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駐馬店市國土資源局
駐馬店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淮河以北的洪汝河流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0′~115°12′,北緯32°18′~33°35′。東西長191.5公里,南北寬137.5公里,總面積15083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8.9%。東與安徽省阜陽市接壤,西與南陽市相連,北與周口、平頂山和漯河市為界,南與信陽市毗鄰。京廣鐵路、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洪河、汝河、泌陽河流經其間。全市轄驛城區和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個縣,總人口853.03萬人。主要旅遊景點有嵖岈山、薄山湖、楊靖宇將軍舊居、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南海禪寺、銅山風景區、宿鴨湖、天中山、棠溪源國家森林公園等。
梁再培 黨組副書記、局長
劉勇智 黨組書記
王永宇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新國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邢建洲 黨組成員、副局長
崔春常 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5月任)
馬心願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2010年5月任)
閆建新 副局長(2010年5月任)
劉彥軍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2010年5月任)
薛良偉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2010年5月任)
梁再培簡介:河南省蘭考縣人,1962年10月生,漢族,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78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蘭考縣三義寨公社河渠初中任教和蘭考縣、杞縣行政機關、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工作。歷任蘭考縣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長,杞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人事教育處副處長、地質環境處副處長。2009年9月,任駐馬店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設辦公室、調控監測科、人事教育科、財務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規劃科技科、地籍與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科、法規監察科、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科、地質勘察環境科、紀檢監察室、機關黨委、測繪管理科、行政審核審批科15個科(室),下設土地儲備開發中心、城區分局、開發區分局、征地事務所、地產評估所、國土資源監察支隊、土地整理中心、職工培訓中心、土地市場服務中心、地質環境監測站、工業集聚區辦公室、平川造地公司12個直屬單位。
【土地資源】2010年,全市土地總面積1508627.79公頃。其中,耕地955078.4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3.3%;園地2703.5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林地162258.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8%;草地29995.6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81084.3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交通運輸用地49819.7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9259.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2%;其他土地18427.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
【耕地保護】2010年,持續加大了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的工作力度,明確各級政府一把手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全市共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127.1854萬份。其中,市、縣政府簽訂10份,縣、鄉政府簽訂185份,市、縣國土部門簽訂10份,鄉村簽訂2572份,村組簽訂3.1181萬份,組戶簽訂123.7896萬份;聘請基本農田保護監管員2800多人,開展了基本農田保護清查,修訂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地塊全部上圖、上表,完成了省、市、縣三級耕地保護檔案的備案。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匯總結果顯示,2010年全市耕地面積約為95.1028萬公頃,高於省定88.63萬公頃的耕地保有量指標6個百分點,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75.72萬公頃以上,做到了面積有增加、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堅持把土地整理作為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的主要途徑,不斷提高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2010年經局級驗收並實行網上備案的項目143個,新增耕地面積3601.1453公頃,已用於占補平衡3250.9336公頃,用於本市1584.8217公頃,用於外市易地佔補平衡1666.1209公頃。