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斌的個人履歷
1986年8至1993年6月在鄖縣政府辦公室工作;
1993年6月至2008年8月在十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工作,其中版(1998年5月任區建設局副主任權科員,2002年5月任區規劃局局長,2007年7月任區經濟發展局局長;
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十堰經濟開發區白浪街辦工作,任黨委書記、主任;
2011年12月至今任十堰經濟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2.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的基本介紹
2014年,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僅紡織服裝產業就實現銷售收入168.8億元,同比增長38.1%,佔全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21.8%;實現稅收5.68億元,同比增長13.8%,佔全區納稅總額的22.9%。在眾多產業中,蓬勃發展的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一業獨大」和蜚聲海內外的喜人局面。2014年分別都引進了3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
全年共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8個,引資總額達211.91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34個,新投產項目27個,並引導浙江天能電池(江蘇)集團、瑞聲電子(沭陽)公司、江蘇四海不銹鋼等企業,通過擴能升級,實現了做大做強,其中,天能電池集團不但安置了6000多名員工就業,還在2014年度實現納稅超億元目標。
外,在原有畫材、包覆紗、手機揚聲器、電動車蓄電池等8個產品全國「單打冠軍」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針織浴袍、聚酯薄膜、遮光提花窗簾布3個「單打冠軍」,使得開發區內單體生產規模全國「單打冠軍」達到了11個。
沭陽開發區一企業外資研發機構獲頒「省級資格」
蘇北地區第一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
國家級包覆紗產業基地、國家級寬幅遮光面料生產基地,國家級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榜
紡織纖維新材料、高新電池、智能機械和軟體服務外包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
全省紡織產業集群推動發展先進單位
開發區25家企業「入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在開發區2012年新引進的10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輕紡服裝類項目23個,電子信息類項目18個,裝備製造類項目31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28個。針對性的引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自身主導產業的總量,建成了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能機械以及軟體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也逐漸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大主導產業。
規劃面積24.5平方公里,緊臨京滬調整公路和324省道,地理位置優越。2001年8月開始啟動建設。注重產業布局科學規劃,設置了服裝紡織、工藝品加工、鞋帽玩具等傳統產業區,木材深加工、五金機械等特色產業區和出口加工基地。
3. 沭陽臨港新城的機構設置
成立江蘇沭陽臨港新城出口加工區(與崑山市共建),增掛江蘇崑山(沭陽)臨港新城出口加工區,實行「區代鎮」體制運作,並申報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臨港新城出口加工區下轄高墟鎮、湖東鎮、西圩鄉,由縣委常委兼任出口加工區黨工委書記,同時設立正科職管委會主任一名。高墟、湖東、西圩三鄉鎮黨委書記兼任出口加工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內設一辦三局,即綜合辦公室、招商局、規劃建設局、財政局。
4. 常德德山經濟開發區建設局局長是什麼級別的幹部
常德經開區為國家級開發區,但行政級別有當地政府定,目前經開區為市政府正縣處級派出機構。經開區建設管理局(不是建設局)局長為正科級
5.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的機構設置
開發區財政局
職能介紹:負責編制開發區財政預算,組織財政預算執行和編制財政決算,協調解決財政、稅務和開發區金庫在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調查分析財政收支情況,提出增收節支和平衡預算的措施;辦理稅收優惠政策兌現、退稅工作,監督稅收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研究開發區財源變動情況和對財政收入有較大影響的各種財稅政策;綜合協調財政局日常事務,負責開發區機關經費及後勤服務工作;貫徹實施各項會計法令、法規、制度,負責開發區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指導和管理開發區企業的財務工作;負責開發區的投融資及企業信貸工作,管理好開發區國有資產;負責開發區征地、拆遷補償及各項工程審計簽證工作。
幫辦服務中心
職能介紹:負責全縣幫辦服務的分類指導工作,強化對幫辦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受理與幫辦服務有關的投訴,會同相關部門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調查處理;對幫辦服務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督查,加強對幫辦服務單位及幫辦人員的考核;負責開發區項目推進工作,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立項、項目開工前的證照辦理、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工作;做好項目的土地點供等服務與協調工作,及時處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項目為單位,建立幫辦項目、駐廠幫辦人員、幫辦服務單位資料庫,及時記錄、更新幫辦服務情況,及時收集、整理幫辦單位上報的困難和問題;對幫辦企業實行「一月一拜訪」,實施「一周一會辦」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6. 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規劃局、建設局、國土局哪個單位好
國土局的職責主要是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開發土地,審批建設用地和農村私人建房,辦理土地出讓、轉讓、出租、抵押,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征地,土地登記、確權、定級等等,除了土地資源,還具有管理礦產資源的職責。房地產老闆得燒香的部門啊。房地產房地產得有地才有房啊 做什麼工程都得先有地啊 而且還管礦 礦老闆也得悠著點
建設委員會是管一個城市所有建設方面的工作它都管,權力很大.我們在工程建設時主要是開工申請和竣工申請.他們不簽字就不能竣工.有些地方就是建設局
規劃局最重要的任務是負責城市的合理規劃 不過城市的規劃一般要5至10年做一次 因此這反而不是規劃局的主要工作了
其實規劃局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有2個 一是對新的建築的報建進行審批 這可是個肥差 很多地產老闆在這個環節上會排隊給你好處
都是和搞工程有牽連的單位 我個人覺得 還是國土局最好 建委其次 再就是規劃局
對了 我給你查了個網上的詩 給你粘貼來呀
喝酒象喝湯,此人在工商! 喝酒象喝水,肯定在建委! 人均一瓶不會剩,工作一定在財政! 喝酒不用勸,肯定在法院! 舉杯一口乾,必定是公安! 一口能幹二兩五,這人一定在國土! 喝掉八兩都不醉,這人他媽在國稅! 天天醉酒不受傷,老弟八成在鎮鄉! 白酒啤酒加紅酒,肯定是個一把手! 酒後啥子都不怕,領導必定在人大! 成天喝酒不叫苦,哥們高就在政府! 喝酒只准喝茅台,這位領導中央來! 喝酒講情義,絕對是兄弟! 喝酒不認真,可能是醫生! 喝酒教育人,絕對是酒神! 酒後耍酒瘋,多半是民工!
