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疆紅杉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新疆紅杉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5-04-2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伊寧路89號新豐大廈A-1702。
新疆紅杉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01033331276166,企業法人譚秉恆,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新疆紅杉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公路、橋梁、隧道、市政、港口與航道、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公路養護服務,工程機械設備修理、銷售、租賃(不含汽車租賃)及技術服務,築路工程技術咨詢,能源環保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建設及投資,道路標示、標牌的銷售及安裝,公路、橋梁養護材料的銷售,公路、橋梁養護、設計、施工,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公路交通工程專業承包二級,工程勘察設計、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機電工程施工,建築勞務分包,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商務信息咨詢服務,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研究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檢測設備的租賃,交通建設投資,公路工程試驗和檢測,技術推廣服務;銷售:鋼材,石材,建築材料,橡膠製品,塑料製品,五金交電,建築耗材,電線電纜,電子產品(不含二手手機),家用電器,汽車配件,一類醫療器械,服裝鞋帽,辦公用品,機械設備,交通設施,裝飾裝潢材料,通信器材,防腐防水材料,礦產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新疆紅杉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請問新疆交通建設集團怎麼樣 謝謝!
新疆交通建設集團由原北方機械化築路工程處改制而成,多年來從初期的小施工專隊到疆內路橋施屬工行業骨幹力量和全疆交通建設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現在正式改制為新疆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後,作為自治區國資委重點道路建設企業,將搭建自治區交通建設資源整合的企業平台,形成業務多元化、以工程總承包為主,產權多元化、經營規模化、管理現代化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先後參與烏奎高速、吐烏大高速、機場高速等自治區大小上百項道路建設工程,累計施工里程達1700公里以上
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烏昌路456號(與烏市機場相毗鄰)
③ 新疆交通建設局局機關文秘和新疆兵團辦公廳文秘那個好,待遇和發展前途
兵團是個黑暗體,待遇也不怎麼樣。當然是交通局好。
④ 新疆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介紹
新疆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10年8月成立,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資委。其前身是新疆北方機械化築路工程處。
⑤ 新疆公路與汽車發展狀況
新中國成立時,新疆僅有簡易公路3361公里,公路密度0.2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行能力很差,自治區的公路交通就在這樣低水平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五十多年來,新疆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公路交通恢復和初步建設(1950—1957年)、公路交通建設初步發展(1958—1980年)、公路交通建設穩步發展(1981—1995年)、公路交通建設快速發展(1996—現在) 四個時期:
(一)公路交通恢復和發展時期(1950年—1957年)
為了保證新疆政治局勢的穩定和經濟恢復,在這個時期,主要是恢復和小范圍改善烏魯木齊通往星星峽、伊犁、喀什、阿勒泰、塔城等公路以維持交通。這8年中,主要由國家投資3500多萬元(不含交通部第一次對新藏公路的投資),到1957年底,全疆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039公里,公路通車里程比1949年底增加了3.6倍。這一時期的公路建設,保證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公路交通建設初步發展期(1958年—1965年)
這個時期,在「全黨全民大辦交通」的口號推動下,自治區掀起了公路建設高潮,建成的干線公路有:烏魯木齊經勝利達坂至庫爾勒公路,阿勒泰至獨山子公路以及新疆第一條瀝青路面公路——烏魯木齊至獨山子公路,新疆第一座永久式公路橋梁——呼圖壁大橋;縣鄉公路迅速發展,達到7467公里。同時,在南疆公路干線上修建了跨越開都河、孔雀河、阿克蘇河、葉爾羌河、玉龍喀什河的永久式橋梁;
對國道312線烏魯木齊至伊犁、314線大河沿至喀什段鋪設了瀝青路面。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武警交通第二總隊前身)基本完成了天山獨庫公路新建工程,基建工程兵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治區交通部門的施工隊伍在堅苦的環境下進行了315線(青新公路)茫崖至和田段的建設工程。這個時期,公路通車里程雖然增長不大,但技術等級有了質的變化,到1979年底,公路通車里程2.38萬公里,但已有瀝青路面5810公里,新改建了一批干線公路上的重要橋梁。