2010年全市上報的建設用地項目佔用耕地的共計83個批次,佔用耕地面積為1600.22公頃,補充耕地為1600.2254公頃,從數量、質量上落實了耕地的占補平衡制度,連續12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於2005年啟動,2009年6月形成規劃成果。2009年,省政府批復《駐馬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和9縣1區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2010年5月,駐馬店市政府對全市鄉級規劃進行了批復。省政府本輪規劃下達駐馬店市新增城鎮工礦用地規模150平方公里,年均1.5萬畝。其中,重點保障中心城區用地,市中心城區現狀面積58.67平方公里,增加建設用地34.33平方公里,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93平方公里,佔全市總指標的22.89%;「三區兩縣一體化」(驛城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集聚區和遂平縣、確山縣)區域共分配新增城鎮工礦規模指標81.4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量的54.3%;全市12個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為150.73平方公里;「三區兩縣」之外的7縣中心城區共安排建設用地指標63.38平方公里。7縣中心城區控制規模156平方公里,擴展區規模19.6平方公里,合計175.6平方公里;安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用地、旅遊用地等共8027公頃;全市65個建制鎮,安排建設用地9.2平方公里,掛鉤區19.4平方公里,擴展區19.4平方公里。
規劃期間,安排一般鄉鎮、中心村建設用地814.32公頃,保障了部分用地需求,缺口部分靠村莊整治內部挖潛解決。本輪規劃根據用地需求,對各項用地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和保障。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繼續盤活存量土地。開展了存量土地專項摸底調查處置工作,對全市閑置、低效用地,根據不同性質分別加以處置;對供而未用的土地,分別進行督查會辦,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難以到位的,重新組織招商,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騰籠換鳥」的項目置換方式,將存量變增量,全程服務辦理依法轉讓;對關停並轉的工礦企業用地,市政府進行收購儲備,根據用地計劃、產業發展方向和招商重點,制定盤活方案,重新確定土地用途,以「招拍掛」出讓方式適時推出。2010年全市共盤活挖潛存量土地350公頃。持續加強土地市場調控。嚴格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將土地供應納入市場運作軌道,不斷擴大城鎮建設用地有償出讓和使用的范圍。
2010年,全市供應土地827.4897公頃,收取土地價款27.5億元。其中,供應工礦倉儲用地面積302.59公頃,土地價款3.4億元;供應商服用地面積133.93公頃,土地價款6.6億元;供應住宅用地346.56公頃,土地價款17.44億元;供應其他用地面積44.41公頃。加快工業集聚區建設用地報批。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穩步發展的原則,積極為全市12個工業集聚區報批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50.58平方公里,至2010年底,已建成44.36平方公里。
加大標准廠房特別是多層標准廠房建設力度。對適合使用標准廠房的項目,一律不再單獨供地,對現有企業利用老廠區進行技術改造和廠房加層增加建築面積的實行政策優惠。至2010年12月,全市累計供應標准廠房用地400.89公頃,共完工標准廠房建築面積305.15萬平方米,其中,單層標准廠房建築面積225.75萬平方米,多層標准廠房建築面積79.4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597個。
【地籍管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是國務院部署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加強土地管理和調控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自2007年7月1日全面部署啟動以來,全市國土資源系統採取內外業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基本農田劃定資料、土地利用現狀、遙感影像等相關資料和圖件進行空間疊加與分析,順利完成了階段性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9縣1區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土地調查全部結束,資料庫成果已全部上報國家,並通過國家的審核。資料庫管理系統也安裝到位,並與思科千兆交換機進行了連接。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外業工作全部結束,10個縣區和市本級已全部通過省級預檢。提請市政府下發了《關於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登記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農村集體土地登記試點工作,全市累計辦理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15417份,占應登記發證數的99.81%;累計辦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8230份,占應登記發證數的85.2%。