一口能幹二兩五 國土的最厲害呀 嘿嘿 因為求他的人多了 喝的機會也就多了 自然就很能喝了
總之 我個人喜歡國土局
7. 江蘇沭陽醉駕壓死人駕駛員是誰
沭陽經濟開發區建設局吳睿智,於2011年5月6日晚在高架橋撞死一70多歲數的老人。
8. 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局是做什麼的
負責所在開發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具體職能可參看當地政府在成立這個部門時下達的文件內容,
9. 國家級開發區的江蘇省
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12年飛躍發展 蘇北首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落戶沭陽
從無到有,從優到強。創建於2001年8月的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2006年被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在躋身「國家隊」前夕,江蘇省商務廳公布的全省開發區建設水平綜合排名中,沭陽經濟開發區位居蘇北35家省級開發區首位,並榮獲了「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的殊榮,為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沭陽經濟開發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蘇北地區第一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定名為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從縣級到國家級,從產業到產業群「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再造一座工業新城。」這是記者在沭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看到的一句口號。成功不是偶然,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些硬指標、硬杠杠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江蘇省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魏偉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今年1—11月份,開發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85億元,同比增長49.8%。開發區715家各類企業實現業務總收入達644億元,同比增長47.3%;實現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同比增長53.2%……這是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造的成績,在宏觀工業經濟復甦乏力大背景下,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了逆勢增長。「我們沭陽經濟開發區具備了申報國家級開發區的資格!」魏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作為曾經的全省末尾、蘇北末尾縣,沭陽縣財政收入2005年才跨過5億元,2012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0.16億元,沭陽縣能夠成為接納產業轉移的「窪地」和客商投資創業的「福地」,憑借的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跨越,更是銳意創新、奮發進取精神的體現。從創建伊始到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的12年間,沭陽經濟開發區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成功之路,那就是項目引進培育與產業集群集聚的有機結合。在開發區2012年新引進的10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輕紡服裝類項目23個,電子信息類項目18個,裝備製造類項目31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28個。針對性的引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自身主導產業的總量,建成了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能機械以及軟體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也逐漸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大主導產業。在沭陽干群中還有這樣一句話:「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記者了解到,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創建伊始便杜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落戶,目前開發區內已建成污水管網90公里,污水處理廠4座、熱電廠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通過不斷完善基礎功能配套,提升了開發區吸納投資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環。以商引商,打造「頂樑柱」型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群的滾雪球效應,沭陽經濟開發區的做法是用「軟環境」彌合硬體的先天不足。他們除了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還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例如,在客商中定向培養68名招商大使,感召客商主動牽線搭橋、甘當「紅娘」,實現以商引商。近年落戶園區的新客商,70%是「紅娘」們穿針引線而來,這也驗證了以商引商不僅是最直接、最節約、最有效的招商引資路徑,更是同類型企業相互配套、加速產業集聚的法寶。招商的業績展現在一個個大項目上,繼投資8億元的華機新能源項目10月25日開工以來,11月18日,5個總投資達33.6億元的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由沭陽縣委辦和西圩鄉共同引進、由香港客商洪朝陽投資興辦的傲絲生態(中國)有限公司,總投資達20億元。今年1-11月份,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舉辦5次大項目集中開工典禮,最多一次有33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我們開發區已完成到賬注冊外資1.4162億美元,大大超過年度目標。」12月14日早會上,沭陽縣政府黨組成員、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明向全體幹部職工通報了這一驕人成績。目前,在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擁有年銷售額達50億元的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瑞聲科技(沭陽)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生產效益佳、發展質態優、競爭潛力好的企業,這些企業不但成為「頂樑柱」型企業,每年為地方經濟貢獻了數十億元的稅收,還為13萬多人解決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另外,在原有畫材、包覆紗、手機揚聲器、電動車蓄電池等8個產品全國「單打冠軍」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針織浴袍、聚酯薄膜、遮光提花窗簾布3個「單打冠軍」,使得開發區內單體生產規模全國「單打冠軍」達到了11個。2013年即將結束,但對於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來說,這只是個開始。發展永無止境,能夠成功躋身「國家隊」是機遇,也是挑戰。「蘇北縣域能夠誕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屬不易,沭陽經濟開發區的成功升格,對以後吸引投資的能力、質量、水平都會顯著幫助,同時對於其自身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告訴記者,只有充分利用好「國」字型大小這個平台,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和創新,才能在實現更大的跨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