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建設「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專業」什麼是「新工科人才」
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徵的新經濟呼喚新工科建設,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呼喚新工科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呼喚新工科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家硬實力呼喚新工科建設。
② 教育部發布的"新工科"涉及到哪些新專業
2017年2月底,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開展「新工科」的研究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
對於「新工科」並沒有明確定義,但它的基本范疇是指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除了這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學科、專業方向熱門外,《指南》還指出,要圍繞「四基」(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建設)、智能製造、「互聯網+製造」等領域,重點培養先進設計、關鍵製造工藝、材料、數字化建模與模擬、工業控制及自動化、工業雲服務和大數據運用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正因為如此,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從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看,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路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專業將納入「新工科」的范疇。從這些專業的分布中不難發現,「新工科」專業的設置將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領域為主幹。
總體而言,專家們目前普遍看好的面向新技術的專業大類如下:
1.大數據類
大數據是眾多學科與統計學交叉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面對海量的數據,更需要對於含有信息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大數據涉及數據挖掘、雲計算等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它的使用范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大數據本質上是高科技的產物,它使人類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雲計算類
雲計算是指「超級計算集群」通過網路輸送各種計算機服務及數據。「超級計算集群」雲計算的出現,使原本需要自己購買硬體伺服器、然後自己搭建開通門戶網站的客戶,只要支付包月費用就可以低成本地擁有自己的網站門戶了,由此雲計算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
雲計算的專業基礎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機械自動化等學科相關。
3.人工智慧類
前不久人工智慧AlphaGo接連拿下圍棋高手柯潔的新聞,讓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人工智慧的無比威力。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它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它是許多高新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
人工智慧類專業包括智能、通訊、數據、心理、哲學等眾多學科,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
4.虛擬現實類
虛擬現實是一項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人工智慧等的綜合集成技術,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對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作用。
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人工智慧、感測技術、顯示技術、網路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5.移動互聯類
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和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產物。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移動的時代,各類移動裝置的普及保證了移動互聯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要保持移動互聯經濟的增長勢頭,移動互聯技術也迫切需要往縱深發展。
為此,具有良好專業技能和素養的、能夠從事移動互聯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高學術、高技能人才將依舊搶手。
6.基因工程類
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後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綜合發展基礎上的一門嶄新的生物技術科學。
7.核技術類
核技術通常包括核能技術、核動力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技術、核燃料技術、核輻射防護技術等領域。我國核工業已經從適度發展邁向積極發展,並力爭到2020年將核電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而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20%的現狀,更說明中國在此方面發展的前景不可估量。所以核技術專業人才未來的就業形勢應該看好。
8.智能科學與技術類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做的是在硬體基礎上,給機器人賦予一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傳導及信息處理系統,讓機器大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判斷、決策並控制機器人行動,使得機器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感測、通訊、控制等眾多學科領域的跨學科專業。
9.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
該專業是將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後而成的。
畢業生可從事光學工程、光通信、圖像與信息處理等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領域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科技開發與應用、運行管理等工作。
10.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類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深刻變革。
當代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致力於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
11.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類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
當今世界各國均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徵的智能電網,《中國製造2025》預計我國社會用電量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這將為相關專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腦科學類
腦科學,狹義講就是神經科學,廣義講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美國政府受人類基因組計劃影響,啟動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腦計劃,歐洲腦計劃緊隨美國之後啟動,日本也緊接著宣布啟動腦計劃。「中國腦計劃」也已上線。腦科學研究近年來取得的飛速進展令人欣喜,但對眾多的未知領域的探索更需要專業人士的不懈攀登。
當然,未來社會,最缺的一定是多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如光子與量子晶元、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基因組健康技術等等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的人才,都將受到用人市場的熱捧。
③ 為什麼說新工科建設是為未來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4月10「大學也許應該強制性地讓學生拿出一到兩個學期的時間,完全泡在實踐中。」日前,在由天津大學主辦的「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兼教務長呼籲,要改變工科人才培養不接地氣的現狀,只有靠 「產業高手進入校園課堂,學生走入產業真刀真槍」。
楊斌認為,新工科並非應激性地上很多新的交叉專業,特別是不該一招生就進到這些專業中;大學更應該看重出口的畢業生是否有持續學習快速上手的本領, 「毛坯態」的畢業生和「腳手架」式的知識,更有後勁。新工科的交叉,也並非是工科內部的,人文、設計、醫學、商科,都會是新工科的積極參與者。大學怎麼設適應新工科的新專業,要落實「校本管理」,教育部備個案做個統計就好。
據悉,「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近期將會發布,各類高校將會按照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關的申請、研究與實施工作。
④ 什麼是「新工科」
新工科 Emerging Engineering Ecation 3E 是基於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估計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
新工科的內涵式: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新工科內涵關鍵詞:
新理念:大工程觀、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新工科核心理念)、綠色工程教育、全面工程教育。
新模式:全面推廣「卓越計劃」、探索新模式、建立能力與課程體系之間一一對應關系。
新質量:質量標准、認證 痛點改革,認證最後結果
新體系:高校分類發展、認證分級進行
新結構:專業機構
新工科內涵三個層面
1、理念新:應對變化,塑造未來