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堅持把服務和支持擴內需、保增長作為國土資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委、市政府出台擴內需政策後,全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及時跟進,進一步完善了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機制,拓寬了重點項目用地「綠色通道」,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重點項目實行專人跟蹤辦理,及時審查,快速轉報,部分環節由串聯改為並聯辦理,用地審批周期大大縮短,項目用地在駐馬店市范圍內15個工作日審結上報。2010年,全市共受理上報建設用地報件86個,徵收土地總面積2283.13公頃,是近年來用地最多的年份,有效保障了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招商引資等項目的用地需求。2010年,全市經省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量位居全省第五,用地建設審批量位居黃淮四市第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解決用地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礦產資源】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50多種,主要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占礦產總數的80%,此外還有部分金、鐵、銅、鋁、鋅等礦種。駐馬店市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0多種,其中有經濟發展價值的礦種包括:新蔡鐵礦,3個礦區儲量約17894.16萬噸,礦區面積達27.49平方公里;石油,探明儲量達2146萬噸,居全省第三位;化工灰岩,儲量1.75億噸,佔全省儲量的79%;溶劑灰岩,儲量1.85億噸,佔全省儲量的36%;水泥灰岩,儲量1.2億噸,含鉀岩石,儲量1819萬噸,遠景儲備量16.87億噸;煤炭,儲量10.5億噸,其中1000米以淺的有吳桂橋煤礦1.1億噸,王樓煤礦2.8億噸,王崗煤礦6086萬噸,安里煤礦1252萬噸,共計4.6億噸;金紅石礦,普查探明氧化鈦資源量333+3341級73.82萬噸,礦帶遠景3341級401.04萬噸,為大型金紅石礦床;白雲岩礦,地質資源量2億噸,還有部分玄武岩、小型鐵礦等,潛在經濟價值約在2000億元以上。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30餘種,礦業開發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全市繼續深化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壓縮礦山數量,優化礦業布局,調整礦業結構,注銷125個采礦權到期後沒有申請延續的采礦權,完成礦區整合20個,佔全部整合任務的92%,解決了歷史上形成的礦山數量過多、礦山企業規模小、開發布局不夠合理、大礦小開、回採率低等問題。進一步加強礦業權管理。2010年,全市共辦理新立采礦許可證8個,全部實行了掛牌出讓,收取采礦權價款30.06萬元。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力度。建立健全了科學徵收管理機制,把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工作納入了礦產資源管理的范疇,嚴格按照企業年度開發利用方案,強化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科學核定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數額,全年共收取礦產資源補償費660萬元。全面開展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和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實地核查礦業權421個,其中,探礦權46個,采礦權375個,全部驗收合格,礦業權持證率100%。強化對礦山安全的檢查。對鄰近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地質公園保護區、交通主幹道的采礦權進行了清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辦理或不予延期。徹底取締無證采礦,2010年共關閉礦山企業108個。
【地質環境保護】2010年,全市有礦山的縣區均建立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全市已評審通過90份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方案,收繳保證金390萬元。積極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活動。建立健全組織,編制規劃、制定預案,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的有關制度,深入開展對各縣區基層國土資源所和村級群測群防員、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的「五到位」培訓,強力推進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緊急行動,對地質災害多發、高發、易發地區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扎實推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特別是泌陽縣於2010年9月份已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十有縣」驗收,確山縣和遂平縣已申請省廳驗收。積極有效防治地質災害。制訂了地質環境保護措施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完善和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層層負責、險情巡查和災情速報四項制度,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網路,深入到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地區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56處,發放防災明白卡2000餘份,切實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責任和任務落到實處,年內未發生地質災害傷亡事故。
