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滄州市城市規劃展館在哪
滄州市的城市規劃展館是在黃驊市的神華大街與學院路交叉口往西南過去約50米。
② 滄州的未來怎麼建設
御河西路、會展道、緯三東路、育紅路、經九路
運河區為小屯、大季屯、大和庄、許官屯、大金庄、五七新村、代家園、王官屯8個村莊
新華區為三里庄、蔡莊子、王希魯、王御史4個村莊
另外一個村不知道是哪裡
■「一主兩輔多顆星」的美好藍圖
以城區改造為主,以滄州新區和黃驊新城建設為輔,周邊縣城如同星星般交相輝映,是滄州市三年大變樣整體規劃的美好藍圖。
作為「十大國慶獻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獅城公園、滄州體育館的興建與應用加快了城區改造的進程。與此同時,滄州新區和黃驊新城的開發建設也在同步進行。永安大道、開元大道、御河西路、高鐵路等「三縱六橫」路網建設,以及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網建設全面啟動,正式拉開了滄州新區建設的框架。為順應綜合大港建設和產業集聚的需要,規劃面積為100萬平方公里的黃驊新城也全面拉開建設序幕,而黃驊港的蓬勃發展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渤海之濱必將崛起一座具有現代氣息的新興港口城市。
為推進縣域城市化進程,滄州市正在全面落實「十個一工程」,即建設改造一個城中村、一條景觀街、一個公園、一個廣場、一個三星級酒店、一個大型商場、一個大型超市、一個污水處理廠、一個垃圾處理場和一個標志性建築。
■全面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城市建設基礎差、底子薄,一度成為阻礙滄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滄州市共投資142億元用於城建工程,全面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路網、電力管網、供熱管網、供水管網、排水管網、燃氣管網及消防栓等城市重要基礎工程系統,都將隨著城市血脈的循環變得更加暢通。
去年以來,滄州市對25條主次幹道兩側及城市出入口、重要節點周邊景觀環境,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目前已經完成了12條主次幹道的建設任務,對67條小街小巷進行了改造。截至目前,滄州市新建供水管網46.06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達100%;新建集中供熱管網33公里,新增集中供熱和改造面積677萬平方米,市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65%;鋪設燃氣管網69公里,市區燃氣普及率較早實現100%。今年,滄州市還將新建一座汽車加氣站、18座垃圾處理站、10座消防站,並在廣場、公園等城市避災場所建設公共飲水等救生設施。
■新增綠化面積164萬平方米
隨著對水污染、大氣污染、重污染產業、工業集中區的環境整治,滄州市的城市環境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去年,滄州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321天,今年截至5月底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再創歷史新高,為141天。
滄州市在重拳治理的同時,還加大了綠化建設,先後開工建設了通翔雜技園、名人植物園,實施了清池大道、黃河西路、開元大道、迎賓大道、浮陽大道等道路綠地建設工程,進行了迎賓大道、南互通等城市出入口景觀建設,對人民公園南門、西門和南湖廣場也進行了改造。兩年來,滄州市新增和改建綠化面積164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去年的4.88平方米增至5.47平方米。
■運河景觀帶引領城區風貌
南北貫穿的京杭大運河,無疑是滄州市區最獨特的風景,但隨著近年來城市建設跨越運河兩側,運河從城外河變為城中河,並且由於河水斷流、漕運功能消失,導致運河及周邊環境不盡如人意。此次三年大變樣活動中,滄州市將重點打造運河沿線景觀帶,將其建設成「城市生態走廊和市民生活娛樂休閑空間」。按照規劃設計,未來的運河區域從北至南依次為郊野公園、居住和產業區、休閑居住區、商業文化服務區和主題公園生態居住區,傳統的運河文化將與現代氣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融為一體。
與運河景觀帶同時進行的還有迎賓大道景觀帶,而除了「兩帶」工程,滄州市還推出了通翔雜技園、名人植物園和獅城公園的「三園」建設,體育館和展覽館的「兩館」建設,以及津獅貽成和阿爾卡迪亞兩個五星級國際大酒店的「兩店」建設。與此同時,渤海大劇院、滄州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設也在積極謀劃中。這些工程竣工後,都將成為滄州城區亮麗的風景。
③ 滄州市新華區利農街什麼時候拆遷
關於拆遷啟動的時間要看各地具體的徵收項目了,拆遷正式啟動會有版公告,也會有一些信號。
一、權調查摸底:根據徵收拆遷的法定程序,在確定拆遷范圍時要進行調查摸底,此時雖然拆遷從法律上還沒有啟動,但調查摸底活動會深入到老百姓中,當自家房屋或者區域出現類似工作時則意味著有啟動拆遷的可能。
二、查詢了解規劃:徵收項目的啟動要符合多項規劃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專項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上述涉及到區域發展的材料一般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獲取,有些信息也是政府主動公開的。因此,可以通過調查相關規劃預測拆遷徵收的可能性。
三、徵收拆遷正式啟動:拆遷正式開始還是要有正式的公告、文件為依據的,城市房屋拆遷依據的是《房屋徵收決定》;農村房屋土地徵收依據的是「征地批准文件」。
④ 滄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工作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及防震減災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制訂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及防震減災工作的規范性文件,指導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及防震減災管理工作。
(二)承擔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與管理的責任。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廉租住房相關政策,研究制定我市廉租住房建設和管理的具體措施;擬訂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經批准後實施;負責廉租住房購、建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管理工作。
(三)承擔規范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秩序的責任。依法對本市房地產市場進行管理,負責房地產估價、中介、房屋租賃、商品房預售和房地產估價師的管理,指導、規范房地產有償轉讓工作;指導全市建築活動,組織協調政府投資的有關建設項目,指導監督市場准入、工程招投標、工程咨詢、工程監理、工程稽查、工程質量和安全;擬訂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監理、工程咨詢和相關中介組織管理的實施細則並監督實施,組織協調建設企業參與國外工程承包和建築勞務合作。
(四)監督執行建築行業各類企業以及相關中介組織的資質,並負責資質管理;負責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拆遷企業的資質審查;管理房屋拆遷工作。
(五)承擔推進科技創新、建築節能的責任。負責行業科技論證、開發和成果的推廣應用;指導全市建築節能工作;管理全市建築技術市場;指導技術引進和創新工作;管理建築行業對外技術合作和引進、利用外資工作。
(六)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職責范圍內的各項統計工作;負責城建檔案管理工作。
(七)承擔規范、指導村鎮建設的責任。擬訂村莊和小城鎮建設政策性措施並指導實施;指導農村住房建設、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指導小城鎮和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工作;指導省、市級重點鎮的建設。
(八)依法對房產權屬進行登記和管理,建立健全房屋產權產籍管理體系。
(九)負責全市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專項維修基金的歸集、使用、管理、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負責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工作。
(十)負責全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屋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市直管公房的管理,落實私房政策,指導單位自管公房的管理工作。
(十一)貫徹執行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和全市市政設施建設工程抗震設計規范,指導全市各類建築的抗震防災工作。
(十二)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推進防災減災計劃的實施體制和相應經費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十三)建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統一規劃本行政區域內地震台(站)網及信息系統的建設,制訂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預報方案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地震觀測環境。
(十四)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震災預防工作體系。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審定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擬訂本行政區域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並檢查落實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地震緊急救援工作體系、培訓地震緊急救援隊伍。
(十五)承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