產和傳統生活方式,促進新技術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並使之為大眾服務,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新科學技術運用之間的協調等。3.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城市是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城市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為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創造條件。
13、確定城市性質的意義和依據分別是什麼?確定城市性質的意義: 1)不同的城市性質決定著城市規劃的不同特點,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首先要確定城市的性質。這是決定一系列技術經濟措施及其相適應的技術經濟指標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明確城市的性質,便於在城市規劃中把規劃的一般原則與城市的特點結合起來,使城市規劃更加切合實際。2)正確擬定城市性質,對城市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是確定城市發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據。它有利於合理選定城市建設項目,有利於突出規劃結構的特點,有利於為規劃方案提供可靠的技術經濟依據。 確定城市性質的依據:1)從城市在國民經濟的職能方面去認識,即指一個城市在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域規劃及城鎮體系規劃是確定城市性質的主要依據。2)從城市形成與發展的基本因素中研究去,認識城市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也是確定城市性質的重要方面。
14、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城市功能也稱城市職能,是由城市的各種結構性因素決定的城市的機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是多功能的綜合體。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綜合服務功能,社會再生產功能,組織管理、協調經濟和社會發展功能,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與輻射功能。
15、論述田園城市的空間模式及其社會目標。田園城市」理論創想者霍華德協商,對田園城市下了個簡短的定義:「田園城市是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業而設計的城鎮,其規模要有可能滿足各種社會生活,但不能太大;被鄉村包圍;全部土地歸公眾所有或者託人為社區代管。」他的主要觀點包括:疏散過分擁擠的城市人口;建設新型城市,把城市生活的優點與鄉村的美好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價的增值歸開發者集體所有。田園城市理論是一種城市建設和社會改革理論,倡議建立一種兼具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田園城市,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分離的舊社會結構形態。田園城市的空間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對建成區用地的擴張進行限制; (2)幾個田園城市圍繞一個中心城市組成系統; (3)用綠帶和其他敞地將相對獨立的居住區隔開;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礎設施功能布局; (5)各功能間擁有良好的鐵路(交通)聯系; (6)可以便捷地與自然景觀接觸。 田園城市的社會目標: (1)通過土地價格公共政策規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壓力; (2)資助各種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歸公共所有; (4)建設各種社會基礎設施; (5)創造各種就業崗位,包括自我創造就業崗位的專業戶。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管理。
16、城市規劃工作的特點?城市規劃是綜合性的工作。城市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技術發展等各項要素,既互為依據,又相互制約,城市規劃需要對城市的各項要素進行統籌安排,使之協調發展。城市規劃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城市規劃既是城市各種建設的戰略部署,又是組織合理的產生、生活環境的手段、涉及到國家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眾多部門。城市規劃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職能,其目的是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要根據地方性特點,因地制宜。城市規劃是長期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城市規劃既要解決當前建設問題,又要預計今後一定時期的發展和充分估計長遠的發展要求;它既要有現實性,又要有預計性。城市規劃具有實踐性。首先在於它的基本目的是為城市建設服務,規劃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設實踐中的問題和要求,有很強的現實性。其次是按規劃進行建設是實現規劃的唯一途徑,規劃管理在城市規劃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
❼ 什麼是城鄉規劃
就是一群無知的人坐在那裡搭積木
❽ 城鄉規劃原理名詞解釋「三規合一」指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三個規劃之間的協調,叫「三規合一」
❾ 城市規劃名詞解釋!!
你這是四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