【執法監察】2010年,全市國土資源系統不斷強化土地執法手段,組織修訂完善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責任制度》,建立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動態巡查每日「零報告」制度》,執法動態巡查工作得到加強;與市監察、公安、檢察院、法院建立聯合執法機制,部門聯動執法得到強化;開通市、縣兩級「12336」國土資源違法舉報電話,監督關口進一步前移,發現渠道進一步暢通。全年發現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21起,及時制止21起,立案114起,查結案件110起。
核查2009年度衛片圖斑336個,涉及宗地250宗9521.42畝,通過自查整改,全市違法用地佔用耕地的比例為6.2%,通過了省廳驗收,實現了「零約談、零問責」的雙零目標。
積極開展土地執法秋季集中行動,由市政府牽頭,專門成立了執法秋季集中行動領導小組,制訂了工作方案,重點對2009年度衛片執法檢查發現但尚未處理到位的違法用地、2010年以來新發生的各類違法用地進行全面徹底清理。通過集中整治,全市7131宗違法用地中立案查處1615宗,立案率為93%;收繳罰沒款295.33萬元;拆除違法建築3.45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524.95畝;提出黨政紀處分建議15人,已落實9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9人。這一舉措,得到了督察濟南局的充分肯定,並以簡報形式在全國推廣經驗,為全省爭得了榮譽。
【信訪工作】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與其他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列入年度工作責任目標,積極組織開展信訪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和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全市共接待涉土群眾來訪657起800人次,其中集體上訪28起188人次,同比下降28%;進京上訪32批,同比下降18%;到省上訪9批,同比下降77%。辦理上級交辦件9件,結案9件,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達95%。
【「雙整」活動】2010年,市委、市政府根據駐馬店的實際,決定從5月13日至8月15日,集中3個月時間,在全市開展幹部紀律作風整頓、社會治安綜合整治集中活動(簡稱「雙整」集中活動),旨在通過開展「雙整」集中活動,著力解決全市廣大幹部綜合整治意識不牢、履職不盡責、工作不落實、行為不規范、防範不嚴的問題。全市國土資源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積極制定方案,成立組織領導機構,通過學習宣傳、徵求意見、集中整改、總結提高四個階段工作,先後下發文件6個,編印簡報17期,全局集中學習培訓達800餘人次,中心組學習6次,主要領導做專題報告1次,專家輔導2次,黨員領導幹部上黨課2次,撰寫調研報告10餘篇,向市直機關、各縣區局、服務對象、基層群眾發放徵求意見和建議的函483份,共徵集到反饋意見和建議65條。每位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實際,深刻進行對照檢查,分析原因,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等突出問題集中進行整改。通過集中活動,全系統幹部職工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自覺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的服務意識顯著提高,幹部作風和部門行風明顯轉變,損害群眾利益、影響國土資源系統形象的問題從源頭上得到遏制,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改善,達到了預期目的。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兩整治一改革」(整紀糾風專項整治、土地和礦權交易市場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專項行動是國土資源部為貫徹中央領導批示精神和四部委會議精神,針對當前國土資源系統工作實際和隊伍現狀,分析面臨的壓力和內外部工作環境,旨在進一步促進國土資源事業科學發展、加強隊伍建設、重塑形象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從2010年8月開始,市國土資源局在全系統開展了「兩整治一改革」專項活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中央和省廳關於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的相關文件和精神,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分析研究廉政風險點,注重廉政風險點排查,共組織全市系統277個單位和部門、2173人開展排查,先後開展排查兩次,排查廉政風險點2016個,制定防控措施1800餘項,清理規范性文件939個,清理工作程序197個,清理案件卷宗數8542個,發現卷宗中存在問題420個,局機關和局屬單位修訂完善各類規章制度48項,「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李文友)
2. 對!你對甘肅省(白銀)平川區.熟悉嘛
什麼事?補充一下問題o∩_∩o