(三)公路交通建設穩步發展時期(1981年—1995年)
這15年中新疆公路建設有了較大發展。這個時期公路建設投資為23.8億元。 竣工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有:315線茫崖至和田段,天山獨庫公路,314 線玉爾滾大橋及野馬渡伊犁河大橋;並對通往天池旅遊區的天池公路進行了改造。1985年新疆實現了一級公路「零」的突破,建成了當時西北第一條一級公路烏昌公路和烏魯木齊市迎賓路、人民路兩座互通式立交橋。
「七五」期間, 公路建設投資3.88億元。完成的主要項日有:國道312線星星峽至哈密、梯子泉至七克台按二級公路標准建成;呼圖壁至克拉瑪依二級公路;焉耆開都河北橋;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甫段擴建工程。國道216線北屯至大黃山三級公路,312線昌吉至呼圖壁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和哈密至梯子泉二級公路的建設。
「八五」時期公路建設總投資達22億元,這期間完成的建設項目有:國道314線賽爾墩至馬鞍橋公路(即干溝工程);博樂至阿拉山口、塔城至巴克圖、清水河至霍爾果斯的口岸公路;巴楚至莎車公路。
(四)公路交通建設快速發展時期(1996—現在)
這一時期,新疆公路交通得到快速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6至 2004的九年中,公路建設實際完成投資320.43億元,其中國家直接投資118.3億元(中央預算和國債 48.1億元,交通部車購稅70.2億元),佔37%(九五國家直接投資佔27%,十五佔51 %)。這一時期,全疆相繼完成了國道312、314、217、219、315重點路段的新建、改建任務。吐-烏-大、烏奎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標志著新疆公路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小草湖-和碩、和碩-庫爾勒、奎屯-賽里木湖、阿圖什-喀什等高速和一級公路的開工建設,對加速現代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的形成、強化南北疆的聯系、加快新疆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通縣油路(建設2228公里,總投資32億元)、縣際公路(建設4500公里,總投資99億元)、通達工程的建設(1500公里),更是揭開了新疆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成為新疆公路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建設質量最好的時期。
「十五」計劃執行以來,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新疆納入交通部建設計劃的項目—-國道主幹線、西部通道、口岸公路建設速度加快。與此同時,自治區人民政府加大了對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決定從2003年起,每年投資7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所有這些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加快了新疆公路建設的步伐,許多遠期規劃的項目已提前到「十五」來實施, 「十五」預計完成投資350億元,一個五年完成了原來二十年規劃目標的55%。
2004年,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各族人民群眾關心、支持下,交通系統各族幹部職工團結拼搏、扎實工作,公路交通建設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年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0.4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完成投資99.4億元),創歷史的新高。從1950—2004年的55年中,新疆公路建設投資累計達到 352.65億元,其中國家投入141.3億元,佔40%,(1950—1995年這四十六年中,公路建設共完成投資 32.22億元,而1996—2004年九年中完成完成投資320.43億元,近九年完成的投資額為前46年完成數的10倍),截止2004年底,全疆公路總里程已達到86637公里(含兵團公路243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1公里,一級公路437公里,二級公路6631公里,三級及以下公路54832公里;全疆15個地州市全部通二級以上油路,85個縣市全部通三級以上油路,99.5%的鄉鎮和93%的行政村通公路;農村公路建設使144個鄉鎮改善了通行條件,257個不通公路的行政村通了公路,257萬人直接受益,同時解決了860個行政村通油路問題。公路等級、質量和車輛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到目前為止,新疆已經基本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國道干線為主骨架,環繞兩大盆地,輻射地、州、市、縣、鄉和農牧團場,東聯甘肅、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北達蒙古國的干支線公路交通網。
⑥ 誰知道新疆交通建設管理局項目執行一處二處三處工作地點分別在哪
項目執行一處在奎屯,項目執行二處在庫爾勒,三處在哈密
⑦ 新疆交通建設管理局的待遇怎樣啊正式員工,事業編制
陽光來津貼2000多一點,工資按源地區差異有所不同,好的地方1000左右,艱苦地區多上幾百,大概是這樣吧。每年還有一點獎金,幾千塊。
我是公路局下屬單位的,交通建設局應該和公路局一樣,我也考到交通建設局了。
⑧ 我現在在特檢所,考上新疆交通建設管理局一處 現在不知道到底怎麼選擇 都是事業單位 該選擇哪個單位
哥!聽我的,一定去交通建設管理局。我知道裡面好。
