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市規劃習題
1.人在城市道路上通行所佔有的一定的通行斷面,稱為行人凈空。其凈寬和凈高分別為( )
A.0.75~.0 m和2.2m B. 0.6~0.9 m和2.0m
C. 0.9~1.0 m和2.3m D. 0.6~0.8 m 和2.1m
2.自行車在城市道路上通行所佔有的一定的通行斷面,稱為自行車凈空,其凈高和凈寬分別為( )
A.2.0 m和1.0m B. 2.0 m和1.2m C. 2.2 m和1.0m D. 2.2 m和1.2m
3.車在城市道路上通行所佔有的一定的通行斷面,稱為凈空,小汽車凈高和凈寬要求分別為( )
A.1.6 m和2.0m B. 1.8 m和2.2m C. 2.0 m和2.3m D. 1.6 m和2.2m
4.機動車凈高要求:小汽車的凈高為( );公共汽車為( );大客車(載重)為( )
A.1.6 m ;2.5 和3.5m B. 1.6 m ;3.0 和4.0m
C.2.0 m ;2.5 和3.5m D. 2.0 m ;3.0 和4.0m
5.為保證交通的暢通,避免發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構築物為車輛和行人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間,稱為限界。凈空加上安全距離即構成限界。行人和自行車通過道路橋洞的高度限界為( ),有時考慮在非機動車橋洞內兩旁通行公共汽車,其高度界限為( )
A.2.5 m;3.5m B. 2.2 m;3.0m C. 2.4 m;3.0m D. 3.0 m;3.5m
6. 汽車通過道路橋洞時的高度限界為( ),超高汽車禁止在橋洞下通行。
A.4.0m B. 3.8m C. 4.2m D. 4.5m
7.鐵路通過橋洞的寬度限界為( )
A.4.88m B. 4.56m C. 5.0m D. 5.2m
8.橋下通航凈空限界主要決定於航道等級,一能航道橋洞凈高為( ),六級航道橋洞凈高為( )。
A.4.0m;3~4 B. 10.5m;3.5~4.5 C. 4.2m D. 4.5m
9.橋洞通航凈空限界主要取決於( ),並依次決定橋面的高度。
A.航道等級 B.通航船隻的噸位
C.天然及渠化河流的凈跨和人工運河的凈跨 D.橋墩地基的耐力
10.當相交通道路總數超過( )時,就應當考慮將道路適當合並後再接入交叉口。
A.6條 B.7條 C.8條 D.9條
11.車輛在繞環行交通島行駛時,車輛沿最短距離方向行駛交織時的角度稱為交織角。一般交織角在( )之間為宜。
A.20º~30º B.10º~20º C.30º~40º D.15º~25º
12.機動車輛行駛時,駕駛人員為保證交通安全必須保持的最短視線距離稱為( )
A.行車視距 B.停車視距 C.會車視距 D.錯車視距
13.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以( )較為重要。
A.停車視距和會車視距 B.行車視距和停車視距
C.行車視距和會車視距 D.行車視距和錯車視距
14.兩輛機動車在一條車行道上對向行駛,保證安全的最短視線距離稱為( ),皮時駕駛員視點高度離地面( )。
A.會車視距;1.2m B.錯車視距;1.3m
C.停車視距;1.0m D.行車視距;1.5m
❷ 求解 大學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習題!