3. 雄安新區是什麼級別
雄安新區將是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
雄安新區國家級新區,隸屬於河北省,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東接廊坊市固安縣、霸州市、文安縣,西與清苑區、任丘市,北與定興縣、高碑店市相連,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千米,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千米,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10月,雄安新區轄22鎮、11鄉,其中雄縣轄8鎮、4鄉(包含託管2鎮、1鄉);安新縣轄9鎮、4鄉(包含託管1鄉);容城縣轄5鎮、3鄉; 常住人口104.71萬人(2017年),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駐容城縣奧威路100號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3)平川區建設局局長擴展閱讀
2018年,雄安新區雄縣生產總值完成73.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3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4.30:48.42:37.28。人均生產總值19291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8億元。
2019年8月30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雄安新區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
2019年,雄安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為215億元,其中容城縣地區生產總值51.08億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雄安新區
4. 平川區人事局局長是誰
w j
5. 正陽縣國土資源局
正陽縣位於駐馬店市東南部,東經114°12′~114°5′、北緯°16′~32°47′之間。正陽縣歷史悠久,古為江國、慎國,春秋屬蔡國,戰國屬楚,為潁川郡,漢初置慎陽國,南朝宋時為真陽縣,清雍正元年更名為正陽縣,從西漢設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古江國都城遺址、袁家大院、漢代黃叔度墓、漢代石闕等歷史名勝。全縣土地總面積1903平方公里,下轄19個鄉(鎮)、283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1421個村民組,總人口近80萬人,主要作物為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
董濤 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9月任)
王飛鵬 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8月任)
車光輝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10年6月任)
塗心良 黨組成員、副局長
盧正周 黨組成員、副局長
沈沉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李銀生 黨組成員、副科級幹部
朱廣明 副主任科員
曲雲飛 副主任科員
董濤簡介:河南省泌陽縣人,1976年7月出生,漢族,研究生學歷、經濟管理碩士學位,中共黨員。1996年參加工作,歷任駐馬店市國土資源局平川造地公司副經理、駐馬店市國土資源局地產評估所副所長、駐馬店市國土資源局直屬分局副局長;2010年至今,任正陽縣國土資源局任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全系統共有幹部職工237人,局機關設3股(土地利用與審批股、地籍測繪規劃股、法規監察股)1室(局辦公室)、6個二級機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土地市場服務中心、土地儲備開發中心、土地整理開發中心、土地勘測所、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股),轄真陽、慎水、新阮店、袁寨、付寨、寒凍、油坊店、雷寨、汝南埠、呂河、永興、同中、大林、皮店、陡溝、彭橋、蘭青、熊寨、王勿橋、西嚴店等20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正陽縣耕地總面積為14.31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11.77萬公頃,園地面積66.90公頃,林地面積6350.29公頃,草地面積164.03公頃,水域面積5985.31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3779.8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3127.9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653.5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389.48公頃,設施農用地面積608.95公頃),未利用地面積344.77公頃。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正陽縣共報批各類項目用地19個批次,面積523.4公頃,其中,報批城市建設用地5個批次,面積160.8173公頃;報批鄉鎮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兩個批次,面積25.6565公頃;補辦城市建設用地4個批次,面積138.6174公頃;補辦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1個批次,面積4.5041公頃;報批調整2009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1個批次,面積15.3440公頃;報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6個批次,面積178.4526公頃。