a、新工科更加強調積極應對變化
b、新工科更加強調主動塑造世界
2、要求新: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a、人才結構新
b、質量標准新
3、途經新: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
a、繼承與創新
b、交叉與融合
c、協調與共享。
新工科特徵
1、戰略型
「新工科」不僅強調問題導向,更強調戰略導向。「新工科」建設必須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以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加快理念轉變,深化教育改革,即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創新型
創新是工程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
3、系統化
需要從該系統的角度積極回應社會的變化和需求,並將培育發展「新工科」和改造提升傳統工科作為一個系統,設計一個教育、研究、實踐、創新創業的完整方案。
4、開放式
「新工科」是更高層次的開放式工程教育。
新工科的發展歷程
三個階段
2020、探索新工科模式,支撐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的發展
2030、形成中國特色的新工科發展優勢,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050、行程引領全球新工科的中國模式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支持
關鍵任務:
學與教 重構人才知識體系 重塑人才培養質量關 創新教學方式與技術
實踐與創新創業 強化實踐創新能力 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加強技術轉化與成果轉化
本土化與國際化 中國聲音 家國情懷 全球視野
突破口:
推動協同育人 探索和制定《工程教育法》
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相適應 擴大辦學自主權
讓工程教育回歸工程 改革評價體系
新時代工程教育強國建設迫切性
2010.6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天津大學召開44
2013 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 有義務沒權利
2016.06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
2017 「復旦共識' "天大行動" "北京指南"
2018 推出新工科 新醫科 新農科 新文科 引領四新
2019.4 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⑤ 教育部發布的新工科涉及到哪些專業
我們有本科專業,也有專科。
從就業的角度出發,也可以考慮學一門實用的技術,專其實計算屬機專業就是很好的,
比如ui設計、4G移動開發、互聯網編程、大數據、雲計算、VR等等就業前景都挺好。
看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然後選擇就行...
我們的很多學生都是學有所成,祝你一切順利
⑥ 新工科方向下,未來熱門專業有哪些
總體而言,專家們目前普遍看好的面向新技術的專業大類如下:
1.大數據類。大數據是眾多學科與統計學交叉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面對海量的數據,更需要對於含有信息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大數據涉及數據挖掘、雲計算等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它的使用范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大數據本質上是高科技的產物,它使人類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雲計算類。雲計算,是指"超級計算集群"通過網路輸送各種計算機服務及數據。"超級計算集群"雲計算的出現,使原本需要自己購買硬體伺服器、然後自己搭建開通門戶網站的客戶,只要支付包月費用就可以低成本地擁有自己的網站門戶了,由此雲計算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雲計算的專業基礎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機械自動化等學科相關。
3.人工智慧類。前不久人工智慧AlphaGo接連拿下圍棋高手柯潔的新聞,讓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人工智慧的無比威力。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它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它是許多高新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人工智慧類專業包括智能、通訊、數據、心理、哲學等眾多學科,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
4.虛擬現實類。虛擬現實是一項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人工智慧等的綜合集成技術,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和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人工智慧、感測技術、顯示技術、網路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5.移動互聯類。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和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產物。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移動的時代,各類移動裝置的普及保證了移動互聯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要保持移動互聯經濟的增長勢頭,移動互聯技術也迫切需要往縱深發展。為此,具有良好專業技能和素養的、能夠從事移動互聯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高學術、高技能人才將依舊搶手。
6.基因工程類。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後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綜合發展基礎上的一門嶄新的生物技術科學。
7.核技術類。核技術通常包括核能技術、核動力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技術、核燃料技術、核輻射防護技術等領域。我國核工業已經從適度發展邁向積極發展,並力爭到2020年將核電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而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20%的現狀,更說明中國在此方面發展的前景不可估量。所以核技術專業人才未來的就業形勢應該看好。
8.智能科學與技術類。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做的是在硬體基礎上,給機器人賦予一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傳導及信息處理系統,讓機器大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判斷、決策並控制機器人行動,使得機器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感測、通訊、控制等眾多學科領域的跨學科專業。
9.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該專業是將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後而成的。畢業生可從事光學工程、光通信、圖像與信息處理等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領域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科技開發與應用、運行管理等工作。
10.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類。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深刻變革。當代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致力於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
11.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類。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當今世界各國均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徵的智能電網,《中國製造2025》 預計我國社會用電量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這將為相關專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腦科學類。腦科學,狹義講就是神經科學,廣義講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美國政府受人類基因組計劃影響,啟動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腦計劃,歐洲腦計劃緊隨美國之後啟動,日本也緊接著宣布啟動腦計劃。"中國腦計劃"也已上線。腦科學研究近年來取得的飛速進展令人欣喜,但對眾多的未知領域的探索更需要專業人士的不懈攀登。
當然,未來社會,最缺的一定是多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如光子與量子晶元、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基因組健康技術等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的人才,都將受到用人市場的熱捧。
⑦ 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
2018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專通知》,認定屬612個項目為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包括了202個「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其中,「新工科」專業改革類則涵蓋了包括人工智慧類、大數據類、智能製造類等熱門「新工科」在內的19個項目群。
⑧ 什麼是新工科怎麼報考新工科專業
高考報考或碩士研究生招生都沒有新工科這個專業概念。
你說的新工科應該是各院校根據社會需要最新開設的工科類專業,考生可以根據各院校公布的招生計劃選擇報考這類專業。
⑨ 為什麼要建設「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專業」什麼是「新工科人才」
搜一下:為什麼要建設「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什麼是「新工科專業」?什麼是「新工科人才」?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