⑨ 新疆交通建設管理局
單位在烏魯木齊卡子灣,最近要搬家,項目一處主要負責北疆片區,中心在奎屯,事業單位編制,工作性質看你報的崗位了,有些是常年在野外,待遇按技術職稱走,假期一般正常休息,野外的就不好說了,
⑩ 新疆公路發展歷史作文免費下載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人民與內地各族人民的交往歷史悠久,新疆與內地與境外交通歷來以陸路交通為主,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通貫全境。絲綢之路的開通,溝通了中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維護了國家統一,增強了漢民族與新疆各少數民族的團結。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西方的交流就已開始,北南兩條絲綢之路開始形成;漢朝張騫兩次通西域,加強了與當時西域的關系,西域都護府的設置,維護了絲路交通,中西的商貿交往與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隋唐時期,絲綢之路已形成南中北三條暢通無阻的主幹線,還分出許多支線,陸路交通初步成網;五代至宋,內地與西域各民族之間的貿易和政治交往日趨頻繁;元代年間的中央政府通往西域和中亞的道路已暢通無阻,新疆與內地的牲畜、絲綢交易空前活躍;清初乾隆年代,內地通往新疆的道路交通進一步改善,清朝中後期通過整修驛道,架設橋梁,設置驛站,新疆南北驛道遍布,連接成網,驛道主線已有1.3萬余里,驛站二百多個。清末光緒年間,開辦迪化(烏魯木齊)至塔城畜力客運,到宣統三年(1911年)伊犁將軍府所屬官商合辦的羊毛公司從波蘭購進2輛小汽車,開通惠遠至寧遠(伊寧)間汽車客遠,自此新疆開始有了汽車客運。
從新疆道路交通,特別是絲綢之路的發展與變化,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疆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變化與交通的發展變化是密切相關的。
民國初期至1949年9月新疆解放前夕,新疆道路交通發展緩慢,直到民國17年(1928年),新疆才有了第一條公路,比中國修建的第一條公路足足晚了21年,1949年9月新疆解放時,全疆僅有簡易公路3361公里,公路分布僅限於經濟相對發達,地理環境較好的北疆烏魯木齊市周圍,通行能力很差,而南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區還處於不通公路的封閉狀況。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時,新疆僅有簡易公路3361公里,公路密度0.2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行能力很差,自治區的公路交通就在這樣低水平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五十多年來,新疆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公路交通恢復和初步建設(1950—1957年)、公路交通建設初步發展(1958—1980年)、公路交通建設穩步發展(1981—1995年)、公路交通建設快速發展(1996—現在) 四個時期:
一)公路交通恢復和發展時期(1950年—1957年)
為了保證新疆政治局勢的穩定和經濟恢復,在這個時期,主要是恢復和小范圍改善烏魯木齊通往星星峽、伊犁、喀什、阿勒泰、塔城等公路以維持交通。這8年中,主要由國家投資3500多萬元(不含交通部第一次對新藏公路的投資),到1957年底,全疆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039公里,公路通車里程比1949年底增加了3.6倍。這一時期的公路建設,保證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公路交通建設初步發展期(1958年—1965年)
這個時期,在「全黨全民大辦交通」的口號推動下,自治區掀起了公路建設高潮,建成的干線公路有:烏魯木齊經勝利達坂至庫爾勒公路,阿勒泰至獨山子公路以及新疆第一條瀝青路面公路——烏魯木齊至獨山子公路,新疆第一座永久式公路橋梁——呼圖壁大橋;縣鄉公路迅速發展,達到7467公里。同時,在南疆公路干線上修建了跨越開都河、孔雀河、阿克蘇河、葉爾羌河、玉龍喀什河的永久式橋梁;
對國道312線烏魯木齊至伊犁、314線大河沿至喀什段鋪設了瀝青路面。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武警交通第二總隊前身)基本完成了天山獨庫公路新建工程,基建工程兵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治區交通部門的施工隊伍在堅苦的環境下進行了315線(青新公路)茫崖至和田段的建設工程。這個時期,公路通車里程雖然增長不大,但技術等級有了質的變化,到1979年底,公路通車里程2.38萬公里,但已有瀝青路面5810公里,新改建了一批干線公路上的重要橋梁。三)公路交通建設穩步發展時期(1981年—1995年)
這15年中新疆公路建設有了較大發展。這個時期公路建設投資為23.8億元。 竣工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有:315線茫崖至和田段,天山獨庫公路,314 線玉爾滾大橋及野馬渡伊犁河大橋;並對通往天池旅遊區的天池公路進行了改造。1985年新疆實現了一級公路「零」的突破,建成了當時西北第一條一級公路烏昌公路和烏魯木齊市迎賓路、人民路兩座互通式立交橋。
「七五」期間, 公路建設投資3.88億元。完成的主要項日有:國道312線星星峽至哈密、梯子泉至七克台按二級公路標准建成;呼圖壁至克拉瑪依二級公路;焉耆開都河北橋;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甫段擴建工程。國道216線北屯至大黃山三級公路,312線昌吉至呼圖壁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和哈密至梯子泉二級公路的建設。
「八五」時期公路建設總投資達22億元,這期間完成的建設項目有:國道314線賽爾墩至馬鞍橋公路(即干溝工程);博樂至阿拉山口、塔城至巴克圖、清水河至霍爾果斯的口岸公路;巴楚至莎車公路。
(四)公路交通建設快速發展時期(1996—現在)