【耕地保護】建立完善了縣、鄉、村三級監督檢查保護網路;縣政府撥付專項資金對全縣19個鄉鎮的600塊基本農田保護宣傳標志進行了整修,在主要交通幹道書寫了60多條固定標語,豎立了7塊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高標准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對基本農田保護圖、簿、冊、卡等一整套保護檔案資料進行了規范,做到歸檔規范、資料齊全,目標明確、權責分明。對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嚴格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縣政府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納入了政府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聯合紀檢、監察、人事等部門出台了《正陽縣鄉村兩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辦法》,有10餘名股級幹部和村幹部因保護耕地工作不力被問責,部分鄉鎮領導幹部受到了縣紀委約談。至2010年底,全縣耕地總面積143140.6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117718.68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達到82.24%。
【土地利用管理】以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為契機,對維維糧油二期工程、楓華科技、叔度酒業等重點項目供地90.5333公頃,對企業用地全面加強批後監管,嚴格審查投資強度、容積率等土地利用指標。2010年,共完成閑置土地收儲總面積10.71公頃,通過「招拍掛」完成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面積5.8691公頃,收繳土地出讓金31604134.9元。
【規劃管理】2009年11月,正陽縣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已經省政府審批;2010年5月,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順利通過駐馬店市政府批准,並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地籍管理】2010年,正陽縣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已經全部結束,農村土地調查成果已經縣級自查、市級復查和省級預檢。全縣7個建制鎮38.45平方公里的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外業工作全部完成,外業成果已於2010年9月8日通過省二調辦專家組預檢。據二次土地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新增耕地面積1.428萬公頃。全年頒發土地證書609宗,完成土地抵押登記34宗,抵押總金額4600萬元。
【測繪管理】2010年7月,完成了三維GPS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建設,同年9月通過河南省質量產品監測站驗收,成為駐馬店市第一家擁有三維GPS空間大地控制網成果的縣區。
【土地整理】2010年,共完成補充耕地項目20個批次,總規模5591.5公頃,計劃新增耕地4902.87公頃。其中,對2009年分四個批次30個標段涉及全縣18個鄉鎮、85個行政村的土地整理項目進行實施,截至2010年底已有14個標段通過驗收,新增耕地1436.6398公頃,剩餘16個標段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年儲備新增耕地指標1800公頃,除滿足縣本級建設佔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外,還向兄弟縣區異地流轉補充耕地指標1300多公頃,為縣財政創收非稅收入2.35億元;2007年新增費項目——正陽縣雷寨鄉土地整理項目已基本竣工,計劃2010年底前通過竣工初驗並申請驗收。2008年新增費項目——正陽縣王勿橋鄉土地整理項目穩步推進,已完成總投資2558.72萬元的85%以上。
【土地綜合整治】2009年,正陽縣被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確定為省級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縣。2010年,對第一批納入的真陽鎮龐橋村、王勿橋鄉黃庄村、陡溝鎮尚田村、新阮店鄉王樓村和閭河鄉胡庄村5個省級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整治規劃設計已經駐馬店市政府批復和河南省土地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批復,共爭取省級補助資金1688.4萬元,各項整治任務已全面開展、有序實施。2010年正陽縣又選擇確定將呂河鄉席庄村等10個村申報為市級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其中將熊寨村、大盛村和王老村3個行政村申報為全省第二批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10個村整治規劃設計已經駐馬店市專家組評審,並已修改完善,上報駐馬店市政府即將批准實施,預計2011年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可全面實施。
【三維GPS空間大地控制網建設】正陽縣三維GPS空間大地控制網項目是建立正陽縣地理空間信息基準框架,求得正陽縣WGS-84坐標系與1980西安坐標系和1954北京坐標系的轉換參數,獲取正陽縣D級GPS基礎控制網的1980西安坐標系坐標和1954北京坐標系坐標。項目於2010年7月底結束,9月份順利通過河南省質量產品監測站驗收。成為駐馬店市第一家擁有三維GPS空間大地控制網成果的縣區。