拓撲簡單來說抄就是描述各襲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舉例: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過程中,使用拓撲規則對地物進行分析,比如有的地物類型既是公園又是綠地,也就是兩個「面」,那麼我們想要得到不再公園中的綠地,即可對面進行拓撲分析,提取出不在公園中的綠地。拓撲規則使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分析能力大大提升。
❸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作業
前國內採用的供熱方式
一、集中供熱方式
1、城市燃煤熱電聯產供熱方式內
2、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容熱電廠供熱方式
3、大型集中鍋爐房供熱方式
二、分散供熱方式
1、小區鍋爐房供熱方式
2、小型天然氣供熱方式
3、電採暖供熱方式
4、地熱供熱方式
❹ 城市規劃和城鄉規劃有什麼區別呢
樓上估計是在設計院呆久了,是這樣的城市規劃專業現在教育部經過統專一更改名稱屬統稱城鄉規劃2011年實行的。然後如果你本科是這個專業的話 經濟地理方向我建議你考慮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東北師范華東師范以及蘭州大學。除了這些學校之外的地理方向規劃你可以先不考慮。你所說的城市規劃是要考手繪的那種,這類城市規劃就業面廣一些也相對好考一些,手繪如果你是零基礎的話建議你練習5個月左右,其實就算是該專業的本科生手繪也不一定怎樣因為現在大多是電腦繪圖了接觸手繪也不多你的差距不大不要害怕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不好意思,請問你還有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課後的復習思考題第二章第二題整理後的答案嗎
我在貼吧里沒有上傳嗎?
答:(參考@悲催瓶蓋提供城建史資料整理)比較典型的為(1)(4)(5)(7)(9).
(1)周代洛邑城:
「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禮的設想規劃城市布局。召公合周公曾去相土勘測定址,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城市建設,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城市規劃文件。
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的《周禮·考工記》記述了關於周代王城建設的空間布局,《周禮·考工記》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開始進入都城建設規劃,這是中國古代規劃思想最早形成的時代。
(2)戰國時期
戰國時代,《周禮》城市規劃思想受到各方挑戰,象多種城市規劃布局模式發展,豐富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布局模式。如吳國國都規劃時,伍子胥提出的「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的規劃思想。最為重要的是《管子》《商君書》等著作的出現。其中,《管子》認為「因天材,就地利,顧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
(3)秦漢
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規劃中的神秘主義色彩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影響深遠;王莽代漢取得政權後,修建國都洛邑。洛邑城空間規劃布局為長方形,宮殿與市民居住生活區在空間上分隔,整個城市的南北中軸上分布了宮殿,強調了皇權,周禮制的規劃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體現。
(4)曹魏鄴城
鄴城於公元213年營建,已採用城市功能分區的布局方法。鄴城的規劃繼承了戰國時期以宮城為中心的規劃思想,改進了漢長安布局鬆散,宮城與坊里混雜的狀況。鄴城功能分區明確,結構嚴謹。城市交通幹道軸線與城門對齊,道路分級明確。鄴城的規劃布局對此後的隋唐長安城的規劃,及對以後的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5)三國時吳國國都金陵(今南京)
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勢發展,以石頭山、長江險要為界,依託玄武湖防禦,皇宮位於城市南北的中軸上,重要建築以此對稱布局。「形勝」時對周禮制城市空間規劃思想的重要發展,金陵時周禮制城市規劃思想與自然結合理念的典範。
(6)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佛教與道教空前發展,開始影響城市規劃思想。主要影響兩個方面: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現了大量宗廟和道觀,城市的外圍出現了石窟,拓展和豐富了城市空間內容;二是城市的空間布局強調整體環境觀念,強調形勝觀念,強調城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整體和諧,強調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7)隋唐長安城
是由宇文愷負責制定規劃的,先測量定位,後築城牆、埋管道、修道路、劃定坊里。整個城市布局嚴整,分區明確,充分體現了以宮城為中心,官民不相參合便於管制的指導思想。里坊制在唐長安得到進一步發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城市道路的連接方式相當成熟。長安城主要特徵:①採用中軸線對稱的格局;②採用規整的方格路網;③居住分布採用坊里制。
(8)宋代
宋代開封城的擴建,出現了開放的街巷制度,是中國古代後期城市規劃布局與前期城市規劃布局區別的基本特徵。
(9)元大都和明清時代的北京城
元大都是中國歷史上另一個全按城市規劃修建的都城。城市布局更強調中軸線對稱,在幾何中心建中心閣,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周禮·考工記》的王城的空間布局制度,也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同時,城市規劃中又結合了當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要求,並反映了元大都選址的地形地貌特點,表現為自然山水融入城市。