這一時期,新疆公路交通得到快速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6至 2004的九年中,公路建設實際完成投資320.43億元,其中國家直接投資118.3億元(中央預算和國債 48.1億元,交通部車購稅70.2億元),佔37%(九五國家直接投資佔27%,十五佔51 %)。這一時期,全疆相繼完成了國道312、314、217、219、315重點路段的新建、改建任務。吐-烏-大、烏奎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標志著新疆公路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小草湖-和碩、和碩-庫爾勒、奎屯-賽里木湖、阿圖什-喀什等高速和一級公路的開工建設,對加速現代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的形成、強化南北疆的聯系、加快新疆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通縣油路(建設2228公里,總投資32億元)、縣際公路(建設4500公里,總投資99億元)、通達工程的建設(1500公里),更是揭開了新疆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成為新疆公路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建設質量最好的時期。
十五」計劃執行以來,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新疆納入交通部建設計劃的項目—-國道主幹線、西部通道、口岸公路建設速度加快。與此同時,自治區人民政府加大了對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決定從2003年起,每年投資7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所有這些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加快了新疆公路建設的步伐,許多遠期規劃的項目已提前到「十五」來實施, 「十五」預計完成投資350億元,一個五年完成了原來二十年規劃目標的55%。
2004年,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各族人民群眾關心、支持下,交通系統各族幹部職工團結拼搏、扎實工作,公路交通建設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年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0.4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完成投資99.4億元),創歷史的新高。從1950—2004年的55年中,新疆公路建設投資累計達到 352.65億元,其中國家投入141.3億元,佔40%,(1950—1995年這四十六年中,公路建設共完成投資 32.22億元,而1996—2004年九年中完成完成投資320.43億元,近九年完成的投資額為前46年完成數的10倍),截止2004年底,全疆公路總里程已達到86637公里(含兵團公路243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1公里,一級公路437公里,二級公路6631公里,三級及以下公路54832公里;全疆15個地州市全部通二級以上油路,85個縣市全部通三級以上油路,99.5%的鄉鎮和93%的行政村通公路;農村公路建設使144個鄉鎮改善了通行條件,257個不通公路的行政村通了公路,257萬人直接受益,同時解決了860個行政村通油路問題。公路等級、質量和車輛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到目前為止,新疆已經基本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國道干線為主骨架,環繞兩大盆地,輻射地、州、市、縣、鄉和農牧團場,東聯甘肅、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北達蒙古國的干支線公路交通網。
止2004年底,全疆民用汽車保有量為50萬輛,其中,營業性客貨汽車18萬輛。在全區四種運輸方式中,公路運輸承擔了新疆全社會客運量的95%和貨運量的83%,遠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字(91%和75%)。全年完成營業性道路運輸客運量2.1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87億人公里,貨運量2.4億噸、貨物周轉量281.5億噸公里,分別比2003年同期增長24.8%、20.5%、5.1%和11.1%。涉外運輸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新疆相繼開通15個與周邊國家的公路邊境口岸、53條國際間客貨聯運線路,全區道路出入境客運量18.6萬人次,進出口貨運量143.2萬噸,同比增長70.1%和29.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隨著公路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國民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道路運輸得到較快發展。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農村客運迅速發展,全疆861個鄉鎮客運班車通車率達到98%,9250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到76%。作為支持保障系統的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汽車客運站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截止2004年,自治區首府、14個地州市所在地和85個縣(市)都建成汽車客運站,有66個鄉鎮也建設了客運站,方便了各族人民群眾出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