【依法行政】2010年,正陽縣國土資源局舉辦業務培訓5期、培訓700餘人次,全系統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意識得到有效提高,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全年共發生涉土行政訴訟案件17起,審結17起;行政復議案件10起,結案6起,維持4起,結案率100%。
【礦產資源】正陽縣礦產資源除粘土和建築用河砂外,其他資源零星分布,均未形成規模開采。河砂主要分部在大林鎮、陡溝鎮、皮店鄉3個沿淮河灘區。截至2010年底,正陽縣已探測到煤、鐵兩個礦種,埋藏度較深。其中4個鐵礦,鐵礦儲量和礦石等級品位正在勘測;煤礦目前處於物探階段。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正陽縣根據省、市關於對探礦權進行資源整合的部署,全面完成全縣礦產資源整合工作,整合材料已上報市局備案,整合率100%。全縣6個無證采礦企業被關閉取締,5個采礦企業被勒令停業整頓,礦業秩序得到有效治理。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市局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工作總體部署,正陽縣從環境風險、權力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人員素質風險等方面入手,堅持風險排查「對崗不對人」,堅持制度完善「宜細不宜粗」,努力把「廉政風險點」轉化為「廉政安全點」。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系統所屬26個單位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270個,排查出各類問題427個,已整改280個,制定預防措施183項,完善防範措施284條。
【「雙整」集中活動】「雙整」集中活動是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根據當前工作需要,集中三個月(2010年5月15日~8月15日)時間,在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幹部紀律作風整頓、社會治安綜合整治集中活動(以下簡稱「雙整」集中活動)。集中活動中,正陽縣採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學習。活動期間,全系統共撰寫心得體會2萬多篇,提出合理化對策和建議40多條,並全部得到整改落實。實現了學習與工作「兩不誤、兩促進」,確保了「雙整」集中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執法監察】全年共發現制止土地違法違規行為186起,查處違法面積9504.75平方米,立案57起,查結54起,結案率達95%,其中強制拆除違法建築16起,面積2000平方米,確保了轄區內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不超過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10%的目標。並對2009年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發現的212、總面積2000多畝宗違法用地,抽調精兵強將對監測圖斑逐個進行核對,如實填寫完成了《外業調查表》和《變化圖斑情況統計表》等。
【信訪工作】2010年,正陽縣嚴格執行信訪責任追究機制,認真落實涉土責任,積極把不穩定因素消化在基層,消化在萌芽狀態。全年共接訪涉土信訪問題357起,798人次;其中集體訪61起,共計418人次,立案58起,依法調解處理11起,立案案件結案率為100%,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較往年信訪案件有所下降;現場調處涉土糾紛181起,其中上級交辦案件60起,已結案56起,另有4起正在審理之中,結案率93%;縣長交辦案、呈辦案件事項7起,結案7起,結案率100%。
(朱廣明 袁立書)
6. 丘陵區 平川區 城鎮建制區 土石山區 如何劃分
土石山區的劃分基本都是城鎮的政府進行劃分的,你可以問一下政府的工作人員。
7. 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鎮野麻村聯通信號怎麼樣
如果是2G或者3G信號的話,應該是全面覆蓋的,4G信號好像應該正在建設當中,具體你可詢問一下你周圍使用聯通的家人或者朋友,先測試一下,如果網路出現問題,可聯系你當地的客服做一下處理的。
8. 有沒有人知道重慶沙坪壩區陳家灣工商所所長叫什麼名字
編號076(一)組織全稱:重慶市工商局沙坪壩區分局雙巷子工商所(二)法定依據:同編號001(三)其他內容 1.所長:傅顯宜2.辦公地址:沙坪壩區陳家灣市場3樓3.郵政編碼:400030電話:65315911網址:無 重慶市工商局區縣機構一覽表機構名稱辦公地址聯系方式機構負責人姓名聯系電話郵政編碼局長黨組書記萬州區分局萬州區百安壩建業路81號58560300404020熊建國 涪陵區分局涪陵區太極大道57號72805609408000肖聯軍許華黔江區分局黔江區城西街道行署街866號79222650409000馬培權 渝中區分局渝中區臨華路48號63515979400013熊方圓胡德漢大渡口區分局大渡口區春暉路88附20號68832078400084肖志雄 江北區分局江北區北城三路2號86369668400020劉澤靜汪曉沙坪壩區分局沙坪壩區向樂村74號65311393400030羅啟國黃定鑒九龍坡區分局九龍坡區西郊路53號68783724400050張國權潘忠渝南岸區分局南岸區南坪金紫街175號62816337400060王志淵陳布北碚區分局北碚區雙柏路346號68317802400700馮忠良楊心健萬盛區分局萬盛區勤儉路79號48291359400800左勇 渝北區分局渝北區龍平街9號67489888401120馬平川 巴南區分局巴南區魚洞下河路12號66221167401320劉炯黃曉風長壽區分局長壽區三峽路18號40405959401220熊治學 江津區分局江津區幾江街道南幹道10-1號47519333402260劉明生 合川區分局合川區南津街96號42725932401519何興龍 永川區分局永川區勝利北路66號49853018402160徐軍曠昌武南川區分局南川區南大街92號71422041408400劉德章 雙橋區分局雙橋區雙龍西路26號43332608400900李亞利 綦江縣局綦江縣文龍街道辦事處九龍大道58號48627115401420李安定 潼南縣局潼南縣桂林街道辦事處金佛大道339號44576608402660張朝陽 銅梁縣局銅梁縣巴川街道辦事處營盤街48號45682369402560宋大榮 大足縣局大足縣龍崗街道辦事處雙塔路73號43780078402360李壽中 榮昌縣局榮昌縣昌元鎮海棠大道46781113402460周志堅 璧山縣局璧山縣璧城街道建設路99號41423462402760王曙光 梁平縣局梁平縣梁山鎮文峰路163號53253126405200嚴智 城口縣局城口縣葛城鎮南大街12號59221477405900莫平華 豐都縣局豐都縣三合鎮平都大道東段107號70708556408200辜兵 墊江縣局墊江縣桂溪鎮八一橋74696492408300王家舜 武隆縣局武隆縣巷口鎮芙蓉中路34號77722123408500邱豎棋 忠縣局忠縣忠州鎮巴王支路77號54243624404300李循明 開縣局開縣新城開州大道中段52222340405400鄭朝兵李曉雲雲陽縣局雲陽縣雙江鎮青龍路99號55166700404500劉文革 奉節縣局奉節縣永安鎮永安路122號56556003404600陳文 巫山縣局巫山縣祥雲路104號57687510404700黃天俊 巫溪縣局巫溪縣城廂鎮裕寧商城三號樓51522241405800劉寧 石柱縣局石柱縣南賓鎮五一街23號(五一巷)73335131 409100鄧興富 秀山縣局秀山縣中和鎮東風路180號76662539409900熊勝 酉陽縣局酉陽縣鍾多鎮桂芳街32號75552315409800張紅衛 彭水縣局彭水縣漢葭鎮縣壩街78449700409600唐波 高新園區分局重慶市北部新區星光大道1號67035090401121劉成勇 經開園區分局重慶市金渝大道66號金山大廈67463090401122俞海慶 經開區分局南岸區南坪萬壽路2號62982511400060彭海濤
(副局長主持工作)高新區分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園三路52號4樓68606974400039吳崗
9. 平川區的建制沿革
夏、商、周三代,區境屬古雍州地,為羌戎所居。戰國後為匈奴所居。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區境為大將蒙恬收復,歸北地郡管轄。不足十年,秦末仍為匈奴所居。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漢得河南地,區境為漢北地郡屬地。
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設置安定郡,設祖里厲、鶉陰二縣,歸安定郡管轄。
東漢初年,鶉陰縣改鸇陰縣,隸武威郡。
三國時,鸇陰縣屬魏之武威郡。
西晉初年,鮮卑族一支禿發氏遷居鸇陰,改麥田城。西晉末收復鸇陰縣,仍稱鸇陰,屬武威郡轄地。東晉成帝咸和四年,麥田城為鮮卑另一支乞伏氏所居。
東晉孝武帝太元元年後,苻堅改鸇陰縣為平涼郡,此後,平涼郡先後為前秦、後秦、南涼、大夏、北魏、西魏所據有。沿稱平涼郡。
西魏文帝十三年,宇文太奉太子西巡,會師平涼郡,遂改稱會州。北周時,改會州為會寧防。隋改會寧防為會寧鎮。
唐高祖武德二年,改會寧鎮為西會州。貞觀六年,廢鳴沙之會州,改西會州為會州。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會州為會寧郡。十六年後,復改為會州。代宗廣德元年後區境為吐蕃所據。
宋初,仍置會州。太宗雍熙二年,李繼遷破會州,焚毀城郭,會州從此廢除。
宋神宗元豐四年後,李憲築打羅城(打拉池),形成楊稍溝→打拉池→雙鋪→狼山→海原的宋、夏邊界線,邊界線以東歸宋管轄,以西為西夏屬地。
南宋時,區境為西夏據有。
西夏末主寶義二年(1227),蒙古滅西夏,區境屬元鞏昌路西寧縣。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9年),設迭烈遜巡檢司,屬軍事設置單位,歸固原州管轄。巡檢司治所在黃灣中村。
明英宗正統二年(1437),於會州舊址置靖虜衛,迭烈遜巡檢司歸靖虜衛管轄。成化十年(1474),移迭烈遜巡檢司駐打拉池。
清朝初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區境屬靖遠衛轄地。後改為靖遠縣,隸鞏昌府。
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奏設海城縣丞於打拉池,分會寧、靖遠、海原部分地方歸其管轄,亦稱打拉池分縣。
民國以後,區境大部分地方歸靖遠縣,小水村歸會寧縣管轄。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四方面軍在打拉池勝利會師,在水泉、打拉池成立了農會、為白銀市境內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權之一。
1949年9月,小水村改歸靖遠縣管轄。區境屬靖遠縣地。
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5]66號)恢復白銀市(地級)。將靖遠縣的寶積鎮和寶積、水泉、共和、種田、復興等5個鄉劃歸白銀市,設立平川區。(轄境中部為寬闊的的旱平川,海拔1500~2000米,因以為區名)。
1993年7月鄉鎮機構調整:撤銷寶積鎮,設立寶積路、電力路和紅會路3個街道;由水泉鄉析置設立王家山鎮。
1996年,平川區面積1943(一說2106)平方千米,人口17.8萬人。轄3街道1鎮5鄉:紅會路街道、寶積路街道、電力路街道、王家山鎮、寶積鄉、共和鄉、水泉鄉、種田鄉、復興鄉。區政府駐寶積鄉。
1997年4月,由共和鄉析置設立黃嶠鄉,由水泉鄉析置設立陡城鄉。至此,全區轄3個街道、1個鎮、7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186428人,其中:寶積路街道47311人,電力路街道10416人,紅會路街道22607人,王家山鎮16187人,水泉鄉11277人,陡城鄉20429人,寶積鄉12361人,共和鄉18478人,黃嶠鄉12165人,種田鄉8054人,復興鄉7143人。
2002年9月,撤銷陡城鄉成立陡城鎮,撤銷紅會路街道設立紅會鎮。2004年9月,撤銷水泉鄉、陡城鎮,設立水泉鎮。2005年2月鄉鎮機構改革:撤銷紅會鎮,恢復紅會路街道;撤銷共和鄉,設立共和鎮;由寶積路街道析置設立興平路街道。2009年10月,寶積路街道更名為長征(路)街道。至此,全區轄4個街道、3個鎮、4個鄉:長征街道、電力路街道、紅會路街道、興平路街道、王家山鎮、水泉鎮、共和鎮、寶積鄉、黃嶠鄉、種田鄉、復興鄉。
2008年末,全區農村人口2.09萬戶、10.32萬人,有7個鄉鎮,59個行政村,296個村民小組(不含城區數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川區常住人口1923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